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术式减低食管胃颈部吻合手术并发症

    作者:张玉斌;李晓明;刘雅彬;李文献;张勇

    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是常用的食管重建术式,其特点是增加了食管切除长度,减少了食管残端癌导致的局部复发,但其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1994年以来我们用改良术式为320例病人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手术无1例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食管癌术后残端癌及残端不典型增生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曹峰;王军;程云杰;刘青;王祎;龙书敬;尚凯

    目的 分析影响食管癌术后残端癌及残端不典型增生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6年8月至2010年12月间行食管癌切除术、术后病理为残端癌及残端不典型增生的182例患者,其中残端不典型增生Ⅰ~Ⅱ级60例,残端不典型增生Ⅲ级23例,残端原位癌37例,残端浸润癌62例,对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82例患者的1、2、3、4年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77.1%、63.3%、60.3%和60.3%,l、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8.6%、63.9%、46.3%和41.0%.局部区域复发(包括吻合口复发和淋巴结转移)56例(30.8%),其中残端不典型增生Ⅰ~Ⅱ级组局部区域复发13例(13/60,21.7%),残端不典型增生Ⅲ级+原位癌组局部区域复发21例(21/60,35.0%),残端浸润癌组局部区域复发22例(22/62,35.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75).全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食管癌术后残端不典型增生Ⅰ~Ⅱ级和残端阳性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局部区域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区域、肿瘤病理分期、残端病理分级和治疗方式与食管癌术后残端不典型增生及残端癌患者的生存率有关(均P <0.05),肿瘤浸润深度、残端病理分级和治疗方式与食管癌术后残端不典型增生及残端癌患者的局部区域控制率有关(均P <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残端病理分级和治疗方式为影响食管癌术后残端不典型增生及残端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均P<0.05),肿瘤浸润深度、残端病理分级和治疗方式为影响食管癌术后残端不典型增生及残端癌患者局部区域控制率的独立因素(均P <0.05).结论 对于食管癌术后残端不典型增生及残端癌患者,肿瘤长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残端病理分级和治疗方式是影响其长期生存的独立因素,肿瘤浸润深度、残端病理分级和治疗方式是影响其局部区域控制的独立因素.

  • 全子宫和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婧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中基本的手术之一,有全子宫切除、次全子宫切除,及保留子宫内膜的手术。过去认为切除宫颈可预防残端癌的发生,但近来有关资料证实颈残端癌的发生率及其在宫颈癌中所占的比例是很低的。且19世纪80年代早期有研究显示次全子宫切除对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性功能的恢复更有利。近期又有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两种术式对盆腔器官功能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次全切的患者在术后早期恢复较快,手术并发症相对较小,但长期预后方面可能会有宫颈残端及穹隆部脱垂的风险,对于这两种术式的优劣一直有着广泛争议。本文就两种术式的利弊作一阐述。

  • 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优于经典式子宫全切术

    作者:刘薇

    目的:探讨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术式优点并与经典式子宫全切除术比较.方法:对112例妇科患者实施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对64例行经典式子宫全切术.对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经典式子宫全切术使盆底结构变化大、阴道短缩、手术副损伤大.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留置导尿时间短、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病发率低等优点,并可避免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优于经典式子宫全切除术,有推广价值.

  • 经典式子宫全切术与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比较

    作者:高松;栾小红

    目的:探讨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式优点并与经典式子宫全切除术比较.方法:对56例妇科患者实施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对32例行经典式子宫全切术.对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经典式子宫全切术使盆底结构变化大、阴道短缩、手术副损伤大.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留置导尿时间短、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病发率低等优点,并可避免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优于经典式子宫全切除术,有推广价值.

  • 第四届国际胃癌会议学术交流概况(基础研究部分)

    作者:顾琴龙

    第4届国际胃癌大会(4th international gastric cancer congress,IGCC)于2001年4月29日~5月2日在美国纽约召开,参加交流的基础研究内容涉及胃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胃癌分子病理和免疫学、胃癌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及其有关预后检测指标等研究.现作一简要概述.胃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日本学者Hattori的报告指出,Sugimura早在1967年就证实了N甲基N硝基胍能引起动物的胃癌,而食物和饮水中的硝基类化合物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他还认为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是胃残端癌的病因.80年代随着幽门螺杆菌(Hp)的发现,提出了Hp-慢性胃炎-小肠化生-癌变的过程,因而认为Hp是胃癌的主要病因之一.

  • 宫颈残端癌28例临床分析

    作者:于海燕;王依洵;汤巍巍;张新

    [目的]分析宫颈残端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8例宫颈残端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残余宫颈切除术3例,残余宫颈次广泛切除术2例,残余宫颈广泛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3例.[结果]28例患者随访10~119个月不等,失访l例,死亡3例.3年生存率为86.14%,5年生存率为78.65%.[结论]在个体化辅加放疗和或化疗后施行手术治疗宫颈残端癌可获较满意的治疗结果.

  • 11097例食管癌切除标本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杨海军;张三申;肖郑生;张立新;赵卫江;郝俊杰;董芳莉

    全文分析安阳市肿瘤医院11097例手术切除食管癌标本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

  • 宫颈残端癌42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立新;韩海琼;张锦艳

    [目的]探讨宫颈残端癌的诊治与预防.[方法]分析42例宫颈残端癌,手术治疗9例,术中发生膀胱损伤、输尿管损伤各1例,单纯放射治疗33例,并发放射性直肠炎10例,占25.6%,放射性膀胱炎3例,占7.7%.[结果]9例死亡,12例失访,其余均健在,存活长者已达18年.[结论]宫颈残端癌的预防关键在于子宫切除前不漏诊宫颈癌前病变和癌,对保留宫颈者应严密随访,及时发现及处理.

  •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中的宫颈再造术探讨

    作者:胡明

    对照分析我院 1998年至 2000年间 49例筋膜内子宫切除宫颈再造术与 49例子宫全切除术病例。认为筋膜内子宫切除宫颈再造术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时间短,术后对性生活影响小,解除了术后宫颈残端癌发生的危险。

  • 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旁切除术治疗子宫切除术后残端癌

    作者:梁志清;徐惠成;陈勇;李玉艳;王丹

    [目的]探讨腹腔镜广泛性子宫旁切除及盆腔、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术,在全/次全子宫切除术后残端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或子宫次全切除术后阴道或宫颈残端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经腹腔镜完成广泛性子宫旁切除及盆腔、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15例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术,所有21例患者均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腔镜下平均手术时间为176min,术中出血平均220ml.切除盆腔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数平均分别为18.6个和8.2个,5例患者淋巴结为阳性.所有外科切除组织边缘大体检查为阴性.发生膀胱阴道瘘1例,尿潴留1例,阴道残端复发1例,未控1例.[结论]对于全/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宫颈或阴道残端癌,行广泛性子宫旁组织切除术和盆腔、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术,可以在腹腔镜下安全、有效地完成,且临床疗效满意.

  • 阴道残端癌125I植入治疗1例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李义勤;刘翠云

    恶性肿瘤是当今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虽然手术和放化疗技术不断改进,临床上对其处理仍较为困难,只有通过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 腹腔镜鞘内全子宫切除18例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林瑾;毕捷;汤金妹

    腹腔镜鞘内全子宫切除术是指在腹腔镜下避免切开患者腹壁切除子宫的微创伤性手术,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瘢痕小的优点.取普通全子宫切除和次全子宫切除之优点,既可保留阴道内宫颈外鞘,保持阴道、盆底、韧带、神经完整性,又可防止子宫颈外口移行上皮残端癌的发生.我院自2000年6月~2001年2月共行18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57例次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观察

    作者:赵贵英;苏纯;李润兰

    1987年1月至1990年12月间,我科对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经宫颈刮片,颈管诊刮等项检查阴性者57例行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式的应用占同期子宫切除术的22.7%(57/251),高于本科1983年元月至1986年12月间的手术比率11.9%(21/167),高于同期国内文献之4.1%[1].其中51例(6例失访),通过术后10年的随访,未见有残端癌和宫颈肌瘤发生,也未发现残留宫颈脱垂.本文就保留宫颈之次全子宫切除术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 1973-2005年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变化分析

    作者:李学民;汤萨;彭秀青;黄佳;王伟鹏;张朋;赵学科;宋昕;王苒

    目的 探讨1973-2005年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的变化规律及影响生存期的关键因素.方法 通过家访和(或)电话问卷调查、生存随访及住院病历复核和临床病理信息采集等,按照首次确诊时间,将这些患者等分为三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11年(1973-1983、1984-1994、1995-2005).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三个11年间磁县医院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性别、年龄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分布,采用寿命表法计算三个时间段5年生存率,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 rank检验及Cox生存分析模型分析三个时间段食管癌患者生存率变化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成功随访3 160例(96.7%)食管癌患者,其中第一时间段984例(31.1%);第二时间段1101例(34.9%);第三时间段1 075例(34.0%).三个时间段患者的生存率依次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分别是8%、15%和41% (P=1.2E-77).第二和第三个时间段中同一病理分期的患者比较,Tis+Ti(早期)和T2期患者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T3+T4期患者(中晚期)第三个时间段明显高于第二个时间段(P=7.0E-7);均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P=1.5E-13).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性别、淋巴结转移、病变部位和残端癌阳性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1973至2005年间食管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三个时间段均为淋巴结转移阳性和中晚期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也明显提高.性别、淋巴结转移、病变部位和残端癌阳性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 左胸和颈两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周正凤

    据文献报道[1],经左胸和颈两切口食管癌切除术较经颈、右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无需改变体位即可完成手术操作.具有食管癌病灶切除彻底,残端癌发生率低(1.51%),可同时清除颈、胸、腹三组淋巴结,严重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是否成功,围术期护理至关重要.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为62例食管癌病人施行了左胸和颈两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175例食管胃超胸顶吻合术的临床体会

    作者:黄留保;赵文;钟峰;何家贤

    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是常用的食管重建术式,其特点是增加了食管切除长度,减少了食管残端癌导致的局部复发,但其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1996年1月至2001年1月,我们用食管胃超胸顶吻合术为175例病人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超胸顶吻合手术方法治疗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病人,取得较好的效果.

  • 腹膜外筋膜内子宫全切术与传统子宫全切术临床效果的探讨

    作者:王颖;赵树旺

    目的探讨腹膜外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和传统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别.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8月-2004年8月间,年龄40-55岁,子宫增大如孕10-16周的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全切除的共280例.随机抽取行腹膜外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的40例,为研究组;行传统子宫全切术的40例,为对照组.并对两种术式的术中、术后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腹膜外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具有出血量少,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肠功能恢复快,对性生活质量影响小,术后病率低并可避免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等优点.结论腹膜外筋膜内子宫全切术优于传统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 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与经典式子宫全切术比较

    作者:刘薇

    目的:探讨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术式优点并与经典式全子宫切除术比较.方法:对112例妇科患者实施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对64例行经典式于宫全切术.对二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经典式子宫全切术使盆底结构变化大,阴道短缩,手术付损伤大.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留置导尿时间短,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病率低;可避免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具有简单易操作,副损伤发生机会少,有推广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