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礼明运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经验

    作者:陈明贵;黄礼明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加为临床特点.黄礼明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程中强调血分热毒、热伤血络的病机,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为治则,运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 怎样防止血小饭减少性紫癜的复发

    作者:王小曼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是一种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症,又成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根据临床表现、发病年龄、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可将其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慢性ITP多发病于20~50岁之间,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2~3倍,绝大多数慢性ITP患者缺乏前驱症状或病因.本病起病隐袭,症状多变,有些病历除发现血小板减少外,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多数病历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和瘀斑.

  • 养血和血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研究及对细胞因子、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作者:陆泳萍

    目的:观察自拟养血和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84例ITP患者抽签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养血和血方。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并观察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γ干扰素(INF-γ)]及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变化。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除INF-γ外两组细胞因子TNF-α、IL-4、IL-6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养血和血方可显著改善ITP疗效,有助于调节免疫状态并对血小板参数产生积极影响。

  • 1例儿童Evan's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作者:金晓红;周肖艳;李梦琳

    Evan's综合征系自身免疫机制产生特异性自身红细胞和血小板抗体,导致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即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Evan's综合征的病因不明,部分儿童病例与病毒感染有关,呈急起发病,其余病例的原发病为自身免疫系统疾病[1].我科于2009年8月18日收治1例Evan's综合征的患儿,经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患儿于2009年9月16日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先于非何杰金淋巴瘤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烨;白贝贝;朱红;孙雪飞;白雪燕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由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加和生成受抑所致,80%为原发性,20%为继发性( secondary ITP , SITP)[1]。淋巴增殖性疾病是SITP的常见病因之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伴ITP常见,而非何杰金淋巴瘤伴ITP(non-Hodgkin’ s lymphoma-ITP,NHL-ITP)罕见,本文结合3例先于NHL的ITP和文献报道,讨论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

  •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比较

    作者:杨燕;李天宇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153例,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小剂量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大剂量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血小板上升、出血停止及血小板恢复时间.结果 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血小板上升、出血停止及血小板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血小板上升、出血停止及血小板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优于常规治疗,且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的疗效无显著差异,推荐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减少治疗成本.

  • 长春地辛联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作者:邓黎黎

    目的:探讨长春地辛联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ITP患者50例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长春地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P LT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5.0%,显著高于对照组48.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PLT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地辛联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TP疗效满意,可有效增加P LT数量,部分患者可达到长期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

  • 利妥昔单抗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张慧儒;吕会新

    利妥昔单抗( rituximab,RTX),又名美罗华,它是一种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它通过阻断CD20单克隆抗体而起作用,早被用于淋巴瘤的治疗。随着其作用机制进一步认识,逐渐被用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一些难治、复发的肾病综合症的治疗。为了加深对利妥昔单抗的认识,本文就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 幽门螺旋杆菌与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柱莲;韩丽英;周靖泳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与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ITP)之间的关系及清除Hp对CITP的疗效.方法: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或胃镜取材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60例CITP患者,并选择2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将60例受检者中的43例Hp(+)CITP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2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抗Hp治疗;对照组21例,单用糖皮质激素.结果:(1)Hp感染率比较,CITP组为43例,占71.67%,健康组为11例,占55.00%,两组比较P>0.05;(2)疗效:①Hp清除率:20例Hp(+)CITP患者经抗Hp治疗后,Hp清除者19例(95.55%),在接受Hp清除疗法者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血小板降低;②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5.55%(21/22),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14/21)两组比较P<0.05;6月内复发率治疗组9.52%(2/21),对照组42.86%(6/14)P<0.05.结论:CITP患者Hp感染率与健康组无统计学差异,对合并Hp感染的CITP患者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抗Hp治疗,将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作者:杜舟;丁刚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常规剂量泼尼松两种方案治疗初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5例初诊ITP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连用4d;对照组25例,泼尼松1 mg·kg-1 ·d-1,晨起顿服,3~4周后若血小板稳定,则开始减量,减量至10 mg/d时维持治疗4~6个月.结果:治疗后第4天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值为(35±18.2)×109/L和(16 ±6.4)×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反应率分别为52.6%和3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所有病例皆出现不同程度类库欣氏表现;2例继发血糖升高;3例继发感染.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诊ITP血小板上升速度快,长期反应率高,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临床一线方案.

  • 中药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应用进展

    作者:韩平;陈琳琳;俞腾飞

    中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小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重,有关ITP的动物实验也越来越多,现将中药治疗ITP的动物实验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蒙医证型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相关研究

    作者:额尔敦都楞;布仁巴图;文萍;王双连;刘国利

    目的:观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蒙医证型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相关特征.方法:搜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蒙医证型分类,与患者在治疗前血浆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比较,齐素-希拉偏盛型组血小板计数及聚集功能回升显著,出血症状积分显著减少,P<0.05;齐素-巴达干偏盛型组及合并赫依型组血小板计数回升显著,但聚集功能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治疗前,齐素-希拉型组聚集功及出血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合并赫依型组患者血小板低于其他俩组,P<0.05.结论:齐素-巴达干偏盛型组出血症状轻,聚集功能好,与证型相关.

  • 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成年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作者:姚晓非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成年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uune Thmmbocytopenle Purpura,HT)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成年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与单独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痊愈4例,占11.77%,显著进步21例,占61.76%,进步3例,占8.82%a,总有效率达82.3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中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成年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能迅速改善

  • 紫癜冲剂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海燕;陶淑春

    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分别予紫癜冲剂和血康口服液,观测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T细胞亚群、骨髓巨核细胞及巨核细胞DNA标记指数,结果发现,紫癜冲剂能够提高血小板数量,促使T细胞亚群比例恢复,改善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作用。

  • 紫癜康颗粒对ITP模型小鼠骨髓中IL-3、IL-6、 IL-11、 TGF-β1的影响

    作者:郝颖;初杰;范颖

    目的:通过观察ITP模型小鼠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1(IL-11)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骨髓细胞中检测的含量变化,探讨这些因子含量变化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法)检测ITP模型小鼠骨髓细胞中IL-3、IL-6、IL-11、TGF-β1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ITP模型小鼠骨髓细胞中IL-3、IL-6、IL-11、TGF-β1含量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核细胞调控作用因子IL-3、IL-6、IL-11和TGF-β1参与了ITP的疾病周期,在其全程中呈现重要作用.紫癜康颗粒通过改变骨髓中IL-3、IL-6、IL-11、TGF-β1的含量,实现治疗本病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新途径.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及中医研究简况

    作者:李志静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与病毒、血小板抗体、心磷脂抗体、抗巨噬细胞抗体、T细胞亚群失衡有关,治疗仍首选糖皮质激素,长期服用副作用大,减量有可能复发;脾切除有50%术后6个月内复发;免疫抑制剂应用及联合化疗亦取得一定疗效,副作用太大,与期望值相差甚远;IVIG与抗-D短期内效果显著,价格昂贵,不能作为一线药;联合化疗多为个案报导,虽有疗效但长期应用副作用大,患者难以接受;单克隆抗体开创了治疗免疫性疾病的新纪元,许多生物制剂应用,但价格昂贵远期效果不能肯定.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实热迫血妄行,或阴虚火旺;脾虚不能统血,气虚不能摄血;瘀血内阻,血不循经;在“盛”及“气伤”基础上,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无血则气无以化,无气则血无以生,强调肝脾肾对出血的影响.中医药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激素的用量及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但缺乏辨证的规范性,无论辨病或辨证,都缺乏多中心、大样本、可重复性.主要问题①辩证过程中主观性较强,至今还没有统一规范化指标,;②证型研究中“关系”或“相关性”的文章并非真正相关性研究,没有经过统计学相关性检验,只是分布规律的初步观察;③虽有指标对ITP的中医分型有一定客观反映,由于机体复杂性,只有一定的相对特异性,因而造成单一指标结论不一致;④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化的临床实验,使一些结论可能偏差;⑤目前对ITP客观化研究限于单一指标,缺乏多指标的合参.

  • 益髓颗粒影响ITP小鼠脾淋巴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吴晓勇;李冬云;岳明;王瑞昙;张晓双;张恩户;陈信义

    [目的]观察益髓颗粒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鼠脾淋巴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治疗组和益髓颗粒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隔日1次按100μl/20g腹腔注射1∶ 4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建立ITP小鼠模型,于造模第8天开始,各组均按0 2mL/10g·d-1体积灌胃,其中,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泼尼松按0.0113mg/10g·d-1灌胃,益髓颗粒按0.3g/10g·d-1灌胃,连续8天后处死动物,无菌取脾,石蜡包埋,切片4μm,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脾淋巴细胞凋亡减少,Bcl-2蛋白表达增多,Bax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及益髓颗粒组脾淋巴细胞凋亡增多,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增多(P<0.05).[结论]ITP小鼠存在免疫功能失调可能与淋巴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异常相关.益髓颗粒可通过调节淋巴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而对ITP免疫失调起调节作用.

  • 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志静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将86例临床血象和骨髓检查确诊ITP住院及门诊患者辨证分为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内阻、血热妄行4个证型;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中选择健康对照人30例.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含量.[结果]CD4+、CD4+/CD8+各证型总趋势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内阻<血热妄行<正常人.CD4+计数以及CD4+/CD8+值各证型均低于健康对照(P<0.05);各证型两两比较:阴虚火旺显著低于血热妄行(P<0.01)、低于瘀血内阻型(P<0.05)、低于气不摄血(P<0.05);气不摄血低于血热妄行(P<0.05)、低于瘀血内阻(P<0.05).[结论] 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与血热妄行、瘀血内阻、气不摄血、阴虚火旺4种证型及正常人具有相关性.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检测可作ITP辨证分型参考依据.

  • 紫癜康颗粒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多个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郝颖;初杰;范颖

    目的:应用紫癜康颗粒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观察骨髓细胞中细胞因子,如IL-3、IL-6、IL-11、TPO含量及其mRNA相对含量的变化,探讨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模型小鼠骨髓细胞中IL-3、IL-6、IL-11、TPO含量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以上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骨髓细胞中IL-3、IL-6、IL-11含量及其mRNA相对含量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O含量及其mRNA相对含量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过程中,很多细胞因子,如IL-3、IL-6、IL-11、TPO等参与其中,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紫癜康颗粒通过调控外周血及骨髓中的IL-3、IL-6、IL-11、TPO等细胞因子含量来达到有效治疗该疾病.

  • 升血小板胶囊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D4+ CD25+ Treg细胞的影响

    作者:何牧卿;何牧群;郭文坚

    目的:探讨升血小板胶囊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计数和分泌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6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升血小板胶囊,对比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以流式细胞法测定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计数,以ELISA试剂盒测定IL-10及TGF-β1血清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的整体临床疗效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计数比和血清IL-10、TGF-β1血清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不等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可能参与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进程,升血小板胶囊可能能够通过该环节发挥治疗作用.

170 条记录 4/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