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离心时间对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尹娟;王瑞峰;王晓红

    凝血检测要求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乏血小板血浆来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检测.因此,离心时间对于PT、APTT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对离心时间的长短对PT、APTT的影响分析如下.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新生儿的凝血功能研究

    作者:周伟;赖剑蒲;陆玲;赵宁;黄晓虹;陈晓文;陈克正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新生儿126例,在入院后24h内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并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含量和血小板(PLT)计数.分别以SIRS符合项数及预后、疾病严重程度分组,观察其与凝血功能紊乱间的关系.结果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SIRS新生儿中危重病例所占百分比及病死率明显增高,PT、TT、APTT、DD也增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存活组与死亡组间PT、TT、APTT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死亡组DD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危重症组PT、TT、APTT、DD与非危重症组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SIRS新生儿存在凝血机制的活化,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数越多,病情越重,凝血功能紊乱越显著,病死率越高.

  • 急性脑卒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宁;薄蜀湘;高聪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急性脑卒中252例,入院后24 h内进行修订的Rankin量表评分,并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计数等涉及到与凝血功能有关的实验室指标.分别以SIRS符合项数、预后及疾病严重程度分组,观察SIRS符合项目数与凝血功能紊乱间的关系,以及凝血功能在存活组与死亡组、危重症组与非危重症组之间的变化.结果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危重病例所占百分比及病死率也明显增高,PT、TT、APTT、DD亦增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PLT与SIRS符合项数间无明显相关性.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PT、TT、APTT差异无显著性(P>0.05),死亡组DD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危重组的PT、TT、APTT、DD高于非危重组(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SIRS存在明显的凝血机制的变化,形成复杂的全身性炎症/凝血反应.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数越多,病情越重,凝血功能紊乱就越显著,预后愈差,病死率也越高.SIRS应早期干预,阻断SIRS的发展,防止DIC的发生,可降低危重急性脑卒中病死率.

  • 脑梗死患者凝血检测结果的分析

    作者:郝迎军;吴强;王谦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凝血象和血小板的变化.方法:对我院86例脑梗死患者和102例健康对照组的凝血象和血小板进行测试.结果: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值升高,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VIT)和凝血酶时间(TT)值缩短,血小板(PLT)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凝血的指标是判断出血性疾病的主要诊断指标,检测脑梗死患者的凝血象和血小板,能早期发现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能尽快溶栓,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凝血3项测定在妊高征中的意义

    作者:吴建华;张代民;许会彬

    目的 探讨妊高征患者血浆凝血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全自动凝血仪检测52例妊高征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与48例育龄非孕妇女及5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比较分析。结果 PT,APTT重度妊高征组<中度妊高征组<正常妊娠组<正常对照组,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Fg含量重度妊高征组>中度妊高征组>正常妊娠组>正常对照组,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结论 妊高征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定期检查PT,APTT,Fg的变化,对指导临床使用适当的抗凝剂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 D-二聚体、凝血象在观察脑梗死时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春燕;高梅;韩博;曾然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和凝血象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脑梗死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组的凝血象和D-二聚体进行测试.结果: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比对PT、APTT、TT时间值缩短,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FIB 、D-二聚体含量增多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脑梗死患者的凝血象和D-二聚体,能早期发现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并尽快溶栓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检测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陈云书;王淑侠;张翠芹

    机体凝血与纤溶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形成凝血系统的完整性,妊娠不同阶段有其特殊的生理特性以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分娩.妊娠妇女血液轻度高凝状态为生产安全的保护因子,但过度高凝会导致产妇出现早产.动脉血乳酸水平已被证实对判断危重症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妊娠并发症[1]具有应用价值.因此,对妊娠期尤其妊娠晚期凝血与纤溶指标的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实验室内PT及APTT正常值范围的确立方法

    作者:乌丽;张月巧;杜水果;林宇;王晓东

    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近几年来实验室内检查人体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两项重要指标,也是临床溶栓、抗凝治疗以及手术前的必要检查项目.

  • 凝血相关指标在急性肺栓塞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俊;匡隽;李婷

    目的 探讨凝血相关指标在急性肺栓塞(AP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呼吸科2013~2015年住院的APE患者43例(病例组),并选择同期4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入选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指标进行检测,观察首次住院及出院前凝血指标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PT、APTT显著降低,FIB含量显著升高(P<0.05).病例组治疗后PT、APTT显著升高,FIB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TT在各组中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凝血相关指标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及溶栓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实验室内PT和APTT正常参考范围的建立

    作者:黄作群;覃桂芳;姜烈君;易菲

    血栓与止血试验的标准化是指对检测标本、试剂、仪器、技术和操作等制定统一的标准,按照标准的要求对试验进行科学的管理,减少误差,提高试验的精密度、准确性和可靠性.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是血栓与止血常规检测项目,我科在使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PT和APTT时,发现其正常参考值与一些参考书及文献报道略有差异,这与试剂、仪器等因素有关.为此,根据我科的实验室现有条件,建立本实验室内正常参考值简述如下.

  • 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蔚;胡建华;黄建平;万向农;刘晓辉;徐志韧

    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为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患者中临床诊断为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患者,以本院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采集抗凝全血,离心取血浆,测定各组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组PT 和APTT 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0.001);肝炎和肝硬化组FIB 含量要低于正常对照和肝癌组(P<0.01).结论:肝脏受损时机体凝血功能发生紊乱,检测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对其疾病的治疗以及预后观测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标准化报告方式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林敏;徐伟鹏;邓小燕

    目的:探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实验测定值比率报告的临床价值,从而提高 APTT 实验报告的可比性。方法采用德国TECO公司和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的2种 APTT试剂在德国AMAX19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中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患者组的APTT测定值(S)并计算出其比率。结果2种APTT 试剂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APTT测定值(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种试剂的APTT测定值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TT测定值比率的报告方式[APTT测定值比率=患者APTT测定值(S)/正常参比血浆APTT测定值(S)]可以减少测定值(S)结果的差异,提高结果的可比性。

  • 肌肉注射给药致臀部大出血1例

    作者:周霞

    患者,男,58岁,体重45 kg,身高165 cm,以“反复心前区疼痛半年,加重半月”入院。入院前半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与活动有关,持续3~5 min后消失,10~15 d发作1次,无颈背部放射性疼痛,未诊治。半月前上述症状加重,每天发作1次,无气促、双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未正规服药,无血液系统疾病等病史。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36.5℃,脉搏63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0/70 mm Hg;全身皮肤无瘀点、瘀斑;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脏相对浊音界正常,心率63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0.1 mV;心脏彩超示心脏各腔室大小正常,左室射血分数55%,舒张功能减退(E/A比值﹤1);血常规示白细胞(WBC)5.6×109/L,红细胞(RBC)4.26×109/L,血红蛋白(Hb)130 g/L,血小板( Plt )189×109/L。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Ⅱ级;原发性高血压2级极高危。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必要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术前予氢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后予75 mg/d)、拜阿司匹林(100 mg/d)、低分子肝素钙针(4000 U,皮下注射,每日1次)抗血小板聚集,以及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培哚普利4 mg、每日1次。入院5 d行PCI术,植入支架3枚,包括前降支中段(2.75 mm ×29 mm)、右冠近段(3.0 mm ×29 mm)、右冠远段(3.0 mm ×12 mm)。术中出现造影剂皮肤过敏,立即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静脉注射,仍有皮疹,予异丙嗪注射液25 mg肌肉注射,术后继续予氢氯吡格雷(75 mg/d)、拜阿司匹林(300 mg/d)、低分子肝素钙针(4000 U,皮下注射,每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培哚普利(4 mg,每日1次)。术后第2天,患者出现左侧臀部肌肉注射部位疼痛,可扪及一大小约3 cm ×2.0 cm的包块,皮肤红肿、压痛、张力增高,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臀部彩超示体表肌肉注射部位正下方1.6 cm可探及一低回声区,范围约3.0 cm ×1.0 cm。遂予吗啡10 mg肌肉注射止痛,停用低分子肝素,继续予氢氯吡格雷(75 mg/d)、拜阿司匹林(300 mg/d)。每天随访臀部彩超,血肿逐渐扩大,将拜阿司匹林减量为100 mg/d,继续予氢氯吡格雷75 mg/d。术后第4天,心率110次/min,血压96/70 mm Hg,肿块明显扩大,约22.0 cm ×7.0 cm。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5.4×109/L,RBC 2.16×109/L,Hb 70 g/L,Plt 179×109/L;肌酸激酶( CK )2352 IU/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比值、纤维蛋白原、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正常;臀部彩超示血肿范围扩大至20.0 cm ×8.0 cm。停用氢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同时予局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制动,予同型悬浮红细胞800 mL输注。术后第6天,出现心前区疼痛,考虑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能为支架内微血栓形成,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正常。此时血肿趋于稳定,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利维)75 mg/d。血肿逐渐缩小,血压120/70 mm Hg,心率70次/min,Hb 90 g/L,可以下床活动,19 d后出院。

  • 华法林抗凝过量致自发性后腹膜出血一例

    作者:周庆;潘俊;武忠;王东进

    患者 男,41岁.2006年在外院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口服华法林3 mg qd抗凝,近1年未复查凝血酶原时间(PT).2011年12月18日起出现左膝关节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风湿热,对症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12月20日左下肢疼痛加剧,以左腹股沟处明显,屈髋时疼痛减轻.到原手术医院进一步就诊,行血管超声检查提示,左下肢腘以下静脉不完全栓塞,左下肢动脉、右下肢动脉及伴行静脉、双侧髂血管未见明显异常.腹股沟区超声未见左腹股沟区异常团块及肿块样声象图,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凝血功能检查:PT> 120 s,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120 s,D-二聚体0.58 mg/L.诊断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华法林等继续治疗.12月23日上午11时出现剧烈左侧腹痛,为持续性胀痛,不伴恶心呕吐.

  • 停经32+5周,下肢水肿2月,入院前抽搐1次

    作者:姚强;刘兴会

    1 病历摘要患者,25岁,因"停经32+5周,下肢水肿2月,入院前抽搐1次"于2005年1月9日23点急诊入院.G1P0,末次月经日期2004年5月25日,预产期2005年3月1日.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停经50天在当地医院B超检查证实妊娠,孕早期和中期无特殊.2月前开始双踝水肿,休息后减轻,近来水肿逐渐加重,10天前开始晨起眼睑水肿.小便次数增多约2月,近1月加重,夜间小便8~9次.1月前双足趾及双手指无明显诱因出现多个小囊泡,内有淡黄色液,轻微疼痛,遇水后加重弥散,破裂后出现溃疡愈合.8小时前无明显诱因抽搐1次,表现为双眼凝视、双手握拳、全身肌肉强直、意识丧失,持续数分钟,清醒后能与家人清楚对话.家属送至当地医院就诊,予以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7小时之后转入本院.既往无特殊.入院时查体:T 36.5℃,P 80/min,R 20/min,BP 127/77 mmHg,神清合作,精神差,双膝关节以下水肿,双手指、足趾有多个溃疡,部分愈合.产科检查:宫高26cm 腹围89 cm,胎心率130/min.血常规: WBC 9.1×109/L,中性粒细胞0.838,淋巴细胞 0.125,RBC 2.77×1012/L,HB 90 g/L、PLT 39×109/L,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肝功检查总蛋白(TP )57.3 g/L、白蛋白(ALB)22.2 g/L、球蛋白(GLO)35 g/L、谷氨酰转移酶(GGT)92 U/L、乳酸脱氢酶(LDH)388 U/L,肾功正常,电解质检查钠、钙略低于正常,尿常规中尿蛋白可疑阳性.B超检查头位活胎,双顶径8.2 cm,股骨长6.2 cm,胎盘0级,羊水深度为5.9 cm.入院当时考虑诊断:产前子NFDE8,给予硫酸镁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入院后持续心电监护显示血压103~114/65~79 mmHg,患者无特殊不适.入院后46小时患者感头晕、眼花、有复视,当时血压144/99 mmHg.

  • 复发性口疮患者血浆PT、APTT、Fib检测

    作者:安银东;牛秀华;王秦芳;杨聚才

    血栓与止血是一新兴边缘学科,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各个领域.实验室检查的临床重要性不言而喻.血凝仪的临床应用为血栓与止血疾病的诊疗、预后分析提供了较多实验指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型号的仪器及试剂其检测的正常范围也不尽相同,我们曾报道过日本Sysmex CA-50四通道自动血凝仪及相应试剂检测的健康人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正常值范围及有关影响因素.本文对复发性口疮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指标进行检测,以探讨该复发性口疮患者血凝改变情况.

  • 凝血功能紊乱的输血治疗

    作者:谢菲

    凝血功能紊乱的基础疾病:肝病、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免疫性疾病及某些特殊感染;家族史中的出血病史;患者手术前使用的药物及其他饮食、营养状况、职业及环境等。实验室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监测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浓度四项凝血指标,血小板数( PLT )、血小板压积( PCT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有助于对病情的判断和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