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内窥镜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晓雷;刘宁

    1806年法兰克福医生Philipp Bezzini研制了神经内窥镜.1922年神经外科医生Dandy对2例脑积水患者进行了脉络丛切除和烧灼,之后Mixter,Scarff,Guiot等相继进行了内窥镜手术,但由于并发症多,疗效差该项技术进展缓慢.近10 a来随着超声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及摄像技术的进步,微侵袭内窥镜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 脑室镜与腹腔镜在交通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中的联合应用

    作者:宋志军;陈晓雷;唐运林;余新光;张剑锋;孙荩;周定标

    目的 总结脑室镜与腹腔镜在交通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VPS)中的联合应用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对209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行VPS治疗,男性93例,女性116例;年龄7个月至79岁,平均38.1岁.病程为20 d至4年,平均(2.4±0.7)个月.手术使用脑室镜辅助脑室端置管,用腹腔镜辅助腹腔端置管.定期进行随访,分流系统的有效率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9例患者接受了255次VPS.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出血或意外损伤转为开颅手术和开腹手术者.术后203例患者脑积水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13例出现低颅压综合征表现,予以调整压力后好转.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4年,中位随访时间2.1年.患者共行翻修手术46次.分流系统1、2、3、4年有效率分别为91.0%、86.7%、83.9%、82.0%.结论 在VPS术中,脑室镜和腹腔镜分别能够帮助在脑室内和腹腔内理想位置精确放置分流管,二者联合能获得优良的手术效果.

  • 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作者:赵可;徐兆水;唐乔;张卫平;唐林卡;陈玲;高雁;龚剑卿

    目的 总结3年多来在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 58例的经验体会.方法 经乙状窦后进路在神经内镜下进入桥小脑角区,检查三叉神经根及周围区域有无异常血管或其他病灶压迫情况,对责任血管进行分移减压或神经感觉支部分切断、垫片、分解粘连、切除肿瘤等治疗.结果 58例TN者术中发现三叉神经根有责任血管压迫者55例(94.83%),部分为多动脉或动静脉双重压迫;在血管压迫的同时伴有蛛网膜粘连者19例,3例为单纯的重度蛛网膜粘连.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4年(平均2.6年)56例,其中2例术侧耳鸣伴听力下降,6例面部浅感觉减退.无疼痛复发者.结论 神经内镜的全景化,高分辨率视野有助于准确判定三叉神经的责任血管,可检查手术显微镜难以窥见的盲区.准确判断分移减压是否彻底,垫片位置是否合适,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及学习曲线分析

    作者:张沥元;邓侃;张毅;冯铭;包新杰;刘小海;幸兵;连伟;王任直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学习曲线,为更好的开展此类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由同一术者采用单纯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的垂体腺瘤临床资料,共124例,对比其手术前后和术者学习曲线前、后期的内分泌及肿瘤影像学改变、手术时间,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及随访情况.结果 不同大小、不同Knosp分级之间的垂体腺瘤全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巨大腺瘤的全切率(11/23)显著低于微腺瘤(22/23)及大腺瘤(62/78),均P<0.05;Knosp 4级腺瘤全切率显著低于0~3级(P<0.05).各种类型功能性垂体腺瘤之间全切率和术后的激素控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在垂体腺瘤的大小、Knosp分级和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术者学习曲线后期Knosp 4级的肿瘤全切率显著高于前期、手术时间短于前期(P<0.05).结论 内镜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野开阔、全切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者通过规范化的学习可提高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全切率.

  • 眉间锁孔入路手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者:李勇刚;韩建国;岳树源

    目的 观察眉问锁孔入路手术的显露范围并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以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眉间锁孔入路模拟手术并结合局部解剖对12具(24侧)成年国人尸头标本进行研究.形成约3.00 cm×2.50 cm大小骨窗,于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显露范围,并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选择1例典型鞍区脑膜瘤患者,施行眉间锁孔入路手术,观察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 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骨窗显露范围.可见额极、额底、筛板、鸡冠、嗅沟、嗅柬、蝶骨平台、鞍结节、前床突、后床突、小脑幕、视交叉、视神经、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镰、上矢状窦、胼胝体、前连合和终板等组织结构;打开终板,可见第三脑室.测量双侧眶上孔(眶上切迹)之间距离为(45.92±5.86)mm;双侧滑车上切迹之间距离为(33.14±4.23)mm;鼻额缝至双侧内眦连线距离(16.25±1.52)mm;骨窗中心点至视交叉前缘中心点距离(64.30±3.20)mm,至鞍结节中心点距离(57.38±2.72)mm,至鞍膈中心点距离(67.04±2.89)mm,至终板中心点距离(66.18±3.79)mm,至前交通动脉距离(60.64±4.61)mm.1例患者施行眉间锁孔入路肿瘤切除术,疗效满意.结论 眉间锁孔入路手术可较好地显露前颅底及鞍区中线附近的解剖结构,推荐用于前颅底和鞍区中线附近病变的手术以及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夹闭,具有切口小、骨窗小、刨伤小、额叶损伤少、嗅觉易保留等优点,但也存在并发感染、脑脊液漏的风险,且不适用于脑肿胀患者.

  • 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雷波;侯志华;岳树源;怀鹏

    目的 对经眶上锁孔人路手术路径的解剖学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 对成年国人湿性尸头标本10具共20侧进行局部分层解剖,经眶上锁孔入路模拟手术并于显微镜下观察相关解削学结构,测量参数.对42例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患者(垂体腺瘤27例.鞍结节脑膜瘤5例,颅前窝底肿瘤3例.颅咽管瘤2例,Langhan结节1例,视神经管减压3例,脑脊液漏修补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 在直径3 cm的骨窗下町观察到鞍区的重要解剖结构,包括额叶底部、外侧裂内部、前床突、蝶骨嵴、眶顶、视神经管、嗅沟、嗅柬、双侧视神经、同侧视束、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同侧颈内动脉外侧面、对侧颈内动脉内侧面、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垂体柄和鞍膈、鞍背和后床突、基底动脉顶部、双侧大脑后动脉P1段、双侧动眼神经以及脑桥上部等.测量眶上神经主干高点至眶上缘的垂直距离为(24.49±0.96)mm.鞍膈中心点至骨窗中心点的距离为(64.57±4.63)mm,至内侧缘骨外板为(67.11±4.91)mm,至外侧缘骨外板为(66.43±4.74)mm;以到骨窗中心点距离短.42例患者,垂体腺瘤完全切除率达81.48%(22/27);鞍结节脑膜瘤均达SimpsonⅡ级切除;颅前窝底肿瘤达近全切除;视神经管减压术有效率为100%;颅咽管瘤、Langhan结节及脑脊液漏修补手术均获满意效果.结论 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创伤较小,与传统手术路径相比显露范围无明显差异,适用于鞍上区和视交叉前区的肿瘤切除,视神经管减压及前循环动脉瘤夹闭等神经外科手术.

  • 颞底内侧区后部小脑上经小脑幕人路手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者:陈兴河;只达石;佟小光;乔婕

    目的 观察颞底内侧区后部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手术的显露范围、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拟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5具(10侧)国人男性尸头标本,模拟颞底内侧区后部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于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经该入路手术的显露范围、解剖结构,以及颞底内侧区后部脑沟、脑回和动静脉之间的解剖关系.选择3例颞底内侧区后部肿瘤患者,施行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手术,观察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 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手术可直接到达颞底内侧区后部,显露海马旁同后部、舌状同前部、梭状回及大脑后动脉P3段及其颞下分支.5具(10侧)尸头标本均存在鼻状沟和侧副沟,但是二者不连续,鼻状沟于前部将海马旁回与梭状回分开,侧副沟于后部将二者分开,前距状沟将海马旁回与舌状回分开,扣带回峡、舌状回前部分别与海马旁回后部汇合,枕颞沟将梭状同与颞下回分开.颞底内侧区后部主要山大脑后动脉颞下分支供血,其中3具(4侧)自大脑后动脉P2段发出颞下总动脉,后者发出颞下前动脉和颞下后动脉供应颞底;2具(2侧)自大脑后动脉P2段发出颞下中动脉和颞下后动脉供应颞底;3具(4侧)自大脑后动脉发出海马动脉、颞下前动脉和颞下后动脉供应颞底.静脉均引流入基底静脉.3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施行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颞底内侧区后部肿瘤切除术,完全切除肿瘤,疗效满意.结论 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手术能够较好显露颞底内侧区后部解剖结构,熟练掌握该人路的解部学知识有助于处理颞底内侧区后部病变.

  • 导航内镜下经鼻齿状突切除术治疗颅底凹陷畸形

    作者:余勇;胡凡;张晓彪;葛俊琦;顾烨;谢涛;王学建;姜晓幸;蒋淳

    目的 介绍于神经导航引导下单纯内镜下经鼻腔行齿状突切除术治疗颅底凹陷畸形的手术方式,阐明与传统经口腔入路相比较的优势.方法 自2009 年9 月-2010 年2 月共对2 例先天性颅底凹陷畸形患者施行神经导航内镜下经鼻腔入路齿状突切除手术,其中例2 同期接受经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术.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 分法)系统评价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患者均于麻醉清醒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次日即可经口进食.术后头部CT 重建和MRI 扫描显示,硬脊膜压迫完全解除,减压效果满意.例2 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经腰椎穿刺引流10 d 治愈;术后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随访24 个月以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JOA 评分分别从术前的12 和8 分恢复至近一次随访的17 和15 分.结论 于神经导航内镜下经鼻腔行齿状突切除术可以成功解除颅底凹陷畸形对延髓颈髓的压迫.相对于传统的经口腔入路,其微创优势包括改善术中视野、减轻舌体水肿、减少牙齿损伤、避免长时间插管或气管切开、无需鼻胃管营养,以及不影响术后发声功能等.

  • 虚拟内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价颅内动脉瘤:与容积再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比较

    作者:方佳;张剑宁

    目的 探讨虚拟内镜(virtual endoscopy,VE)重建技术在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AS)指导下进行介入治疗时的显示优势.方法 选择在DSA指导下接受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和VE技术重建图像对动脉瘤瘤颈进行测量,比较2种技术测得的动脉瘤瘤颈直径和图像清晰度.结果 共纳入62例患者,平均年龄(59.8±2.6)岁.27例在VR图像上无法清晰显示和测量动脉瘤瘤颈直径的患者,经VE重建后均可清晰显示并准确测量,且测量值与VR图像测量值相比存在显著差异[(2.47±1.25)mm对(3.14±1.16)mm;=2.042,P=0.046].不过,对于在2种图像上均能清晰显示的动脉瘤,其瘤颈测量值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采用VE技术对DSA图像进行重建分析能更直观准确地测量动脉瘤瘤颈直径,从而更好地指导介入治疗.

  • 经鼻蝶窦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策略

    作者:陈一;朴浩哲;姚冰;孙佩欣;张烨;隋锐;郭旭;史记;梁海洋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中及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58例垂体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出现脑脊液漏病例31例,根据脑脊液漏分级标准,术中给予处理.结果 31例脑脊液漏病例术后恢复均佳.结论 术前预判,术中出现脑脊液漏根据分级进行处理,术后仍有脑脊液漏则进行腰大池置管引流.

  •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

    作者:任红岗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76例垂体腺瘤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2例患者采用显微镜手术治疗(A组),94例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治疗(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全切率、激素水平恢复率、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103.5±21.5)min,术后住院天数(7.8±1.1)d,全切为78例;B组手术时间为(109.1±25.8)min,术后住院天数(5.2±1.0)d,全切为91例;两组手术时间、全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51,χ2=0.034,均P>0.05),A组术后住院天数显著较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22,P<0.01)。两组术后激素水平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A组一过性尿崩症、鼻相关症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6,P<0.01,χ2=5.146,P<0.05);脑脊液鼻漏、垂体功能低下、颅内血肿、颅内感染、视力障碍加重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与显微镜下手术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但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住院时间更短。

  • 神经内镜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2例

    作者:陈炜毅;任浩君;陈光烈

    目的:探讨在神经内镜辅助下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神经内镜辅助下治疗(内镜组),通过直视下冲洗、清除絮状的血肿、清除分隔,并部分打开血肿腔内包膜等方法治疗。另选择采用常规钻孔外引流方法治疗的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6个月复查,内镜组无血肿复发,无残留,硬膜下积液3例。对照组血肿复发1例,血肿残留3例,硬膜下积液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方法简单、微创、有效,术后并发症少,优于钻孔外引流方法治疗。

  • 术前MRI判断垂体大腺瘤侵袭海绵窦的研究

    作者:江常震;颜小荣;王晨阳;康德智;林元相;林章雅

    目的:探讨术前M RI多种扫描征象在预测垂体大腺瘤是否侵袭海绵窦的实用价值。方法垂体大腺瘤患者212例,手术前均行M RI多种序列扫描,分别观察以下4个征象:(1)冠状位T2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的海绵窦内侧壁的完整性;(2)冠状位T1加权像上海绵窦内颈内动脉的环状增强影;(3)肿瘤是否突破颈内动脉外切线;(4)肿瘤是否长入海绵窦内颈内动脉下间隙。另外,测量肿瘤包绕颈内动脉所成的角度,并以ROC曲线进行分析。手术中神经内镜直视下观察海绵窦内侧壁是否完整,以确定是否具有侵袭性。结果212例垂体大腺瘤,术中证实侵袭海绵窦36例,4个征象综合起来判断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7%和97.2%,阳性预测值达92.8%。当颈内动脉被包绕达135°以上时,海绵窦被侵袭的可能性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8.9%和84.1%。结论综合应用多种M RI扫描征象对于预测垂体大腺瘤是否侵袭海绵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术前准确判断垂体大腺瘤是否侵袭海绵窦将有助于优化治疗计划。

  • 神经内镜下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

    作者:陈忠仪;袁苏涛;余吉;林伟;陈明武;杨波

    笔者医院于2006年1月-2009年2月采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SYEDA QUDSIA AMJAD;刘青林;贾德泽;徐淑军;李新钢;李刚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5例行神经内镜垂体腺瘤切除术(内镜组),158例行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显微镜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内镜组手术时间较显微镜组长[(78.7±34.55) min vs.(66.8 ±31.32) min] (P =0.014);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6±32.35) ml vs.(55.1±24.63) ml] (P =0.943);两组手术全切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93.3% vs.92.4%)(P=0.7760);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显微镜组(5.71% vs.1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0).内镜组术后住院时间较显微镜组短[(6.12±1.94)d vs.(7.13±1.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6).结论:神经内镜手术在肿瘤全切方面与显微镜组相当,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具有明显优势,代表了经鼻蝶垂体腺瘤手术的发展方向.

  • 立体定向放疗与神经内镜辅助钬激光治疗颅内肿瘤疗效比较

    作者:贾卫华;张小义;刘进;赵强;薛文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辅助钬激光疗法与立体定向放射疗法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中选取80例为观察对象,按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组行神经内镜辅助钬激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远期生存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29/40),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4/40),明显低于对照组27.50%(12/40),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5.00%(38/40)、77.50%(31/4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34/40),62.50%(25/40),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结论】在颅内肿瘤治疗中,选择神经内镜辅助钬激光疗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内镜微血管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高娜

    [目的]评价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15例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跟踪随访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12例患者术后症状完全缓解;3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减轻,其中2例在2周内症状完全缓解,1例1个月内症状完全缓解.随访1~24个月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是一种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疗效和并发症比较

    作者:韩亚非;赵宗茂;马文群;宋国智

    【目的】探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05),而组间的视力改善率和肿瘤全切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的鼻中隔缺损率和鼻窦感染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为73.3%(22/30),明显高于观察组20%(6/30),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术式对侵袭性垂体腺瘤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其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治疗烟雾病脑室出血

    作者:宋书欣;程祖珏;涂伟;朱健明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烟雾病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总结近4年本科收治的烟雾病脑室出血铸形并脑积水患者42例,其中22例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并脑室外引流,20例行单纯脑室外引流.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和术后GCS评分.结果 术后2周头颅CT复查,神经内镜组血肿完全清除及大部分清除率明显高于单纯脑室外流组(P<0.05).神经内镜组住院时间[(21.3±1.2)d]明显短于单纯脑室外引流组[(28.4±2.1)d].术后1个月神经内镜组GCS评分[(12.71±0.47)分]显著高于脑室穿刺组评分[(9.27±0.55)分,P<0.05].结论 神经内镜组较单纯脑室外引流组比较血肿清除率较高,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 单纯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

    作者:陈红春;卞晓星;袁雪松;韩建波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22例,均行单纯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结果 22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头颅MRI(磁共振)平扫加增强,全切除20例(90.9%),次全切除2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5例(68.2%).术后一周复查内分泌激素均有所改善.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出现脑脊液漏,2例术后嗅觉丧失,无手术死亡病例.脑脊液漏病例中1例行再次手术修补,2例经腰穿置管平卧治疗后治愈.结论 单纯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瘤是一种创伤小,显露清楚,切除肿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