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雌激素对大鼠红核神经元保护作用的体视学定量

    作者:韩笑;季达峰;李耀富;张夏南;秦建兵;吕广明

    目的 观察雌激素(E2)替代治疗对去卵巢SD大鼠脊髓损伤后红核神经元逆行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雌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红核脊髓束(RST)损伤组、E2替代治疗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治疗组和E2+ICI联合治疗组.SD大鼠去势后1周采用选择性切断脊髓C3~C4左侧背外侧索制作单侧红核脊髓束(RST)横断损伤模型,给予不同条件治疗后1周、2周和4周对各组大鼠采用前肢支撑探测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用红色荧光金(FR)逆行荧光示踪及体视学定量分析法,观察红核神经元的形态及数目变化.结果 前肢支撑探测实验结果显示,各时间点E2替代治疗组的左前肢使用率均高于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检测结果可见各组大鼠中脑右侧FR阳性红核神经元数目除正常组外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尤以4周时为明显.E2替代治疗组右侧中脑FR阳性红核神经元与RST损伤组、ICI治疗组和E2+ICI联合治疗组相比胞体饱满、轮廓清晰、突起长,体视框计数结果显示,E2替代治疗组红核FR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其余各组(P<0.05),但RST损伤组、ICI治疗组和E2+ICI联合治疗组之间右侧中脑FR阳性红核神经元数目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后中脑红核神经元发生逆行性损伤,E2替代治疗可减轻脊髓损伤引发的继发性红核神经元损伤.

  • 支配大鼠膀胱的神经在脊髓内的分布-WGA-HRP逆行示踪研究

    作者:胡力丰;张志成;孙天胜

    目的 行膀胱逆行示踪,明确支配大鼠膀胱的传入及传出神经在脊髓的位置.方法 正常成年SD雄性大鼠(250~300 g),大鼠膀胱壁内注射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注射后大鼠继续存活48 h.分别取材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冰冻切片,用四甲基联苯胺(TMB)和H2O2呈色.结果 脊髓L1~S3节段背根神经节内(DRG)均出现染成阳性的神经细胞,以L6-S1节段 DRG中阳线细胞为著;脊髓L6部至S1侧角(以L6多见)出现HRP阳性神经细胞.结论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明确了支配膀胱逼尿肌的低位中枢-骶副交感神经核(SPN)的位置,明确了膀胱传入神经的主要部分.

  • 神经束路示踪技术在脊髓损伤与再生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琬悦;丁煜萌;王曦

    脊髓损伤是神经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而神经束路示踪技术是其重要的研究手段.脊髓中神经纤维性质复杂,在人类和动物间存在很多分布差异.本文对神经束路示踪技术、脊髓损伤易累及的主要神经纤维的分布特点和在种属间的差异及神经束路示踪技术在脊髓损伤与再生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逆行示踪法观察甲状腺激素人工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敏;杨志焕;潘君;周跃;Maquet V

    目的:用逆行示踪方法观察新构建的甲状腺激素人工神经(PDLLA-T3)是否能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方法:PDLLA-T3连接大鼠坐骨神经1cm缺损后,分别于2周、1个月、2个月三个时相点观察.在神经根远段注射30%辣根过氧化物酶水溶液,3天后收集相应脊髓段进行TMB成色反应,计数阳性细胞.结果:1个月后在脊髓前脚可见有阳性细胞,平均仅有5-7个,胞体较小.2个月时,实验组阳性细胞增多,每张切片上可以看到大约10个左右的阳性细胞,胞体大,着色深,较正常组少.结论:PDLLA-T3人工神经成功桥接了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周围神经与神经元胞体间的联系和轴浆运输得到有效恢复.

  • 端侧神经吻合侧支发芽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标记实验

    作者:程飚;陈绍宗;李学拥;李跃军;曲辉

    目的研究耳大神经构成及端侧神经吻合口再生轴突的来源.方法利用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模型,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观察供神经轴突长人受神经的过程、神经元细胞标记特点和计量分析.结果兔耳大神经主要来源于C2、C3背根神经节的纤维,以C2为主,第6周开始,在供神经背根节内出现阳性细胞,受神经侧一直未出现,被标记细胞分大、中、小三型,以小型细胞标记的多.结论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后,供神经轴突能发出侧支,跨越吻合口长入受神经.

  • 羰化青类荧光剂在神经示踪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邱旭东;赵维彦;路来金;赵世伟;赵炳显

    逆行示踪是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常用方法之一,常用的示踪剂还有HRP、WGA-HRP、CTB、EB等,其中DiI细胞毒性小,不影响被标记细胞的存活、生长和发育;在组织的液相中不扩散,能特异性的标记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可沿神经纤维进行顺行和逆行扩散;结合状态稳定,能获得持久的染色效果;对神经元没有显著的毒性作用.因此,DiI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领域[1].

  • 荧光逆行示踪法定位神经端侧缝合后再生来源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蓊勃;虞聪;杨剑云

    目的 应用荧光逆行示踪法研究神经端.侧缝合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有效性及再生神经的脊髓定位.方法 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造成臂丛神经上干损伤模型,分别以膈神经、同侧颈,神经根为供体神经,按照端.侧和端.端两种缝合方式修复肌皮神经.术后3个月,对大鼠肌皮神经和供体神经分别采用真蓝和双脒基黄进行逆行示踪.3、7、14 d后进行灌注固定,取颈段脊髓连续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各观察点背根节及脊髓前角均出现荧光标记细胞,并逐渐增多.以同侧颈,为供体神经组,标记细胞仅出现在该节段,而以膈神经为供体神经组,标记细胞出现在颈_(3-5)节段.端一侧缝合组在相应脊髓前角或背根神经节出现,同时具有两种荧光剂的双标细胞或在同一脊髓节段同时出现分别以两种荧光剂标记的单标细胞.结论 采用不同供体神经进行端.侧缝合联合神经移植修复臂丛神经可使神经再生,荧光逆行示踪可以准确定位端.侧缝合后再生神经的来源.

  • 用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法研究大鼠C7神经根运动皮层的定位

    作者:李文军;顾玉东;徐文东;刘含秋;孙贵新;郑宪友;李继峰

    目的研究大鼠C7神经根运动皮层定位域,为C7神经根移位后皮层变化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SD大鼠48只,按手术先后随机分为6组:C5节段组、C6节段组、C7节段组、C8节段组、T1节段组和C5~8、T1节段组,每组8只.在左侧皮质脊髓束(CST)中注射0.5 μl麦牙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Wheat germ agglutinin-HRP,WGA-HRP),成活60~72 h,灌注后,取脑和相应节段脊髓做冰冻切片,TMB显色、中性红复染,观察臂丛神经节段锥体神经元的分布规律及C7神经根锥体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 C7神经根锥体细胞胞体呈三角形或圆锥形, 主要分布在前囟前[(2.5±0.01)mm~(1.5±0.01)mm,±s下同]约1mm的皮层区域范围内,集中在第Ⅴ层(25%≤ Z≤51%),Z=38.5±5.6),胞体平均截面积为(1 278±213) μm2,以中型细胞为主.基树突分支以一级分支为主,平均为(446±68)个.顶树突走向与皮层切线位的θ角,平均为(6.8±8.3)°. 结论 C7神经根运动皮层定位域的初步确立,为进一步研究C7神经根移位后皮层可塑性规律奠定了基础.

  • 腓肠神经移植重建海绵体神经保留勃起功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崔殿生;胡礼泉;李世文;郑新民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移植替代损伤的双侧海绵体神经恢复大鼠的勃起功能.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3~4月龄和300~400 g)随机分为神经移植组、神经损伤组及假手术组,每组16只.2、4个月后,海绵体神经电刺激检测大鼠阴茎勃起功能,阴茎内注射神经逆行示踪剂荧光金5 d后检测盆神经节内被标记的神经元细胞.结果:2个月后神经移植组与神经损伤组大鼠对海绵体神经电刺激均无勃起反应,两组盆神经节内荧光金标记的神经元细胞数目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4个月后神经移植组大鼠勃起功能较神经损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盆神经节内荧光金标记的神经元细胞数目也显著高于神经损伤组(P<0.05),与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腓肠神经移植替代损伤的双侧海绵体神经可恢复大鼠的勃起功能.

  • 大鼠红核脊髓束损伤模型的建立及体视学研究

    作者:韩笑;季达峰;李耀富;张夏南;秦建兵;吕广明

    目的:建立大鼠单侧红核脊髓束损伤模型并利用体视学方法评估红核中枢性损伤情况.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红核脊髓束(rubrospinal tract,RST)损伤组和假手术组.RST损伤组选择性切断SD大鼠脊髓C.左侧背外侧索制作单侧RST横断损伤模型,术后1、2、8周对各组大鼠采用前肢支撑探测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用Fluoro-ruby(FR)逆行荧光示踪及体视学定量分析法观察红核神经元的形态及数目变化.结果:前肢支撑探测实验结果显示各时间点RST损伤组大鼠左前肢使用率均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 FR染色结果可见RST损伤组大鼠中脑右侧FR阳性红核神经元数目较左侧明显减少,细胞荧光较弱,细胞突起较少,且短细.与其余两组比较RST损伤组大鼠右侧中脑FR阳性红核神经元计数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选择性切断SD大鼠脊髓背外侧索能成功制备大鼠单侧RST损伤模型,应用体视学方法可以精确评估传导束损伤引发的继发性红核神经元改变.

  • 大鼠股神经再生趋化性效果评价

    作者:詹胜锋;王玉;杨启友;彭江;赵斌;张莉;赵喆;任志午;刘炎;孟昊业;许文静;卢世壁

    [目的]评价股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进一步探讨股神经趋化性再生的评价方法.[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对照组、电生理检测组、标记组,每组10只,于右侧股神经分叉上4 mm处行断端吻合术.术后8周,行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并分别用F488和DiI逆行示踪标隐神经和股神经肌支,观测脊髓前角中示踪剂的分布及数目.[结果]实验动物术侧活动受限;术侧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2.16 ms ±0.44 ms,波幅:2.01 mv± 0.70 mv,与正常侧相比,其潜伏期延长(P<0.05),波幅降低(P<0.05);NF - 200染色显示神经断端吻合口连续性良好;标记组脊髓前角中被标记的神经元颜色和数目分别为绿色:80.2±9.6、红色:200.6+17.9、橙色:26.9±4.4,而对照组中仅为红色:726.7±119.0 (P <0.05).[结论]在进行周围神经损伤再生评价时,除了行为学、电生理和组织形态学常规检测外,采用逆行示踪标记神经元计数的方法可以作为趋化性再生效果评价的一个选择.

  • 采用多重标记物示踪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大鼠面神经缺损

    作者:杨昱;彭江;杨启友;王玉;赵斌;眭翔;张莉;王鑫;许文静;卢世璧

    [目的]探索用荧光金、量子点、固蓝"三标"逆行示踪方法来评价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面神经缺损后颊支、下颌缘支、颈支的再生及神经的物质运输功能.[方法]外科显微镜下解剖、分离出鼠的左侧颅外段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在出茎乳孔处离断面神经主干,分别在距该断点10 mm处离断5个分支,移植化学去细胞异体全面神经,术后2个月暴露而神经,在颊支、下颌缘支、颈支吻合口远端分别注射荧光金、量子点、固蓝,3 d后脑干取材,冰冻切片,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脑干内3种示踪剂的分布情况.[结果]将发源于脑于的面神经核团进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被荧光金、量子点、同蓝标记的神经元分别显示出黄色、红色和监色.[结论]根据神经轴浆运输的原理,采用多种标记物示踪法评价异体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损伤后神经干及各分支连续性的恢复情况,操作简便,可靠易行,是一种理想的评价方法.

  • 神经逆行示踪法在面神经损伤修复方面的应用

    作者:张丽丽;王海波

    面神经损伤修复后的形态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非常复杂,相关研究的层面和切入点众多,如面神经的逆行示踪染色、病理学、电生理学检查、免疫组化等.在此,我们概述面神经逆行示踪方法的进展,重点综述其研究方法以及常用的示踪剂种类.

  • 不同神经移植体修复神经缺损对轴浆逆行运输和胞体的影响

    作者:魏国兴;牛军;郭广惠;常永庆;陈绍宗

    目的 研究不同结构神经移植体修复神经缺损后对轴浆逆行运输和胞体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兔18只,显露和游离双侧耳大神经,各造成1.2cm长缺损;动物随机分为3组:A组,耳大神经移植组;B组,隐神经移植组;C组,股外侧皮神经移植组,修复方法采用外膜缝合.术后12周HRP逆行标记,各组于注射HRP后24、36、48 h分别取2只行TMB显色,Image 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标本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B组轴浆逆行运输速度大于A组和C组,B组阳性胞体数量大于A组和C组,A组大于C组,B组阳性胞体直径大于A组和C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选用轴突密度大、轴突数量多的神经移植体能够促进轴浆逆行运输的恢复.

  • 大鼠前肢足垫皮肤交感节后神经元定位及手汗症术式

    作者:林敏;涂远荣;苗惠文;李旭;赖繁彩;陈剑锋;邱明链

    原发性手汗症是一种无明显诱因引起的手部汗腺分泌亢进的病态~([1]),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是目前唯一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HBP)逆行示踪对支配大鼠前肢足垫皮肤的交感节后神经元在交感神经链中的位置进行定位,并探讨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治疗机制、术式选择及其与术后代偿性多汗的关系.

  • 建立中枢神经再生大鼠红核脊髓束横断模型的研究

    作者:陈安;张建伟;王慧;谭劲;廖君;李亮;罗学港;鞠躬

    目的 研究中枢神经再生,建立一种简易可靠的红核脊髓束横断动物模型.方法 将大鼠颈曲由下突位变为上突位,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C3、C4间的黄韧带,横断颈髓外侧索;用Fast-Blue(FB)逆行示踪结合行为学分析判断红核脊髓束是否完全切断.结果 红核神经元未被FB标记,伤侧前肢在探究活动中不使用.结论 该方法具有可靠性和简便实用性,制备的红核脊髓束横断模型是研究中枢神经再生的良好模型.

  • 单侧隐睾大鼠生殖股神经神经核改变

    作者:杨奇盛;郑新民;杨志伟;李世文;胡礼泉

    目的 研究在单侧隐睾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生殖股神经神经核的改变.方法 应用辣根过氧化酶(HRP)逆行示踪与免疫荧光相结合的双重技术,观察注射17-β雌二醇获得隐睾大鼠动物模型GFN传导及其递质免疫反应细胞的变化.取单侧隐睾大鼠12只设为A组;取12只单侧隐睾大鼠在出生后第30天切断隐睾侧生殖股神经(GFN)设为B组;另取正常同日龄大鼠10只设为C组.分别在日龄第58天隐睾侧GFN末梢用HRP逆行示踪.48 h后对SD大鼠灌注固定后,取大鼠的T12~L3脊髓及背根神经结,脱水后冰冻切片显色,并用免疫荧光标记CGRP.结果 HRP标记的生殖股神经在L1,L2水平的背根神经节感觉核中发现,A组HRP阳性神经元表达平均灰度和阳性单位较B组和C组要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P>0.05);CGRP免疫荧光结果中A组较B组、C组表达要少(P<0.05).结论 单侧隐睾大鼠生殖股神经感觉核神经元增多,运动核相对减少,分泌的神经递质CGPR减少.

  • 经股后肌群注射DiI逆行示踪标记神经元胞体的实验研究

    作者:文灿;李淑蓉;王晗知;苏炳银

    目的 探讨经股后肌群注射DiI行逆行示踪以精确显示支配神经元胞体在脊髓的时空分布情况.方法 新生昆明小鼠65只,经左后肢股后肌群注射DiI,在注射2、4、6、8、12、24 h和2、4、7、14、28 d及2、3个月后观测背根神经节和腰段脊髓示踪荧光的分布和强度.结果 ①示踪细胞分布在左侧L2~S2脊髓段和相应的背根神经节,主要集中在L4~L6段;②注射DiI 6 h后,在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前角可见发微弱红色荧光的神经元;③标记的神经元数量逐渐增多,4 d达到高峰;④6~24 h每个标记神经元荧光逐渐增强,24 h后达到高峰;⑤3个月后荧光强度无显著降低.结论 经股后肌群注射DiI作逆行示踪,可快速、准确、持久地标记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和脊髓运动神经元,且适当延长示踪时间可提高神经元的标记率.

  • 雄性大鼠催产素纤维与脊髓泌尿生殖器调控神经元的关系

    作者:尹红;唐宜

    目的:观察丘脑催产素纤维与雄性大鼠脊髓泌尿生殖器调控神经元的关系.方法:微量莹光金注入雄性大鼠左侧盆腔神经节后3d,截取脊髓胸11-骶2节段分别做横切和纵切片,观察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显示脊髓催产素纤维和莹光金逆行示踪标记的脊髓神经元.结果:荧光金逆行示踪标记神经元位于脊髓胸12-腰2节段左侧的交感神经核、后灰质联合以及左侧腰6和骶1节段侧角的副交感神经核.含催产素纤维分布于荧光金标记的神经元周围.结论:丘脑催产素纤维密集分布于脊髓调控泌尿生殖器的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周围,这种特征性分布方式提示催产素纤维对泌尿生殖器可能有重要调节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