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隐静脉移植治疗髂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作者:郑月宏;蔡念;陈培斌;刘琼;Rui Furtado

    目的 探讨因注射吸毒致髂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一期动脉重建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系按照时间序列的单中心研究,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10月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收治的由于注射吸毒导致的髂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31.3岁,瘤体大直径3.0~7.5 cm.有14例以动脉瘤破裂出血为首发症状就诊.应用对此类病例设计的髂股部单一弧形切口,取同侧大隐静脉倒置搭桥对本组21例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21例手术均获成功,随访19例,随访时间2~36个月,失访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术后心、脑等器官并发症,手术后腹股沟出血、波动性肿物均消失.术后股部血肿1例,术后切口感染不愈合、股部窦道形成1例,同侧大腿前内侧感觉异常1例,术后间歇性跛行1例. 结论 获取适宜的自体大隐静脉用于血管重建是对该病治疗的前提.应用单一弧形切口取同侧大隐静脉倒置搭桥是可行的.对吸毒致髂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行动脉重建术有利于减少间歇性跛行的发生.

  • 布加综合征的分期治疗

    作者:孙玉岭;马秀现;许培钦;管生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分期治疗的指征、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2月至2009年6月收治布加综合征患者32例,其中Ⅰ型9例,Ⅲa型17例,Ⅲb型6例,所有患者同时存在下腔静脉高压和门静脉高压.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型和血流动力学代偿情况,32例患者分别行介入或手术治疗、一期手术(或介入)加二期手术(或介入)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无围手术期死亡.肝功能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13例肿大肝脏明显缩小,14例腹水消失.胸腹壁静脉曲张9例消失,下肢水肿均消失.并发症主要有胸腔积液3例,急性心功能不全2例,乳糜漏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本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24个月,平均(12±3)个月,效果良好.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 布加综合征分期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危险性,临床效果良好.其血流动力学代偿情况是进行分期治疗的依据.

  •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琼;吴学君;金星;周华;高培显;王默;董典宁

    目的 探讨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vascular entrapment syndrome,PVES)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分析总结2004年7月至2016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7例(44条患肢)PVE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例,女9例,年龄7~74岁,术前行超声多普勒、CTA、MRA或DSA检查,对其中38条患肢施行单纯肌束松解或辅以血栓内膜剥除、自体静脉补片或间置术、大隐静脉旁路术等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评估下肢血运情况.结果 l例Ⅴ型PVES围手术期疑死于肺动脉栓塞;37例PVES患者术后踝肱指数(0.87±0.23)较术前(0.54±0.31)显著提高.术后30例(35条肢体)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12年,中位随访时间43.8个月,所有手术患者间歇性跛行症状均较术前减轻.结论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是非动脉硬化性下肢动脉慢性缺血的重要病因,需进行早期外科治疗.

  • 下肢股-腘动脉旁路移植附加小腿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严重糖尿病足八例分析

    作者:谷涌泉;张建;齐立行;俞恒锡;李建新;李学锋;郭连瑞;崔世军;罗涛;吴英锋;齐一侠;佟铸;汪忠镐

    目的 探讨下肢股-腘动脉旁路移植附加小腿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严重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4年9月至2006年8月治疗的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糖尿病史平均为10.5年.8例8条患肢均有疼痛,足部溃疡有3例,足部坏疽5例;ABI在0.1~0.5之间有4例,ABI为0有4例;7例患者接受皮肤温度检查,平均为28.6℃.所有患者下肢股浅动脉闭塞;腘动脉部分通畅;6例小腿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完全闭塞,2例小腿动脉大部分闭塞,有部分主干通畅,但是管径细无法行动脉旁路移植.8例均先行股-腘动脉旁路移植,然后将小腿近段的大隐静脉的分支全部结扎,保留踝部的静脉分支,将小腿近端大隐静脉切断并将其瓣膜破坏,然后再与股-腘动脉旁路移植血管的远段吻合在一起.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足部疼痛缓解5例,明显减轻2例,1例足部疼痛无缓解.7例的皮肤温度平均增加到35.8℃.ABI(ankle brachial index)平均增加了0.42.3例足部溃疡均有明显缩小;5例坏疽创面中3例的感染得到了控制.随访时间平均为10个月,5例足部疼痛缓解,1例仍感疼痛,2例足部疼痛复发;3例溃疡创面愈合;5例坏疽的下肢中3例行膝下截肢,2例经过清除足部坏疽组织后保留足根.结论 对于糖尿病足流出道严重不良造成的严重下肢缺血者,在无法进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下肢动脉介入术,或者下肢动脉旁路移植、介入手术失败者,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小腿大隐静脉动脉化是救肢的治疗方法之一.

  •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并发症的探讨

    作者:禄韶英;祁光裕;黄新天;陈进才;石景森

    目的 探讨应用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方法 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207例(共268条肢体),男91例,女116例,按照国际静脉联盟CEAP分级,C2:268条肢体,C3:56条肢体,C4:101条肢体,C5:23条肢体,C6:18条肢体.分别采用单纯激光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激光治疗和股静脉瓣膜包窄术等不同方式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术后并发症.结果 随访175例,随访率84.5%,平均随访(10±5)个月,早期并发症包括皮下淤血、青紫178(66.42%)条肢体,皮肤灼伤56(20.90%)条肢体;中期并发症为有压痛的条索或硬结235(87.69%)条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28(10.45%)条肢体,皮肤麻木、疼痛15(5.60%)条肢体.远期并发症包括大隐静脉主干再通4(1.49%)条肢体,曲张静脉残留或复发13(4.85%)条肢体,活动后肢体肿胀6(2.24%)条.结论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疗效可靠.皮下淤血、青紫以及有压痛的条索或硬结等并发症,多在术后3个月内缓解,规范化手术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能有效减少术后局部曲张静脉复发和大隐静脉主干再通.

  • 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

    作者:陈喆;胡海地;常青;刘翀;张健;段志泉;辛世杰

    目的 探讨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合并疾病、栓塞部位、手术与非手术及治疗前缺血时间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1988年7月至2008年1月约20年问62例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采用累加Logit回归模型分析数据,以年龄、性别、心功能情况、栓塞部位、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缺血时间等为参数,分析这些因素与临床疗效的相关关系.结果 本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35~86岁,平均63.5岁,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中37例接受了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25例接受非手术治疗而给予溶栓、抗凝、祛聚治疗.其中55例(88.7%)的肢体缺血状态得到改善,截肢2例,死亡2例.累加Logit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治疗开始时间、心功能情况、手术取栓对决定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年龄、性别和栓塞部位对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手术的25例中,23例缺血状态得到改善.结论 对于急性上肢动脉栓塞,8 h以内Forty导管取栓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而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高危患者,积极的药物治疗仍可能改善栓塞肢体的缺血状态.

  • 溃疡周围缝扎术治疗慢性阻塞性静脉功能不全并发的下肢溃疡

    作者:张鹏;郭曙光;周兴立;方伟;尹存平;陈翠菊

    目的 探讨溃疡周围缝扎术在治疗严重阻寒性静脉功能不全并发下肢溃疡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收治32例阻塞性静脉功能不全并发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对照组行常规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缝扎组在常规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外加行溃疡周围缝扎术.记录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分析组间差异. 结果治疗后局部反流交通支缝扎组(1.0±0.8)支,对照组(2.5±1.2)支,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静脉血氧分压(39±7)mm Hg,对照组(32±6)mm 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治疗后溃疡部位经皮氧分压缝扎组(71±12)mm Hg,对照组(63±11)mm 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缝扎组治疗后线粒体数量增多,局部浸润白细胞减少,粗面内质网形态正常.溃疡愈合时间(12±6)d,复发率1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缝扎术可减轻阻塞性静脉功能不全并发溃疡局部血流淤滞、炎性细胞浸润,改善组织营养状况及氧供,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对静脉阻塞性溃疡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常规物理治疗联用可降低复发率.

  • 胰腺癌并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受侵的手术方式及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田雾;顾海涛;王莹;张航;孙红成;黄力;陈国庆;彭志海;钟林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联合门静脉(portal vein,PV)/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切除重建治疗胰腺癌并PV/SMV受侵的手术方式和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1例胰腺癌并侵犯PV/SMV患者(A组)与同期62例PV/SMV未受侵犯的胰头癌患者(B组)行PD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两组患者均无腹腔动脉、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侵犯.A组行PD术同时切除受侵的PV/SMV血管并重建,B组仅行PD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生存时间.结果 A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9.2个月,1年以上生存率57.1%(12/21),2年以上生存率28.6%(6/21),3年及以上生存率14.3% (3/21);B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19.4个月,1年以上生存率58.1%(36/62),2年以上生存率30.6% (19/62),3年及以上生存率14.5%(9/62),两组术后1、2、3年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胰腺癌并PV/SMV受侵,行PD联合PV/SMV切除并血管重建是安全可行的,其手术重建方式根据受侵血管位置、长度来确定,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生存时间与PV/SMV血管未受侵胰头癌PD手术并无明显差别.

  • 股动脉结扎术治疗吸毒者股动脉假性动脉瘤32例

    作者:邱结华;周为民;唐新华;袁庆文;周卫;熊吉信

    目的 探讨股动脉结扎术治疗吸毒者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股动脉结扎术+局部清创术治疗32例吸毒者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后3、6、9、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肢体末梢氧饱和度及其运动功能评价患肢血供.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患肢末梢氧饱和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变(95.1%±2.8%比96.9%±1.9%;t =1.26,P=0.25),出院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入院明显下降.随访期为1年,随访率为100%;1例术后6h出现缺血表现而行自体大隐静脉髂股旁路转流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内5例轻度间歇性跛行;术后6个月仅2例轻度间歇性跛行;术后9个月所有病例间歇性跛行症状基本消失;所有患者均能维持正常生活. 结论 股动脉结扎术为治疗吸毒者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为一种安全、有效和简单的方法.

  • 125例急性下肢动脉创伤的诊治经验

    作者:寇镭;吴庆华;陈忠;邓洪儒;罗小云;杨宝钟;韩延民;吴章敏;唐小斌;刘晖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88年1月至2004年2月手术治疗的125例急性下肢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钝性伤56例、锐性伤66例、枪弹伤3例.伴有骨折36例,神经损伤11例,深静脉损伤23例.手术方法包括动脉修补(补片)28例、端-端吻合37例、自体静脉转流32例、人工血管转流23例、单纯取栓2例和单纯结扎3例.结果治愈率85.6%,生存率98.4%.1例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因失血休克死亡.截肢(趾)率10.4%(13/125),其中8例就诊时已有肢体坏疽.结论下肢动脉创伤有很高的截肢率.多普勒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对于创伤的患者如果踝/肱比小于1则提示可能有动脉损伤.适当的选择术式和早期筋膜切开,是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 浅静脉及小腿交通静脉术后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

    作者:胡作军;王深明;黄雪玲;李晓曦;殷恒讳

    目的检测浅静脉及交通静脉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分析浅静脉及交通静脉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的作用.方法连续追踪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Ⅰ°~Ⅱ°患者75例78条肢体,利用双功能超声、流速剖面图彩超技术和空气体积描记仪分别于术前、术后1、3个月及1年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肢症状完全消失88.5%(69/78).溃疡愈合率92.8%(13/14).全组灌注指数指标于术后1、3个月、1年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SEPS组,灌注指数及剩余容积分数指标于术后1、3个月、1年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而术后全组静脉返流量、射血分数均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浅静脉手术可有效阻断浅静脉逆向灌注;腔镜筋膜下交通静脉手术(SEPS)可显著减轻小腿的静脉性淤血,但两者均未能明显影响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状况.

  • 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李晓强;段鹏飞;钱爱民;桑宏飞;朱礼炜;戎建杰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4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首先经健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切开患侧股静脉,远端血栓以挤压法驱出,近端髂静脉内血栓以Fogarty导管取出,球囊扩张左髂静脉狭窄,后做临时性股动静脉瘘,术后3个月结扎.结果 40例治疗成功,37例髂静脉狭窄,7例放置支架;随访34例,3~32个月.26例患肢肿胀消失,8例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4例复发,随访时血管造影20例,14例血管形态良好,3例呈血栓后综合征表现,3例血管闭塞.结论 本方法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多数患者能耐受.

  • 糖尿病对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慢性肢体缺血的影响

    作者:罗涛;谷涌泉;俞恒锡;李学锋;崔世军;齐立行;郭连瑞;李建新;张建;汪忠镐

    目的 评价糖尿病对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5年10月因慢性下肢缺血而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82例(86条肢体)进行下肢血管重建,其中糖尿病患者(diabetes mellitus group,DM组)42例(44条肢体),非糖尿病患者(nondiabetes mellitus group,NDM组)40例(42条肢体).随访1~48个月,比较两组旁路移植物的通畅率,保肢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DM组年龄(68±10)岁,NDM组为(63±12)岁,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围手术期DM组死亡率为4.8%,NDM组死亡率是2.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第4年的累积首次通畅率DM组为44%,NDM组为64%(P=0.112).累积二期通畅率DM组为69%,NDM组为6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DM和NDM组第4年累积保肢率分别为68%,66%(P=0.114).结论 与无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相比,糖尿病并不增加动脉旁路术围术期的死亡率,不降低移植物累积通畅率及保肢率.

  • 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18例的外科治疗

    作者:陈小东;李建文;鲁珏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的外科疗法. 方法对18例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3例直接采用ePTFE人工血管行旁路髂外动脉和股浅动脉端侧吻合术;3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间置移植术,其中1例术后吻合口破裂出血改用ePTFE人工血管行旁路髂外动脉和股浅端侧吻合术;2例股动脉结扎术. 结果全部病例保肢成功.血管移植者术后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移植血管通畅. 结论在患者不能提供合适的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时,人工血管移植仍是治疗假性股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术中彻底清创及避免污染是预防术后人工血管并发感染的主要措施.

  • 年轻人腹主动脉瘤九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晓曦;王深明;李松奇;吕伟明;林勇杰

    目的探讨年轻人腹主动脉瘤(AAA)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44例AAA中9例(3.7%)年龄小于35岁的年轻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本组男7例,女2例,年龄21~35岁,临床表现腹部或腰背部痛、腹部搏动性肿物.瘤体直径(6.5±0.9)cm.4例行择期手术均成功,3例急诊手术1例成功,2例入院后未能手术治疗者均死亡.结论年轻人的AAA有病程短、瘤体较大且较多累及腹主动脉近端,症状重的特点,应尽早手术治疗.

  • 髂外-腘动脉人工血管交叉转流术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

    作者:马杰;马韬

    目的 探讨髂外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交义转流术治疗单侧髂股动脉硬化广泛性闭塞的疗效.方法 1999年9月至2007年10月39例患者经血管彩超、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单侧髂股动脉硬化广泛性闭塞;静息痛25例,14例足趾溃疡或坏疽,平均踝/肱指数0.19;采用健侧髂外动脉-患侧胴动脉人工血管移植交叉转流术,左转至右22例,右转至左17例.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及截肢患者.踝/肱指数由术前平均0.19术后升至0.94;术前以80 m/min速度行走,跛行距离15~60 m,术后(100~120)m/min行走,距离增至350~500 m或>500 m;术后血管彩超检测胭动脉平均血流速为45 cm/s,胫前(后)动脉术前极少量血流信号,术后平均血流速41 cm/s.35例(89.7%)平均随访3.4年,3年一二期累计通畅率85.7%,其中4例截肢,保肢率88.6%.结论 髂外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交叉转流术是治疗单侧髂股动脉闭塞可行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宜全身状态较差,合并有重要器官病变的老年患者.

  • 颈部血管严重损伤15例的治疗

    作者:曲明;姜田军;于永山;杜英东;张卫国

    目的总结颈部血管严重损伤的救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无损伤血管缝合修补技术及利用自体颈外静脉移植行颈动脉重建、人工血管包绕等方法治疗15例(29条)颈部血管严重损伤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均救治成功并获随访 3~12周,平均随访7.5周,修复血管通畅性良好. 结论颈部血管严重损伤因失血、脑缺氧、窒息等死亡率高;保持呼吸道通畅、利用压迫和无损伤器械有效止血是成功救治的基础;娴熟的血管外科和显微外科技术,是救治成功的重要手段.

  • 孤立性髂动脉瘤17例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郑翼德;方力;樊孝文;杨辉;余永忠;陈丽娟

    目的 总结孤立性髂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孤立性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彩超检查17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检查13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2例.10例髂动脉瘤患者接受了人工血管间置移植开放手术,6例成功实施了直管型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1例髂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行髂内动脉栓塞治疗时失败,改行人工血管间置移植手术.结果 17例患者均术前确诊,且治愈出院.开放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3.7±1.2)h,腔内治疗组(1.4±0.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手术组平均住院(16±5)d,腔内治疗组(9±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手术组输血率72.7% (8/11),腔内治疗组为16.7% (1/6).术中输尿管损伤1例,术后出现间歇性跛行2例;腔内治疗发生异位栓塞1例,Ⅰ型内漏2例,随访3个月,内漏消失.结论 人工血管间置移植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均是髂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康复快、住院时间短、风险相对较小、疗效确切等优势.

  • 锁骨下动脉闭塞69例治疗分析

    作者:王盛;陈忠;唐小斌;吴章敏;寇镭;刘晖;李庆;吴庆华

    目的 探讨腔内及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寨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7月腔内及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69例.腔内治疗44例,其中单纯球囊扩张3例,同时行支架植入者41例,植入支架43枚;手术治疗25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或腔内治疗,腔内治疗组患/健侧收缩压比由术前0.66±0.14提高至术后0.96±0.13(t=9.532,P<0.01),手术组患/健侧血压比由术前0.63±0.16提高至术后0.95±0.18(t=8.236,P<0.01),69例患者中随访61例,随访时间2~49个月,平均16.7个月,介入治疗组有1例术后1年出现支架结合部位狭窄,手术组随访人工血管均保持通畅,无人工血管相关并发症.结论 腔内治疗和手术治疗均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腔内治疗因具有微创的特点,应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

  • 主髂动脉破裂外科治疗23例体会

    作者:陈忠;吴庆华;杨宝钟;唐小斌;刘晖;寇镭;吴章敏;韩延民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主髂动脉破裂治疗中的地位.方法分析1984年4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的23例主髂动脉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主髂动脉瘤破裂18例,外伤性破裂5例.其中破损修补2例,人工血管置换21例.结果23例患者中,手术抢救成功19例,死亡4例,其中术后48 h内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死于应激性溃疡并发消化道大出血1例,术后72 h内死于呼吸功能衰竭1例.结论对于主髂动脉破裂患者须积极纠正低血容量休克,同时迅速有效控制主髂动脉血流后尽快修补血管或行人工血管置换.

528 条记录 3/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