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LASIK术前眼表细菌培养及围手术期用药分析

    作者:张建华;郑磊;高鹏;陈倩;王倩;雷蕾;王红英

    目的 观察分析近视人群结膜囊、睑缘带菌及药物敏感状况,指导LASIK手术前后抗生素的应用.方法 收集200例(400眼)LASIK术前患者用药前和使用泰利必妥滴眼液或托百士滴眼液后1 d、3 d、5 d的结膜囊及睑缘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再按照性别、年龄、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及用药情况进行分组统计.结果 用药前结膜囊及睑缘细菌培养阳性89眼,均为革兰阳性球菌,阳性率22.25%,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80.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2.4%,溶血性葡萄球菌占6.7%.带菌率与配戴角膜接触镜及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年龄大者带菌率高.药物敏感试验本组细菌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利福平、妥布霉素及氧氟沙星的敏感性优于其他抗生素.用药后结膜囊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睑缘细菌培养阳性率2.2%.结论 LASIK围手术期局部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于防治LASIK术后感染是有效且必要的.

  • 大蒜素对青光眼滤过术后兔眼滤过泡瘢痕化的抑制作用

    作者:吕玉娟;车慧欣;于利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青光眼滤过术后兔眼滤过泡瘢痕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健康同品系大白兔36只72眼,随机分成大蒜素组、丝裂霉素组、生理盐水组,每组24眼,均行小梁切除术.各组分别将浸有大蒜素(1.112 kg·L-1)、丝裂霉素(0.3g· L-1)、生理盐水的棉片放置于结膜囊-巩膜瓣-巩膜床层间,5 min后完全取出棉片,充分冲洗.术后各组分别测眼压,观察滤过泡的形态,计算滤过泡面积并行眼前节照相.术后28 d处死各组兔,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对比观察各组结膜下瘢痕增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3组眼压较术前降低,随后眼压逐渐回升.各组不同时间内的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及术后1d、4d、7d、14 d两两比较中除术后4d丝裂霉素组眼压比生理盐水组低(P =0.025)外,其余各时间眼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8 d生理盐水组眼压高于大蒜素组和丝裂霉素组(均为P<0.05),大蒜素组和丝裂霉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3组滤过泡面积分别达到大值,之后滤过泡面积逐渐减小.统计学分析结果示3组滤过泡面积减小量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是不同的(P<0.05).不同分组之间的滤过泡面积减小量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大蒜素组与丝裂霉素组滤过泡面积减小幅度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比大蒜素组和丝裂霉素组的滤过泡面积减小速度更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8 d各组结膜上皮均完整无破损及增厚.HE染色显示大蒜素组和丝裂霉素组兔眼瘢痕组织较少,滤过通道较宽;生理盐水组兔眼瘢痕组织较多,滤过通道狭窄.Masson染色显示大蒜素组和丝裂霉素组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滤过区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疏松,结膜及巩膜间隙较宽;生理盐水组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滤过区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致密,结膜及巩膜间隙较窄,形成大量的瘢痕组织.术后28 d根据胶原纤维占整个结膜和巩膜空间总面积的百分比分析,大蒜素组[(58.13±5.33)%]比丝裂霉素组[(62.42±2.95)%]胶原纤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蒜素组和丝裂霉素组均比生理盐水组[(89.75±3.91)%]胶原纤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大蒜素和丝裂霉素有着相同的功效,可通过抑制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瘢痕化,对功能性滤过泡有一定的维持作用.

  • 长期联合应用噻吗洛尔对结膜组织炎性标记物ICAM-1和HLA-DR表达的影响

    作者:彭坤;靳隽;杨玉新;许银霞;王保君;闫义涛;杨华

    目的 通过观察长期应用噻码洛尔后炎性标记物细胞间黏附分子-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 antigen-DR,HLA-DR)在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长期应用抗青光眼滴眼液对结膜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0例,根据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的种类分为3组:应用2种青光眼药物治疗(5g·L-1噻吗洛尔与2g·L-1阿法根)即联合用药组30例,1种抗青光眼药物治疗(5g·L-1噻吗洛尔)即单一用药组30例,无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即未用药组30例.另选择单纯白内障患者3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 按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时间及白内障患病时间分为3个时相(0~6个月、7~ 12个月、13 ~ 18个月)组,每组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膜组织中ICAM-1和HLA-DR的表达.结果 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在13~18个月时结膜组织中ICAM-1阳性细胞数分别是22.59±1.85和32.61 +1.53,与空白对照组(5.12±1.1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联合用药组与单一用药组在13~18个月时结膜组织中ICAM-I阳性细胞数较0~6个月(6.27±1.39、6.21±1.45)、7 ~ 12个月(7.07±1.32、6.89±1.31)明显增多,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HLA-DR的表达同ICAM-1表达结果一致.结论 长期联合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可致结膜组织发生炎性反应,结膜组织中ICAM-1和HLA-DR表达明显增加.

  • 3种几丁聚糖生物膜眼部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树宁;刘文;李松峰;吴志鸿;刘万顺;韩宝芹;吴葛玮;王宁利

    目的 评价合成的3种不同的几丁聚糖生物膜(壳聚糖生物膜、琥珀酰几丁聚糖生物膜、羧甲基几丁聚糖生物膜)眼内植入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健康新西兰白兔9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分别将壳聚糖生物膜、琥珀酰几丁聚糖生物膜、羧甲基几丁聚糖生物膜(编号分别为1号膜、2号膜、3号膜)植入到不同组别兔的右眼前房内和左眼结膜下,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植入后不同时间实验兔双眼反应.生物膜植入到前房内第15天时,每组选1只兔处死后将右眼角膜组织送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3种不同的几丁聚糖生物膜植入到结膜下,均未造成严重的结膜充血和水肿.1号膜、2号膜植入到结膜下,术后第30天时打开植入处结膜,发现生物膜已经降解;3号膜植入到结膜下,观察至术后2.5个月时结膜下仍可见植入膜的轮廓.1号膜、2号膜植入到前房中,随着材料的降解,出现了前房渗出、角膜水肿、前房积脓等严重炎性反应,它们在前房内的完全降解时间为10~13 d;3号膜植入到前房中未引起明显的炎性反应,在前房内的降解时间大约为60 d.扫描电镜结果显示1号膜、2号膜植入兔的角膜内皮表面有大量降解为小颗粒状的植入材料;3号膜植入兔的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形态完整,表面无降解颗粒附着,结论合成的羧甲基几丁聚糖生物膜在免眼结膜下和前房内均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 SARS-CoV S666蛋白与眼部ACE2受体的结合作用

    作者:孙琰;柳林;潘欣

    目的 研究SARS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S666蛋白与眼部功能性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的结合作用.方法 构建SARS-CoV S666蛋白融合基因pS666-EGFP,并在哺乳动物细胞(293T细胞)中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法进行SARS-CoV S666蛋白与结膜、角膜细胞及心、肺组织的体外结合研究.结果 构建了融合基因pS666-EGFP,琼脂糖凝胶电泳、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证明SARS-CoV pS666-EGFP融合基因构建正确,基因表达产物与理论推算值相符,相对分子量约为100.7×103.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经析因方差分析显示:S666-EGFP蛋白与角膜上皮细胞、结膜成纤维细胞、结膜上皮细胞及结膜、角膜组织的结合能力比EGFP蛋白强(有统计学差异,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结膜上皮细胞、结膜成纤维细胞、角膜上皮细胞与S666-EGFP蛋白结合,但与EGFP蛋白均无结合.上述细胞及组织的结合能力较vero E6细胞及心、肺组织的结合能力稍弱.结合反应能够被ACE2抗体所阻滞,证实其为特异性结合.结论 SARS-CoV S666蛋白与结膜、角膜细胞能够结合,对了解SARS的病理机制及进一步研究SARS的防护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SARS-CoV S蛋白功能性受体ACE2在人、兔角膜、结膜中的表达

    作者:孙琰;潘欣;柳林;倪灿荣

    目的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S蛋白介导了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近已鉴定出SARS-CoV S蛋白的功能性受体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2,ACE2).本研究检测了ACE2在人、兔眼结膜、角膜中的表达,由此来初步推断SARS-CoV由眼部入侵的可能.方法分别采取:(1)成人眼球破裂伤摘除的眼角膜和结膜组织;(2)4~6月中期引产胎儿的眼角膜、结膜、心、肺组织;(3)兔眼角膜、结膜、心、肺组织;(4)培养的人结膜成纤维细胞和兔角膜上皮细胞.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织、细胞中ACE2的表达.取尸体解剖的成人心、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RT-PCR法在上述各种组织和细胞中均检测到ACE2的扩增条带,其中胎儿、成人和兔的角膜、结膜扩增条带较心、肺稍弱,兔各组织的扩增条带亮度与对应的人体组织的扩增条带亮度相近.ACE2免疫组化反应产物主要位于胞浆和胞膜,呈棕黄色或棕褐色.角膜和结膜的上皮细胞及角膜内皮细胞呈明显的阳性表达,角膜和结膜的成纤维细胞呈弱阳性表达,培养的人结膜成纤维细胞和兔角膜上皮细胞亦可见阳性表达.兔组织中的ACE2表达强度及组织定位与人相近.结论本研究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证实了眼组织存在SARS冠状病毒S蛋白的功能性受体ACE2,由此初步推断SARS-CoV存在由眼部入侵的可能,为临床进一步研究SARS的防护和致病机制提供了线索.同时,为新西兰大白兔可能成为研究SARS-CoV入侵途径的动物模型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 γ-干扰素对培养人原代结膜及泪腺上皮细胞表达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梅;刘祖国;陈家祺;郑健樑;肖启国;张志红

    目的了解γ-干扰素(γ-IFN)对体外原代培养的人结膜上皮细胞及泪腺上皮细胞的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CD54)、白细胞介素-1 β(interl-eukin-1 β ,IL-1 β)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 1 (interleukin-1 receptor 1,IL-1R1)表达的影响,以初步探讨γ-IFN对人结膜及泪腺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作用.方法混合消化液培养法获得人原代结膜上皮细胞,组织块培养法获得人泪腺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γ-IFN,浓度分别为0、30、100、300U*mL-1,37℃培养24h后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学及Western blot检测CD54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L-1 β及IL-1R1的表达.结果在γ-IFN浓度分别为0、30、100及300U*mL-1条件下,结膜上皮细胞表达CD54的平均荧光强度为4.67、24.1、27.4及31.9;泪腺上皮细胞表达CD54的荧光强度分别为2.50、10.2、21.4及25.6.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结果相符,正常人结膜和泪腺上皮细胞有少量CD54表达,加入IFN-γ后CD54的表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正常人结膜上皮细胞有少量IL-1R1表达,加入γ-IFN后IL-1 β及IL-1R1的表达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泪腺上皮细胞未检出IL-1β及IL-1R1的表达.结论γ-IFN可诱导并促使原代培养的正常人结膜上皮细胞和泪腺上皮细胞CD54的表达明显增加,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提示γ-IFN导致的上皮细胞炎症损伤部分是通过CD54介导的.γ-IFN可诱导并促使结膜上皮细胞IL-1 β及IL-1R1的表达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提示结膜上皮细胞本身也是泪液中IL-1的来源之一,且γ-IFN可诱导其生成.

  • 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在人羊膜结膜基底膜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柯碧莲;张皙;邱孝芝;许迅;胡红惠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collagen Ⅳ,C Ⅳ)在人新鲜羊膜、结膜基底膜的分布.方法人新鲜羊膜及结膜标本各6例,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后切片,做HE染色、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及CⅣ的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N及 CⅣ的稀释度分别为1∶50及1∶25,以肾脏切片作为阳性对照.结果结膜上皮细胞复层,含杯状细胞,羊膜上皮细胞为单层.LN和C Ⅳ在羊膜、结膜的基底层染为连续的颗粒状棕色,羊膜的着色明显深于结膜.结论羊膜与结膜的基底膜具有共同的LN和C Ⅳ,且以前者为强.羊膜应可用于修复病变的结膜基底膜.

  • 眼结膜囊培养细菌病原学分析

    作者:孙旭光;王智群;罗时运;金秀英;张文华

    目的了解眼结膜囊分离细菌的菌属分布及变化.方法对北京同仁医院1989~1998年10a当中的1 411份结膜囊细菌培养标本,按照培养阳性率、革兰染色分布、细菌属种分布及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411份结膜细菌培养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的共506株,平均培养阳性率为35.9%.革兰阳性球菌占总检出菌的63.6%;革兰阳性杆菌占18.2%;革兰阴性球菌占 6.1%; 革兰阴性杆菌12.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为总检出菌的 36.2%;第2位是棒状杆菌为 16.8%;微球菌属为 12.5%;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0.7%.近5a来,结膜囊中分离出球菌的百分比增高, 杆菌的百分比下降.结论革兰阳性球菌仍然是结膜囊分离出的主要菌属;球菌百分比的升高及杆菌百分比的下降,应引起眼科临床的重视.

  • 单纯结膜下麻醉在抗青光眼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杜志山;邓恕远;于建国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日益普及,人们对抗青光眼手术时球后麻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越来越重视,而寻求其他麻醉方法避免其并发症的发生,我院于1995年1月~1996年12月单纯结膜下浸润麻醉行抗青光眼手术228例256眼,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关键词: 结膜 麻醉 青光眼 手术
  • 角结膜上皮内上皮癌8例

    作者:胡春玲;张晓农

    角结膜上皮内上皮癌(CIN)不常见,但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轻者仅有轻微的表面刺激症,重者可发展为致命性的侵入癌症.组织学上,从上皮基底部1/3到上皮全层不典型增生伴有核异型,核浆比例失调,细胞分化不良.因早期病变较小,多属于门诊手术,往往忽略病理检查,国外报道此病的长期随访复发率高[1],为了引起对本病自然病史的重视,现将我们在门诊遇到的8例病人报告如下.

    关键词: 角膜 结膜 原位癌
  • 结膜角膜Bowen病2例

    作者:夏风华;仲明;何淑芳

    McGravic于1942年首先报告结膜和角膜的Bowen病.Bowen病又称原位癌,是眼部较少见的肿瘤,由于本病临床表现较复杂,易与其它眼病相混淆.本文报告2例Bowen病.

    关键词: 结膜 角膜 Bowen病
  • 结膜吸吮线虫病1例

    作者:刘光传;陈风羽;杨德兴

    1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籍.因左眼异物感、畏光、流泪、发痒3周于2005年9月23日到我院门诊就诊.

    关键词: 结膜 吸吮线虫病
  • 结膜结石致眼睑穿通1例

    作者:许美玲;贾健;孙凤海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右眼轻度异物感1月余,近3 d加重来院就诊.检查右下睑缘正中距睑缘1 mm处可见小米粒大小黄白色隆起,相应结膜面距睑缘2 mm处,可见黄白色结膜结石.用5 g·L-1地卡因滴眼行表面麻醉,用2 ml一次性无菌针头从结膜面挑出一长约3 mm条形结石,结石取出后可见结膜及皮肤面形成瘘管,用注射针头由皮肤面可穿通至睑结膜面.冲洗消炎,包扎术眼,次日复查穿通道基本闭合.

    关键词: 结膜 结石 眼睑 穿通
  • 结膜角化棘皮瘤1例

    作者:陈娟;魏锐利

    1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因发现右眼肿物1月入院.2004年4月无明显诱因发现右眼外下方角结膜上长出灰白色新生物,大小如绿豆,以后逐渐增大,近半月来肿物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不伴有明显眼痛,无明显视力下降,遂来我院就诊.查体:双眼视力1.0,右眼外下侧球结膜下灰白色肿物,部分侵及角巩膜缘,约1.5cm×1.3cm.肿物表面粗糙呈颗粒状,无溃烂,大量毛细血管扩张,质中,无明显压痛,肿物周围球结膜充血、水肿明显.病变未累及部位的角膜透明.

  • 结膜恶性黑色素瘤1例

    作者:史百芳;蒋坚

    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1986年8月偶然发现右眼下睑有黑色物,无凸起,在外院诊断为"结膜色素痣",无特殊处理,一直未随访.1989年6月患者自觉右眼前有物遮挡,伴异物感,对镜发现有一黑色肿物.来院检查,右眼视力0.9,左眼视力1.0,右眼眼压为17.3mmHg(1kPa=7.5mmHg),左眼眼压20.55mmHg,右眼下睑内侧穹窿部有5mm×4mm黑色结节状肿物,蔓延上下睑结膜及部分球结膜,血管丰富,质地中等.

    关键词: 结膜 黑色素瘤
  • 结膜吸吮线虫1例

    作者:于清胜;怡艳君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因右眼异物感1个月于2001年7月21日就诊.经裂隙灯检查发现,右眼结膜轻度充血,结膜囊内3条呈半透明细长线状虫体,长约15mm,游走灵活.滴表面麻醉剂后用镊子取出.经南京大学寄生虫教研室鉴定,诊断为结膜吸吮线虫.治疗:用呋喃西林反复冲洗,抗生素眼液每日5~8次,5d后症状消失.

    关键词: 吸吮线虫 结膜
  • 眼部猪囊尾蚴病3例

    作者:李小领

    1 临床资料例1:男,20a,右眼发红、痒、异物感,于1998年4月就诊.眼部检查:左眼无异常,右眼球结膜充血,尤以上穹隆为甚,在上穹隆外侧有一绿豆粒大小的囊肿,呈局限性、半圆性、囊样隆起,半透明状,与巩膜相连.仔细检查,可见囊肿有蠕动现象,前房、眼底检查无异常;作全身检查,背部有一绿豆粒大小的结节.当时切除结膜囊肿及背部结节,送病检,诊断为结膜猪囊尾蚴病.

  • 高压水致眼外伤2例

    作者:刘云

    眼外伤是眼科常见急症,对眼部危害严重,也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而临床上眼外伤主要以硬性物的钝挫伤、爆炸伤多见,而高压水所致的眼外伤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2眼高压水致眼外伤报告如下.

  • 去卵巢大鼠结膜组织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变化及干眼相关检查的评估

    作者:钟蕾;张晓峰;夏静;孙正太;王英明;夏蔚

    背景 近年来,干眼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其病因及眼部表现多样,研究认为女性绝经是干眼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关于炎性因子参与干眼发病的病理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探讨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与性激素改变的关系对干眼病因学和病理机制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建立去卵巢大鼠模型,观察性激素水平变化对结膜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卵巢摘除组和伪手术组.卵巢摘除组大鼠行双侧卵巢摘除术,伪手术组大鼠不摘除卵巢,其他手术步骤同卵巢摘除组.两组大鼠均于术前及术后l、2、3个月行Schirmer试验Ⅰ(SⅠt)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检查,评估眼表干眼症状.于术后3个月时大鼠行心脏穿刺采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清雌二醇、睾酮的质量浓度.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收集大鼠结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结膜上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大鼠结膜组织中IL-17A、IL-1β、IL-6、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卵巢摘除组和伪手术组大鼠术后3个月时血清雌二醇质量浓度分别为(23.53±1.65) pg/L和(47.89±1.05) pg/L;血清睾酮质量浓度分别为(1.84±0.09) ng/L和(2.47±0.12) ng/L,卵巢摘除组大鼠血清雌二醇和睾酮质量浓度均明显低于伪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37、-12.13,P<0.01).两组大鼠手术前及术后l、2、3个月SⅠt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38,P=0.55;F时间=0.13,P=0.72;F交互作用=0.39,P=0.76);两组大鼠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均未发现角膜荧光素钠着染.卵巢摘除组大鼠结膜上皮细胞较伪手术组层数增多,细胞排列紊乱.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均显示,卵巢摘除组大鼠结膜组织中IL-17A表达量(A值)明显高于伪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2、19.41,P<0.01);卵巢摘除组大鼠结膜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因子的表达量(A值)均明显高于伪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法:IL-1β:t=16.43,P<0.01;IL-6:t=13.44,P<0.01;TNF-α:t=16.26,P<0.01;Western blot法:IL-1β:t=12.63,P<0.01; IL-6:t=17.17,P<0.01; TNF-α:t=15.19,P<0.01).结论 雌性大鼠去卵巢后性激素水平明显降低,结膜组织中IL-17A、IL-1β、IL-6和TNF-α等炎性因子的表达均增加,但未发现明显的眼表损害.

294 条记录 10/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