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剂量米氮平与劳拉西泮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佟桂侠;陈静;付刚;李树怀;薛艳红;于英

    失眠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等.临床试验表明,近年来推出的新型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曲唑酮等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优于苯二氮艹卓类[1].米氮平(mirtazapine)是一种具有独特药理作用的新型抗抑郁药[2],基于慢性失眠与抑郁症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以劳拉西泮为对照药物, 观察米氮平治疗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米氮平合并艾司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帅畅;张建勇

    目的:对米氮平合并艾司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慢性失眠症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艾司唑仑治疗,试验组联合米氮平和艾司唑仑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临床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氮平合并艾司唑仑对慢性失眠症进行治疗,疗效明显,值得普及和应用。

  • 高敏教授治疗慢性失眠症用药规律探讨

    作者:黄培初;杨舒颖;高敏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回顾性分析高敏教授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慢性失眠症的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脑病科门诊123例233份电子病历,采取频数分析、频率分析和Hierarchical Cluster聚类分析办法进行分析评价用药规律.结果 有11味药出现频率超过50.00%,有13味药出现频率介于20.00%至50.00%之间,10味药出现频率低于20.00%.34味中药分为7大类.结论 高敏教授在治疗慢性失眠症患者上,主要从肝经论治,以疏肝解郁为治法,根据病机的演化趋势,兼以养血柔肝、平肝潜阳、清肝泻火,标本兼治,疗效确切.

  • 甜梦口服液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鲍立迎;张景崴;刘家林

    慢性失眠症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焦虑情绪者,社会功能不同程度受损,生活质量低,故而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不仅是追求睡眠的改善,还应注意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 西酞普兰联合阿普唑仑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临床疗效对照观察

    作者:董玉军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失眠症的有效方法.方法西酞普兰联合阿普唑仑及单纯应用阿普唑仑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临床疗效对照观察.结果西酞普兰联合阿普唑仑组从治疗第8天开始产生疗效,从第15天开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阿普唑仑组.联合组阿普唑仑剂量明显低于阿普唑仑组.结论联合应用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能显著提高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阿普唑仑的日用量,降低阿普唑仑耐药性和副作用的发生.

  • 帕罗西汀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王俊平;许晶;胡志云;赵萍

    目的:探索帕罗西汀在慢性失眠症的治疗中是否有效,并比较帕罗西汀与艾司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74名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接受帕罗西汀与艾司唑仑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日记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第8天,艾司唑仑组患者睡眠状况显著改善,而帕罗西汀组则无明显变化;治疗第15天时,帕罗西汀组患者睡眠状况显著改善,睡眠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及艾司唑仑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艾司唑仑组患者的睡眠状况又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帕罗西汀组患者的睡眠状况依然好于治疗前及艾司唑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罗西汀可以有效治疗慢性失眠症,远期效果好于苯二氮革类药物艾司唑仑.

  • 认知行为治疗慢性失眠症及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吴任钢;张苏范;单敬

    一失眠的定义Charles认为失眠症是一个庞杂的症状群,它被描述为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短,睡眠效率低等一系列症状.有些失眠症患者可能缺乏夜间多导睡眠图(简称PSG)记录的证据.失眠症涉及睡眠时间和睡眠状态,例如,夜间多次醒来和长时间难以再入睡,致使患者在早晨感到疲劳、体力恢复不够和整个白天的低工作效率.入睡和保持睡眠困难不是互相独立的,各种失眠症类型之间也可能会互相转换[1,2].

  • 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睡眠行为特征对照研究

    作者:吴任钢;张春改;邓军

    目的:调查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行为特征、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源,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62名慢性失眠症男女患者和配对睡眠正常者完成睡眠行为特征量表(包括有无对睡眠的不合理信念、非功能性睡眠行为和夜间情绪焦虑三个分量表)、应对方式和I-E心理控制源量表评估.结果:慢性失眠症组与睡眠正常组比较有更多的对睡眠的不合理信念、非功能性睡眠行为(t=8.96,P<0.01)和夜间情绪焦虑(t=37.61,P<0.01),应对方式在解决问题因子分(t=6.36,P<0.01)和自责因子分(t=4.17,P<0.05)分别低于和高于睡眠正常组,I-E心理控制源量表分高于睡眠正常组(t=4.5,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失眠患者的不合理信念和非功能性睡眠行为与解决问题、心理控制源有相关性(P均<0.01).结论:慢性失眠症患者存在对睡眠的不合理信念、非功能性睡眠行为和夜间情绪焦虑.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源与睡眠正常者比较主要表现在解决问题能力低,心理控制源外控.解决问题方式和心理控制源外控可能对患者的不合理信念和非功能性睡眠行为的形成构成影响.

  • 石杉碱及氯硝西泮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翔;郁青萍;曹庆华

    目的:评价石杉碱、氯硝西泮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长期服用各类催眠药物无效的慢性失眠症患者在停用原药物三天后,进入连续二周的夜间睡前30分钟服用氯硝西泮2mg(A阶段);然后连续四周的石杉碱,上午、中午各服用100 ug;氯硝西泮夜间睡前30分钟服用2mg(B阶段);后连续四周,自选氯硝西泮夜间用量(C阶段).A、B、C三阶段分别登记日间觉醒及夜间睡眠时间及其每日二者的平均比值,每日氯硝西泮用量及每阶段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结果:昼夜交替服用石杉碱、氯硝西泮B、C阶段治疗与单一夜间口服氯硝西泮的A 阶段比较显示,通过延长夜间睡眠时间,使睡眠一觉醒时间比值降至1:4.7±2.1,较A阶段的1:6.3±3.5有明显下降(P<0.02),同时提高了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值由A阶段的14.2±4.5降至C阶段的8.3±3.7(P <0.01).并且在 C阶段中,平均每例患者的用量为0.8mg±0.22mg,与A、B阶段的2mg降低约60%,其中有16 例患者在C阶段末期停用氯硝西泮.结论:石杉碱、氯硝西泮昼夜服用治疗慢性失眠症通过延长睡眠时间而改善睡眠觉醒周期节律的同时亦提高睡眠质量.并逐步减少了氯硝西泮用量,其疗效较原夜间服用氯硝西泮方案更有效.

  • 认知行为与安眠药物治疗慢性失眠症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吴任钢;张春改;邓军;隆春玲

    目的:比较认知行为、安眠药物和安慰剂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48名慢性失眠症男女患者自愿受试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接受认知行为、安眠药物、安眠药物和认知行为结合、安慰剂治疗.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主观和客观(夜间多导睡眠图,简称PSG)指标.结果:治疗开始后第8天,药物组和结合组的主观记录睡眠潜伏期分别为20分钟和27分钟,睡眠效率80%和82%,睡眠总时间分别为381分钟和356分钟,睡眠状况显著改善,效果好于认知行为组.经8周疗程治疗结束时,认知行为组上述睡眠3项指标好于治疗前,安慰剂组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结束8个月时,认知行为组PSG记录睡眠潜伏期26分钟,睡眠效率84%,睡眠总时间378分钟,睡眠状态好于药物组和结合组,后两组较治疗刚结束时睡眠指标变差,药物组睡眠又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结论:安眠药物对睡眠改善起效快,短期效果好,认知行为治疗对睡眠改善有主观和客观(PSG记录)证明的长期效果,对与患者失眠相关的睡眠心理状态也有改善.安眠药物与认知行为结合治疗远期效果不如单纯认知行为治疗.

  • 米氮平与氯硝西泮治疗慢性失眠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杨秀成;亓卫国;何呈刚;张秋红;刘光琴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氯硝西泮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米氮平或氯硝西泮治疗,治疗8周,两组均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日记评定疗效.结果:患者的睡眠质量自第2周起到治疗结束,米氮平组明显优于氯硝西泮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米氮平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的头晕、乏力、瞌睡和体重增加等,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米氮平治疗慢性失眠症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轻微.

  • 认知行为治疗慢性失眠症112例报告

    作者:毛洪祥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对112例患者,采用认知疗法、放松治疗和程序刺激控制,治疗前后采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Index量表测评.结果:失眠症患者普遍存在非理性信念、不良心理及非适应性行为,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患者的睡眠数量和质量均有改善,总有效率为80.0%.结论:慢性失眠既有生理的紊乱,又有心理的紊乱,药物与认识行为治疗相结合较单一治疗更为有效.

  • 米氮平合并艾司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马晓娟

    目的:探讨米氮平合并艾司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5月~2013年7月治疗的8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睡前口服艾司唑仑1~2m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米氮平15~30mg,2组均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治愈22例,治愈率为55.0%,显效12例,显效率为30.0%,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愈10例,治愈率为25.0%,显效3例,显效率为7.5%,有效1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5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AI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氮平合并艾司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针灸联合共情护理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淑兰;姚冬梅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共情护理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联合共情护理的方法,对照组给予针灸联合常规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睡眠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睡眠质量提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每周安眠药服用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短于对照组,每周安眠药服用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共情护理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失眠症状,减少患者安眠药的服用次数,降低失眠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 慢性失眠症的中医辨治体会

    作者:赵东;柴丽宏

    本文从慢性失眠症的病因、病理入手,归纳其辨治方法.

  • 慢性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监测及护理对策

    对于慢性失眠症患者临床的护理较为多见,针对慢性失眠症的患者给予多导睡眠图检测并实施护理对策进行综述,笔者阅读大量文献进行总结,望对临床护理工作有所帮助。

  • 薄氏腹针治疗慢性失眠62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黄彤;黄泳

    目的 观察薄氏腹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慢性失眠患者均接受薄氏腹针疗法治疗,以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滑肉门、外陵为基础穴位,根据不同证型加用其他薄氏腹穴,隔日1次,连续治疗8次.治疗后,统计临床疗效、不同证型之间的疗效,比较PSOI治疗前后评分、不同证型之间的评分.结果 62例慢性失眠症患者,总有效率为96.77%,痊愈率为24.19%,不同证型之间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PSQI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肝阳上扰型治疗前后PSOI分数变化与心脾亏损型、心肾不交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脾胃不和型治疗前后分数变化与心脾亏损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薄氏腹针对慢性失眠的疗效肯定,而且相对长于心脾亏损型、心肾不交型和心胆气虚型慢性失眠患者的治疗.

  • 认知行为治疗慢性失眠症

    作者:吴任钢

    慢性失眠症经常和精神病、酒精、药物滥用、疾病或其他睡眠紊乱相联系.失眠症患者中的35%~44%伴有精神错乱,常见的是情绪和情感的紊乱.

  • 参芪五味子颗粒治疗慢性失眠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张丽;周成文

    目的 观察并分析慢性失眠症患者应用参芪五味子颗粒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双盲法,将102例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失眠症患者分为两组,接受常规西药(艾司唑仑)治疗的为对照组,应用参芪五味子颗粒进行治疗的则为观察组,对比并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①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1%与94.1%,两组数据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②在治疗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患者头晕乏力、头痛、困倦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相比于对照组的25.5%明显下降,数据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慢性失眠症患者,通过应用参芪五味子颗粒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相比于常规西药更加安全可靠,值得重视.

  • 中医针灸治疗慢性失眠症43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热汗古丽·麦麦提明;艾丽曼·吐尔逊;木亚沙尔·帕尔哈提

    目的:研究探讨在中医针灸治疗慢性失眠症43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慢性失眠症治疗的病患43例,给予所有病患中医针灸治疗,对本组病患的临床总体治疗有效率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3例病患,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3%;与治疗前相比,病患治疗后的PSQI评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的使用次数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失眠症的治疗中采用中医针灸,可改善病患的失眠状况,提高病患的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使用.

6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