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布洛芬混悬液对儿童高热退热疗效的临床观察

    作者:茹莉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处理不当常可致小儿惊厥.我科2010年5至12月对88例高热患儿分别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观察2种药物退热效果.现报告如下.

  • 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高热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龚益明

    目的 比较高热患儿治疗时利用布洛芬混悬液及对乙酰氨基酚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高热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混悬液治疗高热患儿的效果更佳,不良反应更少.

  • 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在小儿高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张庆荣

    目的:探讨对小儿高热患者分别选择布洛芬混悬液以及对乙酰氨基酚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09月收治的110例小儿高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所用药物;对照组(55例):选择对乙酰氨基酚药物展开;观察组(55例):选择布洛芬混悬液药物展开;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同对照组小儿高热患者用药效果(56.36%)、(81.82%)对比,观察组愈显率(74.55%)以及总有效率(98.18%)提升程度明显(P<0.05);同对照组小儿高热患者用药副反应(18.18%)对比,观察组总发生率(3.64%)降低程度明显(P<0.05).结论:小儿高热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期间,布洛芬混悬液药物的有效应用,同对乙酰氨基酚药物比较,在调节体温方面可以获得更优效果,从而对于小儿高热患者的早期康复,奠定基础.

  • 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

    作者:郝艳玲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用于小儿高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的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高热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对乙酰氨基酚进行治疗,试验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67.5%;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17.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高热患儿而言,采用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对其体温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冷疗凝胶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

    作者:常敏

    目的:探讨冷疗凝胶外涂疗法对儿童发热的退热作用。方法:选择600例发热患儿;其中高热1组(体温>38.5℃)200例,随机分成冷疗凝胶治疗组(100例)和物理治疗对照组(100例);高热2组(T>38.5℃)200例,随机分成冷疗凝胶加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组(100例)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照组(100例);低热组(T<38.5℃)200例,随机分成冷疗凝胶治疗组(100例)和物理治疗对照组(100例)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退热总有效率分别为79.00%,90.00%和95.00%,对照组50.00%,70.00%和71.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疗凝胶在儿童各种类型的发热中均有明显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运用。

  • 探讨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乐男;张峥;买春芳

    目的:观察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在小儿高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高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实施治疗,治疗组采用布洛芬混悬液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91.00%、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与对照组有效率69.00%、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高热采用布洛芬混悬液开展治疗比对乙酰氨基酚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 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在小儿高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贺健

    目的 评价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在小儿高热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对比.方法 将符合小儿高热的门诊留观患儿384例随机分为布洛芬混悬液组(A组)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组(B组),2组均192例,进行5d的疗程.结果 治疗后1h,A组患儿的总有效率46.88%,B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21.88%,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h,A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4.90%,B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54.17%,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临床的治疗工作中,如果是要快速降低高热患儿的体温可选用布洛芬混悬液.

  •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张建平

    目的 观察布洛芬混悬液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74例高热患儿在采用抗茵或抗病毒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用药后30 min、1 h、2 h、4 h、8 h分别测量体温.并且观察布洛芬混悬液的退热效果.结果 降温30 min内开始起效,2 h时为药效峰值,有效率为93.24%,8 h后仍然有很好的退热效果.对幼儿急疹退热好.结论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降温效果好,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轻,临产应用安全可靠.

  • 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殷佟

    目的:观察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小儿高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用药1、3、6 h后的体温水平并记录.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75/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67%(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 h时观察组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67%)明显低于对照组(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高热的效果明显优于对乙酰氨基酚,且降温速度快,药效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水痘并存幼儿急疹一例

    作者:杨小平;李健;马述奎

    患者男,7个月,因"发疹2 d,加重伴发热1 d"于2011年7月18日收住.患儿发病前1周从嘉峪关乘公交车前往酒泉探亲,入院前2 d无明显诱因,家长发现患儿颜面出现红色斑疹,曾服"板蓝根冲剂"等治疗后,次日皮疹有增多倾向,伴发热(具体体温不详),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栓"等治疗后,体温下降后又升高,患儿阵发性哭闹而来复诊,我科以"水痘"收住.

  • 儿童黑热病合并血流感染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新刚;朱天伟;张蕾;张小妮;张玉珏

    患儿,男,1岁4个月,因“发热10d”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0d受凉发热,高体温39.5℃,伴寒战,无咳嗽,流清涕,气急、气喘,呕吐,食欲欠佳,二便正常,间断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栓剂、感冒颗粒”,热未退,来我院门诊查血CRP:65.56mg/dl,hsCRP ﹥10mg/d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3×109/L,血小板计数76×109/L,淋巴细胞百分数81.5%,单核细胞百分数5.5%,中性粒细胞百分数13%;以“发热原因待查”收住院。患儿自发病以来,无低热,盗汗,食欲欠佳,睡眠可,精神状况欠佳,大便通畅,小便多,体重无减轻。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4℃,脉搏:130次/min,呼吸频率:40次/min,体重:9.0kg,神志清,精神欠佳,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无皮疹、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端正,眼睑无浮肿,双瞳孔等大圆,光反应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及指趾甲床苍白,口腔黏膜干燥,无溃疡,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部无抵抗,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三凹征阴性,两胸廓对称,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心界不大,心率130次/min,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细湿啰音。腹部柔软,全腹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2.0cm,质软,边缘清。四肢活动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 发热抽搐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作者:陆国平

    1 病历摘要患儿,女,6岁,发热、头痛30 h,抽搐1次送至急诊室.30 h前患儿不明原因出现发热、头痛,体温高达39~40℃,服布洛芬混悬液后下降,但很快上升,不伴寒战;起病时患儿精神可,期间出现2次黄色糊状大便,无脓血便,无呕吐,便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急诊候诊时再次突发大发作样抽搐,立即送入复苏室,吸氧、清理气道.

  • 布洛芬混悬液儿童退热效果观察及护理

    作者:吴小健

    目的 探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效果及患儿的接受程度.方法 180例高热患儿常规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洛芬混悬液口服,剂量为5~10 mg/kg,间隔6~8 h重复1次,24 h不超过4次.同时进行布洛芬混悬液应用宣教、密切观察体温及病情、加强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观察退热效果及患儿的接受程度.结果 患儿乐于接受130例、勉强接受30例、不接受20例;退热效果显效120例、有效50例、无效10例.结论 布洛芬混悬液用高热患儿结合正确及时护理,对布洛芬混悬液接受程度高,退热效果,具有良好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注射用更昔洛韦致锥体外系反应1例

    作者:刘媛;向少能;唐平

    病例:患儿,女,2岁6个月。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高体温(T)39.5℃,伴流涕咳嗽”于2013年11月25日前来我院就诊。查体: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可见点状黄白色分泌物,双侧颈部有2个肿大淋巴结。入院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给予更昔洛韦(武汉长联来福生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30702U)60 mg每日2次静脉滴注,维生素C (西南药业,批号:13030021)1 g每日1次静脉滴注,复方甘草口服溶液(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21009)3 mL每日3次,布洛芬混悬液(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3021203)必要时口服治疗。2013年11月28日下午4:30输注更昔洛韦后,患儿出现发热, T 38℃,伴斜颈、流涎、烦躁,呕吐4次,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头颈部向右侧倾斜,可触及右侧胸锁乳突肌紧张,四肢肌张力增高。片刻后缓解,双下肢可见较明显肌肉震颤,无颈项强直,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正常,心肺正常。考虑为更昔洛韦引起的椎体外系反应。予休息及按摩后,当日晚10:00患儿未再发热、呕吐,斜颈、流涎症状消失,双侧胸锁乳突肌无紧张,双下肢肌肉震颤消失。次日继续按原医嘱治疗,未再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后患儿好转出院。

  • 注射用万古霉素致小儿药物热1例

    作者:董迪;李静;张威

    患者,男,4岁,体重18kg,身高107cm,体表面积0.730m2。因“左髂骨急性骨髓炎伴发热”入院。检验指标显示有严重感染指征,白细胞(WBC)24.05×109·L-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86.9%,C-反应蛋白(CRP)>120mg·L-1,红细胞沉降率(ESR)40mm·h-1。于7月10日入院当天行脓肿切开引流、髂骨开窗术。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取分泌物送培养,术后安返病房。经验选择头孢曲松1g,qd,ivgtt抗感染,溶媒为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术后一般状况好,体温基本正常。7月15日复查血常规炎症指标有下降趋势,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值, WBC 21.28×109·L-1,NEUT%86.9%。7月16日分泌物培养结果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等敏感,停止头孢曲松改为静脉输注万古霉素(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C074088)320mg,q12h,ivgtt抗感染,溶媒为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输注时间大于1h。之后患儿一般状况好,无特殊不适主诉。7月24日复查血常规及炎症指标基本正常,WBC 9.07×10·L-1,NEUT%51.6%,CRP 4.3mg·L-1, ESR 17mm·h-1。7月25日下午起突发高热,高曾达39.2℃,热型不稳定,使用布洛芬混悬液体温可降至37.2℃。查体生命体征平稳,髋部状况良好,伤口无红肿,两腮及两膝现红色斑疹,急查血常规及相关炎症指标回报基本正常,WBC 7.21×109·L-1,红细胞(RBC)4.06×1012·L-1,血红蛋白(HGB)106g·L-1,血小板(PLT)553×109·L-1, NEUT%63.8%,血小板压积(PCT)<0.10ng·mL-1。结合髋部B超显示无病灶恶化表现。基本排除骨髓炎全身播散的可能。考虑可能为万古霉素药物热,于7月26日下午停药。停药后斑疹消退,未再出现发热。抗炎治疗方案改为口服复方磺胺甲唑片,1片,q12h。此后患者体温一直维持正常,无其他不适,于8月5日出院。

  • 布洛芬混悬液不良反应回顾

    作者:万雪琴;张华锋

    总结布洛芬混悬液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布洛芬"为关键词,检索2000~2010年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中4篇布洛芬混悬液不良反应捆首S例,及我院1例不良反应报道进行总结分析.布洛芬混悬液不良反应主要涉及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等.提示临床中儿童应注意安全使用布洛芬混悬液,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美国儿童非处方药布洛芬混悬液说明书研究及启示

    作者:刘伟;娄鹏举;刘华;李恒

    目的 为药品生产企业完善儿童非处方说明书提供参考,同时为我国药品监管部门管理和规范我国儿童非处方药说明书提供建议.方法 依据美国现行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等法律法规分析美国儿童常用的非处方药布洛芬混悬液说明书的结构,归纳总结出美国儿童非处方药说明书规范的一般特点.结果 美国儿童非处方药说明书有利于不具备医药知识的普通大众阅读理解;对药品安全使用给予充足的强调和警告,突出了药品的安全性;设置了独立的非活性成分条目,突出药用辅料的安全性,有利于药品监管部门对药用辅料的管理.结论 借鉴美国儿童非处方药说明书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非处方药说明书规范细则,加大监管力度,同时向普通大众宣传医药知识,切实保障儿童用药安全合理.

  • 布洛芬混悬液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作者:贺芳

    目的:对应用布洛芬混悬液与氨酚磺胺敏颗粒两种药物对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疾病的患儿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氨酚磺胺敏颗粒实施治疗;治疗组患儿采用布洛芬混悬液实施治疗。结果采用氨酚磺胺敏颗粒治疗后(3.59±0.54)d对照组患儿的体温水平恢复正常,治疗后(6.94±1.27)d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彻底消失,该组患儿共接受药物治疗(8.83±1.64)d;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后(1.26±0.51)d治疗组患儿的体温水平恢复正常,治疗后(4.13±0.96)d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彻底消失,该组患儿共接受药物治疗(6.62±1.29)d。3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9%(40/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3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9%(7/44)明显高于对治疗的2.3%(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布洛芬混悬液对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布洛芬混悬液联合医用退热贴在小儿高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刘芙蓉;付丹;曾烈梅

    目的 探讨布洛芬混悬液在联合医用退热贴在小儿高热中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220例高热患儿(T≥38.5℃)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布洛芬混悬液联合医用退热贴组(联合组)、布洛芬混悬液组,对比两组组患儿用药后30 min、1 h、2 h、4 h、8 h时的腋下体温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患儿各阶段退热程度明显高于布洛芬混悬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布洛芬混悬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停药后8h两组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 布洛芬混悬液联合医用退热贴在治疗小儿高热中,疗效显著,能够迅速降温,且持续时间长,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通过停药处理可有效消除不良反应.

  •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海霞;李明霞

    目的 观察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确诊为PDA的新生儿患者在能进奶时给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美林100 mL),第1次给予0.5 mL/kg,第2、3次均0.25 mL/kg,每次间隔24 h,服完第3次后24h做心脏彩色多普勒,若未闭合,继续服第2个疗程.结果 96例PDA的新生儿口服美林后有82例闭合,闭合率达85.42%.结论 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小.

140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