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颈段红核脊髓束损伤后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谱

    作者:王超;孙天胜;姜京城;叶超群

    目的探讨大鼠颈段红核脊髓柬(RST)损伤后急性期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Sprague Dawley(SD)雌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2组:双侧RST损伤组(n=9)和假手术对照组(n=9).制作双侧RST损伤模型,24 h后处死动物,以损伤处为中心取长约0.5 mm脊髓组织,将各组中的3只动物标本混合,提取总RNA,共得到6份RNA样品,使用含有28000个大鼠基因的Affy-metrix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基因变化.结果大鼠RST损伤后24 h表达发生变化的有153条基因,表达上调的有136条,表达下调的有17条.与炎症相关的基因大部分表达上调(Scn9α除外),Toll样受体信号途径中有8条基因表达上调.结论 RST损伤后多种炎症反应相关的基因表达出现变化.

  • 红核脊髓运动诱发电位与脊髓损伤的关系

    作者:邵雪梅;谢燕;虞芬;刘丽敏;张茂先

    目的: 探讨一种可以敏感地反映脊髓损伤程度的客观、定量的电生理学指标.方法: 采用Wrathall等人描述的重力损伤法制备大鼠脊髓胸段(T8)分级损伤模型,通过测量损伤动物红核-脊髓运动诱发电位(MEPs)的变化,并与动物运动行为和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红核-脊髓MEPs与脊髓分级损伤的关系.结果: 在给予红核刺激后,假损伤组红核-脊髓MEPs出现5~7个正波和4~5个负波,峰-峰总幅度值(简称总峰值)为(195.25±34.35)μV,峰潜伏时为(1.57±0.15)ms.随损伤程度加大,总峰值明显减少,而峰潜伏时明显延长.红核-脊髓MEPs总峰值与观察期末的BBB评分(r=0.79)以及损伤中心处的残余面积(r=0.87)显著相关;峰潜伏时与观察期末的BBB评分(r=-0.88)以及损伤中心处的残余面积(r=-0.86)也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红核-脊髓MEPs总峰值和峰潜伏时两项指标可以敏感地反映脊髓分级损伤程度、运动功能和形态学情况,是监测胸段脊髓损伤程度的客观、定量、精细的电生理指标.

  • 大鼠红核脊髓束与脊髓小脑束起始细胞突触联系的电镜研究

    作者:周炳刚;张崇智;速家震;张进路;徐群渊

    采用神经元溃变和HRP神经元逆行追踪结合的方法,电镜观察红核脊髓束终末与脊髓小脑束起始细胞的突触联系。结果表明红核脊髓束溃变终末与HRP标记的脊髓小脑束起始神经元(脊髓边缘细胞和Clarke柱细胞)胞体及树突形成突触,但大部分溃变终扣则与非标记神经无构成突触,以轴-树突触居多。溃变终扣主要呈电子致密型和清亮型两种,以致密型为主,内多含圆形小泡。实验提示红核脊髓束与脊髓小脑束起始细胞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突触联系。从形态学上证实了红核脊髓束参与脊髓小脑束起始细胞向小脑输送信息的调节作用。

  • 嗅鞘细胞移植联合应用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

    作者:曹莉;叶俊丽;刘丽;陈菲;陈哲宇;李建红;路长林;何成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ECs)移植并联合应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髓损伤的保护和促进再生作用.方法:建立成年SD大鼠脊髓T8半横断损伤模型,将体外培养纯化的OECs植入脊髓损伤处,同时局部应用GDNF.采用斜板试验和BBB联合功能评分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技术评价OECs和GDNF对神经元存活和纤维再生的影响.结果:(1)OECs和GDNF联合应用时对皮质和红核神经元有逆行性保护作用,可促进脊髓下行传导束再生,肢体运动功能恢复.(2)OECs和GDNF联合应用组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强,高于GDNF或OECs单用组.结论:联合应用GDNF和OECs在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红核神经元逆行溃变的影响

    作者:李亮;杨萍;张薇;余清平;廖君;石咏梅;陈安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红核神经元逆行溃变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实验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在脊髓C3、C4之间切开黄韧带.实验组和模型对照组在脊髓C3、C4之间外侧索横断损伤红核脊髓束,随后分别以黄芪注射液和生理盐水进行腹腔注射.4周后,各组取6只大鼠将轴突示踪剂生物素葡聚糖胺(BDA)注入红核进行顺行示踪,检测轴浆顺行运输能力;另外6只大鼠行尼氏染色显示红核神经元形态及数目.结果 实验组和模型对照组被BDA标记轴突的相对面积及数目低于正常组或假手术组(均P<0.01),实验组被BDA标记轴突的相对面积及数目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和模型对照组存活的红核神经元数目和平均截面积均低于正常组或假手术组(均P<0.01),实验组的红核神经元数目和平均截面积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均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通过改善轴浆运输能力,提高胞体的存活率,从而对逆行溃变的红核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 大鼠红核脊髓束损伤模型的建立及体视学研究

    作者:韩笑;季达峰;李耀富;张夏南;秦建兵;吕广明

    目的:建立大鼠单侧红核脊髓束损伤模型并利用体视学方法评估红核中枢性损伤情况.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红核脊髓束(rubrospinal tract,RST)损伤组和假手术组.RST损伤组选择性切断SD大鼠脊髓C.左侧背外侧索制作单侧RST横断损伤模型,术后1、2、8周对各组大鼠采用前肢支撑探测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用Fluoro-ruby(FR)逆行荧光示踪及体视学定量分析法观察红核神经元的形态及数目变化.结果:前肢支撑探测实验结果显示各时间点RST损伤组大鼠左前肢使用率均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 FR染色结果可见RST损伤组大鼠中脑右侧FR阳性红核神经元数目较左侧明显减少,细胞荧光较弱,细胞突起较少,且短细.与其余两组比较RST损伤组大鼠右侧中脑FR阳性红核神经元计数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选择性切断SD大鼠脊髓背外侧索能成功制备大鼠单侧RST损伤模型,应用体视学方法可以精确评估传导束损伤引发的继发性红核神经元改变.

  • 建立中枢神经再生大鼠红核脊髓束横断模型的研究

    作者:陈安;张建伟;王慧;谭劲;廖君;李亮;罗学港;鞠躬

    目的 研究中枢神经再生,建立一种简易可靠的红核脊髓束横断动物模型.方法 将大鼠颈曲由下突位变为上突位,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C3、C4间的黄韧带,横断颈髓外侧索;用Fast-Blue(FB)逆行示踪结合行为学分析判断红核脊髓束是否完全切断.结果 红核神经元未被FB标记,伤侧前肢在探究活动中不使用.结论 该方法具有可靠性和简便实用性,制备的红核脊髓束横断模型是研究中枢神经再生的良好模型.

  •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红核脊髓束再生及功能修复的影响

    作者:陈安;王慧;伍校琼;廖君;蔡维君;罗学港;鞠躬

    为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及功能修复的影响,将SD大鼠C3-C4右侧红核脊髓束(RST)横断后,分别以补阳还五汤和蒸馏水连续灌胃8周,用BDA顺行束路示踪方法检测轴突再生情况,采用自发性直立探究行为学测试方法评判前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结果显示:灌服补阳还五汤组的大鼠在损伤RST的尾侧可见少量的BDA标记纤维,伤侧前肢使用率明显高于蒸馏水组(P<0.01).上述结果提示,补阳还五汤能促进大鼠横断的红核脊髓束轴突再生及部分功能修复.

  • 大鼠前肢食物小球抓取动作评分的改进和应用

    作者:宗兆文;廖维宏;伍亚民;龙在云;杨恒文;李应玉;陈恒胜;曾琳

    目的改进大鼠前肢食物小球抓取动作的评分标准.方法将大鼠前肢抓取动作录像,并输入计算机将其分解为6个分解动作,按动作的异常程度给予0~3分; 同时按大鼠连续10次抓取动作所需时间长短给予0~2分,并计入总分.观察单纯致伤皮质脊髓背侧束(dCST)或联合致伤红核脊髓束(RST)后,大鼠前肢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改进后的评分标准能较精确地反映不同损伤情况下以及功能代偿后,大鼠前肢功能的变化情况.结论改进后的评分标准能较精确地反映RST和CST的功能状况.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