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十年

    作者:周丽雅;崔荣丽

    自从1982年Warren和Marshall在人胃中发现幽门螺杆菌(H.pylori,Hp)以来,对于Hp与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已经明确,而Hp与胃癌的关系一直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当前,Hp与胃癌的关系日渐明朗,主要关注以下一些问题:Hp是否是胃癌的真正病因?Hp有哪些毒力因素与胃癌直接相关?胃癌发生的哪些环节是Hp的作用靶点?根除Hp是否能够真正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对于人群中Hp的感染,当前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 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186例

    作者:王爱华;马莉;冯鑫

    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因此,通过检测对尽早发现及治疗H.pylori 感染十分重要.我院自2009 年7 月开展了13C -尿素呼气试验(13C -UBT )用于HP 感染的检测.为了解13C -UBT 对HP 的特异性,我们对186 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13C -UBT 检测,同时与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 胃癌高发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分布的关系

    作者:钟文君;张联;李吉友;金懋林;马峻岭;潘凯枫;游伟程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在胃内分布范围的关系.方法 1989-1990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胃癌高发区山东省临朐县35~64岁人群中的3 400人进行横断面研究.在全部受检者的胃体、胃角和胃窦等部位取7块黏膜组织标本进行病理诊断.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H.pylori抗体,分析H.pylori感染与CAG病变在胃内分布和弥漫程度的关系.结果在1428例CAG患者中,H.pylori血清抗体阳性801人(56.1%),其中CAG病变在胃内呈弥漫分布(胃体、胃角和胃窦三部位均受累及)的比例为52.2%(745/1428),明显高于未感染人群(36.2%,714/1 972,P<0.0001).调整性别、年龄后,以CAG局限性分布(累及胃体、胃角和胃窦中的任一部位)为参照,H.pylori感染阳性人群发生弥漫性CAG的相对危险度为3.2(95%CI:2.4~4.4).结论在山东临朐县胃癌高发人群中CAG病变多呈弥漫性分布,其比例在H.pylori感染人群中显著高于未感染人群.提示H.pylori感染在CAG由局限性分布发展成弥漫性分布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雷贝拉唑、雷尼替丁治疗胃溃疡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宏洋;李鸿霞;孙丽红

    雷贝拉唑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PPI),其通过作用于细胞分泌的氢离子的H +,K+-ATP酶而抑制胃酸分泌.本研究旨在比较雷贝拉唑与雷尼替丁在治疗H.Pylori阴性胃溃疡时的疗效和安全性.

  • 体内贲门组织癌变过程的研究

    作者:赖少清;王国清

    目的研究早期贲门癌的发生规律.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区涉县建立205人的研究队列,利用内镜普查和定位活检的方法,前瞻性观察贲门组织癌变过程中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1)H.pylori感染、慢性活动性胃炎和贲门癌在发生位点上具有重叠关系.(2)贲门组织在慢性活动性胃炎背景中组织损伤程度重细胞增殖活跃(ki-67表达增强),肠上皮化生、腺上皮萎缩、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发生率高.(3)贲门组织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自然转归表现为痊愈、肠化、萎缩、不典型增生.(4)贲门组织不典型增生和粘膜内癌的自然转归具有稳定、减轻、进展等表现形式.结论早期贲门癌的发生起源于组织再生过程,是组织再生不良的表现.

  • 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作者:廖生平

    目的:观察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等49例:①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片+甲硝唑片,共1周,然后继用奥美拉唑维持4~6周。②观察组口服美拉唑+阿莫西林l.0+左氧氟沙星,共1周,然后继用奥美拉唑维持4~6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95.92%与对照组的93.8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40.82%vs42.86%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H.pylori阴性93.88%高于对照组的81.63%(P<0.05),随访(1.50±0.65)年,观察组溃疡复发6.12%低于对照组的20.41%(P<0.05)。结论应用左氧氟沙星、阿莫两林、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能够提高H.pylori阴转率,减少复发,且用药相对简单,为临床在根除H.pylori治疗时提供了可择的新方法。

  • 雷贝拉唑、雷尼替丁治疗H.pylori阴性胃溃疡的研究

    作者:陈晓;翁志华;贺立;蒋才有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H.pylori阴性胃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比较雷贝拉唑(20 mg)与雷尼替丁(300 mg)治疗H.pylori阴性的胃溃疡患者的疗效.266例经内镜证实为胃溃疡,病理组织学排除H.pylori感染的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结果雷贝拉唑组177例患者4周后愈合率为96%,雷尼替丁组89例患者4周后愈合率为85%(P<0.01).结论就溃疡愈合和症状缓解而言,雷贝拉唑疗效优于雷尼替丁.

  • 消化性溃疡病中医证型的客观化临床研究

    作者:晏喻婷;蔣波涛;张朋;周州;李荣华;陶阳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病中医证型与消化性溃疡分类、溃疡分期、胃镜征象、幽门螺杆菌( 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从而为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1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均经中医辨证分型,并行胃镜检查、H.pylori检查。对中医证型与消化性溃疡分类、溃疡分期、胃镜征象、H.pylori感染的关系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中医证型与西医溃疡分类的构成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溃疡期中胃热炽盛型34例,愈合期和癖痕期中肝胃气滞型58例,均明显高于同期其他证型( P均<0.05)。胃镜下溃疡面积与中医证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胃气滞及脾胃虚实患者胃黏膜水肿,溃疡色泽白,溃疡面覆白苔为主;胃热炽盛及寒邪犯胃患者胃黏膜水肿,溃疡色泽黄,溃疡上覆黄苔为主;胃阴亏虚患者黏膜溃疡色泽白,溃疡面上覆白苔为主;食滞胃肠患者黏膜水肿,黏膜色泽黄,溃疡上覆白苔为主;瘀阻胃络患者黏膜水肿,黏膜色泽白,溃疡上覆白苔为主。胃热炽盛及肝胃气滞患者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88.46%及71.23%,胃热炽盛型H.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胃镜检查观察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病变情况,不宜作为中医证型判断标准,可作为望诊之延伸应用于临床,可为中医辨证提供一定的客观化指标,提高对消化性溃疡病中医辨证治疗规律的认识。

  • HCV病毒载量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胃黏膜病变关系的探讨

    作者:于国英;李绍连;王丽芳;李俊娟

    本文对慢性丙肝患者40例进行内窥镜检查,观察胃黏膜的改变情况及与丙型肝炎病毒(HCV)病毒载量的关系、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率,报告如下.

  • 北戴河区757例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

    作者:金晓娟;肖健

    目的观察北戴河区757例不同年龄组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率与胃粘膜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胃镜取材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组织切片Giemsa染色检测H.Pylori,两项均阳性者判定为H.Pylori感染.结果757例慢性胃炎病人H.Pylori感染率为64.46%;20~30年龄组感染率为82.69%,60岁以上感染率为46.36%,P<0.05,萎缩性胃炎20~30岁年龄组发病率为5.12%,60岁以后为46.36%.结论北戴河区757例慢性胃炎病人H.Pylori,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胃粘膜萎缩性病变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757例慢性胃炎H.Pylori,感染的高峰年龄提前.

  • H.pylori感染对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甘兰庄;王红梅;幺伟;王玉玲

    脑血管疾病是当前严重危胁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是脑血管功能的无创伤检测手段,它采用普勒探头和压力探头检测颈动脉血流速度、流量和血管内的压力及血管波动情况,了解整个血管床的动力学指征和血流运动的状态.

  • 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作者:白磊;曹媛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入院顺序把上述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基于奥美拉唑的三联疗法,对照组给予基于埃索美拉唑的三联疗法.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40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40例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H.pylori根除率为90.0%(36/40),对照组H.pylori根除率为60.0%(24/40),治疗组的H.pylori根除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提高H.pylori根除率,值得推广应用.

  •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癌前病变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Hp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雅慧;郭菊清;刘越洋;孙洁;陈晓岩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幽门螺杆菌(H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内镜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患者317例,并进行Hp检测及中医证型辨证,分析CAG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Hp的相关性.结果:1.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医证型按照所占比率排序为脾胃虚气滞型>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阻.2.中医各证型与Hp感染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6种证型在Hp的阳性感染方面差异有显著性.以胃阴不足及胃络瘀阻型为低与其它各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Hp在本次研究中的阳性感染率为45.1%.3.中医辨证各型与胃黏膜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分析表明:①同一证型在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分布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证型在同一程度肠上皮化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各证型在轻度异型增生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在中重度分布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以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及胃络瘀阻3型在重度异型增生时较高.③各证型在轻、中、重度萎缩程度分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轻度萎缩时排序为肝胃不和、脾虚气滞、、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阻,各证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度萎缩在脾胃湿热和胃络瘀阻、脾胃虚弱较高,与其他证型间有显著性差异;重度以胃阴不足及胃络瘀阻较高,与其他证型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与中医证型之间及Hp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轻度时以实证为主,中度时以虚实夹杂为主,重度时以虚及瘀为主.本研究为该病发病机理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巢式PCR检测舌苔幽门螺杆菌临床研究

    作者:谢静芳;缪伟峰;金小晶

    目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消化道疾病的常见致病菌,实验检测舌苔中是否存在H.pylori比较困难.利用巢式PCR检测舌苔幽门螺杆菌分布,并分析舌苔H pylori与胃H.pylori的相关性.方法:用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测胃H.pylori;随机刮取80份舌苔样本,其中UBT阳性病人舌苔样本55份,UBT阴性病人舌苔样本25份,用巢式PCR检测舌苔H.pylori,以H.pylori的热休克蛋白HSP60基因为引物.结果:巢式PCR检测出44份的舌苔H.pylori感染为阳性;数据统计分析后,UBT阳性与PCR阳性的相关性较好(两组McNemar检验P=0.061 >0.05)结论:胃H.pylori阳性的人群中,其舌苔感染H.pylori的可能性很大,舌苔是人体H.pylori的主要储存地,考虑为胃内H.pylori感染和复发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H.pylori 舌苔 巢式PCR
  • 幽门螺杆菌疫苗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杨钰欣;李丹丹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定植于人胃内的革兰氏阴性螺形杆菌,为微需氧菌,营养要求较高.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人类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在发展中国家,近80%未满10岁的儿童和超过90%的成年人被感染[1,2].它能导致慢性胃炎,十二指肠和胃溃疡,并且是导致胃癌的一个重要因子.除此之外,H.pylori还是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3].目前临床治疗尚以三联疗法为主.但药物存在副作用,且根除率在逐年下降,无法达到群体防治的效果.所以,研制H.pylori疫苗在预防和控制感染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据文献报道,国内外有关H.pylori疫苗的研究主要包括:H.pylori疫苗的构建、免疫途径、免疫佐剂、递送系统、Hp疫苗的免疫机制等.本文在研究人员对幽门螺杆菌疫苗及相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作一综述.

  • DEC205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魏晓晴;吕广艳;金海威;崔颖;赵莹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及其热休克蛋白60(H.pylori-HSP60)感染与胃上皮细胞表面DEC205受体的关系.方法:分别用H.pylori、H.pylori-HSP60及E.coli LPS刺激胃上皮细胞KATOⅢ,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KATOⅢ细胞表面DEC205蛋白的表达变化,再利用RT-PCR技术,观察细胞中DEC205 mRNA对上述抗原刺激后的变化.结果:H.pylori、H.pylori-HSP60及E.coli LPS的刺激明显引起细胞表面DEC205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内DEC205 mRNA的产生.结论:H.pylori感染与胃上皮细胞表面的胞吞受体DEC205有着密切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有望改善——序贯疗法

    作者:Graham DY;Lu H;Yamaoka Y;陆红;萧树东

    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成功根除需要联合使用几种细菌敏感的抗生素.H.pylori生存于酸性环境中,因此对于酸敏感的抗生素,欲使其发挥大效用并克服表型耐药的发生,就必需结合抑酸治疗.H. pylori根除失败多由表型耐药或获得性耐药所致.

  • 第六届上海国际胃肠病学大会会议纪要(二)

    作者:房静远;冉志华;戈之铮;马雄;吴叔明;刘文忠;萧树东

    三、消化系肿瘤1.胃癌:德国Peter Malfertheiner教授在分析胃腺癌预防的可行性时指出,H.pylori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的一个关键命题是关于"不可逆点",即在胃黏膜已经发生癌前病变的情况下,即使根除了H.pylori,病变也不会逆转,甚至继续进展.

  • 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和录;徐志康;罗丽燕;韩杰辉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重要的致病因子之一,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临床上评价Hp感染方法虽较多,但迄今尚未有较合理的方法学优化.

  • 加味逍遥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24例

    作者:顾小生;方邦江

    目的:观察加味逍遥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且辨证为肝胃不和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过敏者改服克拉霉素片)及胶体果胶铋,观察组加服加味逍遥散并随证加减.2组均连续治疗4周,8周后复查胃镜及病理学检查.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主要症状及胃镜征象及病理学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5%(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及胃镜征象、病理学积分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逍遥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