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布洛芬混悬液对儿童高热退热疗效的临床观察

    作者:茹莉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处理不当常可致小儿惊厥.我科2010年5至12月对88例高热患儿分别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观察2种药物退热效果.现报告如下.

  • 全身浴和足浴对风寒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疗效观察

    作者:侯江红;单海军;任玉梅;朱珊;李玮;王中玉

    目的:评价全身浴和足浴治疗风寒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风寒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全身浴组和足浴组;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口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和复方氨酚甲麻口服液);全身浴组进行基础治疗加中药全身浴治疗,每日2次,发热时洗浴;足浴组进行基础治疗加中药足浴治疗,每日2次,退热时洗浴.记录入组后48h内患儿的体温,绘制48h体温曲线图,比较3组的退热效率、解热时间和48h体温曲线下面积.结果:全身浴组25-48h高体温降幅明显大于足浴组和对照组(P<0.05);全身浴组的0-24h和0-48h体温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小于足浴组和对照组(P<0.05);全身浴组合并使用退热药次数明显少于足浴组和对照组(P< 0.05).结论:全身药浴联合常规治疗小儿风寒型外感发热,可明显降低热峰,减小体温曲线下面积,减少退热药的使用,其疗效明显优于足浴.

  • 上感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退热疗效分析

    作者:余衍亮;奚肇庆;张晓云;罗翌;刘清泉;张念志;孙伯青;孙菊光;杜梁枫;郑艳;张丽;耿连艺;张旸

    目的:观察上感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退热效果.方法:收集8家医院43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诊断标准分为风寒证、风热证、卫气同病证、风邪袭表(寒热不显)、风邪袭表(寒热兼夹)5个证型.均予上感颗粒口服治疗,每天服用2次,疗程3天.观察1个疗程,测量患者给药后1h、2h、3h、4h、24h内、48h内、72h内、72h的体温,观察即刻退热疗效和解热时间.结果:服药4h内退热216例,占49.88%;服药后72h治愈413例,治愈率为95.38%;各证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感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确切.

  • 中药药浴退热疗效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侯江红;单海军;王中玉;李玮;朱珊;董志巧;陈建设

    目的 观察中药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中药药浴疗法退热疗效的关键因素.方法 将82例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按药液温度(38±1)℃和(40±1)℃2个水平、药液浓度0g/100ml、1g/100ml、2g/100ml 3个水平、药浴时间15、25min 2个水平,采用2×3×2多因素多水平析因设计,分为12组,进行洗浴治疗,观察入组后3天内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绘制体温曲线图,比较不同药液温度、浓度、药浴时间的退热效果和第1、2、3天体温曲线下面积.结果 (40±1)℃组第3天的体温曲线下面积明显小于(38±1)℃组(P<0.05);2g/100ml组第2、3天体温曲线下面积明显小于0g/100ml组(P<0.05);25min组第1、2、3天体温曲线下面积与15mi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确切,适宜的药液浓度、温度、药浴时间分别为2g/100ml,(39±1)℃,15~25min.

  • 静脉滴注赖氨匹林治疗发热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曲辉;翟英芬

    目的 比较静脉滴注赖氨匹林与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对乙酰氨基酚片对发热患者的退热疗效.方法选择发热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A组给予赖氨匹林注射剂0.9 g加入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B组给予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安痛定)2 ml肌肉注射;C组给予对乙酰氨基酚片0.5 g口服.三组病例用药30 min,60 min,120 min各测体温1次,观察退热疗效.结果 赖氨匹林组退热效果快,用药30 min,体温降至(38.5±0.2)℃,总有效率82.5%;用药60 min体温降至(37.7±0.3)℃,总有效率90%;用药120 min体温降至(36.6±0.4) ℃,总有效率95%.在相同条件下,赖氨匹林的退热疗效高于复方氨林巴比妥和对乙酰氨基酚.结论 静脉滴注赖氨匹林退热效果快,不良反应小,是理想、安全的退热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 清开灵注射液直肠给药退热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建业

    自2004年6月开始,我院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患儿分别采用清开灵注射液直肠给药、安瑞克口服与安痛定肌注,现将退热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双黄连口服液退热疗效观察60例

    作者:王鸿舟;秦立芳;陈琴;范小红

    双黄连口服液是河南开封市中药厂生产的,属国家级抗菌抗病毒新药,为进一步评价其退热疗效,我科于1997年2~4月份对各种发热婴幼儿一次性口服后,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 臣功再欣颗粒剂与泰诺混悬液退热疗效对照观察

    作者:王进;刘艳萍;王明月

    我科门诊2000年6月至9月收治有高热症状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2例,分别用臣功再欣与泰诺治疗,对其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中药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技术操作规范研究

    作者:单海军;侯江红;董志巧;李玮;朱珊;任玉梅;王中玉;田春贤;秦凤华;周莉莉

    目的:确定影响中药药浴疗法退热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水平析因设计,研究不同药液温度、药液浓度、药浴时间对药浴退热疗效的影响.结果:2 g/100 mL和1 g/100 mL的药液浓度退热疗效明显优于0浓度,2 g/100mL组的退热疗效好,药液温度(38±1)℃、(40±1)℃二水平的退热疗效无明显差异,药浴时间15、25 min二水平的退热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优的药液浓度为2 g/100 mL,适宜的药液温度为(39±1)℃,适宜的药浴时间为15 ~ 25min.

  • 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疗效观察

    作者:梁亚红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时使用中药药浴的退热效果。方法:收集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共92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5例对照组和47例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药浴,将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退热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退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中药药浴能够显著提高解热效率,进一步保证治疗的效果并促进患儿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134例小儿布洛芬混悬液与复方阿斯匹林退热疗效观察

    作者:张丽梅;王庆国;张丽华;王欢;张金兰

    本文对134例小儿布洛芬混悬液与复方阿斯匹林退热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 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疗效观察

    作者:侯江红;单海军;王晓燕;王林;董志巧;朱瑛;李玮

    目的 评价中药药浴治疗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 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3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浴组,对熙组进行基础治疗(静脉注射炎琥宁注射液和口服柴黄颗粒),药浴组进行基础治疗加中药药浴治疗,记录入组后72h患儿的体温,绘制72h体温曲线图,比较2组的退热效率、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和第1、2、3天及72h体温曲线下面积.结果 ①药浴组退热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药浴组起效时间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药浴组的解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④药浴组的第1、2、3天及72 h体温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具有确定的退热疗效,中药药浴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退热率,缩短解热时间,减小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体温曲线下面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不能缩短退热起效时间.

  • 美林混悬液退热效果观察

    作者:王孙尧;颜伟朝;邵征洋

    发热儿为小儿常见症状,我院于2001年对有高热症状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美林混悬液退热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 布洛芬混悬液退热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沈红;李建红;周水翠

    发热是儿科常见的症状,合理应用解热剂一直是值得探索的课题.2000年12月~2002年12月2年间,我院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并与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的退热疗效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 萘普生混悬液的制备和疗效观察

    作者:蒋国军;戚爱群

    萘普生(naproxen)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口服吸收迅速完全,1次给药2~4h血浆药物浓度达峰值,T1/2为13~14h,约95%自尿中以原形及代谢物排出.目前应用剂型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栓剂等.为便于儿童用药,我们研制了萘普生混悬液,同时观察了萘普生混悬液的退热疗效.

  • 柴芩石膏汤治疗Ⅱ期手足口病退热疗效观察

    作者:曲宝慧;杨朝晖;秦承志;杨素贤;徐慧敏;张祥敏

    目的:观察柴芩石膏汤治疗Ⅱ期手足口病的退热疗效.方法:将Ⅱ期手足口病患者20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与对照组107例,两组病例均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服柴芩石膏汤,治疗时间为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体温复常时间、再次发热峰值个数、布洛芬用药次数,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见转化为危重型的病例,未发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对照组8例转化为危重型.结论:柴芩石膏汤对手足口病退热作用确切,减少危重症发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费用.

  • 析因设计研究中药药浴退热疗效的影响因素

    作者:单海军;侯江红;王中玉;李玮;任玉梅;朱珊;秦凤华;刘佳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中药药浴疗法退热疗效的关键因素.方法:将64例风寒型外感发热患儿按药浴部位(全身浴和足浴)2个水平、药浴频率(每日1次和每日2次)2个水平、药浴时机(发热时和退热时)2个水平,采用2×2×2多因素多水平析因设计,分为8组,进行洗浴治疗,观察入组后48 h内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绘制体温曲线图,比较不同药浴部位、不同药浴频率、不同药浴时机的有效率、解热时间和48 h体温曲线下面积.结果:①各组退热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全身浴组和足浴组的解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热时药浴组和退热时药浴组的解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每天1次组和每天2次组的解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浴时机×药浴频率,入浴时机×药浴部位,药浴频率×药浴部位的P值均>0.05,三因素间不存在一级交互作用;入浴时机×药浴频率×药浴部位的P值<0.05,三因素间存在二级交互作用,发热时每日2次全身浴组(第8组)的解热时间短.③全身浴和足浴的48 h体温曲线下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每日1次和每日2次药浴的48 h体温曲线下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热时和退热时药浴的48 h体温曲线下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浴部位、药浴频率、药浴时机两两之间无一级交互效应(P>0.05),药浴时机、药浴频率和药浴部位之间存在二级交互效应(P<0.05),发热时、每日2次、全身浴48 h体温曲线下面积小.结论:每日2次发热时进行全身药浴的退热效果佳.

  • 影响药浴疗法对小儿外感发热退热效果的因素分析

    作者:单海军;田春贤;任玉梅;侯江红;董志巧;李玮;朱珊;陈建设

    目的:确定影响中药药浴疗法对小儿外感发热退热疗效的关键因素.方法:药浴方药(柴胡20 g,青蒿20 g,薄荷20 g,连翘20 g,荆芥20 g,炒牛蒡子10 g,川芎10 g)粉碎煎煮对小儿外感发热进行退热治疗.采用多水平析因设计,研究不同药液温度、药液浓度、药浴时间对药浴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质量浓度为20 g·L-1的药液退热疗效明显优于0浓度,药液温度(38±1)℃、(40±1)℃二水平的药浴疗效无明显差异,药浴时间15 min、25 min二水平的药浴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优的药液浓度为20 g/L,适宜的质量温度为(39±1)℃,适宜的药浴时间为15 ~25 min.

  • 影响中药药浴退热疗效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单海军;陈团营;秦凤华;侯江红;董志巧;李玮;朱珊;陈建设

    目的 确定影响中药药浴疗法退热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水平析因设计,研究不同药液温度、药液浓度、药浴时间对药浴退热疗效的影响.结果 2 g/100 ml和1 g/100 ml的药液浓度退热疗效明显优于0浓度,药液温度(38±1)℃、(40±1)℃两水平的药浴疗效无明显差异,药浴时间15,25 min两水平的药浴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优的药液浓度为2 g/100 ml,适宜的药液温度为(39±1)℃,适宜的药浴时间为15~25 min.

  • 美林混悬液与安痛定注射液退热效果对照观察

    作者:袁流海

    2000年8月~2001年5月,我科对美林混悬液与安痛定注射液的退热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和验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