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律震荡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华

    心律震荡(HRT)是近年新发现的心电现象.动态监测HRT有利于观察冠心病患者病情的演变状况,有助于评价病情,对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1].但其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尚不清楚.

  •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窦性心律震荡的关系研究

    作者:汤凤英;竞雪莹;冯燕娴;桑更生;石增刚

    目的 探讨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窦性心律震荡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冠脉造影(CAG)和CCU监护的患者68例,其中A组(CAG阴性组)23例,B组(CAG阳性组)45例,包括单支病变组21例,多支病变组(≥2支)24例,测量反映HRT的两项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B组(CAG阳性组)中两亚组患者震荡初始(TO)值较A组(CAG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阴性、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TO值分别为0.101±1.843、0.115±3.121、0.131±2.733,P>0.05;而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震荡斜率(TS)值显著低于A组(CAG阴性)P<0.05,3组TS值分别为16.780±8.130、10.312±5.525、5.703±4.534,且TS值与冠脉病变程度有显著相关(TS相关r值0.54,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有HRT受损,且随冠脉病变程度增加其受损越明显.

  • 窦性心律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高危患者的预测价值

    作者:戴淑婷;王桂英;郭小平

    目的 研究窦性心律震荡(HR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变化,及其对AMI后猝死高危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50例AMI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分析入选者临床资料、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并分别计算HRT的两个震荡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AMI组内又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动态心电图及随访中是否发生的终点事件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 AMI组的TS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AMI高危组TS值低于低危组(P<0.05),前者低于后者.多变量回归分析TO、TS、左室射血分数(LVEF)、QT间期变异度(QTV)、TOTS相结合(TO、TS均为异常),结果显示TOTS相结合、LVEF、QTV、TS四个指标对终点事件的预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OTS相结合的预测强度显著高于LVEF、QTV及其他指标,成为预测价值高的指标.结论 HRT指标预测价值优于LVEF及其他传统指标,HRT可能成为独立预测AMI后高危患者的新指标.

  • 心律震荡和心率变异对室速风暴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

    作者:刘亮;白梅;彭瑞华

    心律震荡(HRT)和心率变异(HRV)作为无创性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测方法,不仅可以反映患者内源性和外源性自主神经功能的状态,还对预测心血管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旨在用2种方法对高血压伴室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风暴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进行评价.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震荡的研究

    作者:汪红霞;王红宇;王瑞英;李琦

    目的研究新的心电学指标--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并与传统指标--心率变异性(HRV)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名AMI患者和50例对照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对TO、TS与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MI组TS明显减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TO在AMI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TO、TS和HRV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MI组患者TS减低,HRT减弱,HRT可能成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独立的新指标.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分析

    作者:田海萍;张世新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危患者心血管意外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7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动态心电检测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入组30例健康体检并功能性室性早搏患者作为对照.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TO值为(-0.37±2.53),高于正常组(-1.05±0.75);TS值心肌梗死组为(2.06±2.14),低于正常对照组(6.10±2.5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状动脉病变越重的患者中窦性心律震荡减弱或者消失的比例越大.结论:窦性心律震荡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危患者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 窦性心律震荡对冠心病预后的判断

    作者:冯湘红;江辉;杨冬冬;孔宏;张蕾;张媛;余媛;戚妙君;段园;王丹

    目的 探讨心律震荡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震荡初始、震荡斜率以及全部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全部RR间期中,相邻的RR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个数占总的RR间期个数的百分比(pNNS0)等心率变异性系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震荡初始值明显升高,震荡斜率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的SDNN、RMSSD、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组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震荡减弱,提示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心律震荡可作为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律震荡的研究

    作者:丁义勋;朱友峰;张苏侠;孙阳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1].心律震荡(HRT)是新近提出的预测猝死的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彼此独立且独立于其他常规危险度预测指标,二者相结合对猝死高危患者的预测作用稳定而可靠[2].

  • 缬沙坦和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律震荡的影响

    作者:李莉;祁春梅;武维恒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指标的变化,并评价术后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对HRT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79例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给予缬沙坦(80 mg,1次·d-1),37例给予贝那普利(10 mg,1次·d-1).所有AMI患者于发病后6~21 d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随访12个月后再次复查动态心电图,获得震荡起始(turbulence onset,TO)、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48例有室性早搏的非心脏病者作为对照组.比较AMI患者急诊PCI后TO、TS的变化及应用缬沙坦和贝那普利治疗12个月后TO、TS的变化.结果 AMI发病后6~21 d,缬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与对照组比较TO升高,TS减低(P<0.001);随访12个月后,缬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TO降低,TS升高(P<0.001),缬沙坦组TO低于贝那普利组,而TS高于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 尽管经急诊PCI治疗,AMI后患者窦性心率震荡仍减弱,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都可以改善AMI患者的HRT指标,缬沙坦作用更显著.

  •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陈红;郑名芳

    目的 探讨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和比较98例心力衰竭患者和100例健康人室性期前收缩后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值.结果 心力衰竭组TO(0.13%±0.19%)高于对照组(-0.03%±0.12%),TS(2.29±0.62/ms/R-R)低于对照组(3.15±0.91/ms/R-R),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经2±0.5年随访发现患者死亡率以TO和TS均异常组高,TO或TS不正常组次之,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窦性TO和/或TS值异常时死亡率增高,及时观察其TO和TS值对检出猝死高危患者并进行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学清;汪一波;叶淮松

    目的 分析HRT在CHF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CHF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有关资料,测量计算TO、TS、LVEDD、LVEF,比较对照组与CHF的存活组、心源性猝死组、非猝死组之间的差别,并分析TO、TS与LVEDD、LVEF的相关性.结果 CHF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心源性猝死组、非猝死组TO明显高于存活组、TS明显低于存活组,均有显著性差;LVEDD、LVEF与TO、TS明显相关.结论 CHF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对CHF患者的心源性猝死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震荡的临床研究

    作者:卢先本;江建军;王斌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影响.方法 选取起病1-2周的急性心梗患者134例,按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合并糖尿病的AM]组(A组)和非糖尿病的AMI组(B组).并取健康对照50例.收集资料,计算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并统计TO、Ts 2项阳性率、1项阳性率及2项阴性率.结果 A组TO、TS值显著低于B组,P<0.05;急性心梗组2项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能放大急性心肌梗死对心律震荡的负面效应.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研究

    作者:沈兴龙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RT)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40例和有室性期前收缩患者32例,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其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测定动脉血气、吸烟指数、体质量指数及肺功能等.结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室性期前收缩组TO高于对照组(P<0.01),TS低于对照组(P<0.01),TO与吸烟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RV/TLC密切相关(r=0.7829、0.7371、-0.6809、-0.7023、0.6245,均P< 0.01).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室性心律期前收缩患者HRT减低,可以较好地用于判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

  • 联合应用心律震荡与QT离散度对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

    作者:黄学成;王琦武;尚晓斌;梁艺;陈青萍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与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对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165例大面积AMI患者,入院后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T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的两个参数,并测量QTd水平.所有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心源性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规定12导心电图中病理性Q波导联数≥4为大面积梗死.结果 死亡组TO≥0,TS≤2.5 ms/RR间期的阳性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2% vs.15.4%,P<0.01).死亡组QTd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9.02±8.77) ms vs.(77.73±9.03) ms,P<0.01],且死亡组QTd水平均>100 ms.而联合应用TO≥0,TS≤2.5 ms/RR和QTd> 100 ms作为预测早期大面积AMI患者死亡的检测指标,其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分别为58%、91%,均分别高于QTd> 100 ms和TO≥0且TS≤2.5 ms/RR间期的32%、62%和43%、80%(P<0.01;P<0.05).结论 联合应用TO≥0,TS≤2.5 ms/RR间期和QTd> 100 ms时,可作为预测大面积AMI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的敏感指标之一.

  •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关系

    作者:史明娟;徐建;黄成林;冯天元;孙红疆;倪国贞

    目的 探讨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 比较104例UA患者与90名健康人HRT现象的2个常用指标的异常情况,并比较这2个指标不同的UA患者的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结果 与健康人比较,UA患者的HRT现象的2个指标都有明显异常;随访24个月~33个月.UA患者中2个指标均异常者心血管死亡率高.结论 UA患者存在较明显的HRT异常,其异常程度与患者的心血管死亡情况密切相关.

  • 心律震荡现象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王洪恩;蒋廷波

    心血管疾病患者有发生猝死的潜在危险性,寻求有效的高危预测指标为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运用的无创方法如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变异性等在临床应用中均受到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的限制,需寻求新的检测方法.1999年,Schmidt等[1]提出一项新指标,即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心律震荡一经提出就受到心血管医生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室性期前收缩后的HRT已作为一种新的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心电学指标应用于临床,并不断显示其使用价值.

  • 心律震荡对老年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恶性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

    作者:黄学成;陈青萍;袁智萍;尚晓斌;王琦武;梁艺;邓梓谦

    目的:探讨老年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心律震荡(HRT)对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15例早期大面积AMI老年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对TO、TS进行分析.所有老年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心源性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生存组根据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死亡组在TO≥0且TS≤2.5,ms/RR间期的发生率高于生存组(P<0.01).事件组在TO≥0或TS≤2.5 ms/RR间期和TO≥0且TS≤2.5 ms/RR间期的发生率高于非事件组(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TO、TS值的变化与老年大面积AMI患者早期病情严重程度有关.HRT可作为预测大面积AMI老年患者早期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的敏感指标之一.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律震荡与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作者:黄学成;陈青萍;袁智萍;尚晓斌;王琦武;梁艺;邓梓谦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心律震荡(HRT)与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65例早期AMI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对TO、TS进行分析.所有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心源性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规定12导心电图中病理性Q波导联数≥4者为大面积梗死,≤3者为小面积梗死.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结果]死亡组TO≥0且TS≤2.5 ms/RR间期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大面积AMI组TO≥0且TS≤2.5 ms/RR间期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小面积AMI组(P<0.01).[结论]TO,TS值的变化与AMI患者早期的心源性死亡及梗死面积密切相关.HRT的减弱或消失可作为预测AMI患者早期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的敏感指标之一.

  • 心律震荡

    作者:汪红霞;王瑞英;王红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寻找猝死高危人群的预测指标一直是心血管领域备受重视的课题.近,国外学者研究了一个新的心电生理预测指标--心律震荡,认为这是一个独立于现有预测指标的新指标,其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很高.本文就心律震荡这一新指标作一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