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芍总苷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

    作者:袁秀泽;邹盛勤;王晓刚;易剑峰

    目的:比较白芍总苷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差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鼠右后足垫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应用RP-HPLC测定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灌胃给予白芍总苷后不同时间点的芍药苷的血药浓度,运用PKSolver V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高、中、低剂量(1.80,0.90,0.47 g·kg-1)给药时,模型组大鼠体内芍药苷的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7.93±1.09),(4.81±1.06),(1.02±0.82) mg·L-1,达峰时间(Tmax)均为180 min;在正常大鼠体内,芍药苷的半衰期(t1/2)分别为(215.63±5.26),(213.16±4.18),(208.55±4.94) min;Cmax分别为(52.39±2.49),(24.52±1.69),(5.79±0.52) mg·L-1,AUC0-t分别为(12 564.08±467.37),(5 839.10±380.86),(1 439.95±144.39) mg·L-1 ·min;Tmax均为150 min.结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状态下芍药苷的吸收速率减缓,Cmax,AUC0-t和AUC0-∞均显著减小;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影响白芍总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

  • 辛芍组方中5个指标成分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

    作者:周孟;胡贺佳;李梅;李莹;薛寸;李月婷;胡杰;黄勇;王广成;郑林;李勇军;王爱民;席晓岚;巩仔鹏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辛芍组方后其5个指标成分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方法:建立同时测定大鼠组织中灯盏甲素、灯盏乙素、灯盏乙素苷元、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UPLC-MS/MS,将辛芍组方灌胃给予SD大鼠(剂量25 g·kg-1),分别于给药后20,90 min和12,24 h取其主要脏器和组织,采用UPLC-MS/MS测定各个时间点下5个指标成分在脏器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大鼠灌胃辛芍组方后,5个指标成分可广泛分布于大鼠各组织器官中.对于灯盏甲素,其质量浓度20 min时在肺和心中达到峰值,分别为48.2,59.8 μg·L-;90 min时在脑和小肠中达到峰值,分别为138.7,292.7 μg·L-1;12 h时在肾和肌肉中达到峰值,为517.3,56.5 μg·L-1;24 h时在肝脏中达到峰值,为352.9 μg·L-1.对于灯盏乙素,其质量浓度20 min时在心中达到峰值,为38.3 μg·L-1;90 min时在肺、脑、小肠和肾中达到峰值,分别为30.6,220.0,1 644.2,859.9 μg·L-1;12 h时在肌肉中达到峰值,为86.9 μg·L-1;24 h时在肝脏中达到峰值,为344.8 μg·L-.对于灯盏乙素苷元,其质量浓度90 min时在脑、小肠和肌肉中达到峰值,分别为875.4,52 468.0,5 114.7 μg·L-1;12 h时在肺、心和肾中达到峰值,分别为609.7,1 718.6,1 736.5μg·L-1;24 h时在肝脏中达到峰值,为1 366.5 μg·L-1.对于芍药苷,其质量浓度20 min时在肺、肝、肾和肌肉中达到峰值,分别为10 634.1,13 889.0,16 672.0,7 750.4μg·L-1;在90 min时,在心、小肠和脑中达到峰值,分别为6 851.1,870 563.9,7 474.0μg·L-.对于芍药内酯苷,其质量浓度20 min时在肝和肾中达到峰值,分别为15 249.7,56 817.0μg·L-1,在90 min时,在肺、心、脑、小肠和肌肉中达到峰值,分别为4 211.5,4 425.3,4 631.3,631 871.5,5 673.6 μg·L-1.结论:大鼠灌胃辛芍组方后,5个指标成分可迅速、广泛地分布在各组织器官中,但5个指标成分在各组织脏器中的达峰时间和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在肾脏和小肠中的分布高,其次为肝和肌肉,同时在脑组织中也有分布,并且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灯盏甲素、灯盏乙素和灯盏乙素苷元可能在大鼠的肝脏中会发生蓄积.

  • 血府逐瘀汤中桔梗和牛膝对芍药苷组织分布的影响

    作者:黄巍;熊伟;唐灿;毛旭华;张晓丹

    目的:比较桔梗和牛膝不同配伍对正常和血瘀小鼠体内芍药苷组织分布的影响,研究桔梗和牛膝的引经作用.方法:正常和血瘀小鼠分别灌胃血府逐瘀汤全方、单缺桔梗方、单缺牛膝方、缺桔梗和牛膝方,30 min后处死,收集全血,取出脑、心、肝、脾、肺、肾.采用HPLC测定芍药苷含量,流动相乙腈-水(16∶84),检测波长230 nm,栀子苷为内标物.结果:正常组小鼠分别灌胃血府逐瘀汤全方、单缺桔梗方、单缺牛膝方、缺桔梗和牛膝方后,脑、心、肝、脾中均未检测到芍药苷,肺中芍药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 2,0.005 8,0.091 0,0.037 3μg·g-1,肾中芍药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122 2,0.052 0,0.144 0,0.065 0μg·g-1.血瘀小鼠灌胃血府逐瘀汤全方和单缺桔梗方后,脑中均未检测到芍药苷,心、肝、脾中均能检测到芍药苷,肺中芍药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076 4,0.042 0μg·g-1,肾中芍药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335,0.210μg·g-1;血瘀小鼠灌胃单缺牛膝方、缺桔梗和牛膝方后,脑、心、肝、脾中均几乎未检测到芍药苷,肺中芍药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274 7,0.019 7 μg·g-1,肾中芍药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467 1,0.149 0μg·g-1.结论:基于缺桔梗和牛膝方比较,桔梗能增大肺、肾中芍药苷含量,对于血瘀小鼠,其增大肺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尤其显著;牛膝能减小正常小鼠肺、肾中芍药苷含量,能增大血瘀小鼠肺、肾中芍药苷含量,并使得芍药苷在心、肝、脾中分布.证实桔梗、牛膝载药至特定病所的的引经作用,且发现桔梗、牛膝的引经部位并不单一.

  • 在体皮肤微透析分析制川乌-白芍配伍对芍药苷局部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杨华生;黎晓丽;吴维刚;吴璐

    目的:考察制川乌对白芍中芍药苷经皮转运的影响,从经皮转运角度研究制川乌-白芍配伍协同增效作用机制.方法:以昆明种清洁级小鼠为实验对象,分别经皮给予白芍凝胶、制川乌-白芍凝胶和白芍-氮酮凝胶,采用皮肤微透析取样技术,建立HPLC测定透析液中芍药苷的浓度,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14∶ 86),检测波长230 nm;利用DAS 2.0软件计算局部药动学参数,采用扫描电镜考察药物对小鼠皮肤角质层的影响.结果:白芍凝胶组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平均滞留时间(MRT0-t),半衰期(t1/2),达峰时间(Tmax)和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3.28±1.01)mg·L-1·h,(3.95 ±0.32)h,(0.92±0.44)h,(2.00±0)h和(0.72 ±0.24) mg·L-1;白芍-制川乌凝胶组MRT0-t,AUC0-t,t1/2,Tmax和Cmax分别为(3.35±0.08)h,(10.64±1.24) mg·L-1·h,(1.32±0.67)h,(1.00 ±0)h和(3.06±0.38)mg·L-1,白芍-氮酮凝胶组AUC0-t,MRT0-t,t1/2,Tmax,Cmax分别为(59.82±13.51) mg·L-1·h,(3.67±0.08)h,(0.89±0.16)h,(2.67 ±0.29)h和(13.24 ±4.14) mg·L-1.与白芍凝胶组比较,制川乌-白芍凝胶组AUC0-t和Cmax均显著增大,Tmax明显缩短.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制川乌作用皮肤后,角质层细胞间隙明显增加,且与氮酮对皮肤的作用类似.结论:制川乌-白芍配伍能显著提高芍药苷的透皮吸收,达到配伍“增效”的目的,这可能与制川乌降低角质层的屏障作用有关.

  • UPLC-MS-MS同时测定比格犬血浆中阿魏酸、香草酸、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及其药动学研究

    作者:罗年翠;王川;钱大玮;段金廒;唐于平;郭建明;丁雯

    目的:建立利用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色谱(UPLC-MS-MS)同时测定比格犬血浆中阿魏酸、香草酸、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分析方法,并研究比格犬灌胃当归-白芍药对提取物后以上4种成分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集比格犬灌胃当归-白芍药对提取物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本,甲醇沉淀蛋白,色谱采用Waters BEH C18反相柱,流动相为水(含0.1%的甲酸)-乙腈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检测.正离子条件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195.3 ~ 144.5(阿魏酸)、m/z 169.0~92.9(香草酸)、m/z 481.3 ~ 197.1(芍药内酯苷),负离子条件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525.4 ~ 449.2(芍药苷).DAS 2.0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阿魏酸、香草酸、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分别在1.13~1 089,1.23~1 080,0.82 ~ 787.5,0.36~337.5 μg·L-1线性关系良好,样品提取回收率、精密度、准确度及稳定性等均符合要求.阿魏酸和香草酸2种酚酸类成分在比格犬体内吸收均较迅速,阿魏酸消除较快,香草酸消除相对较慢;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2种单萜苷类成分药动学特征相似,在比格犬体内吸收和消除均较慢.结论:UPLC-MS-MS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当归-白芍药对中主要化学成分的体内药动学研究,为当归-白芍配伍研究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 考察不同剂量60C0-γ射线辐照对冠心胶囊灭菌效果和含量的影响

    作者:李奉勤;史冬霞;范文成;粘立军;张瑞红;叶晓红

    目的:测定冠心胶囊在不同剂量的60C0-γ射线辐照前后对主要成分芍药苷含量和灭菌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芍药苷为对照品;结果:冠心胶囊在不同剂量的60C0-γ射线辐照前后其主要成分芍药苷含量无明显变化,卫生学指标符合要求,以6KGy60C0-γ射线辐照效果佳;结论:以6KGy60C0-γ射线辐照冠心胶囊的灭菌方法有效可行.

  •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参芍盆炎净合剂的提取工艺

    作者:张建堂;王进

    目的:优选参芍盆炎净合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芍药苷的提取转移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L9 (34)对参芍盆炎净合剂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佳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

  • 正交设计法优选小青龙贴膏提取工艺的研究

    作者:潘玲;台小华;韩建伟

    目的:优选小青龙贴膏的乙醇渗漉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盐酸麻黄碱和芍药苷提取量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条件优选.结果:优选工艺为:以55%乙醇浸泡时间12 h后渗漉,溶剂用量10倍,渗漉速度30 mL·min-1·kg-1.结论:优选工艺所得盐酸麻黄碱和芍药苷含量较高,工艺稳定可行.

  • 冠心Ⅱ号方单煎与合煎对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

    作者:仝燕;王锦玉;冯伟红;闫家福;王智民;朱晓新;李连达

    目的:探讨冠心Ⅱ号方单煎与合煎对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与结果:对单煎与合煎样品中多成分进行全面考察,君药丹参与川芎、赤芍、红花、降香分别合煎,丹酚酸B的提出量均高于丹参单煎,而全方合煎丹酚酸B的煎出量高;赤芍中芍药苷与丹参的情况相似,合煎含量明显提高;川芎及红花与丹参合煎或全方合煎,指标成分阿魏酸、羟基红花黄素A含量均较单煎有所下降.结论:冠心Ⅱ号方全方合煎不等于各药单煎的混合,合煎液中丹酚酸B是含量明显高于单煎,与药效试验全方作用超过单味药的相加结果一致.

  • 正交试验优选丹蒲颗粒的醇提取工艺

    作者:崔翰明;夏丕芳;程慧平

    目的:优选丹蒲颗粒中丹参和赤芍的醇提取方法及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不同影响因素和水平对芍药苷和丹参酮ⅡA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乙醇回流法芍药苷和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高于渗漉法和超声法,正交试验筛选出佳工艺为:8倍量的80%乙醇,回流提取1.5 h,共提取3次.经3批试验验证,对芍药苷和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分别达到91.2%±4.6%,89.6%±5.2%.结论:优选的醇提工艺简单、高效,对芍药苷和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高.

  • 壳聚糖用于湘A-2号颗粒的絮凝工艺研究

    作者:蒋敏;夏新华

    目的:探索壳聚糖用于湘A-2号颗粒的佳絮凝澄清工艺条件.方法:在对壳聚糖加入量、药液浓度、pH值、温度、搅拌速度等进行单因素考察后,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药液浓度、壳聚糖加入量、及药液pH值进行优化.结果:湘A-2号颗粒的絮凝工艺的优化条件为:壳聚糖加入量0.6 mL·g-1,药液浓度为1:4,药液pH值为7,温度60℃,搅拌速度为200 r·min-1,搅拌时间为10 min.结论: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可用于湘A-2号颗粒的纯化.

  • 冠心Ⅱ号方水煎液纯化工艺方法比较

    作者:王锦玉;冯伟红;仝燕;闫家福;王智民;朱晓新;李连达

    目的:探讨冠心Ⅱ号方水煎液纯化工艺方法.方法:以除杂率、丹酚酸 B 等 4 种指标成分的含量为指标,对水煎液分别采用离心、醇沉、超滤膜过滤、澄清剂沉淀、大孔吸附树脂分离 5 种纯化工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与结论: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除杂率明显优于其它 4 种纯化方法,并可保留绝大部分有效成分.

  • 活血注射液中赤芍提取工艺的研究

    作者:赵慧萍;马昆

    目的:活血注射液提取工艺的研究.方法:以芍药苷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佳水提醇沉方案.结果:确定水提取工艺为提取2次,每次加12倍水,煎煮1.5小时;醇沉工艺为醇沉浓度分别为65%,75%两次醇沉,调节pH为8,冷藏24h,浓缩至1∶2.

    关键词: 芍药苷 水提取 醇沉
  • 芍药苷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赵志强;鲍承贤;朱丽华;贾丽霞;刘丽;张庆波;李向军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体外小鼠脾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的作用,探讨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颈椎脱臼处死,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不同质量浓度的芍药苷溶液(62.5,12.5,250,500,1 000 mg·L-1),另设空白组,分别于培养3,6,9d时取出细胞培养板,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细胞数法测定不同浓度芍药苷对小鼠脾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作用9d后取细胞,Western blot方法测定IL-2,IFN-γ,TNF-α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500 mg·L-1芍药苷溶液作用5d后,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表型变化.结果:在3,6,9d,不同浓度芍药苷给药组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高于空白组(P<0.01);各给药组IL-2,IFN-γ,TNF-α的含量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P<0.01),并随芍药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淋巴细胞表型分析显示,芍药苷能够刺激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不同质量浓度芍药苷能够升高IL-2,IFN-γ,TNF-α和NF-κB蛋白表达(P <0.05,P<0.01).结论:芍药苷可通过激活NF-κB表达,促进细胞因子IL-2,IFN-γ和TNF-a的分泌和表达,促进细胞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白芍中芍药苷和水分的含量

    作者:贺敬霞;杨滨;柯华香;尹蓉莉;张继丹;李化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白芍中芍药苷和水分的定量模型.方法:收集不同产地白芍样品108批,采用偏小二乘法建立白芍中水分和芍药昔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以烘干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样品中水分和芍药苷含量,作为参考值,并用相关系数和预测均方差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芍药苷和水分校正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7 6,0.873 1,校正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06,0.264;预测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99,0.252.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无污染、结果可靠,实现了白芍样品中芍药苷和水分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

  • 芍药内酯苷对环磷酰胺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及机制

    作者:朱映黎;王林元;王景霞;王成龙;赵丹萍;王子晨;张建军

    目的:研究芍药内酯苷对环磷酰胺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四物颗粒及芍药苷为对照,检测外周血象,胸腺与脾脏指数,骨髓病理切片,酶免法检测血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放免法检测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M-CSF)、肿瘤坏死因子-o (TNF-α)含量变化;RT-qPCR法检测脾脏中G-CSF、CM-CSF及TNF-α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髓中G-CSF、CM-CSF及TNF-o 的蛋白表达.结果: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组与芍药内酯苷高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白细胞数和胸腺指数(P<0.01,P<0.05),升高G-CSF与GM-CSF含量(P<0.01,P<0.05),降低血清中TNF-α水平(P<0.05,P<0.01),降低脾脏TNF-α mRNA的表达(P<0.05).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芍药苷组与芍药内酯苷高剂量组小鼠骨髓细胞数量多,密度大,巨核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较少.结论:芍药内酯苷具有补血作用,不仅能够通过促进造血生长因子的分泌调节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还能够调控负向造血因子,减轻其对造血功能的抑制.

  • 血虚证与芍药苷血药浓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祖贻;刘荣敏;程佳;裴瑾;万德光;胡荣

    目的:通过对健康和血虚模型小鼠口服三种白芍复方后血中芍药苷浓度的对比性研究,从辨证药物动力学角度探讨"血虚证"与白芍效应成分芍药苷药代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固定相:C18(250mm×4.6mm,7μm),流动相:甲醇-水(38∶62),流速:0.5ml/min,检测波长:230nm的色谱条件下,比较小鼠灌胃1h后对照组(健康)和实验组(血虚证)血中芍药苷浓度的差异.结果:芍药苷与血浆中其它成分能很好分离,在5.0~250.0ng/μ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5.52%;低检测浓度1.49 ng /μl.实验组芍药苷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117.84±6.35)、(94.60±5.92)、(105.09±6.99)ng/μ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血虚证小鼠血中芍药苷浓度较健康小鼠高,说明血虚证与芍药苷血药浓度具有相关性.

  • 牡丹皮有效组分重组方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郭齐;赵乐;郝伟;李连达

    目的:研究牡丹皮有效成分丹皮酚和芍药苷配伍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丹皮酚和芍药苷配伍高(丹皮酚50mg/kg+芍药苷12.5mg/kg)、中(丹皮酚25mg/kg+芍药苷6.25mg/kg)、低剂量(丹皮酚12.5mg/kg+芍药苷3.125mg/kg),采用大鼠体外血栓形成方法、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方法以及血液流变学测定方法,检测各项指标.结果:丹皮酚和芍药苷配伍的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大鼠体外血栓以及动静脉旁路血栓的长度、湿重及干重(P<0.05或P<0.01),明显降低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P<0.05或P<0.01),但对血浆黏度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丹皮酚和芍药苷配伍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 芍药苷对血虚肝郁证模型大鼠海马谷氨酸及其不同类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伟;王景霞;葛阳;黄银峰;朱映黎;张建军

    目的:研究血虚肝郁证大鼠海马谷氨酸(Glu)及不同类型受体NR1、NR2A、NR2B、GluR1、mGluR5mRNA的表达及芍药苷的干预作用.方法:正常组、模型组、20mg/kg芍药苷组、40mg/kg芍药苷组,造模第1天开始给药,正常组给等量超纯水,其余各组灌胃予以相应浓度药物,共造模21d.治疗结束后,取脑组织,剥离海马,采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Glu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qPCR)检测NR1、NR2A、NR2B、GIuR1、mGluR5等5种受体亚单位mRNA的表达.结果:血虚肝郁证候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Glu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不同Glu受体亚基表达不同,其中NR2A和GluR1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NR1、NR2B mRNA表达有升高的趋势,而mGluR5表达无明显变化,给予芍药苷可使海马组织中Glu含量显著降低(P<0.05),可下调NR2A、GluR1、mGluR5 mRNA表达(P<0.01,P<0.05).结论:血虚肝郁证模型大鼠脑内存在Glu能神经调节异常,白芍的养血柔肝作用,能够通过调节NO/cGMP信号通路上个的多个靶点发挥效果.

  • 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对β-EP、PGE2的影响

    作者:吴丽;王丽丽;费文婷;王莎;侯燕;张建军

    目的:研究赤芍、白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醋酸扭体法致小鼠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制备小鼠疼痛模型,灌胃给予赤芍水提物、白芍水提物,记录潜伏期和20min内扭体次数.进一步采用同一实验方法腹腔注射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进行实验,并检测血清β-内啡肽(β-EP),大脑皮层β-EP、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g/kg赤芍水提物组潜伏期显著延长、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1);1、0.5g/kg赤芍水提物组和2、1g/kg白芍水提物组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1、P<0.05).与1g/kg白芍水提物组比较,同剂量赤芍水提物组的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芍药苷组和80mg/kg芍药内酯苷组的扭体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P<0.05).与40mg/kg芍药内酯苷组比较,同剂量芍药苷组的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80mg/kg芍药苷组、80mg/kg芍药内酯苷组的血清和大脑皮层β-EP显著升高、大脑皮层PGE2显著降低(P<0.01,P<0.05);40mg/kg芍药苷组仅血清β-EP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醋酸扭体法致小鼠疼痛模型中,赤芍、白芍、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均有镇痛作用,芍药苷为赤芍、白芍镇痛作用的共有成分;芍药内酯苷作为白芍的特征成分亦具有镇痛作用.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镇痛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和大脑皮层中β-EP水平、减少大脑皮层PGE2生成或释放有关.

2977 条记录 9/149 页 « 12...6789101112...1481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