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白蛋白与肝组织病理损害关系的研究

    作者:邹正升;辛绍杰;李保森;赵景民;刘志国;毛远丽;邢汉前;沈宏辉;齐心;陈德永;陈菊梅

    目的研究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与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速率法,测定135例经病理证实的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动力及白蛋白,同时采用比浊法测定他们的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在慢性肝炎轻度至中度,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较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的百分率更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1;随着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加重,各项指标均逐渐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01;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各项指标均逐渐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01;血清胆碱酯酶活力、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彼此间相关系数为0.720~0.778(P均<0.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较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能更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和储备功能,能更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损害程度,它们均与肝脏的病理损害呈明显的负相关.

  • 血清甲胎蛋白联合胆碱酯酶对肝硬化合并肝癌的诊断价值及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

    作者:郭飞波;吴安爽;曾理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联合胆碱酯酶(ChE)检测对肝硬化(LC)合并肝癌(HCC)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LC合并HCC患者58例(LC-HCC组)、LC失代偿期76例(LC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HC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AFP,采用丁酰基硫代胆碱法测定ChE,比较三组间、LC-HCC组不同Child-Pugh分级间的AFP、ChE水平变化.结果 LC-HCC组的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LC组及HC组,ChE水平显著降低,且LC组与H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AFP及ChE+AFP对LC-HCC诊断特异度依次为93.32%、94.91%、95.1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依次为76.88%、63.42%、90.54%,ChE+AFP显著高于ChE及AFP(P<0.05);LC-HCC组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血清AFP水平逐渐升高而ChE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HCC患者的血清ChE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显著负相关性,而AFP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显著正相关性(r=-0.5812、0.6901,P<0.05).结论LC-HCC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清AFP和ChE异常,且与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AFP和ChE对HCC的无创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沛;寿松涛

    目的 动态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变化,探讨血清胆碱酯酶与MO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以收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92例MODS患者(年龄22~92岁)和30例非MODS患者(年龄20~87岁)为观察对象,分别检测入院时与入院第24小时的血清胆碱酯酶,并计算24h内血清胆碱酯酶变化值.根据入院28d生存情况,将MODS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胆碱酯酶变化值,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入院时与入院24hMODS组血清胆碱酯酶下降明显,与非MODS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ODS死亡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持续下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胆碱酯酶变化值、功能不全器官数目、APACHEⅡ评分是判断MOD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ODS患者入院时、入院24h外周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及其变化值,与MO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其中动态变化值是MO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肝病患者TBA、PA、Cys C、GLDH、CHE检测分析

    作者:马艳春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总胆汁酸(TBA)、谷氨酸脱氢酶(GLDH)、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和胆碱酯酶(CHE)联合检测在肝病患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53例肝病患者分为急性肝炎(84例)、慢性肝炎(93例)、肝硬化(46例)、肝癌(30例)4组;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TBA、PA、CHE、GLDH、Cys C浓度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肝病患者各组患者PA、CHE浓度明显降低,以肝硬化和肝癌组为明显;Cys C、GLDH、TBA显著升高,依次为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A、CHE变化反映各型肝炎早期肝细胞的损害程度.TBA、Cys C、GLDH是各种肝病的敏感指标,对肝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 慢性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杨长春;杨贵荣;李凯;王丹;高敏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为诊断及病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80例慢性心衰伴肺部感染患者为心衰伴肺部感染组,其中生存患者57例,死亡患者23例;随机选取同期单纯肺部感染患者60例为肺部感染组及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丁酰硫代胆碱法测定血清胆碱酯酶,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B型钠尿肽(BNP).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衰伴肺部感染组和肺部感染组血清胆碱酯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36.86±1797.34)U/L vs (3887.10±2116.91)U/L和(5200 95±2344.70)U/L,P<0.05],BN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20±175.74)ng/L vs (6859.87±8201.90)ng/L和(2236.03±2627.29)ng/L,P<0 05];死亡患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低于生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1.18±1345.03)U/L vs (4411.93±2142.14)U/L,P<0 05].生存患者胆碱酯酶异常率为64.9%,死亡患者为95.7%(P<0.05).心衰伴肺部感染组胆碱酯酶水平与BNP呈负相关(r=-0.312,P=0.028).结论 慢性心衰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降低.血清胆碱酯酶可作为评价心功能的客观指标,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应用价值.

  • 胆碱能系统功能紊乱与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李兵;李彦;聂坤;王丽娟;张玉虎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主要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除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等运动症状外,非运动症状,如认知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疲劳、抑郁、焦虑等在PD中也非常常见.其中PD认知功能障碍分为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PD-MCI)及PD痴呆(Parkinson disease dementia,PDD).PD-MCI是指PD正常认知功能和PDD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在非痴呆的PD患者中比较常见,患病率为27%[1-2].PD-MCI是发展为PDD的危险因素之一,在疾病进展过程中,PD-MCI发展为PDD的风险在48%~78%,10年以后,50%PD患者会发展成PDD,20年后则达到80%[1-3].因此,研究PD-MCI对理解和预测PDD的过程非常重要.

  • 老年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正常患者胆碱酯酶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

    作者:王翔;戴淼;黄芸

    目的 探讨老年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 proBNP)水平正常患者中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变化及与心功能关系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NT-proBNP正常的患者80例,按照心功能分级分为A组(心功能Ⅲ级)、B组(心功能Ⅳ级),每组40例.入院时均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水平.经对症治疗后,复测胆碱酯酶水平.结果 治疗前A组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高于B组[(2749.4±293.6)U/L vs (2204.5±353.3)U/L,P=0.014],治疗后A组和B组胆碱酯酶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0),且A组胆碱酯酶明显高于B组[(4425.0±480.3)U/L vs (3755.5±258.8)U/L,P=0.018].治疗前胆碱酯酶是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6).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可作为评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严重程度的指标及心功能改善的有效评价指标.

  • 去氢表雄酮对老年大鼠脑内胆碱能活性及记忆行为的影响

    作者:杨晓波;卜吉梅;王子高;邬军锋;张建峰;姚恺;祖衡兵

    目的 观察去氢表雄酮干预对老年大鼠记忆相关脑区(额叶、颞叶、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活性以及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 方法 24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溶剂组、小剂量去氢表雄酮(1.0 mg/kg)组、大剂量去氢表雄酮(5.0 mg/kg)组,隔日腹腔注射干预1个月,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分别检测各组大鼠额叶、颞叶、海马区的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胆碱酯酶(AchE)、乙酰胆碱(Ach)活性变化,并通过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hAT活性:额叶118.5±1.3,颞叶120.6±1.5,海马130.8±1.5;AchE活性:额叶0.5±0.0,颞叶0.4±0.0,海马0.5±0.0;Ach活性:额叶26.0±0.8,颞叶24.5±1.4,海马30.1±0.8),小剂量去氢表雄酮干预组大鼠额叶、颞叶、海马区ChAT活性均明显增加、AchE活性明显下降、Ach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去氢表雄酮大剂量干预组较小剂量干预组ChAT活性增加、AchE活性下降、Ach含量升高(P<0.05).而溶剂组大鼠额叶、颞叶、海马区的ChAT、AchE、Ach无明显变化(P>0.05).去氢表雄酮处理组大鼠每日逃避潜伏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缩短(P<0.05、P<0.01),去氢表雄酮大剂量干预组较小剂量干预组每日逃避潜伏时间缩短(P<0.05). 结论 去氢表雄酮干预可以提高老年大鼠脑内的胆碱能系统功能活性,改善其学习记忆.

  • 吸入性损伤患者肺部损伤程度与血清胆碱酯酶的关系分析

    作者:李晓亮;牛希华

    目的:回顾性分析吸入性损伤患者肺部损伤程度与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 CHE)值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河南大学附属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就诊烧伤患者111例。患者分为单纯吸入性损伤组(37例)、吸入性损伤+肺部感染组(37例)、对照组(37例),比较单纯吸入性损伤组与对照组CHE情况、单纯吸入性损伤组与吸入性损伤+肺部感染组间CHE差异,并对吸入性损伤患者的CHE值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吸入性损伤+肺部感染组、单纯吸入性损伤组CHE值(2065.4±1260.3)U/L 、(5776.3±1273.9)U/L与对照组(8117.8±1064.9)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50、22.320,P<0.05);单纯吸入性损伤组CHE值与吸入性损伤+肺部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3,P<0.05);单纯吸入性损伤组与吸入性损伤+肺部感染组 CHE 值和 CPIS 相关性分析系数分别为0.489、-0.713。结论吸入性损伤患者肺部损伤程度越重,其血清CHE值下降程度就越明显,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烧伤患者血清CHE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肺部病情危重程度。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伟刚;陈荣策

    目的:通过观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的变化,探讨血清CHE活性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71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HE活性,并与48例非结直肠癌的肠道疾病患者和40位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CHE活性均较肠道疾病组和健康组明显降低,P=0.000,其中DukesC、D期患者尤为明显;术后4周血清CHE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术前CHE活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血清CHE活性测定可作为结直肠癌的标志物之一,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特征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戴伟川;陈峻严;高宏志;周培萱;林泽涯

    目的 通过分析单侧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伤后1个月的认知功能变化特征,对其可能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应用第2版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量表(LOTCA)、维斯康星卡片分类量表(WCST)、蒙特利尔评估量表中文版(MoCA)、MMSE分别评估45名健康对照和42例单侧额叶底部中度脑挫裂伤患者(病例组)伤后1个月的神经认知功能;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PR)仪测量认知功能电位P300内源性成分N2、P3的潜伏期及波幅;采用ELISA技术测定血清胆碱酯酶E(AChE)浓度及应用速率法测定其活性;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病例组整体认知功能与损伤部位、AChE浓度及活性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伤后1个月各项神经认知测试分数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左侧额叶底部损伤患者(A组,23例)主要表现为句子复述能力、词语流畅性、阅读能力、言语理解能力、认知转移能力等显著下降,而右侧额叶底部损伤患者(B组,19例)则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图形描绘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显著下降.病例组EPR P300内源性成分N2、P3潜伏期[A组:(322.4±17.0)、(410.1±19.9)ms,B组:(308.4±15.6)、(385.5±17.4)ms]较健康对照组[(268.6±14.7)、(369.2±15.4)ms]延长(F=4.084,P=0.018;F=3.467,P=0.038),波幅较对照组降低;A组N2、P3潜伏期较B组患者延长,波幅较其升高;病例组血清ACh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其活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患者AChE水平及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整体认知水平与损伤部位、AChE浓度具有线性回归关系(rY1.2=0.584,P=0.039;rY21=0.726,P=0.017),标准化回归系数及偏相关系数均表明AChE浓度对整体认知功能影响大(|Beta|=0.3601,rY2.1=0.726).结论 额叶底部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与损伤部位密切相关;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可能在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与病情变化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改巾;申传安;程文凤;刘兆兴;王福利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烧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3例大面积烧伤(TBSA≥30%)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本院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烧伤总面积分为30%~49% TBSA组(77例)、50%~79% TBSA组(70例)、≥80% TBSA组(56例),提取伤后第1、3、5、7、9、11、14、21、28、35、42天及对照组血清ChE数据,比较对照组和病例组及各病例组间血清ChE活性的差异,以及伤后21d各病例组血清ChE活性(伤后21d达到低值)下降幅度的差异,并分析各时点烧伤面积与血清ChE活性的相关性.另根据预后将203例烧伤患者分为生存组(172例)和死亡组(31例),比较两组各时点血清ChE活性及伤后21、28d血清ChE活性(伤后21、28d达到较低值)下降幅度的差异.结果 除伤后第1天,其他各时点病例组血清ChE活性均低于对照组(8.18±1.15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第21、28天,30%~49% TBSA组血清ChE活性明显高于50%~79% TBSA组和≥80% TBSA组,且50%~79% TBSA组明显高于≥80% TB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点不同烧伤面积组血清ChE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hE活性与烧伤面积在伤后第3、5、7天呈明显正相关(P<0.01),在伤后第14、21、28天呈明显负相关(P<0.05,P<0.01),而在其余各时点无明显相关性(P>0.05).伤后第21天,30%~49%TBSA组血清ChE下降幅度(1.18±1.70kU/L)小于50%~79% TBSA组(2.20±2.01kU/L)和≥80% TBSA组(3.35±1.89kU/L),且50%~79% TBSA组下降幅度小于≥80% TB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预后分组的结果可见,生存组伤后21d血清ChE活性降至低值(4.89±1.48kU/L),而死亡组伤后28d降至低值(4.21±1.37kU/L);伤后28d,生存组血清ChE活性(4.92±1.46kU/L)明显高于死亡组(4.21±1.37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伤后第21、28天,生存组血清ChE活性下降幅度(分别为2.26±1.93、2.43±1.87kU/L)明显小于死亡组(分别为3.61±2.20、4.22±1.94k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烧伤患者伤后血清ChE活性明显下降,且存在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伤后21d达低值.烧伤面积与血清ChE活性呈负相关,且伤后14、21和28d相关性较高;血清ChE活性下降幅度越大,患者预后越差.血清ChE活性在反映烧伤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转归方面有一定价值.

  • 电磁脉冲辐照对培养大鼠垂体细胞上清中LDH、AST、CHE、K+ 和Na+ 的影响

    作者:曹晓哲;赵梅兰;王德文

    对Wistar大鼠垂体细胞在6孔板中进行原代培养,在培养第4天时,用高场强EMP模拟源(场强为6×104 V/m,脉冲上升时间为20ns,脉宽为30μs),2min内辐照5次.并于辐照后0(即刻)、1、6、12和24h应用中生公司生化检测试剂盒测定培养上清中LDH、AST、CHE、K+、Na+浓度,探讨电磁脉冲对垂体细胞损伤的机制.结果表明,电磁脉冲辐照后即刻就可引起培养上清LDH和CHE明显升高;辐照后1和6h培养上清中LDH、AST、CHE、和K+明显升高;辐照后12h培养上清中LDH、AST和K+明显升高;辐照后24h所有上述指标基本恢复.结果提示,电磁脉冲辐照后可引起大鼠垂体细胞膜的损伤.

  • 华南马尾杉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作者:栾新慧;徐择邻;袁珊琴

    目的:研究石杉科华南马尾杉[Phlegmariurus fordii(Baker) Ching]中的生物碱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华南马尾杉总碱部分进行分离纯化,依据四大光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华南马尾杉中分得1个单体生物碱.结论:该化合物为一个新结构生物碱,命名为异福定碱(isofordine).

  • 不明原因胆碱酯酶缺乏2例

    作者:张丽君;徐振明;林宝顺;叶新德

    1 临床病例1.1 方法 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 3 ml, 2 h 内采用酶速率法在Olympus AU 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上检测拟胆碱酯酶(PCHE),我院PCHE测定正常参考值为 4 035~10 733 U/L.

    关键词: 胆碱酯酶类
  • 血清胆碱酯酶、总胆汁酸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在肝硬化患者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周玲妹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联合检测在肝硬化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76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其中Child-Pugh分级A级29例,B级25例,C级22例)、52例急性肝炎患者(急性肝炎组)、56例慢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HE、TBA和AST/ALT水平.结果 肝硬化组CHE、TBA和AST/ALT水平分别为(2043.7±913.2) U/L、(72.49±25.62)μmol/L和1.62±0.33.肝硬化组CHE水平明显低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对照组(P<0.05),而TBA和AST/ALT水平明显高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患者随着Child-Pugh 分级的增加,CHE水平逐渐降低(P<0.05),而TBA和AST/ALT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 CHE、TBA和AST/ALT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中发生明显变化,并且与肝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肝硬化检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血清胆碱酯酶浓度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郑盛;杨晋辉;尤丽英;唐映梅;刘海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入院24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Ⅲ( APACHEⅢ)和血清胆碱酯酶(ChE)浓度在预测病情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对62例SAP患者入院24h内进行APACHEⅢ评分,同时测定血清ChE浓度,分析血清ChE浓度和APACHEⅢ评分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存活患者44例,死亡患者18例.存活患者APACHEⅢ评分(52.16±13.76)分,明显低于死亡患者的(97.10±15.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ChE浓度(3685±466) U/L,明显高于死亡患者的(2109±345)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APACHEⅢ评分升高,血清ChE浓度降低,且病死率上升.APACHEⅢ评分和血清ChE浓度与患者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3、0.0075),APACHEⅢ评分(95%CI 1.0306~1.1507),血清ChE浓度(95%CI 0.9986~1.0125).APACHEⅢ评分和血清ChE浓度与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936和0.88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0),两者联合预测时AUC为0.952,预测的准确度大于其中任意一项单独预测(P=0.0016、0.0027).结论 APACHEⅢ评分和血清ChE浓度与SAP患者病情及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两者联合测定可明显提高对SAP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度,为临床救治提供一定指导.

  • 血清丙型肝炎病毒-RNA含量联合肝功能检测在丙型肝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薛丽;许楠;周挺;刘泽世;徐阳;田莹;黎明;孙海凤;耿燕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含量与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的关系,为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丙型肝炎患者455例,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仪检测血清HCV-RNA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HE、ALB和PA.根据患者血清HCV-RNA含量分为六组,HCV-RNA<103 kU/L组(A组,52例)、103 kU/L≤HCV-RNA<104 kU/L组(B组,77例)、104 kU/L≤HCV-RNA<105 kU/L组(C组,81例)、105 kU/L≤HCV-RNA<106 kU/L组(D组,92例)、106 kU/L≤HCV-RNA<107 kU/L组(E组,87例)和HCV-RNA≥107 kU/L组(F组,66例);再根据患者血清CHE水平分为CHE正常组(>5000 U/L,321例)、CHE轻度异常组(4000~5000 U/L,56例)和CHE异常组(<4000 U/L,78例).结果 A组、B组、C组、D组、E组和F组血清CHE、ALB、PA逐渐降低[CHE:(7288±2817)、(6316±2341)、(6103±2596)、(5208±2222)、(4282±2173)和(3905±1378)U/L;ALB:(46.3±9.9)、(44.0±8.4)、(43.1±7.6)、(42.6±7.1)、(41.1±5.4)和(39.3±5.1)g/L;PA:(212.1±67.8)、(179.9±72.8)、(163.4±57.5)、(137.4±60.3)、(120.6±45.0)和(112.5±42.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8、6.08和27.54,P<0.01);CHE正常组、CHE轻度异常组和CHE异常组血清ALB和PA逐渐降低[ALB:(45.4±10.1)、(33.1±4.2)和(31.5±8.8)g/L;PA:(209.3±56.4)、(108.4±44.1)和(81.5±49.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23和152.57,P<0.01).双变量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V-RNA含量与血清CHE、ALB和PA呈负相关(r=-0.357、-0.326和-0.471,P<0.05),血清CHE与血清ALB和PA呈正相关(r=0.726和0.807,P<0.05).结论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含量与血清肝功能指标密切相关.血清HCV-RNA含量与肝功能指标PA同时检测对丙型肝炎的早期诊疗具有一定价值.

  • 氯解磷定治疗急性敌敌畏中毒的疗效

    作者:朱秋鸿;黄金祥;林铮

    目的探讨肟类药物氯解磷定(PAM-Cl)治疗急性敌敌畏(DDV)中毒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比较急性DDV灌胃染毒大、小鼠用PAM-Cl治疗与未治疗的中毒表现、存活率及大鼠全血胆碱酯酶(ChE)活力的变化;观察PAM-Cl治疗急性DDV中毒患者的疗效和对其被抑制的全血ChE的重活化作用.结果(1)急性DDV染毒大、小鼠PAM-Cl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相比,中毒表现减轻、出现时间延迟,存活率明显提高;(2)急性DDV染毒大鼠PAM-Cl治疗组不同时点全血ChE活力普遍高于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急性DDV中毒患者PAM-Cl治疗后肌束震颤明显减轻并消失,受抑制的ChE活力逐渐恢复.结论PAM-Cl对急性DDV中毒有治疗作用,该作用是通过ChE重活化效应来实现的.

  • 药物干预对杀虫双染毒大鼠全血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

    作者:万伟国;徐麦玲;邹和建;陆爱玲;沈新玉;陈宇明

    目的研究氯解磷定和二巯丙磺钠对杀虫双中毒大鼠胆碱酯酶(ChE)活力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及干预组的Wistar大鼠按杀虫双染毒剂量各分为4组(共12组),在杀虫双经口染毒前及染毒后1/2、1、2、4、24h取大鼠尾尖血分别测定ChE活力.干预组在染毒后即刻于大鼠臀部肌内注射氯解磷定(剂量为40mg/kg)或二巯丙磺钠(剂量为4mg/kg),同样采血测ChE活力.结果大鼠经口杀虫双染毒后1 h,对照组4个染毒剂量组的ChE活力分别为(1.04±0.21)、(0.84±0.12)、(0.71±0.12)、(0.66±0.07)U/ml;氯解磷定干预组为(1.01±0.18)、(1.17±0.11)、(1.01±0.04)、(1.03±0.12)U/ml;二巯丙磺钠干预组为(1.15±0.15)、(1.26±0.27)、(1.08±0 08)、(1.04±0.12)U/ml.氯解磷定干预组和二巯丙磺钠干预组都可使受抑制的ChE活力部分恢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高剂量染毒组(1/4LD50与1/2LD50)二者的复能作用均稍差.结论氯解磷定和二巯丙磺钠均有使被杀虫双抑制的全血ChE活力部分复能的作用.

85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