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FDG PET 双时相显像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袁磊磊;王国强;李春林;杨吉刚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FDG PET)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分期、再分期和疗效评估.然而,很多良性病变也可引起FDG的摄取增加,且与恶性肿瘤FDG摄取无明显差异.很多研究显示FDG PET双时相显像在鉴别良恶性病变方面有一定的价值,但也有研究显示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的FDG摄取在延迟相上有很大程度的重叠.文章总结并综述了双时相显像和延迟显像在肿瘤应用方面的价值和观点.作者认为FDG PET双时相显像及延迟显像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提高诊断敏感性.由于持续的本底清除和恶性病变FDG的高摄取,双时相显像和延迟显像在评价本底随时间延长清除较快组织(如肝脏、脾脏和纵隔)的病变和评估肿瘤侵犯的程度方面有较大价值.急性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性病变仍然是影响双时相显像诊断效能的主要因素.

  • 18F-氟-2-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摄影双时相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诊断价值

    作者:田翠;舒啸尘;王治国;战莹莹

    目的 探讨18F-氟-2-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计算机体层摄影(CT)双时相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行PET/CT检查胰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或随访证实,恶性患者42例,良性患者23例.所有患者注射18 F-FDG后50~60 min行早期显像,注射后120~150 min行延迟显像,记录其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并计算滞留指数(RI).比较二者对胰腺病变良恶性鉴别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 胰腺病理结果显示恶性病变患者SUV早期(8.18±3.52)显著高于良性病变患者(4.26±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P<0.05),恶性病变患者SUV延迟(10.34±4.46)高于良性病变患者(4.55±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5).胰腺良性病变组SUV早期和SUV延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P>0.05),胰腺恶性病变组SUV早期和SUV延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P<0.05).恶性病变患者RI为(27.76±20.65)%,高于良性病变患者的(7.54±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P<0.01).PET/CT诊断胰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1.6%、31.2%、69.2%.双时相RI诊断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6.5%、61.5%和81.5%.结论 18 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鉴别胰腺良恶性病变中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 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在1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学敏;邓惠兴;刘敏

    患者女,56岁,8年前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先后行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治疗,近2年来逐渐出现多处皮肤结节及四肢关节处囊性肿块伴疼痛.皮肤结节病理检查为钙盐沉积.X线见骨质破坏及四肢关节周围多发大小不等团块状钙化影.B超诊断:甲状旁腺增大,右侧约1.3cm×1.1cm,左侧约0.8cm×0.8cm;实验室检查:PTH1318ng/L(放免法测定),Ca2+2.48mmol/L,P3- 2.18mmol/L.临床诊断为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

  • 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鉴别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评价

    作者:王荣福;邵武国;张建华

    目的探讨半定量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法在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SPECT/PET)双时相显像鉴别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病变性质不明患者进行18F-FDG SPECT/PE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FDG后1 h进行,延迟显像(2组)分别在注药后3.5和4.5 h,结果均经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确诊.对双时相显像结果采用阅片目测定性和半定量方法分析,计算2次显像每个病灶感兴趣区(ROI)与同一平面对侧正常组织或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摄取率之比(T/NT)及滞留指数(RI).应用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早期显像、延迟显像和RI的诊断效能.结果30例患者(1例患者行2次双时相显像)共检出48个病灶(恶性病变30个,良性病变18个),29个病灶为真阳性,15个病灶为真阴性,3个假阳性和1个假阴性.定性分析双时相显像的灵敏度96.7%,特异性83.3%,准确率91.7%,阳性预测值(PPV)90.6%,阴性预测值(NPV)93.8%.SPECT/PET早期显像和CT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PPV、NPV分别为93.3%、72.2%、85.4%、84.8%、86.7%与76.9%、57.1%、70%、76.9%、57.1%.所有恶性病变(除l例假阴性病变外)延迟显像T/NT均明显升高(t=-3.071,P<0.01),而良性病变延迟显像与早期显像T/NT无显著性差异(t=0.398,P=0.695).ROC曲线结果表明,RI明显优于早期显像及延迟显像.与早期显像和CT相比,双时相显像结合RI分析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PPV、NPV,分别为96.7%、88.9%、93.8%、93.5%、94.1%.结论 18F-FDGSPECT/PET双时相显像结果分析判断结合半定量和ROC曲线法分析有助于提高良、恶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率.

  • 病灶靶/本底比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观察

    作者:于彤;朱家瑞;许根祥

    目的 回顾性分析符合线路 (SPECT/CT)显像,观察良性病灶和恶性病灶18F-FDG摄取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指导合理选择FDG显像时段.方法 对160人次的(男112人次,女48人次)的262个病灶(恶性176个,良性86个)FDG肿瘤显像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无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正常,禁食6小时以上,静脉注射18F-FDG 5.0~10.32 mCi (185~381.84 MBq),平均为(7.5±1.40) mCi (227.5 MBq)后使用多功能ECT MillenniunTMVG8+Hawkeye (SPECT/CT)进行2D图像采集.早显像时间为66 min,晚为399 min(其中有一部分选择的是延时显像数据).每人采集1~3个床位,每床位40cm.用CT数据进行衰减校正,使用OSEM法进行图像重建.结果 分析病灶靶/本底比值时间曲线:①注药后的120~180 min,良恶性病灶的靶/本底比值差别显著.此时为鉴别良恶性病灶的佳显像时间.②双时相采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①注药后30 min时进行第一时相图像采集,90 min进行第二时相的图像采集.此时,良性病灶的靶/本底比值降低,恶性病灶为初始上升期.有利于良性病灶的排除.②第一时相注药后的60~120 min内进行,第2时相在注药后的120~180 min内进行,有利于鉴别恶性病灶(此时良性病灶为平台期、缓慢上升或下降期),恶性病灶为上升期.3 必要时可进行3时相显像,通过三个时间点病灶摄取值的特点,鉴别病灶的性质.理论上会提高FDG的鉴别诊断价值.结论 准确掌握不同性质病灶的FDG代谢时间曲线,利用多时相显像技术可以更好利用和提高FDG肿瘤显像的价值.

  • 双时相18F-FDG PET/CT对肺结节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沈国华;贾志云;周绿漪;王乔;邓候富

    目的 双时相PET/CT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目前尚无明确的证据,本研究系统评价双时相18F-FDG PET/CT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Knowledge、Cochrane Library、Ovi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出关于双时相PET/CT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结节的研究,提取数据和资料,并根据QUADAS条目评估文献质量,计算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合并、阳性似然比合并、阴性似然比合并、诊断优势比合并;并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Q值.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1366个病灶.Meta分析结果显示:敏感度合并为0.82 (95% CI0.79~0.85,I2=79.1%),特异度☆并为0.73(95% CI 0.70~0.77,I=84.2%),阳性似然比☆并、阴性似然比合并分别为2.60 (95% CI1.84~3.67)和0.24 (95%CI0.16~0.36),诊断优势比合并为12.12 (95%CI6.23~23.57),AUC=0.8538,Q*=0.7848.结论 双时相PET/CT对肺结节的诊断效能较高,但与常规PET/CT相近,没有明显的优势,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来探讨其临床应用潜能.

  • 18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累及野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价值

    作者:胡漫;孙新东;刘宁波;巩合义;付政;马莉;李新科;徐晓庆;于金明

    目的 探讨18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累及野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54例,术前3~5 d内行18FDG PET.CT常规全身显像和胸部延迟显像,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根据常规显像和双时相显像结果勾画的淋巴结累及野放疗靶区的不同.结果 肺门淋巴结靶区39%患者GTV常规与GTV病理一致,57%患者GTV双时相与GTV病理一致;AGTV1(GTV常规-GTV病理)=32.64 cm3,AGTV2(GTV双时相-GTV病理)=22.57 cm3,后者比前者变化少(u=519.00,P=0.023).纵隔淋巴结靶区56%患者GTV常规与GTV病理一致,67%患者GTV双时相与GTV病理一致;ΔGTV1=22.85 cm3,ΔGTV2=20.95 cm3,后者与前者变化相似(u=397.50,P=0.616).结论 根据18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结果勾画的NSCLC肺门纵隔转移性淋巴结靶区更接近于根据病理结果勾画的靶区,双时相显像较常规显像能更好地指导淋巴结累及野靶区的勾画.

  •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胡漫;于金明;刘宁波;刘兰平;郭洪波;杨国仁;张品良;徐晓庆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确诊拟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46例,术前行18F-FDG PET-CT常规全身显像和胸部延迟显像,计算标准摄取值(SUV)和储留指数(RI).结果46例患者共切取584枚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术后病理显示,有31例患者的134枚淋巴结出现转移,而常规显像淋巴结转移为189枚,双时相显像为161枚.双时相显像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92.2%、92.8%、78.9%和98.1%,高于常规显像时的指标(87.3%、84.0%、84.8%、61.9%和95.7%).结论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诊断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可为NSCLC的诊断、分期和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符合探测正电子双时相显像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建华;王荣福

    氟(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2-deoxy-D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在肿瘤核医学中起重要作用,常用于探测肿瘤、鉴别良恶性病变、肿瘤分期和分级、预后以及监测肿瘤对放、化疗的反应等[1].

  • 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在甲状旁腺素增高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池晓华;王全师;李贵平;刘峰;齐永帅;杜丽

    目的 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双时相显像在高甲状旁腺素(PTH)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对73例手术确诊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行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必要时行全身显像、CT、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测患者术前PTH、血清钙、磷离子浓度以及术后血清钙、磷离子浓度,其中60例患者检测术后1周内PTH水平.结果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患者29例,其中27例病理证实甲状旁腺瘤28处,99Tcm-MIBI显像阳性病灶27处(诊断敏感性为96.4%,27/28);另2例患者病理证实甲状旁腺增生病灶共3处,99Tcm-MIBI显像阳性病灶1处(诊断敏感性为33.3%,1/3);99Tcm-MIBI显像对PHPT总的诊断敏感性为90.3%(28/31).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44例,病理确诊甲状旁腺组织增生154处,99Tcm-MIBI发现118处浓聚病灶,诊断敏感性为76.6%(118/154).大部分甲状旁腺瘤放射性浓聚程度高于甲状旁腺增生组织.PHPT以高钙低磷血症为主,SHPT往往血钙升高不明显,但血磷升高明显.患者术后1周内可见PTH不同程度降低.结论 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对甲状旁腺瘤的诊断敏感性高于甲状旁腺增生组织;该检查方法能够对功能异常的甲状旁腺组织进行术前定位,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 99mTc-MIBI双时相显像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

    作者:甄力莳;崔霞;李晓鸣;刘鸿娥;黄歆波;李红磊

    目的:探讨唧99mTc-MIBI双时相显像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47例行99mTc-MIBI双时相显像的继发性甲旁亢患者的病历,将显像结果及延迟显像甲状旁腺摄取放射性比值(T/RT)与其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及其手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患者的PTH值与其T/NT值呈正相关(r=0.773,P<0.05).与其延迟相中甲状旁腺显像个数不相关;继发性甲状旁亢患者99mTc-MIBI双时相显像术前定位阳性符合率69.8%,其中位于甲状腺被膜下极的增生腺体显像假阴性率(11.3%)明显低于其位于上极者(18.9%).结论:99mTc-MIBI双时相显像能够估测甲状旁腺功能,可预测药物治疗继发性甲旁亢的疗效;可用于甲旁亢患者的术前定位,位于甲状腺被膜下极的增生腺体显像敏感性及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其位于上极者.

  • 99m-Tc-MIBI定位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1例

    作者:宋炯;杨芳

    1 临床资料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旁腺肿瘤或增生,分泌过多的PTH,通过其对骨骼和肾脏的作用,导致高钙血症和低磷血症,从而引起一系例临床表现.本文利用99m-Tc-MIBI双时相显像法成功定位诊断了一例甲状旁腺腺瘤伴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不同大小的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荣;邵明岩;陈小华;张慧宁;金爱芳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双时相显像中滞留指数对不同大小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 SPN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采集注射18F-FDG后1h(早期)及2h(晚期)肺部PET/CT图像。将120例患者按 SPN大径分为 A组(0~1 cm,31例)、B组(1.1~2.0 cm,49例)、C组(2.1~3.0 cm,40例)。对3组显像结果进行半定量法、视觉比较法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测量 SPN1h(早期)及2h(晚期)放射性摄取大化(SUVmax)值,同时计算滞留指数(△SUV),以△SUV>10%为诊断阈值,评价 A、B、C 3组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UV在双时相显像中对 SPN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120例患者中,良、恶性 SPN的放射性摄取增高分别呈环形、结节状及片状摄取增高,其中 SPN良恶性结节放射性摄取形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恶性常规显像1 hSUVmax、延迟显像2 hSUVmax及△SUV值与良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SUV>10%为诊断阈值,A、B、C 3组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分别为59.2%、61.3%、75.0%,89.7%、79.6%、40.0%,93.3%、82.5%、50.0%。以 A组△SUV为指标绘制 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7,获得 A组佳截断值为7.3%,ROC曲线下对应的 PET/CT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1%、53.1%、83.2%。结论 PET/CT双时相显像滞留指数对不同大小SPN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直径小于1 cm 的 SPN,滞留指数的诊断阈值应适当减低,以提高诊断 SPN的准确率。

  • 继发性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99Tcm-MIBI SPECT/CT显像钙化特点的对比分析

    作者:李祥周;谢新立;王瑞芳;刘艳;浮晓;韩星敏

    目的 评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患者在99Tcm-MIBI SPECT/CT融合显像钙化特点及病理上的区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我科行99Tcm-MIBI双时相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的53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资料,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其中SHPT患者23例,PHPT患者30例.对SHPT与PHPT患者甲状旁腺内出现的钙化灶数目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3例HPT患者中42例甲状旁腺双时相显像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79.2%),双时相显像结果为阻性的患者在断层融合显像均为阳性.48例患者SPECT/CT融合显像可见甲状旁腺摄取显像剂,融合显像阴性的5例患者在CT显像甲状旁腺区域可见软组织密度结节影.23例SHPD患者中,10例(43.5%)患者甲状旁腺病理结果为甲状旁腺腺瘤,12例(52.2%)为甲状旁腺增生,1例(4.3%)病理结果既存在甲状旁腺腺瘤,又存在甲状旁腺增生;9例(39.1%)患者甲状旁腺存在钙化灶.30例PHPT患者中,29例(96.7%)病理结果为甲状旁腺腺瘤,1例(3.3%)为甲状旁腺增生,无1例甲状旁腺发生钙化.SHPT与PHPT患者甲状旁腺内存在钙化灶例数及病理结果为腺瘤的例数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50和15.13,P<0.05).结论 SHPT患者甲状旁腺易合并钙化灶;PHPT病理结果多为甲状旁腺腺瘤,SHPT患者病理结果多为甲状旁腺增生,其次为甲状旁腺腺瘤.

  •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胰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余仲飞;杨剑;张建;吴仪仪;冯菲;左长京;崔斌;高明军;邱爽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早期、延迟显像)在胰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胰腺病例,共入选病例68例,其中男43例,女25例,恶性病变48例,良性20例.记录胰腺病灶的大小、SUVmax早期、SUVmax延迟,计算滞留率(RI),并以病理及临床影像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寻找诊断胰腺恶变的SUVmax、RI临界值,计算诊断胰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绘制ROC曲线,并使用约登指数大的原则寻找鉴别胰腺良恶性病变佳SUVmax及RI诊断界值.分别计算其诊断胰腺癌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良恶性组之间SUVmax及RI的差异性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良性病变组SUVmax早期平均5.06(范围1.10~29.10),恶性病变组SUVmax延迟平均7.80(范围1.60~ 17.60).良恶性组SUVmax早期之间有显著差异(Mann-Whitney U=760.500,P=0.001).SUVmax早期诊断胰腺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以SUVmax=5.65为临界值诊断胰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80%.恶性组肿瘤直径平均(3.03士1.27)cm,肿瘤直径与SUVmax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383).良性组RI平均为8.6%(-28.0%~50.0%),恶性组RI平均为25.4%(-7.4%~96.4%).良、恶性病变组之间R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540.000,P=0.017).以SUVmax早期≥5.65且RI≥17.1%可以提高诊断胰腺恶性病变的特异性,但并不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结论 18F-FDG PET/CT的SUVmax早期在胰腺恶性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合RI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胰腺恶性肿瘤的特异性,但仅以PET显像作为诊断标准仍具有假阴性和假阳性,临床工作中需要结合病史及多种影像资料进行综合诊断才能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