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及有效部位中主要成分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特性研究

    作者:杨淑婷;潘洁;陆苑;梅朝叶;刘亭;黄勇;王永林

    为研究白及有效部位中主要成分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特性,初步阐明白及有效部位的口服吸收机制.该实验采用Caco-2细胞单层细胞吸收模型,通过UPLC-Q-TOF分析白及有效部位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成分,并建立UPLC-TQD分析方法测定白及有效部位主要成分在Caco-2细胞中的含量,分别考察时间、浓度、pH和P-gp抑制剂对各成分的吸收影响.经过UPLC-Q-TOF指认白及有效部位中的主要成分B6,B12,B14,B17,B19,B23,研究发现该6个成分能够摄取进入Caco-2细胞中,并且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呈现浓度依赖性.其中B12,B14的吸收在0~180 min为上升趋势,未呈现饱和,B6,B17,B19,B23在60 min后吸收趋于饱和;各成分在偏酸性或酸性条件下吸收较好,其中B6在pH 6.0环境中吸收较好,其余成分B12,B14,B17,B19,B23在pH 4.0环境中吸收较好;且加入维拉帕米P-gp抑制剂后和空白相比,B6,B12的吸收无差异,而B14,B17,B19,B23的Caco-2细胞摄取量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B6等6个成分的摄取过程中没有P-gp的参与,即B6等6个成分不是P-gp底物.由此结果可知白及有效部位主要成分进入Caco-2细胞以被动扩散为主,且吸收过程不受P-糖蛋白的外排作用影响.

  • 辛芍提取物中5种成分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特性

    作者:侯佳;胡建春;李月婷;刘亭;黄勇;王爱民

    研究辛芍提取物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特性.该文建立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模型,采用UPLC-MS测定辛芍提取物中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咖啡酸、灯盏乙素、灯盏甲素5个活性成分在细胞裂解液中的含量.并用此模型分别研究pH,时间,温度以及药物浓度对辛芍提取物中芍药内酯苷等5种成分的吸收影响,并且考察在P-糖蛋白抑制剂存在与否时5种成分的转运情况,预测这5种成分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37℃下,辛芍组方提取物中5种成分的摄取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在0.5~12.5 g·L-1,摄取呈浓度依赖性,符合被动扩散过程;在pH 4.0~7.4,咖啡酸、灯盏乙素、灯盏甲素3个成分的细胞吸收量随pH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在4~37℃,咖啡酸的细胞吸收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其余4个成分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加入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和环孢菌素A,咖啡酸与灯盏乙素的细胞摄取量显著增加(P<0.05).说明辛芍提取物中芍药内酯苷等5种成分的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且灯盏乙素和咖啡酸可能是P-糖蛋的底物.

  • 重视脂肪代谢性肌病的病因学诊断

    作者:焉传祝

    人体内的脂肪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脂肪组织细胞内的甘油三酯,另一种是存在于脂肪细胞以外的其他各种组织细胞胞质内的甘油脂滴.在长时间禁食和持续性肌肉收缩等情况下,脂肪细胞内的甘油三酯以游离脂肪酸的形式进入血液,通过被动扩散进入肌肉的细胞质内[1].

  • 平行人工膜渗透模型及其应用进展

    作者:吴一凡;刘晖;倪京满

    随着新药研发水平的提高,每类药物的候选化合物增多,研究工作量明显增加,对化合物进行快速筛选的方法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平行人工膜渗透模型(PAMPPA)作为药物筛选的有力工具,已用于药物研究中.该模型主要以人工磷脂作为生物膜来模拟药物跨膜的屏障,用于药物的膜渗透研究.本文介绍了平行人工膜渗透模型的建立、特点和研究进展,概述了利用PAMPA进行药物筛选等方面内容.通过调整人工磷脂膜的配比,PAMPA能够作为肠道、血脑屏障和皮肤吸收等体外模型.作为药物被动转运模型,PAMPA能够对药物进行高通量快速筛选,具有成本低、灵活、用药量少和重现性好等特点.

  • 莪术油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研究

    作者:冷薇;郑颖;李绍平;杨丰庆;王一涛

    目的 研究莪术油及其部分活性单体在Caco-2体外细胞吸收模型中的吸收机制,并比较各成分以单体形式及以总油形式在细胞模型上透过的异同.方法 应用Caco-2体外细胞吸收模型,分别考察莪术油(Zedoary Turmeric oil,ZTO)及其部分单体,包括莪术二酮(curdione)、吉马酮(germacrone)、呋喃二烯(furanodiene)、莪术醇(curcumol)在不同方向,不同浓度下的转运情况,并比较各单体与挥发油中相应成分在同一浓度下的转运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结果 莪术二酮、吉马酮、莪术醇有很高的表观渗透系数,且不随转运方向及给药浓度影响(P>0.05);而呋喃二烯及挥发油中的其他高脂溶性成分[包括呋喃二烯、莪术烯(curzerene)、β-榄香烯(β-elemene)]在Caco-2细胞模型上不透过;挥发油中其他成分不影响莪术二酮、吉马酮在细胞模型上的透过(P>0.05);莪术油及其活性单体透过Caco-2单层细胞膜后并无代谢产物可被检测.结论 莪术油及其部分单体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机制为被动扩散,莪术油中高脂溶性成分及呋喃二烯由于被单层细胞膜摄取而不透过Caco-2细胞,挥发油中其他成分对单体成分的透过无影响.

  • 电致孔下表面活性剂促进吡罗昔康的经皮渗透

    作者:蒋国强;昝佳;陈军;朱德权;丁富新

    目的利用表面活性剂的促渗作用,提高脂溶性药物通过电致孔形成的水性通道的经皮渗透量.方法以吡罗昔康和不同浓度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溶液为供给液,进行电致孔;改变脉冲参数和聚山梨酯80的浓度,通过体外透皮实验,考察这些因素的影响.结果当聚山梨酯80的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吡罗昔康在电致孔下经皮渗透速率明显提高,在佳条件下,较被动扩散提高了近50倍,但随聚山梨酯80的浓度增加仅略有提高;当聚山梨酯80的浓度低于cmc时,吡罗昔康的渗透速率明显降低.结论综合利用聚山梨酯80的促渗作用和电致孔时形成的水性通道,可以有效提高吡罗昔康的透皮量.

  • 水通道:从结构到功能

    作者:杨春章;李卉丽;刘爽;于常海

    自1966年证实脂质双分子层能够通透水分子以来,被动扩散一直被认为是水通透生物膜结构的惟一方式[1].

  • α-常春藤皂苷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研究

    作者:何明珍;梁起栋;欧阳辉;饶小勇;苏丹;孙勇兵;冯育林;杨世林

    目的 考察α-常春藤皂苷的肠道吸收特性,探讨α-常春藤皂苷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模型、运用HPLC法测定药物的质量浓度,分别研究吸收部位、药物质量浓度、pH值、肠道菌群以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α-常春藤皂苷吸收的影响.结果 α-常春藤皂苷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顺序为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且以质量浓度为75、150、300 μg/mL的供试液进行实验,Ka和Peff没有显著性差异;药物的吸收随pH值升高而增加;扰乱大鼠肠道菌群会干扰α-常春藤皂苷的吸收;含P-gp抑制剂组和不含P-gp抑制剂组相比,α-常春藤皂苷的Ka和Peff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α-常春藤皂苷在全肠道均有吸收,但在肠道下部吸收较好;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药物的吸收无浓度饱和现象,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药物在碱性环境下吸收较好;肠道菌群对α-常春藤皂苷吸收有显著影响;α-常春藤皂苷不是P-gp底物.

  • 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转运研究

    作者:周鹏;周惠芬;何昱;张宇燕;杨洁红;戴柳玲;汪兴宇;王泽锋;万海同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中主要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 (HSYA)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转运特征.方法 MTT法确定HSYA对Caco-2细胞单层模型作用的安全浓度范围;采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考察转运时间、药物质量浓度、温度、pH值以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和能量代谢抑制剂叠氮化钠对HSYA转运的影响;RT-PCR法检测HSYA及维拉帕米对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影响.结果 从项侧(AP)到底侧(BL) (AP→BL),HSYA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在2×10 6~5×10 6 cm/s,表明其吸收性中等;HSYA的转运与其质量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37℃下HSYA的Papp与4、25℃下的Papp有显著差异(P<0.01),pH值为9.0时的Papp与pH值为5.0、7.4时的Papp值也有明显差异(P<0.01).维拉帕米能明显下调MDR1基因的表达,但HSYA的转运不受维拉帕米的影响;叠氮化钠影响细胞能量代谢,但HSYA的转运不受能量代谢异常的影响,且Papp(BL-AP)/Papp(AP-BL)在1~1.5,HSYA的吸收过程基本符合被动扩散.结论 HSYA在Caco-2细胞模型的转运方式为被动扩散,且不受P-gp和能量代谢的影响,低温和碱性环境下不利于HSYA的吸收.

  • 结构修饰策略改善药物血脑屏障通透性

    作者:陈红莉;姜标;李援朝

    如何使药物有效地穿越血脑屏障并发挥药效,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大难题.通过结构修饰,可以改善小分子药物的理化性质,使其通过被动扩散的方式到达脑部;另外,可将药物修饰成能借助载体或受体介导的转运系统运输的结构,经由载/受体转运进入脑部.这两种手段是目前常用的改善药物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化学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药物传送到脑部的主要途径,并重点阐述基于传送途径对小分子药物利用化学手段进行结构修饰以改善药物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方法.

  • 杠柳苷元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作者:尹通;王晓明;潘桂湘;郭亚卿;王献瑞;吕弘

    目的:考察杠柳苷元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探讨杠柳苷元可能的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Hypersil ODS2(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为固定相,乙腈-水(29∶71)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于220 nm波长测定灌流液中杠柳苷元的含量.结果:杠柳苷元不同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在考察浓度范围内(1.25、5、20μg· mL 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存在浓度依赖性.结论:杠柳苷元的肠吸收机制除被动扩散外,可能还涉及主动转运.

  • 氟他胺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作者:马露露;张广军;高保安;陈建明

    目的:研究氟他胺在大鼠小肠各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为其剂型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在体试验法,分别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酚红和氟他胺的浓度.结果:在体全小肠段吸收实验中,药液在体循环6h后,43.58%的药物被肠道吸收;氟他胺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百分率分别为(10.66±2.98)%·cm-1·h-1、(10.12±3.05)%·cm-1·h-1、(10.47±3.1)%·cm-1·h-1、(10.11±3.02)%·cm-1·h-1,四个肠段的肠壁通透系数分别为:(0.587±0.208) cm2·h-1、(0.571±0.193) cm2·h-1、(0.593±0.197) cm2·h-1、(0.539±0.192) cm2·h-1;药物浓度为15.48~68.48 μg· mL-1时,小肠的吸收速率在(0.092±0.010) h-1~(0.090±0.012)h-1之间基本相似;供试药液中聚山梨酯-80的含量分别为1%、2%、5%时,肠的吸收速率分别为:(0.097±0.017)h-1、(0.078±0.012)h-1、(0.073±0.009) h-1.结论:氟他胺在大鼠肠道各部分均有吸收,且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实验范围内,药物浓度和聚山梨酯-80含量对药物的吸收速率无影响;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速度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氟他胺在整个肠段均有较好的吸收.

  • 毛蕊异黄酮体外转运研究及对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影响

    作者:聂根;黄旭军;张信平;徐江琳;毛园清;朱真;程时刚

    目的:研究毛蕊异黄酮在体外模型Caco-2模型的转运特征,及对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确定毛蕊异黄酮对Caco-2模型作用的适用浓度范围;考察浓度、pH、温度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和能量代谢抑制剂(叠氮化钠)对毛蕊异黄酮转运的影响;抑制多药耐药基因MDR1对毛蕊异黄酮转运的影响。结果从上层(AP)到下层(BL),毛蕊异黄酮的Papp跃10-6cm/s,表明吸收性良好;毛蕊异黄酮的转运与其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4℃条件下毛蕊异黄酮的Papp与25、37℃下的Pa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BL:(1.85±0.16)×10-6cm/s比(3.05±0.13)×10-6cm/s、(3.89±0.31)×10-6cm/s,P<0.01;BL→AP:(1.94±0.29)×10-6cm/s比(3.49±0.18)×10-6cm/s、(4.06±0.26)×10-6cm/s,P<0.01];pH=9时的Papp与pH=5、7.4时的Pap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0.16)×10-6cm/s比(3.46±0.32)×10-6cm/s、(2.72±0.26)×10-6cm/s,P约0.01]。毛蕊异黄酮的转运不受MDR1基因的影响;毛蕊异黄酮的BL侧到AP侧和AP侧到BL侧的Papp比值约1.5,不受能量代谢影响。结论毛蕊异黄酮在Caco-2模型的转运方式以被动扩散为主,不受P-gp和能量代谢的影响,且毛蕊异黄酮在低温和碱性环境下不利于其吸收。

  • 8-异丙胺亚甲基橙皮素(IPHP)在Caco-2细胞模型上跨膜转运的研究

    作者:胡婷婷;黄成;孟晓明;陈昭琳;沈陈林;李俊

    目的:利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8-异丙胺亚甲基橙皮素(IPHP)在小肠吸收转运的机制。方法在Caco-2细胞模型上进行IPHP的跨膜转运实验,探讨药物浓度、pH、温度、P-gp抑制剂维拉帕米、MRP2抑制剂MK-571和丙磺舒对IPHP在体外细胞模型上跨膜转运的影响。结果IPHP在Caco-2细胞模型上的转运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IPHP不同浓度从A侧到B侧的渗透系数Papp(AP-BL)(×10-5)分别为:(2.21±0.200)、(3.56±0.306)、(3.81±0.179)、(4.23±0.229)、(4.17±0.262)cm·s-1, B侧到A侧的渗透系数Papp(BL-AP)(×10-5)分别为:(3.57±0.209)、(4.51±0.113)、(4.97±0.229)、(5.24±0.550)、(5.07±0.557)cm·s-1,外排率分别为:1.61、1.26、1.3、1.23、1.21。温度和pH对其转运均有影响,而P-gp抑制剂对于IPHP的转运没有明显的影响, MRP2抑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IPHP的转运量(P<0.05)。结论IPHP在Caco-2细胞模型上的转运方式主要是被动扩散,且其转运不受P-gp外排

  • 杜仲提取物中4种主要成分在Caco-2细胞的摄取特性研究

    作者:兰燕宇;刘跃;曹旭;牟景丽;王爱民;郑林

    目的:研究杜仲提取物中京尼平苷酸、原儿茶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松脂醇单葡萄糖苷在Caco-2细胞的摄取特性。方法以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杜仲提取物的细胞摄取规律,采用UPLC-MS/MS法测定Caco-2细胞中京尼平苷酸、原儿茶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松脂醇单葡萄糖苷的浓度,考察时间、pH值、药物浓度、温度及抑制剂对Caco-2细胞摄取杜仲提取物的影响。结果杜仲提取物中京尼平苷酸、原儿茶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松脂醇单葡萄糖苷4种成分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具有一定的时间、浓度依懒性,其摄取表现为被动扩散;在pH 4条件下,杜仲提取物中上述4种成分的细胞摄取量明显高于pH 8;在4℃、25℃、37℃条件下,杜仲提取物在37℃下的摄取量高;加入维拉帕米、环孢菌素A后,杜仲提取物中原儿茶酸的细胞摄取量有明显变化,其余3个成分没有变化。结论杜仲提取物中京尼平苷酸、原儿茶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松脂醇单葡萄糖苷4种成分的细胞摄取机制主要是被动转运;P-糖蛋白参与其原儿茶酸的摄取过程。

  • HPLC-MS法测定关附甲素及其在Caco-2细胞上的摄取特性

    作者:李晓天;王素军;王广基

    目的 建立关附甲素的LC-MS测定法,研究其在Caco-2细胞上的摄取特性.方法采用ShimadzuVP–ODS,C8柱,(250mm×2.1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30:70(V/V),用0.2%冰乙酸溶液,加入二乙胺适量调pH至4.0左右,流速:0.2 ml·min-1,电喷雾离子化(ES1)方式,采用选择性离子检测法,检测离子为正离子,关附甲素的选择性离子:[M+H],m/z 430.考察温度、药物浓度、时间和pH值对关附甲素在Caco-2细胞上摄取的影响.结果关附甲素在0.2~50.0 μmol·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8),低定量限0.2 μmol·L-1.关附甲素在Caeo-2细胞上的摄取具有一定的浓度、时间和pH值依赖性,其摄取表现为被动扩散.结论 该法灵敏、简单,专属性强,关附甲素在Caco-2细胞上具有良好的摄取.

  • 槲皮素及其纳米脂质体在Caco-2细胞的吸收特性研究

    作者:李发鹏;王刚;蒋安蓉;向俊伟;王佳;常明泉;杨光义;曾南;叶方

    目的 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及其纳米脂质体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探讨其纳米脂质体促进槲皮素吸收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槲皮素纳米脂质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标仪分别测定Caco-2细胞对槲皮素原料、槲皮素普通脂质体和槲皮素纳米脂质体的吸收.结果 Caco-2细胞对槲皮素纳米脂质体的吸收效果较佳,槲皮素原料和槲皮素普通脂质体吸收量均随着槲皮素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关系,而槲皮素纳米脂质体非呈线性关系.结论 槲皮素制备成为纳米脂质体能促进槲皮素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槲皮素原料和槲皮素普通脂质体在Caco-2细胞模型上的吸收为被动扩散,而槲皮素纳米脂质体为被动扩散和主动转运混合方式.

  • 红酶素配伍维生素C临床的讨论

    作者:朱丽华;陈英

    临床常用的红霉素片剂系红霉素酸酯的十二烷基硫酸盐,为肠溶衣片,口服后很容易从肠道崩解吸收,维生素C则在胃中崩解,易溶于水,口服后可通过被动扩散和主动吸收过程迅速吸收,因此两药在体内崩解的部位和时间不同,虽同服,两药在未被吸收进入体液前,无接触机会,互相影响不大.两药分别吸收后,在体液虽有接触机会,但此时由于体液的稀释和代谢转化,维生素C的血药浓度已很低,不足以影响体液的pH值.如果从维生素C是酸性药物,而红霉素在酸性环境中极不稳定,易被破坏的角度考虑,两者是不能合用的.所以单从pH值变化的角度考虑,认为维生素C影响红霉素的稳定性是欠妥的.常用量的维生素C与红霉素合用是合理的.

  • 殃芪巴布剂的不同成分离体大鼠经皮渗透行为研究

    作者:唐万和;肖柳;杨全伟

    目的 测定殃芪巴布剂中野黄芩苷、党参炔苷和延胡索乙素离体大鼠透皮率测定研究.方法 采用改良的France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屏障,采用HPLC分别测定殃芪巴布剂中不同时间野黄芩苷、党参炔苷和延胡索乙素的透皮累积量.结果 对殃芪巴布剂线性关系考察中,野黄芩苷回归方程为Y=3.29×105X-3.11×104(r =0.9998),结果表明野黄芩苷进样量在0.08204 ~0.8204μ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党参炔苷回归方程为Y=3.57×106X-8.54×104(r=0.9995),结果表明党参炔苷进样量在0.1219~1.21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延胡索乙素回归方程为y=6.54×106X+1.55×104(r=0.9996).结果表明延胡索乙素进样量在0.02001 ~0.2001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HPLC测得殃芪巴布剂中的野黄芩苷、党参炔苷、延胡索乙素透过离体大鼠皮肤12h透皮率分别为20.06%、19.23%、28.81%.结论 殃芪巴布剂的大鼠体外经皮渗透行为是一个被动扩散行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透过量也增加.

  • 影响黄酮苷类药物口服吸收的因素

    作者:王从品;吕承哲

    目的:总结影响黄酮苷类药物口服吸收的因素,以期为提高黄酮苷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黄酮苷类药物口服吸收的各种途径包括被动扩散吸收,主动转运,存在于肠壁细胞的外排转运蛋白对黄酮苷类药物的肠分泌和外排作用,胃肠道内存在的酶或菌群对黄酮苷类药物的代谢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黄酮苷类药物被动扩散吸收较差,Na+-葡萄糖共转运载体对其吸收有一定的主动转运作用;P-糖蛋白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对某些黄酮苷类药物有肠细胞外排作用;胃肠道内存在的酶或菌群的代谢往往能促进黄酮苷类药物的吸收.结论:黄酮苷类药物口服吸收受到多种途径的影响.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