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龄老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作者:

    目的 了解高龄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2月入住解放军第306医院80岁以上高龄CAP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 高龄CAP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咳嗽75.9%、呼吸困难70.5%、神志改变67.9%、乏力62.5%、厌食50.0%、低血压40.2%;胸片斑片阴影累及多叶,且有肺间质改变;痰细菌分离率为71.3%,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9.3%,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革兰阳性菌占36.8%;真菌占3.9%.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为20.0%.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4.8%、27.9%,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80.7%、78.6%和60.8%.结论 高龄CAP患者临床症状和胸部X线征象不典型: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 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84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郝莉莉

    目的:观察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应用阿奇霉素及左氧氟沙星治疗后临床疗效.方法:分别用阿奇霉素及左氧氟沙星静滴治疗5~7天.结果:阿奇霉素及左氧氟沙星均能有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结论: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现状,合理应用抗生素,才能抑制耐药的进一步发展,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 军团菌肺炎四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徐莲;刘昌起

    目的:评价WUH(Winthrop-University Hospital)评分法诊断军团菌肺炎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1~2002.2月我科收治的军团菌肺炎4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影象学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军团菌肺炎临床表现:头痛(1/4),神志恍惚(1/4),嗜睡(1/4),咳脓痰(1/4),腹痛(1/4),相对缓脉(3/4),对β-酰胺类抗生素无反应(3/4),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升高(3/4),血尿(2/4),肾衰(1/4).WHU评分为9-21分.血军团菌抗体升高(4/4),尿军团菌抗原阳性(1/4).X线表现为双肺受累(3/4),胸腔积液(2/4),心包积液(1/4).终以抗原抗体检查确诊.结论:WUH评分本院4例为9-21分均在可疑和高度可疑军团菌肺炎范围,故认为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终确诊依据抗原抗体检查.

  • 社区获得性MRSA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性分析

    作者:章锐锋;徐志江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分离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同期分离的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MRSA菌株作为对照,分析杭州地区两所医院近年来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的引起社区获得性感染的MRSA菌株的临床特征和对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状况.结果社区获得性MRSA感染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89±13.3岁,较院内感染患者的平均年龄(56.0±11.8岁)为轻(P<0.01),且绝大多数没有基础疾病.体外药敏示:两组细菌对万古霉素的体外敏感率为100%;对利福平、磷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社区感染菌株的体外敏感率分别为86.8%、81.6%和52.6%,院内感染菌株的体外敏感率分别为88.1%、82.9%和61.9%,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社区感染菌株对奈替米星、克林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73.7%、60.5%、28.9%和81.6%,院内感染菌株的体外敏感率分别为50.5%、45.7%、11.4%和58.6%,社区感染菌株敏感率高于院内感染菌株(P<0.01;P<0.05;P<0.01;P<0.01);社区感染分离株中多重耐药株的发生率较院内感染低(31.6%vs 81.0%,P<0.01).讨论社区获得性MRSA是一组不同于医院获得性MRSA的细菌,在临床用药时应区别对待.

  • 社区获得性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肺部感染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作者:祝胜郎;陈结慧;蒋莹;李就鸿;常巨平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BC),曾名为洋葱假单胞菌,是引起囊性纤维化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 致病菌明确的SCAP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方桂桔;邓新宇;薛青;焦维克;黄康健

    目的 探讨影响致病菌对抗生素敏感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SCAP,下同)患者预后的其它因素.方法 参照2006年SCAP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8年12月致病菌对抗生素敏感的45例SC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应用头孢三代+大环内酯类组死亡风险高于其它组;死亡组低蛋白血症例数多于存活组;酗酒合并基础疾病组和单纯酗酒组的死亡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改善SCAP患者的预后,除积极应对可逆因素外,还应强调对相对不可逆因素的一级预防.

  • 头孢米诺钠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锋;景元彬

    目的 研究头孢米诺钠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选在该院接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其分组观察,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的治疗方法为常规头孢噻肟钠,而观察组则是选取头孢米诺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细菌清除率.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细菌清除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米诺钠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效果理想,安全指数高,值得推广使用.

  • 中国城市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665例病原学多中心调查

    作者:刘又宁;陈民钧;赵铁梅;王辉;王睿;刘庆锋;蔡柏蔷;曹彬;孙铁英;胡云建;修清玉;周新;丁星;杨岚;卓建生;唐英春;张扣兴;梁德荣;吕晓菊;李胜歧;刘勇;俞云松;魏泽庆;应可净;赵峰;陈萍;侯晓娜

    目的研究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体分布及患者入选前是否应用抗生素、肺炎患者预后研究组(PORT)分级等的情况,同时检测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入选2003年12月至2004年11月中国7个城市12个中心的665例CAP患者并进行病原体检测.病原体确定诊断的阳性判断标准为:(1)合格痰标本培养出1株或多株细菌;(2)血培养检出病原体;(3)间隔2~4周采集的2次标本的血清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或嗜肺军团菌抗体滴度呈现4倍或4倍以上增高或降低.应用琼脂稀释法对常见病原菌进行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结果在610例同时进行了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测的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病原体,阳性率为20.7%(126例),其后依次为肺炎链球菌10.3%(63例)、流感嗜血杆菌9.2%(56例)、肺炎衣原体6.6%(40例)、肺炎克雷伯杆菌6.1%(37例)、嗜肺军团菌5.1%(3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8%(23例)、大肠杆菌1.6%(10例)、卡他莫拉菌1.3%(8例)、铜绿假单胞菌1.0%(6例).在195例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共有10.2%(62例)合并非典型病原体感染.69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阿奇霉素和莫西沙星的不敏感率分别为20.3%、75.4%和4.3%.结论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在CAP中占据重要地位;细菌合并非典型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占10.2%.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仍为常见的致病细菌,我国致CAP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达75.0%以上,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为20.3%.

  •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合肽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云峰;林勇;张卫国

    目的 探讨测定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合肽素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科病房2009年3-6月入院的62例CAP患者,男32例,女30例,平均年龄(45±25)岁;对照组为16名健康志愿者,男8名,女8名,平均年龄(41±23)岁.62例CAP患者诊断依据及入院治疗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按肺炎严重指数(PSI)将患者分为:(1)Ⅰ~Ⅲ级组24例;(2)Ⅳ级组20例;(3)Ⅴ级组18例.测定肺炎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清合肽素、血常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PaO_2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比较4组相关数值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组内配对t检验.结果 治疗前Ⅴ级肺炎患者血清合肽素为(0.91±0.16)μg/L,明显高于Ⅳ级肺炎患者的(0.56±0.11)μg/L、Ⅰ~Ⅲ级肺炎患者的(0.34±0.06)μg/L及对照组的(0.08±0.02)μg/L;治疗后Ⅴ级、Ⅳ级、Ⅰ~Ⅲ级肺炎患者血清合肽素分别为(0.11±0.04)、(0.13±0.05)和(0.07±0.03)μg/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前肺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前Ⅴ级肺炎患者PaO_2、PaO_2/FiO_2:均明显低于Ⅳ级、Ⅰ~Ⅲ级肺炎患者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结论 血清合肽素可作为判断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疗效的一项指标.

  •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急诊病房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评价

    作者:陈庆青;宋志芳

    目的 评价急诊病房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急诊病房CA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低、中、高危人群前瞻性应用抗感染治疗方案(阿奇霉素或左氧氟沙星、或联合二、三、四代头孢),评价其疗效.结果 92例患者中,男63例(68.5%)/女29例(31.5%),年龄69.1±16.7(14~99)岁,其中CAP 60例(65.2%),CAP伴胸膜炎18例(19.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伴CAP 8例(8.7%),AECOPD合并CAP伴胸膜炎4例(4.4%),支气管扩张合并CAP 2例(2.2%).所有患者中,低危人群28例(30.4%),中危人群34例(37.0%),高危人群30例(32.6%).在几种治疗方案中,7 d好转率(有效/显效)为60.9%(56例)、临床治愈率为38.0%(35例),总有效率(好转+治愈)为98.9%(91例).14 d治愈率为47.8%(44例),21 d治愈率为10.9%(10例).结论 依据低、中、高危人群单独选择阿奇霉素或左氧氟沙星、或联合二、三、四代头孢类抗菌药物,经验性抗感染治疗CAP疗效确切可靠.

  • 58例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作者:钟日枢

    老年人由于高龄和基础疾病的存在,罹患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往往起病隐蔽,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以基础疾病加重或并发症为首发表现.现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8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嗜肺军团菌血清型1在肺炎中散发情况的调查

    作者:史鹏;安东善;王树岐;高君

    军团菌(Legionella)是引起军团菌病的病原体.1977年美国费城首次暴发了军团菌肺炎(Legionella pneumonia),军团菌作为散发和流行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已经在学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同.目前已确认军团菌属有52个种,70个血清型,与人类疾病相关的有24个种,其中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是引起军团菌病的主要病原菌,已发现其有15个血清型.以嗜肺军团菌血清型1(Legionella pneumophila serotype1,LP1)引发的军团菌肺炎为常见,占80%[1].军团菌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呼吸道受累为主,常易造成多系统损害.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刘月;刘晓民;马雨霞;宋宇;任强;岱德羽;李忠义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系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为世界范围内的公众健康问题[1-2].研究表明,门诊CAP患者病死率不足5%,对于住院患者而言,病死率则超过10%,而若患者需要收入ICU治疗病死率将增加至30%[3-4].因此,在CAP管理中,早期识别预后不良的高风险患者至关重要.肺炎严重度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及CURB65等CAP严重程度评估量表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亦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临床医师应用不当将导致CAP患者死亡风险或收入ICU治疗的必要性被过高或过低的估计[5].研究表明某些生物标志物能弥补评估量表的不足之处,但这些生物标志物价格昂贵,且不易立即获得[6].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width,RDW)作为血常规报告中一项常规参数,具有简易、廉价等优点,其与CAP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相关性.

  • 1,25(OH)2维生素D与社区获得性肺炎

    作者:宋宇;刘晓民

    目前全世界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且以老年患者居多.在近的欧洲成人调查研究中发现CAP的每年发病率达1.1~1.7/1000人[1].在一项对英国人群调查的研究中发现,肺炎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65岁及65岁以上人群社区获得性肺炎每年发病率增加到8/1000人[2].伴随CAP的高发病率,抗生素(尤其广谱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终导致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病原体的出现,为防止MDR的增加,除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还需要继续研究CAP的预防和其他能够减少甚至替代抗生素的治疗方法.

  • 社区获得性重症军团菌肺炎2例

    作者:张晓燕;田锐;谢晖;金卫;王瑞兰

    军团菌肺炎是军团菌引起的以肺炎为主要表现,并可合并肺外其他系统损害的感染性疾病,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2%~9%,其病死率约10% ~ 15%,若起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不恰当病死率可高达27%,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尤为重要[1].现报道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例社区获得性重症军团菌肺炎患者成功救治体会.

  • 对比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联合口服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作者:魏强

    目的 关于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使用左氧氟沙星,以及头孢曲松、阿奇霉素,分别治疗的临床效果的研究分析.方法 针对确诊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66例患者,应用不同的药物分组对其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药物进行疾病的治疗之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均较高,且其中接受了左氧氟沙星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总有效率略优于对照组,其组间的各项数据对比后,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菌药敏的检查中,对其病菌的培养株,施以不同的药物检测,分析可知,药敏性由高到低分别为: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阿奇霉素.其中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度高,其对于病菌的清除效果也优.结论 在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与阿奇霉素,均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疾病症状.

  •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及耐药现状研究进展

    作者:胡月;王宇;刘景院;张福杰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亚洲成人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尽管诊断技术在不断进步,新型抗菌药物陆续上市,但CAP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较高.不同研究中CAP病原菌分布各有不同,耐药情况也有所差异.本文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及耐药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携带杀白细胞素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感染菌株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曾云祥;林高贵;梁世周;金晓立;罗坚;张灿;黄友泽;许建平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杀白细胞素基因在社区与医院菌株分布流行的情况,及其携带 mecA基因型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临床分离的188株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分析,用头孢西丁药敏纸片法初筛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用PCR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白细胞素基因( PV L )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cA 基因,并测序部分阳性基因PCR产物。结果头孢西丁药敏纸片法初筛试验与 mecA基因PCR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76株为M RS A ,阳性率为40.4%,其中64株M RS A为医院获得株,12株M RS A为社区获得株;11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中99株为医院获得株,13株为社区获得株;共有14株 PVL基因阳性,阳性率7.4%,社区检测到2株PVL(+)CA‐MSSA(社区获得性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共检测到12株、阳性率6.4%,其中7株为PVL(+)HA‐MRSA(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为PVL (+)HA‐MSSA (医院获得性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该14株PVL基因阳性菌株进行MIC(低抑菌浓度)分析,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呋喃妥因、利福平、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0,耐药率较低的有四环素(21.4%)、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14.3%)、左氧沙星(7.1%)、庆大霉素(7.1%),菌株大部分分离自皮肤软组织、脓等标本。结论携带PVL毒力基因的MRSA在医院的检出率比在社区的明显高,提示含 PVL高毒力与多重耐药基因的医院获得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PVL(+)MRSA已经从社区转移到医院感染,应引起院感与临床部门的高度重视。

  • 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黄汉琮;杨晓蕊;曾林祥;陈乾华;张美彤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阿奇霉素及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临床效果,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诊治的176例急性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将其均分为对照组88例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88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81.8%,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退热、咳嗽、咳痰、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快;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对照组为2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社区获得性快生长型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58例分析

    作者:褚海青;李惠萍;何国钧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快生长型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86年1月~1997年间痰抗酸杆菌培养阳性3 907例中,经菌型鉴定证明为快生长型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者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Runyon分类法,感染Ⅵ型偶然分支杆菌38例,龟分支杆菌20例;男39例,女19例;病程8~40年;主要症状咳嗽、咯白粘痰、咯血、发热;X线胸片两侧受累者60.3%,左侧24.1%,右侧15.5%;对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胺耐药率很高,而对卡那霉素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快生长型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者病程长、症状不特异、耐药率高、抗结核治疗疗效差.

141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