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特发性室颤

    作者:戚文航

    心脏性猝死通常由下列情况所引起:心室颤动、心搏停止、心脏电~机械分离、心脏破裂.缺血性心脏疾病是心脏性猝死常见的病因,根据尸检报告及存活者的资料,冠状动脉缺血性病变约占心脏猝死的80%,其中约1/4可能是冠心病早或仅有的表现.

  • 特发性室颤

    作者:戚文航

    心脏性猝死通常由下列情况所引起:心室颤动、心搏停止、心脏电-机械分离、心脏破裂.缺血性心脏疾病是心脏性猝死常见的病因,根据尸检报告及存活者的资料,冠状动脉缺血性病变约占心脏猝死的80%,其中约1/4可能是冠心病早或仅有的表现.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预防及治疗

    作者:沙沙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32例室间隔穿孔患者中,有5例存活,存活率15.6%;28例死亡,死亡率87.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疾病的死亡率较高,临床应加强预防和控制,减少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治疗和处理,对提高患者存活率及改善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心脏破裂的认识

    作者:普国全

    目的:研究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心脏破裂的认识。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50例,对患者的心脏破裂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将150例患者分成12例心脏破裂组,138例无心脏破裂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使用的方法。结果在心脏破裂中,年龄、性别,治疗方法的不同对其均有影响(P<0.05)。结论心脏破裂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严重的并发症,了解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出现心脏破裂的因素,为临床医生在治疗时提供有利依据,延长患者的生命。

  • 心脏破裂伤的诊治

    作者:何斌;廖益清

    目的 探讨心脏破裂伤的早期诊断和救治方法.方法 对7例心脏破裂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2岁.其中心脏穿通伤7例,合并外伤性室间隔缺损1例.7例均为急诊手术治疗.结果 5例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术中心跳骤停,另一例术后第5天死于多器官障碍综合征.结论 对严重胸部外伤患者应高度警惕心脏破裂可能,早期诊断、果断手术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 钝性暴力、心肺复苏、急性心梗致心脏破裂及主动脉夹层破裂致心包填塞法医病理形态学特点

    作者:王殿深;张付;孟运乐;余彦耿;周恺;孙乐平;缪麒;李冬日

    目的 探讨钝性暴力、急性心梗及心肺复苏致心脏破裂法医病理形态学特点,为法医病理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本中心自2013~2017年法医病理解剖心脏破裂案例共44例,包括心包完整的钝性暴力致心脏破裂11例、心梗致心脏破裂9例、心肺复苏致心脏破裂4例及主动脉夹层破裂致心包填塞20例,分别对心脏破裂部位的大体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心包积液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钝性暴力致心脏破裂形态多样,部位不确定,可有多处破裂,大多伴有肋骨或胸骨骨折,心包积液量可多可少,镜下见出血、心肌收缩带坏死等病理学改变.心肺复苏所致心脏破裂部位均位于右心室前壁靠近心尖处,略呈斜行,伴有肋骨骨折或胸骨骨折,心包积血量少且没有凝血块,镜下仅见少许出血.心梗致心脏破裂心包积血量多并伴有凝血块,与心肺复苏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心脏破裂部位均位于左室壁,镜下可见心肌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及附壁血栓形成.主动脉夹层破裂致心包填塞心包积血量多并伴有凝血块,显著高于钝性暴力、心梗及心肺复苏(P<0.05).结论 心脏破裂处的出血、炎细胞浸润、附壁血栓形成等及心包积血中有凝血块是生前损伤的依据.

  • 非Q波心肌梗死并再发心肌梗死及心脏破裂1例

    作者:凌燕

    患者,男,76岁,因反复胸闷2 a,再发并加重2 h于2002年10月27日入院.患者2 a前起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休息后缓解,2 h前运动时突发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伴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并急送至我院.即往有10 a高血压史、2 a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症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心电图示V 1~6导联T波低平.嗜烟.查体:呼吸促,双中下肺闻及多量小水泡音,心率124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浮肿. 心电图示房扑心律,Ⅱ、Ⅲ、avF、V 1~ 6导联ST显著压低0.1~0.9 mV,T波直立.肌钙蛋白(cTnI)4.12 ng/mL,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293.45ng/mL,磷酸激酶(CK)2650 U/L.诊断:1冠心病,急性心内膜下梗死.入院后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肝素、速尿等及可达龙抗心律失常,2 h后房扑转为窦性心率.7 h后突发急性左心衰,予硝普钠、速尿、多巴酚丁胺抗心衰治疗后好转.入院24 h后再予西地兰0.2 mg静推,双肺部罗音明显减少.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临床特征及再灌注治疗对其的影响

    作者:李莹;滕中华;曹世平;周桂芳;刘俭;申健;刘峰;赵元平;廖禹林;宾建平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脏破裂(cardiac rupture,CR)的临床特征及再灌注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超声心动图或心包穿刺证实为心脏破裂的患者18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在18例CR患者中,17例(94.4%)发生在STEMI后1周内,其中24~72 h为高峰期;平均年龄>65岁,94.4%为初发AMI,27.8%的CR患者STEMI后曾使用正性肌力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率分别为27.8%和16.7%.再灌注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C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晚期溶栓(>6 h)治疗组CR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溶栓(≤6 h)、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CI)(≤24 h)及保守治疗组(P<0.05);早期溶栓和保守治疗组CR发生率分别为2.7%和2.5%,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诊PCI的CR发生率仅为0.8%.结论 高龄、初发AMI和使用正性肌力药为AMI并发CR的危险因素,急诊PCI可降低CR的发生,而AMI发病超过6 h行静脉溶栓可增加CR的风险.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破裂死亡1例

    作者:谢东阳;许嵘;谢东明

    患者,男,67岁,因剧烈胸痛伴呕吐、大汗2 h于2011年2月3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高血压达200/120 mmHg,平时间断服药,血压控制在150~160/80~100 mmHg,吸烟史35年,每天约30支,无糖尿病、血脂异常病史.

  •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室破裂的外科处理

    作者:周新明;李伦明;梁湘源;张志刚;王广阔;邓毅权;孙洁群

    目的 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生左心室破裂的高危因素、原因、转归,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856例接受二尖瓣置换及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3例(0.35%)发生术后左心室破裂,其中早期破裂2例、延迟性破裂1例.早期破裂2例均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修补,1例采用单纯心外缝合修补,1例采用单纯心内修补方法.1例延迟性破裂在监护室紧急开胸探查证实诊断后.在床边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心外缝合修补.结果 2例死亡,1例存活.存活者为早期破裂患者采用心内修补患者.结论 对于左心室破裂的防治目前仍以预防为主.对早期破裂患者可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提高治疗成功率;延迟破裂者生存率极低,是目前治疗上面临的主要难题;尽早控制出血并恢复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临床监护

    作者:周瑾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少见且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心脏破裂一旦出现,患者可在数分钟内死亡.作者认为,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护,严密监测血压,及时消除诱发因素,是预防心脏破裂,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严重胸部创伤并血气胸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

    目的 介绍160例严重胸部创伤并血气胸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60例严重胸部创伤并血、气胸病历资料.右侧气胸56例,左侧气胸43例,双侧气胸61例,合并血胸者72例,合并多根肋骨骨折38例,肺挫伤113例,心脏破裂6例.结果 行胸腔闭式引流92例,行剖胸术68例,呼吸机辅助呼吸16例,痊愈159例,死亡1例.结论 严重胸部创伤并血气胸系强大暴力所致,常伴有其它组织器官的损伤,病情复杂,病死率高,除了及时正确的外科处理,科学的、严密的观察和护理是帮助患者度过难关,顺利康复的有效保障.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与心源性休克死亡的临床特征比较

    作者:徐志勇;刘铭雅;魏盟

    目的:分析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与心源性休克死亡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n=46)与心源性休克死亡(n=62)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心脏破裂组平均年龄高于心源性休克组(78.9 vs 75.3,P<0.05),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显著多于心源性休克组(69.6% vs 48.4%,P<0.05).而有糖尿病病史及既往心梗病史,心源性休克组比心脏破裂组多见(分别为63% vs 28.3%,16.1% vs 2.2%,P<0.05).心源性休克组行急诊冠脉造影率更高(40.3% vs 21.7%,P<0.05),但PCI术后恢复TIMI3级血流的比例更低(40% vs 100%,P<0.05).结论:高龄、合并高血压、就诊时间延迟、未行早期再灌注治疗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而合并糖尿病及陈旧心梗史、大面积梗死、无心肌再灌注可能为并发心源性休克危险因素.

  • 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的临床分析

    作者:徐骏;林建雄;张克强;冯家宁;范丽娟;郭敏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8月6例瓣膜置换术后发生左心室破裂患者的诊治经验.结果:本组6例,男2例,女4例.单纯二尖瓣置换4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2例.左室前壁破裂1例;左室后壁破裂5例,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1例.1例直接修补,5例重新建立体外循环,心脏停搏后,拆除缝置的机械瓣膜,行心内、心外同时修补.抢救成功5例,死亡1例.结论:左室破裂大多为手术操作不当引起,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其发生.一旦发生左室破裂,必须重新建立体外循环,在心脏停跳、空虚的状态下行心腔内、外同时修补,较为安全、可靠,可有效地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 急性高侧壁、正后壁心肌梗塞、亚急性心脏破裂致急性心包填塞1例

    作者:刘大勇;赵南

    患者女,60岁,主因活动后胸闷2个月,持续胸痛7 d,晕厥2 h于2001年3月29日转送我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

  • 外伤致急性心脏破裂12例

    作者:徐志伟;黄苏;胡传贤;富智;吴发福

    心脏破裂后心包填塞可影响血液返回心脏,限制心脏跳动,引起急性循环衰竭,进而导致心跳骤停,尤其是胸部外伤致急性心脏破裂,如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并救治,病死率极高.2001-2008年来我院共收治胸部外伤527例,其中急性心脏破裂12例,发生率2.28%,现将其临床救治过程报告如下.

  • 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治疗

    作者:苏耀勋;苏正辉

    1 引言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 临床上均以绝对卧床休息 6周至 8周作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 的处理原则 , 其基本理论是坏死心肌需要经 6周左右方能形成瘢痕愈合 , 因此要求在此期间严格限制患者的一切体力活动 , 以防发生室壁瘤或心脏破裂 . 但绝对卧床休息本身会带来一系列不利于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 故早在 20世纪 50年代就有人提出 AMI的早期康复治疗 . 到 70年代康复治疗程序基本成熟 , 80年代康复治疗效果确立 .

  • 1例急性心梗并发心脏破裂的术后护理

    作者:谢爱平;于明芝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梗并发心脏破裂的术后护理.方法: 急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及心室穿孔修补术后的精心护理方法.结果:4天后,各项检测指标显示病人的生命体征趋向平稳,后康复出院. 结论:AMI合并心脏破裂临床罕见,但在IABP及心肺辅助支持下紧急手术,护理工作中严密观察记录病情的微细变化,及时整护理方案,可有效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有望获救.

  • 心脏破裂伤12例诊治体会

    作者:钟齐庆;杜正隆;凌毅

    目的 探讨心脏破裂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2例心脏破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患者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38岁.其中刀刺伤6例,高处坠落伤1例,车祸伤5例.需心肺转流8例.结果 12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早期诊断、尽快建立周围体外循环是救治心脏破裂伤成功的关键.

  •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脏破裂心包填塞1例

    作者:许书英;覃绍明;韦开福

    1病例介绍患者,男,54岁,因“胸闷痛12 d”于2013-03-14入院。患者入院前12 d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和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气促、大汗淋漓,持续不能缓解,
      无放射性疼痛,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即到当地中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予以溶栓、抗血小板聚集(具体药物不详)等治疗后,胸痛症状缓解出院。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以“急
      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恢复期)”收住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血红蛋白89 g/L。心肌酶谱:高敏肌钙蛋白0.19 ng/ml ,肌红蛋白21.0 ng/ml ,余无特殊。心电图:(1)窦性心率。(2)电轴左偏。(3)Ⅱ、Ⅲ、aVF可见病理性Q波,V7-9可见异常Q波。心脏彩超:左室增大,下壁、后壁回声增强,变薄,运动低,收缩期增厚率近于零,室间隔、房间隔连续性好。提示:(1)符合冠心病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改变。(2)心包少量积液。(3)左心收缩功能减低(EF 42%)。胸片:(1)心影增大。(2)考虑左侧胸膜炎。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扩管、抑制心室重构、利尿等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发病后第18天,活动后突然出现胸痛,伴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查体:血压测不到,神清,急性痛苦面容,面色苍白,口唇轻度紫绀,肢端湿冷,呼吸频率14次/min,双肺闻及少量干湿啰音,心率75次/min,心音低顿。立即予以吸氧、心电监测,口服硝酸甘油,静脉使用多巴胺、阿拉明等升压治疗后,症状仍无明显好转,心电监测血压波动在50~60/30~40 mmHg,心率波动在110~120次/min,指脉氧波动在80%~87%。急查心功能示高敏肌钙蛋白0.36 ng/ml,肌红蛋白21.0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0.37 ng/ml。床边18导联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Ⅱ、Ⅲ、aVF可见病理性Q波,V7-9可见异常Q波,ST段较前无明显动态变化;床边心超提示心包大量积液,考虑心脏破裂( CR)引起心包填塞。立即予以心包穿刺,置引流管,共引流出约350 ml暗红色血性积液,不凝固,血压立即回升,心电监护示血压波动在110~120/70~80 mmHg,心率波动在75~85次/min,指脉氧波动在90%~100%。症状明显好转,抢救成功。此后多次复查血常规未见Hb明显下降,心肌酶谱前后比较无明显波动,心脏彩超及心包定位提示心包少-中量积液,心电图ST段未见明显动态演变。2013-04-01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CTA )提示:(1)左冠回旋支中远段血管栓塞。(2)左室壁破裂出血,心包填塞。转心胸外科进一步治疗CR。

337 条记录 13/17 页 « 12...9101112131415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