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例分析

    作者:张宏菊

    我院2003/2007年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急性颅脑外伤颅内血肿术后合并脑梗塞71例分析

    作者:张熔;刘长力

    对我院2000-01~2004-12共收治急性颅脑外伤颅内血肿术后合并脑梗塞71例分析如下.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1例分析

    作者:李伟华

    2005-08~2007-01我科采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微创穿刺清除治疗颅内血肿3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6例,女5例,年龄42~72(平均57)岁.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9例分析

    作者:姬松波;徐建银;王占峰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8-01我科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9例情况.结果:本组中首次清除率25.8%~71.3%,平均58.3%,术后7 d复查CT血肿清除率在60%~80%以上.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仅简单易行,安全有效,而且具有创伤轻、恢复快、费用低、疗程短等诸多优点,尤其有利于高龄、危重病患者的救治.

  • 术后脑膨出合并窦沟迟发性微血肿18例分析

    作者:王富启;李国合

    对我院近10 a来术后脑膨出合并窦沟迟发性微血肿1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4例,年龄16~52(平均36)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坠落伤4例,人为暴力伤2例;受伤后至入院时间0.5~6 h.

  •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120例的麻醉处理

    作者:刘炜

    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患者主要的致死原因,随着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增加.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病例亦逐年I二升.现总结2005/2008年来我院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120例,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误行剖腹探查46例分析

    作者:范先明;张利平;李霞;周明芹;田冬梅

    我院自1991-01~2000-01共收治创伤性腹膜后血肿232例,其中误行剖腹探查术46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40例,女6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4岁.因车祸致伤12例,煤矿井下矸石砸伤34例.均进行剖腹探查术未发现异常.其中误认为空腔脏器破裂2例,约占4.3%,误认为实质性脏器破裂43例,约占93.4%,误认为大血管损伤1例,约占2.3%.有44例腹穿抽出血性液体.本组全部治愈,行剖腹探查术平均比非手术治疗多输血400 ml以上.

  • 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巡回护理要点

    作者:周瑾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后严重的继发性改变,血肿形成后,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而导致脑疝.早期及时处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按血肿的来源和部位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临床表现为患者颅内压增高及血肿压迫所致的局灶性症状、体征,如偏瘫、精神失常、记忆力减退等.手术治疗清除血肿是基本治疗方法.护理体会如下.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32例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护理

    作者:樊晓平

    2009-10-2010-10我院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32例,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现将我院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各种原因所致的颅内出血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共32例,年龄37~72(平均61)岁.其中男22例,女10例,均经CT检查确诊.

  • 纤维内窥镜辅助下小骨窗开颅脑内血肿清除疗效观察

    作者:徐国祥

    目的探讨纤维内窥镜辅助下小骨窗开颅清除脑内血肿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在常规小骨窗开颅的基础上,辅助应用纤维内窥镜直视下清除脑内血肿,并充分完善止血,术后第2天及第7天CT复查,术后0.5 a根据GOS量表及Barthel评分表进行远期疗效评价.结果 13例患者痊愈6例、好转4例、死亡3例.远期疗效评定优良率达62%.结论纤维内窥镜辅助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20例分析

    作者:臧义明;吴向东

    对我科2005-03/2007-07采用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抽吸血肿2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6例,年龄45~70岁.1.2 意识状态及临床表现 (GCS评分)及主要临床表现:6~8分10例,9~12分4例,13~15分6例.呕吐16例,单肢瘫3例,左、右侧偏瘫各7例,轻单瘫3例.言语不利14例,失语3例.

  • 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治疗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陈鹏;陈挺;章杨;高连升;傅伟明;张建民;刘凤强

    目的:评估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技术在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外科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并接受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治疗的34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双靶点组)的临床资料,并与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同科住院并接受传统单靶点单通道方法行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的27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单靶点组)进行比较,评估其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双靶点组术前血肿量11.7~89.5 mL,平均(38.6±19.2)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15分,平均(9.6±3.2)分;单靶点组术前血肿量17.7~83.4 mL,平均(40.1±18.1) mL,GCS 3~13分,平均(9.1±2.9)分,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双靶点组术后24 h 残余血肿量1.8~20.1 mL,平均(11.1±4.2)mL,清除率(73.1±5.4)%;单靶点组术后24 h残余血肿量4.2~30.9 mL,平均(18.5±5.3) mL,清除率(55.1±5.1)%,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1个月随访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靶点组术后住院天数为3~50 d,平均住院日12.6 d,单靶点组术后住院天数2~49 d,平均住院日14.2 d。结论: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技术应用于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可提高血肿清除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平均住院日。

  • 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行锥颅抽吸血肿治疗术后死亡概率的预测

    作者:王卫东;王洪典;江文;陈长生;王津存;万琪

    目的探讨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行锥颅抽吸血肿治疗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其死亡概率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来病房收治的113例行锥颅抽吸血肿治疗的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病例,对影响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行锥颅抽吸血肿治疗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3例病人,术后30 d病死率为27.4%.单因素检验表明,意识水平、出血量、出血半球、伴发缺血性心脏病和锥颅手术时间是影响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行锥颅抽吸血肿治疗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意识水平(OR=2.606, P<0.01)和出血量(OR=1.038,P<0.01)是重要的危险暴露因子,锥颅时间是保护因子(OR=0.645,P<0.05).其死亡概率预测模型表达式为:Logit P= -4.035+1.019X意识+0.038X出血量-0.416X锥颅时间.该模型预测急性期行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生存的灵敏度为90.2%.结论急性期行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死亡概率预测模型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手术后血肿形成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夏英鹏;徐天同;申庆丰;贾宇涛;田融;江汉;张学利

    目的 分析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手术后伤口血肿形成的原因,总结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 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术治疗312例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短期内出现神经症状恶化并经MRI检查证实为血肿形成18例,一经确诊马上实施血肿清除术.结果 所有病例二次手术后神经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病例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延迟治疗的病例.结论 手术后血肿形成是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只有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清除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 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后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作者:黄亿平;魏二佳;蔡少明;陈文延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后给予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将手术后采用亚低温治疗者作为观察组(n=120).将手术后接受常规治疗者作为对照组(n=10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格拉斯哥评分情况、病死率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84%(109/1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00%(54/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8.550,P<0.001);观察组病死率为2.50%(3/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0%(14/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117,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7d哥斯拉格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手术后14d观察组患者哥斯拉格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小骨窗显微术后结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优于小骨窗显微手术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微创技术在开颅术后矢状窦,横窦附近迟发性血肿的应用

    作者:赵铁鹏;李卫锋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颅脑外伤行开颅术后矢状窦,横窦附近迟发性血肿的患者手术效果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2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行开颅术后矢状窦,横窦附近迟发性血肿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取1998年1月至2002年3月收治的开颅术后矢状窦,横窦附近迟发性血肿患者29例患者中26例行二次开颅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显效及总有效率(60.42%,95.83%)及远期疗效(78.7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4.62%,76.92%,4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中的3例保守治疗患者死于脑疝。结论颅脑外伤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硬膜外血肿,选择硬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预后明显优于开颅手术。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急性颅内血肿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福林;王建清;徐征;宋彬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急性颅内血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急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采用表面遮盖成像SSD和表面透视成像Integral技术分别行颅骨、血肿、脑表面的三维重建,伪彩色技术处理后相互合并,在血肿三维空间定位和体积测量后进行手术评估.[结果]三维重建后满意地显示出血肿立体解剖关系,术中血肿量与术前测量值基本相同.[结论]螺旋CT急性颅内血肿三维重建简化观察者的思维过程,可直观、立体、准确显示血肿空间解剖关系和体积值,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创伤性幕上血肿术后再发血肿76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桂红;周启文;徐立新

    幕上再发血肿是颅脑创伤术后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本院于1999年9月至2003年8月治疗创伤性幕上血肿术后再发血肿76例,现总结临床资料就再发血肿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报道如下.

  •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6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仁彬;陈继华;李日保;夏明望;姚晓喜

    本院于1998年2月至2001年6月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进行血肿清除术(简称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ICH)并与同期在本院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内科保守治疗的ICH病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 20例成年人出血型烟雾病的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林利刚;林达;尹康;金玲江

    目的 探讨出血型烟雾病(MMD)急诊血肿清除联合颞肌贴敷术治疗的救治特点、手术方法、以及预后情况,进一步提高临床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0例急诊血肿清除联合颞肌贴敷术治疗的成人脑实质出血的烟雾病,分析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术后6~10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预后,并结合影像学随访资料.结果 术后4例癫痫发作,予加强抗癫痫治疗;术后2例并发颅内少量出血,予保守治疗;无术后脑梗死病例.术后随访6~10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6例,轻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4例;无死亡病例.其中10例术后影像学随访显示颅外血管参与颅内供血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成年人出血型烟雾病常表现为脑实质出血伴或不伴脑室出血;急诊血肿清除手术联合颞肌贴敷治疗,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术式.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