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拟生肌粉剂用于改良眶内容部分剜除术后换药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爱民;徐云;张悦;刘娟

    眶内容剜除术是治疗眶内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对于眼睑及结膜癌肿侵犯面积较大而深部眼眶组织未受累的眼眶内恶性肿瘤,可采用眶内容部分剜除术,保留眶内骨膜及眶后段部分软组织及断层皮瓣移植于眶内表面,但术后存在出血、移植皮片坏死、继发感染、疼痛等并发症.

  • 济安舒能用于甲状腺切除术后伤口的疗效观察

    作者:代秀芳;陈小丽

    济安舒能(长效抗菌膜)是用纳米技术处理的高分子活性剂,具有抗菌、结膜、促进肉芽再生及镇痛等功能.2007年6月~2008年5月,我们对40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应用济安舒能对伤口进行喷洒,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环磷酰胺联合球结膜切除治疗蚕食性角膜溃疡

    作者:王翠青;岳爱环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球结膜切除治疗蚕食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蚕食性角膜溃疡32例、35眼,按病情轻重分别口服或静脉滴注环磷酰胺联合球结膜切除术,随访1~5年,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副作用.结果:30眼(85.7%)痊愈,4眼(11.4%)显效,1眼(2.7%)无效.结论:环磷酰胺联合球结膜切除术是治疗蚕食性角膜溃疡理想的方案之一.

  • 原发于结膜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一例报告

    作者:张静祎;王文一;张庆泉

    淋巴瘤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原发于淋巴组织.眼附属器因缺乏淋巴结构,发生淋巴瘤则较少见,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作为眼部淋巴瘤的一种类型,原发于结膜者更为罕见,现将我科收治病例报道如下.

  • 结膜上皮转位与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对比

    作者:徐红;李明;张从林;马惠青

    翼状胬肉手术切除术后复发率较高.复发性翼状胬肉瘢痕组织增多增厚,甚至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形成复视,我们自2000年开始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分别采用结膜上皮转位及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手术切除自体结膜移植联合贝复舒治疗

    作者:韩萍

    翼状胬肉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但术后易复发.近年我院采用胬肉切除,自体球结膜移植联合贝复舒眼水治疗原发性及复发性翼状胬肉31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 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并发症分析

    作者:孙艳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科疾病,病理变化为结膜上皮下纤维血管组织增生和胶原纤维变性.传统手术治疗复发率高,近年来手术方法的改进和药物的应用降低了手术的复发率.本研究分析42例62眼行丝裂霉素C(MMC)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及并发症,以探索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婴幼儿泪囊炎46例治疗体会

    作者:宋丽华

    2007年7月~2009年8月,我院采用泪囊按摩、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术等治疗婴幼儿泪囊炎46例(50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6例泪囊炎婴幼儿,男20例,女26例;接受治疗时年龄5 d~4岁.双眼4例,单眼42例,共50眼.均经临床症状及查体等确诊,并依次行以下治疗:①泪囊按摩:将食指置于患眼泪囊部自上向下挤压10余次,挤压前后结膜囊内滴复方硫酸新霉素眼液1滴/次,3~4次/d.

  • 糖尿病合并双睑下垂1例报告

    作者:钟晓卫;李莎

    患者女,74岁,因视力下降1 a,双睑下垂1个月,于2008年10月9日入院.入院前曾在多家医院诊断为糖尿病眼病. 有糖尿病病史10 a.查体:T 36.7 ℃ ,P 85次/min ,R 18次/min ,BP 130/64 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双眼睑下垂,右侧较重,结膜无充血,双侧晶状体浑浊.

  • "特殊"角膜边缘变性1例报告

    作者:金龙山;崔仁哲;张悦

    患者女,3l岁.2008年3月19日起床后感觉左眼有异物感、流泪、视物不清,于当日上午9点到我院就诊.检查:右眼视力0.2",9-11点位角膜边缘呈带状弧形灰白色浑浊,表面光滑、境界不清、宽约2.0-2.5 mm,浑浊区内可见多数新生血管长入.病灶中线部可见与角膜缘平行线状裂痕,靠近下端呈梭形扩大(宽处约0.5 mm),其余角膜透明,结膜无明显充血.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例报告

    作者:王慧;王华;刘英慧;秦友平

    患者男,60岁.因头晕、乏力、间断鼻衄1月余于2011年2月19日入院.入院查体:BP 160/90mmHg,中度贫血貌,结膜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扪及.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4.1×109/L,Hb 69 g/L,PLT 180×109/L;血沉94 mm/h,白蛋白24.60 g/L,球蛋白54.89 g/L,CO2 18.5 mmol/L,钙2.01 mmol/L,磷1.66 mmol/L,肌酐282.1 umol/L,尿素氮12.10mmol/L,尿酸495.2 μmol/L,乳酸脱氢酶271IU/L.体液免疫功能:IgG 34.7g/L,IgA 0.255 g/L,IgM 0.194 g/L.血轻链κ 14.3 g/L,轻链λ0.266g/L;尿轻链κ 4 310 mg/L,轻链λ8.87 g/L.

  • 左旋肉碱在人眼结膜上皮细胞的转运特性

    作者:毕建成;李宝全;安翠平;许顺江

    目的 检测左旋肉碱(LC)在人眼结膜上皮(HCjE)细胞的转运特性,为进一步阐明人眼表上皮细胞对LC的转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放射摄入实验检测HCjE细胞对[3H]-L-camitine的转运功能,并利用米氏方程分析计算其动力学参数.同时观察pH值、ATP抑制剂和多种结构性类似物对人眼表上皮细胞摄入LC的影响.结果 HCjE细胞对LC的转运过程具有饱和性和时间依赖性,并且反应体系中需要Na+的存在.Eadie-Hofstee作图提示,HCjE细胞存在高亲和力和低亲合力2个肉碱转运系统.ATP抑制剂和缓冲液的pH值均影响人眼表上皮细胞对LC的摄入,多种非标记结构性类似物和有机阳离子化合物四乙胺可竞争性抑制[3H]-L-camitine的转运过程.结论 人眼表上皮细胞可通过主动转运过程将泪液中的左旋肉碱摄入细胞内,该转运过程具有时间、能量、Na+和pH值依赖性.

  • 有机阳离子转运体1/2在人角、结膜上皮细胞的表达及极性分布

    作者:毕建成;安翠平;李宝全;黄文雁;李浩军;许顺江

    目的 观察有机阳离子转运体1/2 (OCTN1/2)在人角、结膜上皮细胞的表达及极性分布.方法 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OCTN1/2的mRNA在人角膜边缘上皮(HCLE)细胞和人结膜上皮(HCjE)细胞的表达及其蛋白的极性分布.结果 在HCLE细胞和HCjE细胞中均检测到了OCTN1和OCTN2的mRNA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证实,PCR扩增产物与目的基因具有同一性.在HCLE细胞中,OCTN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OCTN2,但在HCjE细胞中,OCTN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则明显低于OCTN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CTN1和OCTN2 2种转运蛋白均在细胞顶端出现明显强于基底端的条带.结论 人角膜和结膜上皮细胞均存在OCTN1和OCTN2 2种转运蛋白的表达,且OCTN1和OCTN2主要位于HCLE细胞和HCjE细胞的顶端.

  • 封闭结膜和Tenon囊间隙联合羊膜移植及纤维蛋白胶治疗睑球粘连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丹丹;杨阳;陈景尧;何阳

    目的 研究封闭结膜和Tenon囊间隙技术联合羊膜移植及纤维蛋白胶治疗睑球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34眼)睑球粘连患者进行睑球粘连松解并切除异常纤维血管组织后,采用连续缝线封闭结膜和Tenon囊间隙技术联合羊膜移植进行治疗,术中辅以纤维蛋白胶固定羊膜.对结膜不足的重度睑球粘连病例使用自体唇黏膜移植封闭间隙.观察眼表重建效果、眼表炎症、眼球活动度、视力、移植材料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12个月34眼中完全成功25眼、部分成功6眼、失败3眼.术后疗效和术前睑球粘连的长度、宽度以及炎症活动度均有相关性(均为P<0.05).术后眼球活动度及炎症活动度得到显著改善(P<0.05),6眼视力提高.结论 封闭结膜和Tenon囊间隙联合羊膜移植及纤维蛋白胶治疗睑球粘连疗效显著,其中使用连续缝线封闭结膜和Tenon囊技术是手术治疗睑球粘连的一个重要步骤.

  • 结膜松弛症患者泪膜稳定性、杯状细胞及黏蛋白5AC表达的变化

    作者:项敏泓;贾元玲;周欢明;李青松;王晗敏;张兴儒;陈星星

    目的 检测和观察结膜松弛症患者泪膜稳定性、杯状细胞变化及黏蛋白5AC的表达情况,探讨结膜松弛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在我院就诊的结膜松弛症患者30例(30眼)为结膜松弛症组,另选取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15例(15眼)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进行眼部症状评价[国际眼表面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积分法]、泪膜破裂时间检测、Schirmer Ⅰ试验、泪液羊齿状结晶试验,分别对结膜松弛症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结膜组织标本行HE染色、AB染色、黏蛋白5A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膜松弛症组OSDI评分为(37.80±8.94),高于正常对照组(11.40±4.08) (P<0.01).结膜松弛症组泪膜破裂时间为(6.70±2.76)s,低于正常对照组(13.67±3.48)s(P <0.01).Schirmer Ⅰ试验结膜松弛症组为(6.23±3.13)mm,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3.40±3.74) mm (P<0.01).结膜松弛症组患者泪液中羊齿状结晶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14.309,P=o.003).光镜下结膜松弛症组较正常对照组球结膜厚度变薄,胶原纤维少,弹力纤维缺失,固有层间质淤血水肿,杯状细胞减少,黏蛋白5AC染色阳性细胞数低于正常对照组(x2=9.499,P=0.023).结论 结膜松弛症患者泪膜功能受到影响,杯状细胞减少,泪液中羊齿状结晶减少,黏蛋白5AC含量减少,终导致球结膜过度松弛,出现眼表泪液学异常.

  • 功能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对正常成人结膜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检测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蕾;刘康成;骆仲舟;容蓉;钟菁;唐丽媛;鲍静;袁进;邵毅

    目的 探讨功能裂隙灯生物显微镜(functional slit lamp biomicroscopy,FSLB)对正常成人结膜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检测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南昌大学医学院和中山眼科中心硕士研究生16人,其中男8人,女8人;年龄21~ 25岁.应用FSLB并使用软件程序(BenoitTM,TruSoft Inc,St.Petersburg,FL,USA)对受试者结膜微血管密度、微血管长度、微血管直径、微动脉血流速度、微静脉血流速度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受试者各指标特征.结果 受试者右眼微血管密度、长度、直径、微动脉血流速度、微静脉血流速度上方和下方、鼻侧和颞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受试者右眼微血管密度、长度、直径上方、下方均较鼻侧、颞侧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受试者微动脉血流速度、微静脉血流速度右眼上方、下方均较鼻侧、颞侧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左眼以及总眼数的情况和右眼相一致.结论 利用FSLB可以较为清晰地获得正常成人结膜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眼表微创法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斜视

    作者:温晏;万鲁芹;万晓梅;宫华青

    目的 探讨手术显微镜下微创法经球结膜行眼外肌A型肉毒毒素( botulinum toxin A,BTXA)注射,治疗不同种类斜视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来我院接受BTXA治疗的18例(18眼)斜视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于所需注射眼外肌附着处旁切开结膜约2 mm,分离并清晰暴露巩膜和肌肉止端,用斜视钩将眼外肌肉轻轻提起,注射针头走向与肌肉呈15°夹角,在显微镜直视下将BTXA注入肌肉或肌鞘内.治疗后1周和6周时随访,观察眼位、眼球运动、代偿头位、复视症状改善程度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6周时的平均斜视度数分别为22.9△、6.9△、7.7△;随访中仅1例较治疗前无改善;治疗前分别与治疗后1周及6周的斜视度数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周及6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复诊的斜视度数以及正位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治疗前有明显眼球运动障碍者12例经BTXA注射后均得到改善;伴复视者12例中11例经治疗正前方及前下方复视消失,1例有所改善;伴代偿头位者3例,均得到改善.2例出现上睑下垂,2例出现垂直斜视.结论 手术显微镜下经球结膜微小切口对眼外肌进行BTXA注射治疗斜视,近期效果理想,安全性高,且并发症少.

  • 无眼征Graves病患者的眼表损害

    作者:张磊;何彦津

    目的 评价无眼征的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患者的眼表损害以及泪膜功能变化,了解眼表炎症在干眼发生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取38例(76眼)无眼征的GD患者与30名(60眼)正常人.记录睑裂高度、眼球突出度、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结膜印迹细胞检查结果,并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OSDI得分:GD组为(43.34±10.32)分,对照组为(22.56±1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泪液分泌量:GD组为(13.2±7.1)mm,对照组为(22.4±4.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泪膜破裂时间GD组为(7.2±2.1)s,对照组为(10.4±2.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GD组阳性20眼,对照组6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查:GD组中0级26眼,1级23眼,2级17眼,3级6眼;正常对照组中,0级39眼,1级13眼,2级6眼,3级2眼,两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两组睑裂高度及眼球突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82、-0.357,P值分别为0.632、0.723).结论 无眼征GD患者眼表有损害并存在干眼的表现,可能与眼表炎症有所关联.

  • 经结膜入路摘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分析

    作者:于翠杰;刘桂香

    目的 探讨经结膜入路摘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17眼)经结膜入路手术摘除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对所有患者主要症状、体征(如视力、眼球突出度、眼球运动异常和眼底异常等)以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术后随访视力、眼球突出度及眼球的运动等情况,随诊时间为6个月~48个月.结果 17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14例术前主诉为无痛性、渐进性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或复视6例,视力下降4例、眼睑肿胀3例、视盘水肿和黄斑异常各2例、角膜上皮点状混浊1例.影像学表现为类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球后肌锥内肿物,CT平均值为59 Hu,所有患者肿瘤与眶尖组织无粘连,无眶骨质改变.肿瘤大者30 mm×20mm×16mm,小15mm×10 mm×6mm、18mm×10 mm×5mm.随访期间无复发,无视力丧失、眼球固定等并发症.结论 经结膜入路摘除影像学显示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眶尖透明三角区存在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的手术方式.

  • 结膜恶性黑色素瘤17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胜;任永丰

    目的探讨结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眼科经病理确诊为结膜恶性黑色素瘤的17例患者中10例(仅累及球结膜、穹隆结膜、睑结膜者7例,同时累及3者的3例)行局部病变切除手术;病变累及眼睑皮肤、睑缘及角膜者7例,其中2例行眶内容物摘除术,2例合并肺转移及颅内转移者未手术,3例放弃手术治疗.随访1~6a,平均36个月,对随访及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结膜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相对较差,痊愈2例(11.76%),局部复发8例(47.05%),死亡7例(41.17%).结论结膜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与肿瘤厚度、解剖部位、累及范围、首次治疗方案等有关,早期诊断和选择佳治疗方案是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294 条记录 9/15 页 « 12...6789101112...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