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β-内酰胺联合大环内酯/喹诺酮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研究

    作者:刘振千;冯华松;孟激光;姜义

    目的 评价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喹诺酮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入住ICU的老年患者给予β-内酰胺单药或联合大环内酯/喹诺酮治疗,比较临床稳定时间和病死率,分析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32例患者中,153例(65.9%)接受联合治疗,联合大环内酯67例,喹诺酮86例,β-内酰胺单药79例(34.1%).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组的达到临床稳定时间较短(中位数10 d比13 d),总病死率低于单药组(24.2%比43.0%,P<0.01).联合组中,联合大环内酯比联合喹诺酮病死率更低(14.9%比31.4%,P<0.01).简易急性生理评分和肺炎严重指数评分高、多肺叶病变及单药治疗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重症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β-内酰胺联合大环内酯或喹诺酮的疗效优于β-内酰胺单药治疗,尤以联合大环内酯为著,推荐联合治疗.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一例

    作者:任振义;黄晟;叶健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弥漫性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实体,早期表现为弥漫分布的小叶中央性结节影,晚期则表现为广泛细支气管扩张和持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引起严重呼吸功能障碍,预后不良.如果早期确诊、及时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则可以阻止病变进展,预后大为改观.本病目前在我国属于少见病,由于警惕性不高,极易误诊为常见的慢性气道性疾病和肺间质性疾病,贻误治疗.本文结合我院近以支气管扩张收住院,住院过程中确诊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阐述DP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 关于"SARS"诊治和康复期随诊的几点看法

    作者:刘又宁

    一、关于"SARS"命名的争论据广州的有关专家透露,起初专家们主张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称为"原因不明的传染性肺炎",但未能得到有关部门的同意,后来才称为"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我国多数教科书上所称"非典型肺炎"只指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引起的肺炎,直到2002年底美国国立卫生院建议的"非典型肺炎"概念仍只指上述三种病原微生物所致者.这种概念对临床治疗有好处,因为能进入细胞内的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抗感染药物对此三种微生物有效.如果将凡是非细菌引起的肺炎都称为"非典型肺炎",会造成混乱,对指导临床治疗也没有任何帮助,特别是将"SARS"这样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累及全身多系统的疾患也称为"非典型肺炎"显然是不合适的.

  • 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

    作者:王玉良;甄卓

    阿奇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的新一代药物,抗感染疗效肯定,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眼部疾病及其它器官的感染,疗效与第一代药物红霉素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改善了抗菌活性,也克服了对酸的不稳定性,成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一线用药。近年来,随着临床对抗炎药物的重视,阿奇霉素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现就其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综述如下。
      1临床应用
      1.1呼吸系统支原体肺炎:唐上英[1]将住院治疗的9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阿奇霉素(10mg/kg)加入葡萄糖液体中滴注,1次/d;红霉素(15~30mg/kg)加入葡萄糖液体中滴注,1次/d。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0%,对照组为83.33%。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31.25%。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少。杨荣莉等[2]将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6名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2例给予阿奇霉素0.5g于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观察组44例给予观察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10mg静脉滴注,治疗1周后,患者症状消失,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观察组总有效率97.80%。在此组病例中,证实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结合喜炎平治疗效果更佳。

  • 大环内酯类外排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庭路;陆春

    大环内酯外排基因(mef)是目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检测到的mef基因出现在M型耐药球菌,包括mefA,mefE和mefI这3个亚型.mefA定位于转座子Tn1207.1或Tn1207.3,可以在不同球菌属间水平传递;mefE基因定位于大环内酯外排基因集合体(macrolide efflux genetic assembly,mega),亦可在球菌属间水平传递,并可整合到细菌Tn2009中;携带mefI的遗传成分长30 505 bp,左端是Tn5252和Tn916,右端为15 115 bp未命名的新基因,目前还未发现mefI基因具有传递性.这3个基因亚型介导的耐药具有不同特点,目前已经研发出多种mef基因的检测方法.

  • 喹诺酮在治疗军团菌感染中的潜在优势

    作者:王菊仙;刘明亮;郭慧元

    在第一次军团菌感染暴发流行期间,并未经过严格的常规临床试验检验的红霉素却成为治疗该感染性疾病的选择药物.随着红霉素治疗失败率的上升、不良反应的增多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考虑用其他药物(如新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替代红霉素治疗军团菌感染.19项体外细胞内模型和7项动物模型试验的比较结果显示,喹诺酮类对军团菌的体内外活性均优于大环内酯类.458例军团菌感染者参与的3项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显示,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未涉及阿奇霉素)相比,喹诺酮类(主要是左氧氟沙星)无论在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或是对相关并发症的控制等方面都更具潜在优势.鉴于此,作者推荐用喹诺酮类代替红霉素来对付军团菌感染.

  • 解脲脲原体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卢荣标;陆春

    解脲脲原体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等疾病的病因之一.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有效药物.tetM转座子或整合子介导的核糖体保护作用是解脲脲原体对四环素耐药的主要机制.近年研究表明解脲脲原体可能有其他的耐四环素机制.解脲脲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机制尚未见报道.染色体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的突变是解脲脲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机制.解脲脲原体的耐药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李喆宇;崔玉彬;张静霞;唐克慧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上市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故随着新耐药菌的不断出现,研制出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迫在眉睫.近年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通过对高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改善药学活性及改变剂型、提高生物利用度等几个方面.本文就近10年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上的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包括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酮内酯类、2001年上市的泰利霉素及各候选药物:可利霉素、cethromycin、solithromycin和modithromycin.其中solithromycin为第四代大环内酯类即氟酮内酯类抗生素,modithromycin为双环内酯类抗生素.

  • 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96例小儿过敏性咳嗽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健鸿;兰志建

    选择在儿科门诊及住院的过敏性咳嗽患儿96例(实验组)、同期接受治疗的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在肺炎支原体感染(MP)-IgM测定滴度阳性率方面的差异;将过敏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A、B组,两组均常规应用止咳解痉药治疗,但A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的滴度测定阳性率(39.58%)明显高于对照组(12.00%).过敏性咳嗽患儿中,治疗后A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B组(70.83%).MP与小儿过敏性咳嗽有着密切关系,可诱发小儿过敏性咳嗽的发生,对MP感染的过敏性咳嗽患儿应在常规应用止咳解痉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

  • 成都地区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调查

    作者:曾雪峰;吕晓菊;雷秉钧;俞汝佳;冯萍;高燕渝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为肺炎链球菌感染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二倍琼脂稀释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对肺炎链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91.94%菌株对青霉素敏感,8.06%中度耐药;88.71%菌株对SMZ/TMP敏感,11.29%中度耐药;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美洛培南、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相当高,分别达到62.90%和74.19%.结论成都地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低,而对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类耐药率较高.

  • 甲氧西林耐药溶血葡萄球菌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酰胺类耐药基因型与表型分析

    作者:吴伟元;潘小梅;卢月梅;吴劲松;程锦娥;甘志彪;李红林;陆坚

    目的 研究甲氧西林耐药溶血葡萄球菌(MRSH)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酰胺类的耐药机制.方法 琼脂稀释法测定3种抗菌药对63株溶血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 PCR技术检测mecA、 ermA、 ermB、 ermC、 msrA/msrB和linA/linA'耐药基因.结果 62株MRSH均携带mecA,常见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酰胺类耐药基因为msrA/msrB (59.7%),其次linA/linA' (50%)和ermC (32.3%),50%菌株携带2种耐药基因,3.2%菌株携带3种耐药基因;21株携带erm均对红霉素高耐(MIC≥256μg/ml),对克林霉素结构型MLSB或诱导型MLSB耐药;14株携带msrA/msrB对红霉素中度耐药(MIC=32或64μg/ml); 31株携带linA/linA', 3株对克林霉素耐药,其余均对克林霉素敏感.结论 MRSH携带msrA/msrB、 linA/linA'和ermC基因是其对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酰胺类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

  • 酿脓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研究

    作者:肖永红;刘健;王哲;李耘

    目的 研究酿脓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与基因型.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97株酿脓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麦迪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青霉素的敏感性;用双纸片法检测酿脓链球菌耐药表型;用PCR方法检测耐大环内酯的酿脓链球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 97株酿脓链球菌中82株表现为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不敏感,其中42株表现为cMLS型耐药,37株为iMLS型耐药,3株细菌为主动外排M型耐药;82株对大环内酯不敏感的酿脓链球菌中77株检测到耐药基因,其中12株具有ermB基因,25株具有ermTR基因,2株具有mefA基因,21株同时具有ermB/ermTR基因,5株同时具有ermB/mefA基因,3株同时具有ermTR/mefA基因,9株同时具有ermB/ermTR/mefA基因,5株未能检测到三种耐药基因.结论 酿脓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耐药表型以cMLS和iMLS为主,耐药基因以ermB和ermTR多见.

  • 抗菌药物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邵维莉;蔡芸;王瑾;王睿

    目的 归纳总结各类抗菌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以期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更为全面合理有效的用药参考.方法 本文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有关抗菌药物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报道的基础上,对各类抗菌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综述.结果 综述了各类抗菌药物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结论 各类抗菌药物除其具备的抗菌活性外,潜在的免疫调节作用对于抗感染治疗或抗炎治疗也存在很大的临床意义.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糖基的结构修饰

    作者:郭强;马淑涛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由链霉菌产生的一类弱碱性抗生素及通过其结构修饰得到的衍生物.为发现具有优良抗耐药活性和其他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解决当前日益泛滥的细菌耐药性,研究工作者对大环内脂酯类化合物进行了大量的结构修饰.本文在简要介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对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结构中克拉定糖和去氧氨基糖的结构修饰及对生物活性的影响进行综述.

  • 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

    作者:刘建华;刘勇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仍然是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肺炎链球菌可能仍是CAP重要的病原体,且耐药肺炎链球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持续增长,与此同时非典型病原体发生率和多重感染率逐渐升高,这些都给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治疗带来很大的困扰.各国CAP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几乎都提到了联合应用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经验性治疗,并且世界各地的临床研究报道也表明,依据指南迟早做经验性治疗,可减少患者的护理费用、住院时间、可能产生的抗菌药物的耐药倾向,降低死亡率.虽然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以扩大抗菌谱,但与传统的快速杀菌剂和快速抑菌剂不能联合应用的理论有矛盾,且国内、外的一些关于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索联合应用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还有待更多的实验研究来验证.

  • 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茵慢性感染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万珍艳;余加林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或大环内酯类药物与其它抗生素联用均能有效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慢性感染.大环内酯类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慢性感染方面主要具有:①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藻酸盐和表多糖的产生;②影响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减少毒力因子的产生;③破坏铜绿假单胞菌表面结构,抑制细菌对宿主的黏附;④抑制细菌QS系统.减少自身信号诱导分子的合成;⑤增加炎症细胞聚集.减少炎性细胞凋亡,对抗机体的炎症反应;⑥增加呼吸道痰液的清除,降低痰液粘稠度;⑦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暴露时间依从性杀菌活性等方面的功能,能终达到对铜绿假单胞菌慢性感染的有效控制.

  • 呼吸喹诺酮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作者:张永刚;王东光;郑琳莉;范红

    目的 对呼吸喹诺酮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呼吸喹诺酮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11月2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采用AMSTAR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结果 终纳入系统评价18篇.AMSTAR评价结果显示,纳入的系统评价质量均为一般,总分为5~ 10分.报告条目差的是条目1“是否提供了前期设计方案”和条目4“是否将未发表情况考虑在纳入标准中”.再评价结果显示:呼吸喹诺酮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与指南推荐的其他抗生素相比,其临床疗效相当,但呼吸喹诺酮类安全性可能更好;呼吸喹诺酮类序贯治疗与常规静脉滴注疗效相当,但是序贯治疗不良反应更少.结论 呼吸喹诺酮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与指南推荐的其他抗生素相比疗效相当,安全性更佳;但其可能会引起多重耐药及潜在的结核耐药风险,应严格遵循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避免滥用.

  • 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浩;陈兵

    目的 观察小剂量服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R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1年12月诊断为CRS的患者56例,其中不伴息肉36例,伴有鼻息肉20例,诊断标准采用《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年南昌)》.治疗方案采用克拉霉素250 mg/d,连续至少口服12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与结束后3个月采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内镜黏膜形态评估(Lund-Kennedy评分法)和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主客观综合评价.结果 治疗后不伴鼻息肉的CRS患者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分别为(2.56±1.09)、(2.08±1.03)、(2.43±1.81)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7.63±2.16)、(6.10±1.98)、(6.86±2.32)分(P值均<0.01).停药后3个月未发现鼻窦炎复发.伴有鼻息肉的CRS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为(4.13±1.86)分,低于治疗前的(8.22±2.67)分(P<0.05),而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 CT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6±2.54)、6.88±2.38)分,P>0.05;(14.28±3.43)、(13.46±3.82)分,P>0.05].56例患者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均未受到影响.结论 小剂量(250mg/d)、长期(12周)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不伴鼻息肉的CRS临床疗效显著、稳定;而单独用于治疗伴有鼻息肉的CRS疗效不明显.大环内酯类药物临床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性较好.

  • 他克莫司治疗异位性皮炎6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彦希;郭在培

    异位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为剧烈瘙痒、苔藓样变、皮肤干燥以及继发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新型免疫抑制剂,治疗AD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高,我科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6例AD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评价

    作者:秦熠;承解静;宋志芳

    目的 评价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急诊内科病房CAP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肺炎严重指数(PSI)分为低、中、高危人群,应用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方案(阿奇霉素、或联合二、三、四代头孢菌素),评价其疗效.结果 97例患者中,应用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后7天好转率(有效+显效)为63.9%(62例)、临床治愈率为33.0%(32例),总有效率(好转+治愈)为96.9%(94例);其中14天治愈率为30.9%(30例);21天治愈率为10.3%(10例).结论 阿奇霉素、或联合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经验性抗感染治疗CAP疗效确切可靠.

517 条记录 24/26 页 « 12...18192021222324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