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运动高血压及运动指导

    作者:王惠兰;黄忠碧;周锡平;刘宁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的运动血压及影响因素,为运动量的控制及健康教育、运动疗法的指导提供依据.方法监测30例高血压患者及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在活动平板试验中的血压反应,统计运动高血压的发生率,并分析运动血压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患者及正常人均随运动量增加而血压增高,高血压组中运动高血压者占53.3%,血压正常组中运动高血压占23.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运动高血压与基础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有关.结论高血压患者运动后血压显著增高,运动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表明高血压患者运动锻炼要给予正确的指导.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运动血压与踝臂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作者:陈如杰;杨鹏麟;郑如莲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与踝臂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8-05-2009-03 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予以行活动平板与baPWV的检查,根据运动血压结果分为运动高血压组(运动收缩压峰值≥200 mm Hg,n=36)和运动血压正常组(运动收缩压峰值<200 mm Hg,n=89),应用自动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仪测量baPWV作为反映大动脉硬度的指标.结果 运动高血压组患者baPWV显著大于运动血压正常组[(14.9±1.3)比(13.0±0.9)m/s,P<0.01].亚极量运动收缩压与baPWV密切相关(r=0.64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PWV(OR 1.022,95% CI 1.012~1.032)、静息收缩压[1.127(1.013~1.254)]、体质量指数[1.368(1.049~1.783)],均为影响运动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运动血压与baPWV密切相关,大动脉硬化可能是导致运动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运动高血压对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摘要)

    作者:黄海云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压正常者出现运动高血压即运动触发的高血压的临床意义.

  • 运动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镭;惠汝太

    高血压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1-2]的首要危险因素.2003年,美国国家联合委员会关于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第7次报告(JNC-7)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前移,即遏制心脑血管疾病流行,要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手.以往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多局限于基础和静态血压的观察结果,所谓的早期发现,也只是发现已经升高的血压.

  • 运动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的分析

    作者:王雁;朱利月;任爱华

    目的 对于静息血压控制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运动血压异常升高者,分析以动脉弹性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为代表的靶器官病变情况,并简要评价其降压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根据运动平板试验,以运动峰值收缩压≥200 mm Hg为诊断标准,分为运动高血压组[n=48,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64.7±7.1)岁]和运动血压正常组[n=53,男性36例,女性17例,年龄(61.0±6.4)岁],用心-踝血管指数(CAVI)作为反映大动脉弹性的指标,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心踝指数、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并分析2组间降压及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①与运动中血压反应正常组相比,出现运动高血压患者中,肥胖、吸烟史、高HbA1c、高LDL、合并脑卒中比例明显增多,服用他汀药物比例减少(P<0.05).②运动高血压组患者CAVI、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显著大于运动血压正常组[(10.61±0.78)m/s vs.(9.03±0.91)m/s,P<0.05;(3.98±1.11) mg/mmol vs.(2.30±0.53)mg/mmol,P<0.05];③运动高血压组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联合使用比例(33.3% vs.39.6%)低于运动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血压异常升高的患者其靶器官病变更显著,CCB与ACEI/ARB的联合使用对运动血压的控制作用较强.

  • 运动高血压的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作者:贾安;唐云波

    运动高血压又称运动性血压过高,是指在一定运动负荷下,运动过程中或刚刚结束时血压异常升高的现象,运动高血压多发生在年龄偏大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往往伴有运动血压异常升高.1983年Dlin首次提出运动血压可以预测未来血压状况,如果出现运动高血压则其未来患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大大增加.一些试验也支持运动高血压可能是一个新的潜在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运动高血压对冠心病[1-3]、心肌肥厚[4]及卒中[5]等有预测价值,本文就运动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一、运动高血压的机制1.神经体液机制: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植物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1)植物神经系统:运动时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在血压调控中占主导地位,一些试验支持运动高血压的发生和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有关.有学者发现[6],运动血压反应过度者运动时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高于运动血压正常者,提示运动高血压者伴有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还有研究通过心率变异性来评价运动高血压者的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发现运动血压偏高者的交感神经活性在静息和运动时均偏高,而副交感神经活性均偏低.Sun等[7]将小鼠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基因敲除,造成肾上腺素缺乏.这些小鼠表现为静息时血压正常,而运动时血压升高,提示肾上腺素的释放可以抑制血压异常升高.(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Shim等[8]测定了运动高血压组和运动血压正常组运动前和运动峰值时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发现运动高血压组运动试验时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显著升高,提示AngⅡ/AngⅡ受体通路在运动高血压的发生中可能起关键作用.有研究也发现对于伴有运动高血压的静息血压正常者给予AngⅡ受体拮抗剂2周,可以使运动峰值血压降低33 mm Hg(1mm Hg=0.133 kPa),该结果支持AngⅡ过度分泌是运动高血压的发生机制.

  • 运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意义

    作者:关姝

    目的 观察平板运动试验的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血压变化,并分析运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意义.方法 随机入选215例行平板运动试验的胸痛待查患者,依据运动中的血压情况分为运动高血压组61例和非运动高血压组154例.观察并记录平板运动中的血压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运动高血压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和高血压家族史者显著多于非运动高血压组,差异有显著性.运动后6分钟,运动高血压组患者收缩压较非运动高血压组高6.1%;舒张压较非运动高血压组高10.2%.运动高血压组患者BMI较非运动高血压组高11.5%.结论 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病史和肥胖是运动高血压的高危因素,积极控制血压并减轻体重是预防运动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 6种运动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分析

    作者:宋艾;秦明照

    目的:探索较适合国人的运动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方法:对313例非高血压者及104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踏车运动负荷试验,通过6种不同的运动性高血压诊断方案对静息收缩压(restSBP)、峰值收缩压(peakSBP)、收缩压变化幅度(△SBP)、静息舒张压(restDBP)、峰值舒张压(peakDBP)和舒张压变化幅度(△DBP)情况进行衡量,分别检出运动性高血压者,井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6种方案中,方案1(peakSBP≥200mmHg和/或peakDBP≥95mmHg)检验非高血压组与高血压组restSBP、peakSBP、△SBP和peak-DB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中发生运动性高血压组之间各项血压指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方案1是相对适合国人的运动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结论:推荐较为适合国人的运动性高血压诊断标准为peakSBP≥200mmHg和/或peakDBP≥95mmHg.

  • 瑞舒伐他汀对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并运动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作者:何显荣;罗才福;李杰文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并运动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佛山市高明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并运动高血压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相关指标(包括等容舒张时间、大氧摄入量、运动时间及运动大收缩压)及血浆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等容舒张时间、大氧摄入量、运动时间及运动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等容舒张时间短于对照组,大氧摄入量高于对照组,运动时间长于对照组,运动大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等容舒张时间短于治疗前,大氧摄入量高于治疗前,运动时间长于治疗前,运动大收缩压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BNP、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BNP、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BNP、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并运动高血压患者血浆BNP、hs-CRP水平及运动大收缩压,改善患者心脏舒张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

  • 运动高血压与心脏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瑛;叶辉;倪素丹;刘莉;刘鹏鹰

    目的研究运动高血压与心肌缺血、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运动性高血压病人23例为观察组,同时设对照组23例.观察两组活动平板、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观察组活动平板阳性率及超声心动图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运动性高血压对心肌缺血及左室肥厚具有诊断及预测价值.

  • 运动试验对青中年男性高血压的预测价值

    作者:邓昭武;郑红梅;邓蓉

    目的:探讨运动试验对青中年男性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194例24h动态血压(ABPM)正常的青中年男性,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ET)分为运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5年后复查ABMP比较两组高血压的患病率.结果:运动高血压组5年后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运动高血压可以作为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运动试验对青中年男性高血压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 运动试验中运动高血压对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意义

    作者:杨磊;顾振良;陈勇军;季春江

    平板运动试验(TET)是通过一定负荷量的运动,检测或评估冠心病重要的无创性试验.在运动中,随运动量的增加血压及心率均升高,本文就运动过程中高血压者中有部分血压异常增高,及静息血压正常者而运动中血压异常增高者,在运动中血压特点与非高血压患者对比.评价运动试验对高血压者诊断、治疗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 运动高血压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黄鹤飞;陈爱民;俞子东;沈亚云

    目的:观察运动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变化,以及其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高血压病1级、2级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各30例,均接受运动平板实验,分别测量运动前、运动亚极量、运动后的血压情况,按照运动高血压的标准分为运动高血压组和运动血压正常组,测定血hs- CRP和baPWV,分析运动高血压与hs- CRP、baPWV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患者hs- CRP浓度和baPWV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运动高血压组hs- CRP浓度、baPWV值高于运动血压正常组(P<0.05);亚极量运动时的SBP、PP与baPWV、hs- CR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运动高血压患者较运动血压正常者炎症反应和动脉硬化程度更明显。

  • 运动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作者:卢志红;王孟杰;陆红梅

    目的 研究静息血压控制者运动负荷下血压变化,并观察患者的心脏左室心肌重构,探讨其高血压反应的意义.方法 采用无创血压监测仪监测200例受试者心电图踏车负荷试验时的运动血压相关指标,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入组患者的左心室几何形态参数,根据相对室壁厚度(RWT)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明确左室心肌重构的程度,并以强负荷时收缩压≥200mmHg和或舒张压≥95 mmHg分为运动血压正常组(A组)和运动高血压组(B组),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在静息血压控制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左房内径(LA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LV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高血压与心脏损害可能存在关系.临床上应关注运动血压异常反应者.

  • 高血压病患者运动量与运动高血压的关系及运动指导

    作者:周锡平;彭永权;杜文玉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运动量与运动高血压的关系,为运动量控制及健康教育、运动疗法的指导提供依据.方法:5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亚极量负荷活动平板试验并测量运动后即时血压及心率,根据心率判断运动量.结果:58例高血压病患者中有31例出现运动高血压,占53.45%,大运动量组(Ⅲ组)运动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小运动量组(Ⅰ组、Ⅱ组),而Ⅰ组、Ⅱ组之间运动高血压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运动量的活动与高血压病患者运动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必须对高血压患者的运动锻炼给予正确的指导,尤其是运动量的控制.

  • 运动试验时运动高血压特征及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孙晓靖;华泽惠;王梅

    目的:观察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时患者的血压变化,研究运动高血压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200例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患者运动时的血压反应,分为运动高血压组(n=65)和非运动高血压组(n=135),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有65例(32.5%)患者发生了运动高血压,与非运动高血压患者相比,在性别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体重指数(BMI)、运动时间、血脂、吸烟史及家族史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有高血压基础差别,运动高血压更多见于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运动高血压更多见于原有高血压病患者及女性患者,其预后有待于今后进一步随访观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