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作者:刘恒明;袁媛;林晗

    目的 观察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以Nd:YAG激光(波长1 064 nm,能量为2.6~3.8 mJ,脉冲1~2个),击穿虹膜,分别于术前1 h,术后7、14 d应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角膜中央部和角膜周边5点处,角膜内皮细胞大细胞面积、小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率、细胞面积标准差、角膜密度.结果 术后14 d,中央部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周边部5点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细胞面积增加,小细胞面积增大,细胞密度减少,六角形细胞百分率增加,且以上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对角膜内皮有一定的损伤.

  • 一种新型青光眼激光滤过术--自控式脉冲CO2激光手术系统

    作者:李迎新;禹国强;张铁城;杨久敏

    目的为解决现有激光巩膜切除术存在的不足,寻求一种新的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方法在提出经外路激光巩膜切除术的研究工作中,研制出由脉冲CO2激光器、指示激光器、CCD摄像头、图像采集卡、激光器与微机的接口电路、微机和软件等几部分组成的自控式脉冲CO2激光手术系统,应用该系统对30只日本大耳白兔眼进行了动物实验.结果动物实验表明,研制出的自控式脉冲CO2激光手术系统.行巩膜切除联合虹膜切除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结论该自控式脉冲CO2激光手术系统可成为临床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之一.

  • 氩离子/Nd∶YAG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剑峰

    为探索激光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术式,对98例(158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先用氩离子激光在患眼虹膜面作一光凝斑,再用Nd∶YAG激光在此光凝斑上作穿透性击射.虹膜透切成功率为100.0%,一次透切成功率为97.5%.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年半,无一例发生孔洞闭塞,扩瞳试验均无青光眼发作症状.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操作简单、安全,可在门诊进行,且疗效确切,是治疗和预防由于瞳孔阻滞引起的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理想术式

  • 氩激光联合Nd:YAG激光治疗瞳孔膜闭继发青光眼临床观察

    作者:梁勇;戴冬妹;孙则红;高瑞新;王志学

    瞳孔膜闭继发青光眼常见于眼内各种炎症,如色素膜炎等,病变造成瞳孔膜闭,继而房角关闭,导致眼压升高,造成眼胀痛,终视神经萎缩.激光虹膜切开术和手术虹膜切除术同样适用于发病机制为瞳孔阻滞的所有房角关闭型青光眼[1].

  •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房角形态的远期评价

    作者:崔冬梅;李莉娜;邹燕红

    目的 评价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后远期房角形态的改变,探讨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眼科门诊经房角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房角存在黏连关闭或暗光下可见功能性小梁网≤90度,接受LPI治疗,且坚持门诊随诊一年以上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激光治疗前后患眼的视力,压平眼压,前房角镜,眼底视神经形态,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视野检查等结果.结果 入组患者共37例71眼,其中男14例,女23例,平均年龄(67.4±9.7)岁.激光治疗前患眼的诊断分别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14眼,原发性房角关闭(PAC)36眼,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21眼.术后随访一年,66.2%的患眼不用药眼压能控制在21 mm Hg以下,其中PACS组100%的患眼平均眼压控制在21 mm Hg以下,而PACG组14.3%的患眼局部用药下平均眼压仍≥21 mm Hg,各组眼压控制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激光术后一年复查房角镜,暗光原位下各象限房角开放的比例增加,与激光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以下方房角改善明显;动态操作下鼻侧房角开放增多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UBM检查,71只患眼平均前房深度(1.98±0.24)mm,虹膜膨隆69眼,睫状体前旋前移28眼.经多因素分析,激光后房角是否加宽与性别、疾病的发展阶段、中央前房深度、睫状体前位等无关,而患病年龄越高,加宽比例越高(P<0.05).结论 LPI术后多数的患眼房角加宽、眼压得以控制.眼压控制与疾病的发展阶段有关,早期治疗预后更好.在激光术后,对于已存在视神经损伤的PACG患者,睫状体前位的患者以及患病年龄较轻的患者,应该更密切的随访,以早期发现疾病的发展变化并采取相应的药物或手术治疗措施.

  • 带虹膜隔的囊袋张力环治疗白内障合并虹膜缺损

    作者:李娟娟;黎铧;胡竹林

    本文回顾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眼科行带虹膜隔的囊袋张力环治疗白内障合并虹膜缺损患者5例(6眼)的效果.1例为18岁男性,自幼双眼视力低下,诊断为双眼先天性虹膜缺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双眼震颤.3例为单眼角膜外伤清创缝合术后,诊断为单眼外伤性虹膜缺损,外伤性白内障.2例为单眼先天性白内障行"光学虹膜切除术"后患者,查体见鼻下方虹膜部分缺损晶状体混浊,诊断为单眼虹膜缺损、白内障、弱视.

  • 巩膜隧道切口周边虹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晋;李翔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切口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高危浅前房人群、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等68例(108眼)进行巩膜隧道切口周边虹膜切除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前后视力无明显变化,随访3个月至5年眼压控制良好.结论 本术式损伤小,反应轻,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较易行周边虹膜切除术.

  •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三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比较

    作者:贺永毅;文勇

    目的:比较3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72例(72眼)青光眼伴白内障,手术以前使用药物能将眼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并且视力在0.3以下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分成A、B、C 3组,每组24例(24眼)。 A组采取晶状体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进行治疗,C 组在 A组的基础上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在手术以后对3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眼压、裸眼视力、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眼压A组、B组和C组分别为(14.73±3.06) mmHg、(15.12±2.78)mmHg和(13.97±2.24)mmHg(1mmHg=0.133 kPa),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组的裸眼视力均提高,但组间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3组患者中,都出现一定程度存留房角关闭粘连。术后少数患眼出现角膜水肿,2例出现前房纤维素样渗出。术后3组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伴发白内障患者实施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周边虹膜切除术后前房角粘连进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董晓云;吉秀祥;李霞;雷代坤

    目的 探讨原发性前房角关闭(PAC)者行周边虹膜切除术(PI)后,前房角粘连继续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就诊我院的116例(116眼)50岁以上诊断为PAC并行PI者进行回顾研究,按照前房角粘连进展与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PAC术后平均3年前房角粘连进展率为23.3% (27/116),研究发现PAC者高褶虹膜构型(比值比,5.312; 95%置信区间,1.56-24.42,P =0.037)、急性前房角关闭(比值比,3.217;95%置信区间,1.13-19.87,P=0.023)以及初诊高眼压(比值比,1.312; 95%置信区间,0.067-3.142,P=0.043)为前房角粘连(PAS)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 PAC行PI手术后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前房角粘连继续发展,仍需密切随访,尤其对术前存在有高褶虹膜构型、急性前房角关闭和初诊高眼压的患者,更需要告知患者随访的重要性.

  • 小三角巩膜瓣下周边虹膜切除术的效果

    作者:屈伸平;南中义;姚向阳

    目的 评价小三角巩膜瓣下周边虹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5例(105眼)符合周边虹膜切除术适应证的青光眼,沿左上方角膜缘剪开球结膜,作以角膜缘为基底边长2.5 mm的等边三角形1/2厚巩膜瓣,分离至角膜缘后,提起巩膜瓣于角膜缘后界前0.5 mm,向前与虹膜平面呈45°角切通前房,作周边虹膜切除.缝合巩膜瓣尖部1针,牵引结膜瓣到原位.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105眼术后眼压8 ~ 22 mmHg,平均(15.3±2.6) mmHg,术前的9~23 mmHg平均(17.2±3.1)mmHg(1 mmHg =0.133 kPa),视力保持术前水平.2例前房少量积血术后2d吸收,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改良周边虹膜切除术易于操作,定位准确,效果良好.

  • 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一例

    作者:游沁;王立春;徐庆

    1 病例患者男,79岁, 6年前于本院先后行双眼晶状体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双眼视力均为1. 0. 因左眼突然视力下降伴眼痛、头痛3 d于2017年7月19日就诊,否认外伤史. 门诊检查:视力右眼0. 8,左眼数指/20 cm,眼压右眼10. 2 mmHg,左眼52. 1 mmHg(1 mmHg=0. 133 kPa). 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上皮轻度水肿,前房浅,周边虹膜前粘连,瞳孔菱形散大,人工晶状体夹持于瞳孔,部分贴于虹膜表面(图1). OCT扫描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未现明显异常,黄斑隐约见形态大致正常.

  • YAG激光虹膜切除术预防青光眼急性发作

    作者:刘兴芳;郭庆;张如柏

    目的 探讨Nd:YAG激光预防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意义.方法 应用YAG激光治疗仪作虹膜切除术替代传统的开放式周边虹膜切除术,选择虹膜1点或5点方位虹膜中及外1/3处之隐窝区作切口,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行预防性手术,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经1~12月观察,一次成功率86.7%,二次成功率100%.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快捷,安全无痛苦,YAG激光虹膜切除术能预防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

  • 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

    作者:王照祥;赵蓬勃

    先证者,女,12岁.7岁发现患儿双眼视力下降,本地医院诊断为"白内障”.于1998年12月16日来诊.体检:发育及智力正常,全身体检未见异常.视力,右0.12 ,左0.15.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KP(一),前房深度正常,瞳孔光反应灵敏,晶状体呈核性混浊.散瞳后眼底未见异常.诊断:双眼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弱视.分别于12月19 日、22日行右眼与左眼前后囊环形撕囊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局限性前玻璃体切割,与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术后视力左0.8,右0.6. 家系调查(图1):三代人共累及11人,发病时间均在10岁前,均为双眼发病,症状与先证者相同.其中Ⅰ现年71岁,已于20岁前行双眼光学虹膜切除术.

  • 大鼠全层巩膜切除眼外滤过术后前房相关性免疫偏离的研究

    作者:徐建江;孙兴怀

    目的 研究大鼠全层巩膜切除眼外滤过术后前房相关性免疫偏离(ACAID)诱导能力的变化及其与术后时间的关系.方法 对照实验研究.50只近交系Wistar大鼠,右眼为实验眼,建立全层巩膜切除眼外滤过术模型后,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鼠.另外5只SD大鼠,1只Wistar大鼠,提供诱导ACAID所需去上皮角膜片.A组为阴性对照组,在全层巩膜切除眼外滤过术后1周,前房植入Wistar大鼠角膜片;B组为阳性对照组,在全层巩膜切除眼外滤过术后1周,颈部皮下注射SD大鼠脾细胞,前房不植入角膜片;C、D、E组为实验组,分别在全层巩膜切除眼外滤过术后1、4、8周,前房植入SD大鼠角膜片.B组在颈部皮下注射SD大鼠脾细胞悬液,1周后右耳廓皮下注射SD大鼠脾细胞悬液,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其他各组均在前房植入角膜片,2周右耳廓皮下注射SD大鼠脾细胞悬液,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耳廓膨胀指数反映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程度.同时各组取心脏血,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和IL-10浓度,取脾脏组织检测细胞转录因子GATA-3 mRNA表达水平.通过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检测Th2的GATA-3和Th2细胞来源细胞因子IL-4及IL-10,分析机体免疫状态,并进而评价ACAID.此外,各组鼠取心脏血和脾脏组织后,再摘除眼球,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前房炎性反应变化.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组间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IL-4、IL-10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各组数据与阳性对照组或阴性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1)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检测,结果显示全层巩膜切除眼外滤过术后,B、C、D、E组鼠均诱发出迟发型超敏反应.(2)血清IL-4和IL-10浓度检测,结果表明全层巩膜切除眼外滤过术后,3个实验组间血清IL-4及IL-10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9.124,6.336;均P<0.01);其中D组鼠血清IL-4及IL-10浓度明显低于C组和E组;血清IL-4及IL-10浓度呈现随术后短时间内上升,而后下降,并随时间推移再次增高的趋势.(3)脾脏组织GATA-3表达检测,结果显示D组和E组鼠脾脏组织中GATA-3表达明显上调.(4)眼球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C组鼠前房内有少量炎性渗出和炎性细胞,D组和E组鼠前房内未见明显炎性渗出和炎性细胞.结论 大鼠全层巩膜切除和眼外滤过术后,将暂时失去诱导ACAID的能力.但随术后前房炎性反应的消退,血清IL-10及IL-4浓度再次增高,脾脏GATA-3表达明显上调,表明机体ACMD的诱导能力有逐渐恢复的趋势.(中华眼科杂志,2009,45:32-37)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周边虹膜切除术前后眼前段相干光断层扫描参数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媚;刘杏;钟毅敏;曾阳发;孔湘云;曹丹;郭歆星

    目的 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周边虹膜切除(SPI)术前后的眼前段相干光断层扫描(AS-OCT)参数改变.方法 自身对照研究.连续性收集37例(37只眼)周边虹膜前粘连不超过5个钟点的PAACG发作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于SPI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AS-OCT检查,检查项目包括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前房角隐窝面积、前房宽度、前房容积及晶状体矢高.手术后与手术前检测参数比较,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配对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配对秩和检验.结果 37例(37只眼)PAACG患者SPI手术前的AS-OCT检测参数:距巩膜突750 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0.088 +0.078)μm、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0.050 +0.048)mm2、前房角隐窝面积(0.059±0.057) mm2、前房面积( 12.332±2.457) mm2、前房容积(73.131±16.976) mm3;SPI术后AS-OCT检测参数:距巩膜突750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0.125±0.072) μm、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0.091±0.041 )mm2、前房角隐窝面积(0.095±0.042) mm2、前房面积(14.230 +2.000) mm2、前房容积(90.074±16.796 )mm3;SPI术后上述检测参数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15~1.066,P=0.001 ~0.044).但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宽度及晶状体矢高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505 ~0.516,P=0.102~0.609).结论 PAACG患者SPI术后可以解除瞳孔阻滞,使前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前房角隐窝面积增宽,前房面积和容积增加,但前房深度和晶状体矢高不变.

  •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与周边虹膜切除术对血-房水屏障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高新博;张秀兰;陈耿;黄祥坤;钟晓菁;林明楷;葛坚

    目的 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患者激光周边虹膜切开(LPI)与周边虹膜切除(SPI)术对血-房水屏障的影响.方法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60例早期PCAC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LPI或SPI治疗组.应用FC-2000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定量测定术前、后的房水闪光值.同时观察眼压、中央角膜内皮细胞数、前房角粘连范围及其并发症.LPI组与SPI组房水闪光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两因素方差分析;应用Bonferroni法矫正检验水准α值后,进行组内两两比较的配对t检验.术后房水闪光值与眼压升高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结果 术前及术后第3天,1、2、3及4周,LPI组各观察时间点平均房水闪光值分别为(5.47±1.09)、(11.96±3.07)、(8.08±2.18)、(5.68±0.83)、(5.80±1.00)、(5.69±1.12)光粒子数/ms;SPI组分别为(5.43±1.13)、(8.44±3.22)、(6.42±1.77)、(5.35±0.71)、(5.53±1.26)、(5.45±1.23)光粒子数/ms.LPI组和SPI组术后第3天(t=-12.753,-8.101)及术后1周(t=-5.971,-3.870)房水闪光值均分别高于术前(P<0.05),而且LPI组房水闪光值明显高于SPI组(t=4.329,3.231;P<0.05).术后4周内,LPI组高眼压发生率高于SPI组(X2=5.079,4.022;P <0.05);术后第4周,LPI组平均应用局部降眼压药物种类数高于SPI组(Z=-1.984,P<0.05).两组术后眼压升高与血-房水屏障损害程度呈正相关(r =0.899,0.833,P<0.05).两组术后1周的平均中央角膜内皮细胞数(t=-0.696,0.008)和术后4周平均前房角粘连范围(Z=- 1.270,-1.49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观察时间点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LP1和SPI术均影响PCACG患者正常的血-房水屏障,术后1周内LPI造成的影响较SPI更重,但术后2周基本恢复.早期血-房水屏障的破坏与术后的眼压波动相关,但对角膜内皮、前房角粘连无明显影响.

  •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卞爱玲;赵家良;周崎;张扬;刘小力;毛进

    目的 探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1992年4月至2002年10月实施LPI治疗且术后随诊时间达5年以上的PACG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LPI治疗前眼压、视乳头、视野、前房角等情况,将患眼重新分为3组:疑似原发性前房角关闭(PACS)组、原发性前房角关闭(PAC)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组,分析LPI治疗后各组患者远期眼压控制、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之间LPI治疗后眼压控制情况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共收集到符合条件的患者131例(251只眼),其中PACS组18只眼(7.2%),PAC组98只眼(39.0%),PACG组129只眼(51.4%),无法分类的6只眼(2.4%).PACS组、PAC组、PACG组患者LPI治疗后眼压控制满意率分别为88.9%(16/18)、38.8%(38/98)及10.9%(14/129),眼压控制不满意率分别为5.6%(1/18)、48.0%(47/98)及75.2%(97/129),眼压控制失败率分别为5.6%(1/18)、13.3%(13/98)及14.0%(18/129).3组患者LPI治疗后眼压控制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08,P=0.000).251只眼中8只眼(3.2%)在LPI治疗后1周至16年发生青光眼急性发作.全部患者在随诊期间未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结论 LPI治疗后PACG的眼压控制不如预期的那样好.在大多数青光眼中,LPI可以有效防止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LPI治疗后PACG、PAC、PACS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眼压升高危险,需密切随诊,及时处理.

  • 激光虹膜周切联合成形术对早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曾晓峰

    目的 探析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PI)、虹膜切除术的联合疗法对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60例PACG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激光虹膜切除,实验组在虹膜切除后行LPI.对比两组眼压控制、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随访时间、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并发症(23.33%)高于实验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I、虹膜切除术的联合疗法对PACG的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眼压得到良好控制,并且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少,因此值得应用.

  • 联合激光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作者:侯占全;苏金良;杨桂芳;王秀丽;刘淑娟

    目的 观察联合激光(氪激光+Nd:YAG激光)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77例108眼有适应证的患者,先用氪绿激光行周边虹膜成形术,然后在拟行周边切孔处击射虹膜,后用YAG激光进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周边前房深度、前房角、眼压、视野及周边虹膜形态进行详细的对比观察,患者随访1~5年.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周边前房深度均明显加深,静态前房角镜检查小梁网可见范围增宽.手术前后视力、视野及眼底无明显变化,除有短暂眼压升高及虹膜炎症反应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联合激光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保存患者视功能.

  •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作者:施菁蔚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虹膜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恢复患者视力,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显著。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