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方法的探讨

    作者:赵军;董国祥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方式. 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0年11月至2000年6月间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4)级患者189人,245条肢体.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33条肢体和对照组112条肢体,所有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电凝术,试验组同时行股浅静脉戴戒术. 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随访率为87%,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9年2个月,平均4年;两组术后的复发率均为3.3%,症状及体征有极大的改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伴有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单独进行浅静脉的高位结扎剥脱术即能达到满意的结果 ,并不一定要同时进行深静脉瓣膜的处理.

  • 布加综合征继发下腔静脉血栓的诊治

    作者:李晓强;吴允明;周为民;余朝文;聂中林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继发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 . 方法 本组31例,均做术前造影,彩超检查28例,28例行根治术并取栓. 结果 造影发现血栓24例,彩超发现25例,手术无死亡及急性肺动脉栓塞,随访6个月~80个月,复发3例. 结论 造影对附着于侧壁或大块的血栓诊断确切,对前后壁或漂浮的血栓易漏诊.在治疗中,新鲜或漂浮的血栓在切开IVC后多被血流冲出,附壁血栓可采用球囊导管拖栓或手法取出.

  • 腘静脉外袢成形术治疗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疗效再评价

    作者:单平;汪忠镐;戴丐国;张鸿坤

    目的再评估腘静脉外袢成形术治疗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疗效. 方法将重度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deep venous insufficiency, DVI)患者分为肌袢组:行腘静脉外袢成形术加浅静脉手术(28例29条肢体),浅静脉组:仅行浅静脉手术(46例50条肢体),比较手术效果. 结果肌袢组与浅静脉组在手术前后的下肢胀痛、静脉曲张均由100.0%降至9.0%左右;小腿肿胀分别由100.0%和92.0%下降为20.7%和22.0%;术后难愈合的溃疡分别为6.9%和0.0%;3年内小腿浅静脉曲张复发率分别为13.8%与8.0%.但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 结论腘静脉外袢成形术治疗DVI的疗效尚需进一步评价.

  • 血栓消融、溶栓和取栓对犬股静脉壁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作者:周为民;李晓强;余朝文;段鹏飞;桑宏飞;聂中林;高峰;周伟;高杰;陈启旭

    目的比较Amplatz血栓消融术(Amplatzthrombectomy device,ATD)、溶栓(thrombolys-is,TL)及外科取栓(thrombectomy,TX)治疗犬急性股静脉血栓形成后静脉壁形态学变化.方法36只成年杂种犬制作成股静脉血栓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另4只假手术,作对照组.结果3组均能有效地清除血栓.ATD、TL、TX组1周静脉通畅率分别为75%、33%、25%(P<0.05).TX组内膜增生严重.ATD组胶原染色面积百分比较TX和TL组少(P<0.01).1周时ATD及TL组内皮损伤较TX组轻(P<0.05).结论ATD治疗犬急性股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近期效果.ATD及TL具有同样的内皮结构保护作用.

  • 腔内血管技术用于治疗布加综合征15例分析

    作者:徐斌;周颖奇;王振堂;叶华;曹贵松;景在平;仲剑平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BCS)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 方法 在15例BCS患者中,应用PTA使闭塞或严重狭窄的下腔静脉成功再通后,13例同时置入血管内支架,4例肝静脉完全闭塞者在介入再通下腔静脉后1周内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间人工血管"H"型分流术. 结果 在腔内介入治疗后,本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心功能不全,分流患者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2~42个月,除1例支架远端有部分再狭窄外,所有血管支架均通畅、无移位,分流血管无血栓形成,门体静脉高压症状明显缓解. 结论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是BCS首选治疗方法 .

  • 联合腔肠房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布加综合征14例体会

    作者:张小明;汪忠镐;王仕华

    目的 探讨联合腔肠房人工血管转流术在中青年患者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致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回流障碍型布加综合征的应用. 方法 本组14例,平均年龄28.6岁.均为肝段或长段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致肝静脉出口阻塞,其中12例下腔静脉完全阻塞,2例为肝段下腔静脉严重狭窄.采用3种腔肠房人工血管转流术,分别应用11例,1例和2例. 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随访时间4~52个月,平均24个月.方法 (1)术后2例人工血管血栓形成,1例后改行腹膜腔颈内静脉腹水转流术;另1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死亡.随访期死亡率为7%.总人工血管通畅率为86%,而腔房人工血管的通畅率为93%.本组患者门静脉压力下降范围为5~26cmH2O,平均下降15.5 cm H2O,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 对于下腔静脉长段血栓致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回流障碍的中青年患者,联合腔肠房人工血管转流术不失为一种能同时缓解门脉和下腔静脉高压的手术方法 .其远期通畅率尚有待于进一步评价.

  • 急性动脉阻塞导致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17例的治疗

    作者:杨德华;胡海地;段志泉;张强

    目的 总结急性动脉阻塞致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myonephropathic-metabolic syndrome, MNMS) 的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1年3月由急性动脉阻塞导致的MNMS 17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5例存活,6例死于高钾血症引起的心搏骤停,6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ARF)为首发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死亡率71%,截肢率41%. 结论 急性动脉阻塞尽快重建血流、骨筋膜室综合征尽早行筋膜室切开术及坏疽肢体尽早截肢是预防和治疗MNMS的关键.早期大量补液、应用碱性药物可预防ARF,ARF者早期行血液透析是治疗MNMS的重要措施.

  • Cockett综合征继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作者:张晔青;李晓强;孟庆友;段鹏飞;戎建杰

    目的 比较手术取栓与导管溶栓治疗Cockett综合征继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102例Cockett综合征继发急性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导管溶栓组(A组)52例,手术取栓组(B组)50例.术后均口服华法林抗凝至少6个月.结果 2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A组术后消肿率83% ±6%,B组为82%±8%,A组静脉通畅率64.6%±6.7%,B组为65.3%±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少于B组[(30.5±6.7)min比(97.5±23.6) min,P<0.01].A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B组[(9.8±5.4)d比(17.7±8.2)d,P<0.01].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B组[13.4%比42%,P<0.01].86例获随访,随访率84.3%.平均随访时间A组(18±8.7)个月,B组(16.8±10.2)个月,2组在大腿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后遗症发生率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导管溶栓与手术取栓治疗DVT近、远期疗效相当.导管溶栓组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

  • 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76例临床分析

    作者:俞恒锡;董宗俊;张建;谷涌泉;李学锋;崔世军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82年1月至2002年1月应用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的7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5年一期累积通畅率分别为77%、63%、53%;二期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4%、74%、66%;累积截肢率为9.2%.结论人工血管重建术是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挽救肢体,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 反复肢体动脉栓塞35例的治疗经验

    作者:吴庆华;吴章敏;陈忠;杨宝钟;邓洪儒

    目的 提高对肢体动脉栓塞疾病复发特性的认识,探讨治疗的针对性以及提高疗效的方法 . 方法 将1984年12月至1997年12月间收治的反复肢体动脉栓塞病例35例,作为研究组;将同期因动脉栓塞而首次住院治疗的病例248 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痊愈率、死亡率、截肢率分别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 结果 本组反复动脉栓塞者占同期动脉栓塞患者总人数的12.4%,22例(63%)发生于前次动脉栓塞治疗后的1年内.其中2次栓塞者32例,3次栓塞者3 例,痊愈率54.3%,死亡率22.9%,截肢率2.9%.对照组分别为72.6%,10.1%,14.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反复肢体动脉栓塞具有一定发病率,1年内发病者居多;总体临床疗效较差,心肺功能不全和脑血管意外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病因治疗是必要及必需的;加强抗凝治疗对减少再栓塞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 腋-股动脉旁路移植救治慢性重症下肢缺血

    作者:邓洪儒;吴庆华;寇镭;陈忠;杨宝钟

    目的探讨腋-股动脉转流救治慢性重症下肢缺血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2年11月的63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行腋-单股和腋-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的临床资料. 结果 44例出院时静息痛消失,19例患者间歇跛行消失,平均踝/肱比从术前的0.18(0~0.49) 提高到0.68(0.29~1.04).本组肢体救治率87.4%,截肢率7.9%.3例死亡,手术死亡率是4.7%.1、3、5年通畅率分别为93.2%、79.8%、64.1%. 结论因主髂动脉闭塞导致慢性重症下肢缺血的高危患者,通过腋-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可有效的挽救肢体和生命.

  •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69例分析

    作者:汪忠镐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方法 和生物学特性. 方法 复习了69例78个颈动脉体瘤的诊治.方法 包括瘤体剥脱、与颈外动脉同时切除、与颈总动脉整块切除加颈动脉对端吻合或间置移植或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对端吻合、与颈总动脉整块切除和以改进的方法 重建颈动脉和早年的整块切除和颈动脉结扎. 结果 手术死亡率3%.术后偏瘫1例,Horner综合征9例,舌咽和迷走神经麻痹9例,舌下神经麻痹5例,面神经下颌枝麻痹1例.在1~18年(平均5年)随访时56例存活.家族性病变占7%,双侧病变13%,恶性变10%,内分泌倾向者3%. 结论 根据病情提出5种保留颈动脉完整性的切除方法,包括将远侧吻合口作在瘤体的横段面上,然后行残余瘤体切除.

  • 血管镜下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成形术12例分析

    作者:林少芒;林细吟;姚燕丹;胡以则

    目的探讨血管镜直视下股浅静脉壁外瓣膜修复术治疗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通过血管镜从大隐静脉断端导入至股浅静脉第1对瓣膜近侧,同时阻断股总、股深、股浅静脉,应用含肝素的冲洗液建立清晰水柱,直接观察瓣膜的形态、缺损和变形的程度,对12例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实施直视下壁外静脉瓣膜成形术.结果12例术后行静脉顺行造影证实9例患肢股浅静脉第1对瓣膜返流基本消失,3例静脉瓣膜返流明显改善,无静脉血栓和其他并发症.结论血管镜直视下行股浅静脉瓣膜壁外修复术准确有效、微创和安全.

  • 主髂动脉闭塞外科治疗的早期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作者:刘昌伟;刘暴;叶炜;郑月宏;唐锋;王盛;管珩

    目的探讨主髂动脉闭塞的外科治疗早期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方法分析1998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83例急、慢性主髂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急性主髂动脉闭塞的治疗主要是导管取栓;慢性主髂动脉闭塞根据病变情况分别行腔内支架植入、人工血管旁路术以及支架联合远端动脉重建等术式.结果急性主髂动脉闭塞14例,取栓后6例发生并发症(42.9%),死亡率7.1%(1例);慢性主髂动脉闭塞69例,并发症16例(23.2%),其中支架植入17例,并发症23.5%(4例);人工血管旁路术23例(24次),并发症30.4%(7例),死亡率4.3%(1例);支架联合动脉重建29例(58条肢体),并发症5例(17.2%). 结论开展微创技术或外科手术结合腔内治疗主髂动脉闭塞可以降低手术期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 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杂交手术治疗

    作者:廖传军;张望德;原标

    目的 评价杂交手术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10月采用杂交手术治疗66例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1、3、6、12、24个月来院复查,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分析不同Fontaine分级患者的一期通畅率.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12.1%的患者Fontaine分级提高了3级,22.7%患者Fontaine分级提高了2级,65.2%的患者Fontaine分级提高了1级,平均ABI由术前的0.38上升到术后的0.67(P <0.05).随访过程中,2例患者死亡,余64例患者均完成了24个月随访.一期通畅率为75.0%,二期通畅率为92.2%.Kaplan-Meier分析显示FontaineⅡ级患者一期通畅率高于Ⅲ级和Ⅳ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ntaineⅢ级患者一期通畅率高于Ⅳ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杂交手术是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 股腘动脉TASCⅡ C、D型病变的旁路转流与腔内治疗

    作者:王帅;孙思翘;程志华;孙喜伟;王中英;张阳;赵文光;王琦

    目的 总结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 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介入治疗及旁路转流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腔内介入治疗或旁路转流手术的TASCⅡ C、D型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46例(167条肢体),腔内介入治疗68例(73条),旁路转流手术78例(94条),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及远期通畅率、保肢率等.结果 2组保肢率(97.3%和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6,P>0.05);转流组术后36个月一期通畅率(71.7%)优于腔内组(42.1%)(x2=5.070,P<0.05);转流组12、24、36个月二期通畅率为94.2%、89.6%、85.1%,优于腔内组的83.1%、72.2%、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823、5.103、5.476,P值均<0.05).转流组再狭窄、闭塞以吻合口内膜增生为主,腔内组以支架内内膜增生居多(x2=10.041,P<0.05).结论 对于TASC ⅡC、D型病变,旁路转流手术仍是首选.

  • 股腘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狭窄早期检测指标的评价

    作者:潘仲杰;张华;栗力;曹月娟

    目的 评价股-腘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随访指标并评价其对早期发现移植血管再狭窄的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的下肢动脉闭塞患者84例(99条下肢)的定期随访资料.测量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计算ABI减低幅度,并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测移植血管吻合口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及峰值流速比(peak systolicvelocity ratio,PSVR).随访期间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0%~49%)、中度狭窄组(50%~74%)和重度狭窄组(75%~99%).结果 (1)轻度狭窄组ABI 0.88±0.12、中度狭窄组0.81±0.10、重度狭窄组0.52 ±0.13;ABI减低幅度分别为0.13±0.06、0.12±0.06及0.36±0.06;吻合口PSV(m/s)分别为0.89±0.23、0.91±0.31及1.70±0.85;重度狭窄组(ABI、ABI减低幅度以及吻合口PSV)和中、轻度狭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轻、中、重度狭窄组吻合口PSVR分别为1.00±0.08、2.14±0.31及3.58±0.31 (P <0.05).结论 旁路术后检测吻合口PSVR较ABI、ABI减低幅度及吻合口PSV敏感,可早期检测出移植血管再狭窄的发生.

  • 手术联合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案设计及31例应用经验

    作者:张皓;王鹏;郭兴友

    目的 探索传统手术和硬化剂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的佳组合术式.方法 设计手术联合硬化剂治疗静脉曲张的方案: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膝上段剥脱或激光闭合、膝下段硬化剂注射,穿通支静脉结扎,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2015年4-6月采用该方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31例(31条下肢),其中7例为术后复发者.临床分级:C2:9例,C3:4例,C4:17例,C6:1例.术前彩超定位穿通支静脉.结果 穿通支静脉数量以小腿内后侧为主(4.16±1.86),小腿外侧和大腿段分别为1.29±1.10和0.16 ±0.4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膝上主干,2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激光闭合膝上主干,5例未处理(4例已剥脱或闭合,1例正常);膝下大隐静脉27例采用泡沫硬化剂注射,4例未处理(3例闭合,1例正常);31例均小切口结扎穿通支静脉,均采用泡沫硬化剂闭合曲张静脉.患者术后2~3d出院时,硬化剂处理的膝下大隐静脉均硬变.20例曲张静脉呈皮下硬结,轻微压痛,11例闭合良好,无不适.全组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肺栓塞和视觉障碍等并发症.结论 手术联合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近期效果良好.

  • 改良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作者:吴英锋;郭建明;高喜翔;崔世军;佟铸;齐立行;郭连瑞;谷涌泉

    目的 探讨下肢驱血阻断加小切口点状剥脱术式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改良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532例(679条患肢)改良手术和309例(397条患肢)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随访观察远期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改良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4±13) min,对照组(80 ±21) mi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8±9)ml,对照组(92±25)m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动脉阻断时间(34±12) min.2组术后肢体肿胀、皮下血肿、创口渗血、皮肤感觉障碍、创口感染、随访期内遗留皮肤感觉障碍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皮肤感觉障碍总体发生率为10.04%.结论 改良术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但隐神经损伤遗留局部皮肤感觉障碍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 腹腔镜技术在主股动脉转流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朱越锋;沈来根;杨进;刘震杰;Ralf Kolvenbach;Sergej Wassiljew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主股动脉转流术治疗主髂闭塞性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主髂闭塞性疾病患者应用腹腔镜主股动脉转流术的治疗情况,评价手术的可行性、解剖要点、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ICU停留时间等.结果 18例中,17例接受完全腹腔镜主股动脉转流手术患者获得成功.1例主双髂动脉闭塞患者因腹主动脉壁严重钙化而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80±57) 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17 ±32) min,术中平均失血(524±45) ml,平均ICU监护时间(1.0±1.2)d,平均术后进食时间(3±3)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0±5)d.术后发生心肌梗死1例、肺部感染2例均在ICU监护治疗后好转,发生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1例,再次手术取栓,术后通畅.本组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2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8)个月.人工血管均保持通畅.结论 腹腔镜主股动脉转流手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是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有利于患者恢复.

528 条记录 7/27 页 « 12...45678910...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