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水飞蓟素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的制备及表征

    作者:

    目的:制备水飞蓟素纳米混悬剂以及冻干粉并进行相关的理化表征.方法:采用沉淀法,分别将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 8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泊洛沙姆(Poloxamer 188),3种表面活性剂作为稳定剂制备水飞蓟素纳米混悬剂,同时为保持制剂稳定性,以5%甘露醇作为冻干载体制备混悬剂冻干粉;采用激光散射粒径仪测定混悬剂的粒径、多分散指数、Zeta电位;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采用X光衍射及差示扫描量热法考察其物相变化.结果:成功制备了水飞蓟素纳米混悬剂及冻干粉,电镜观察形态圆整,大小均一,粒径为100~300 nm,X光射线衍射显示水飞蓟素纳米混悬剂有其专属特征.结论:将水难溶性的有效部位制备成纳米混悬剂可行,同时为中药新剂型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 黄芩苷纳米晶体微丸的制备及其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

    作者:靳世英;袁海龙;靳士晓;吕青远;白金霞;韩晋

    目的:该研究制备了黄芩苷纳米晶体(baicalin nanocrystal,BC-NC),并进行了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探头超声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黄芩苷纳米混悬剂,然后通过流化干燥工艺将其脱水干燥成固体微丸,考察纳米晶体的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以黄芩苷为指标成分,采用HPLC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用DAS 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黄芩苷纳米晶体在扫描电镜下呈不规则颗粒状,平均粒径(248±6) nm,多分散指数(PI)为(0.181±0.065),Zeta电位为(-32.3±1.8)mV.BC-NC达峰浓度(Cmax)为(16.51±1.73) mg·L-1,0~24h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增加为(206.96±21.23) mg·L-1·h,与黄芩苷原料药及物理混合物相比均有显湿著性提高(P<0.0l).结论:通过高压均质及流化干燥工艺制得的黄芩苷纳米晶体能显著提高药物体内生物利用度,有望进一步制成口服固体制剂.

  • 量子点荧光标记及其应用

    作者:李琨;焦嫦亮;尹翔;王顺伟;王吉伟;张阳德

    量子点(quantum dot,QD)又称为半导体纳米晶体(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是一种由Ⅱ-Ⅷ或Ⅲ-Ⅴ族元素组成的纳米颗粒,直径约1~100 nm.在激发光的诱导下,量子点会产生荧光.一、量子点的基本特性

  • 量子点:新的荧光标记物质

    作者:陈宏伟;刘红莉;王一理;司履生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细胞蛋白组学、细胞图谱蛋白组学要求对细胞亚区、亚结构的蛋白组成及其相互作用网络进行动力学分析,而荧光图像技术是进行这一研究的重要手段.有机荧光染料易于淬灭,瞬时即逝,无法对标记细胞进行长期的追踪及观察标记分子的动力学过程.荧光蛋白标记可以克服上述困难,但需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可表达融合蛋白的质粒,进行细胞培养、基因转染等一系列操作,非一般实验室所能完成,而且,如要同时标记细胞中的不同蛋白则需构建多种含不同特性荧光蛋白的融合质粒,更增加了实验难度.近出现的纳米晶体(nanocrystals)即半导体微粒--量子点(quantum dots)标记技术,以其独特的优点引起人们极大注意.

  • 量子点标记物及其在免疫学与核酸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王翠娟;邵华

    量子点(Quantum:Dots,QDs)是一种由Ⅱ~Ⅵ或Ⅲ~Ⅴ族元素组成的半导体纳米晶体,直径约1~20 nm,常见直径为1~10nm的球状晶体.量子点是由金属离子Ag、Hg、Pb、Zn、Cd和In,以及非金属元素S、Se、Te和P组成的核/壳结构的半导体纳米晶体,主要形式有CdSe/ZnS和CdSe/CdS 2种,其中CdSe为内核,ZnS或CdS包被其外为外壳.

  • 载磺胺嘧啶银纳米晶体明胶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质测定

    作者:邵杰;许玉莲;王丽伟;郭代红

    目的 以明胶为主要原料,京尼平为交联剂,包载磺胺嘧啶银纳米晶体制备载药交联凝胶敷料,并探究其理化性质与释药特性.方法 球磨法制备AgSD纳米晶体,测定粒度及分散系数,透射电镜下观察晶体形貌,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其6 h内相对累计溶出度;分别制备不同交联度载AgSD纳米晶体与粗粉凝胶敷料,测定溶出度,考察其溶出行为,扫描电镜下观察微观结构,并于6周后同法重复测定载药凝胶及纳米晶体混悬液各项性质,考察稳定性.结果 纳米化后的AgSD多分散系数为0.211,平均粒径267.8 nm,与粗粉相比6 h溶出度大大提高;载药凝胶释药速率与交联度呈负相关,且纳米晶体凝胶释药速率高于相同交联度粗粉凝胶,电镜观察药物晶体未受交联影响,6周后载药凝胶释药性及微观结构皆稳定,而混悬液晶体粒径增大,溶出速率下降.结论 新型载药凝胶敷料溶出良好,性质稳定,可为后续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不同粒径黄体酮的制备及评价

    作者:李莉;李琬晴;李迎;高静;张慧;孙建绪;郑爱萍

    目的 比较不同粒径黄体酮注射液的释放速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制备黄体酮纳米级、微米级注射液,通过X线粉末衍射分析(P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对两者进行表征,经透析法比较两制剂和黄体酮原料药的溶出速度.HPLC-MS法测定肌注不同药物后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XRD和FTIR分析中,两制剂晶型结构基本无变化,晶型稳定.黄体酮纳米级、微米级注射液在PBS溶液中释放达到90%时分别需要2和4 h,而原料药释放完全需要近40 h.药代动力学实验中,相比市售黄体酮注射液,黄体酮纳米级、微米级注射液的Cmax分别提高了1.8和1.7倍,AUC0-t分别提高了2.95和1.63倍.两者生物利用度均高于黄体酮注射液.结论 黄体酮纳米级、微米级注射液的释放速率显著高于原料药,生物利用度均高于市售注射液.

  • 纳米晶体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郑爱萍;石靖

    纳米晶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从而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降低食物效应,是难溶性药物递送系统具潜力的研究方向.在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就纳米晶体药物的特点、组成、制备技术、临床应用及纳米效应的定量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肿瘤靶向纳米制剂研究进展

    作者:魏丽莎;季艳霞;康振桥;郑爱萍

    近年来基于纳米技术的靶向给药系统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已成为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热点.纳米制剂具有靶向性,它能将药物浓集于靶部位,而对非靶器官影响很小,可提高药效,降低全身毒副作用,被认为是搭载抗癌药的适宜剂型.目前一些靶向纳米制剂产品已上市,也有大量靶向纳米制剂处于研究阶段,在肿瘤治疗上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各类靶向纳米制剂进行介绍,同时,重点综述近年来基于纳米技术的肿瘤靶向制剂研究进展.

  • 药物纳米晶体制备技术3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作者:岳鹏飞;刘阳;谢锦;陈颖翀;杨明

    纳米晶体是难溶性药物给药系统研究的热点.纳米晶体不同于载体纳米粒,其药物并非包载于高分子材料中,同时纳米晶体也不同于固体分散体,其内部有药物晶体存在.纳米晶体制备工艺简单,为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与生物利用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极具产业化应用与发展潜力.本文将对纳米晶体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以纳米晶体制备技术方法的发展为主线进行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展望,期望为药物纳米晶体制剂的研发提供借鉴.

  • 维甲酸纳米晶体的制备与表征

    作者:张斯慧;吴琼珠;周建平

    目的:为了提高维甲酸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制备了维甲酸纳米晶体.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维甲酸纳米晶体并用冷冻干燥法将其固化,以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I)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工艺优化.采用激光粒径分析仪、扫描电镜(SEM)考察其粒子大小及外观形态,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确证其结构,体外溶出试验评价其溶出度.结果:0.4%泊洛沙姆407(F127)为稳定剂,均质压力1 500 bar下循环15次,得到平均粒径为283 nm的纳米晶体混悬液.3%微晶纤维素(MCC)为冻干保护剂,将混悬液冷冻干燥后得到的球形维甲酸纳米晶体粉末,其化学结构及晶型维持不变,药物溶出度明显提高.结论:维甲酸纳米晶体制备方法简便,可明显提高维甲酸的溶出度,有望提高维甲酸的生物利用度.

  • 纳米载体-温敏凝胶复合体系递送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平;曲柯润;蒋金金;周美玲;张明晚;黄元;李瑞;朱东亚

    近些年来,基于制药技术联合使用策略的纳米载体-温敏凝胶复合递药体系的研究,开辟了抗癌药递送的新途径.该复合体系结合了纳米技术和温敏凝胶2种制药技术的优点,具有给药方便、生物相容性好、可以更好的保护药物、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和靶向性以及隐蔽性,降低毒性和控制释放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主要概述了近5年内不同的纳米载体-温敏凝胶复合体系递送抗癌药物的体内研究数据所展现出的该复合体系的优点以及新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 10-羟基喜树碱纳米混悬剂的制备、表征和药物动力学评价

    作者:张毅;詹颖;庞宁;刘瑜洁;程士轩;李骥;杜祎甜;齐宪荣

    10-羟基喜树碱(HCPT)是一种广谱抗癌药,然而由于其溶解性差、不稳定,限制了它的应用.本研究采用微沉淀法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羟基喜树碱纳米混悬剂(HCPT-NSP),也称为纳米晶体,显著提高了HCPT的载药量,药物包载率为(36.5士9.5)%,药物浓度达到(1.35士0.2) mg/mL,高于HCPT溶解度的1000倍以上.用动态光散射法(DLS)测定HCPT-NSP粒径为(129.8士13.9) nm.透射电镜(TEM)观察HCPT-NSP呈短杆状晶体.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微分热重分析(DTA)结果显示,HCPT在混悬剂中呈短杆状晶体状态.HCPT-NSP以10 mg/kg剂量静注后在体内分布符合三房室模型,与文献中HCPT注射液静脉给药后的药物动力学数据相比,HCPT-NSP的半衰期延长,预示HCPT-NSP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给药体系.

  • 赤芍总苷纳米混悬剂的制备、表征及药动学评价

    作者:张金凤;吴凡;韩嘉艺;荣景宏;李艺;刘宇;梁啸;王欣;潘昊;刘宏生;陈立江

    赤芍总苷是从赤芍中得到的有效部位,它具有许多的生物学活性.然而,由于其溶解性差,生物利用度也非常低,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将赤芍总苷制备成纳米混悬剂以增加溶解度,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采用沉淀-高压均质法制备赤芍总苷纳米混悬剂.用动态光散射法(DLS)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分别为(210.2±2.5) nm,(-22.4±1.2) mV.差示扫描量热图(DSC)结果显示,TPG在混悬剂中呈晶体状态,晶型并未改变.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赤芍总苷纳米混悬剂呈球状晶体.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赤芍总苷纳米混悬剂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参数,与赤芍总苷混悬液组药物动力学数据相比,AUC0-∞明显增大(约1.85倍),表明赤芍总苷纳米混悬剂可以提高赤芍总苷的生物利用度,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给药体系.

  • 纳米效应对难溶性药物阿瑞匹坦体内外性质的影响

    作者:张晓燕;李倩;孙建绪;曲昌海;郑爱萍

    目的 研制阿瑞匹坦口服纳米制剂,并通过对其体内外性质的评价,考察纳米效应对难溶性药物的影响.方法 制备粒径约为0.2、1和20 μm的阿瑞匹坦,粒度及表面电位分析仪测量粒径及Zeta电位;HPLC测定20和0.2 μm阿瑞匹坦在4种介质中的溶解度;采用溶出度测定第二法,对自制制剂与市售制剂进行不同介质中的溶出度对比研究;对20、1和0.2 μm3种粒径阿瑞匹坦在空腹及进食的条件下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进行对比研究,并比较自制制剂与市售制剂的体内行为.结果 制备的纳米晶体平均粒径为224.5 nm,Zeta电位-22.1 mV;0.2和20 μm的阿瑞匹坦在pH 1.2、pH4.5、pH6.8的介质和水中的溶解度比值分别为3.30、70.77、48.25和110.44,表明水难溶性药物阿瑞匹坦纳米化后溶解度显著提高;自制与上市制剂在4种介质中的溶出度相似因子f2均>50,即自制与市售制剂的体外溶出行为基本一致;禁食条件下,0.2 μm粒径的纳米晶体混悬液生物利用度较20和1μm粒径分别提高了2.05和1.43倍;进食条件下20和1μm粒径的生物利用度为禁食条件下1.79和1.21倍,而0.2 μm粒径为0.95倍,说明阿瑞匹坦纳米化后可以消除食物效应;自制与市售纳米混悬液在SD大鼠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结论 运用纳米晶体技术制备阿瑞匹坦口服微丸胶囊,可以显著性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从而改善其口服吸收速度和程度;同时可降低食物对口服吸收的影响,消除食物效应.

  • 柚皮素纳米晶体的制备及药剂学性质研究

    作者:赵涵;戎欣玉;刘爽;麻雪娜;闫若玉;李志远

    目的 制备柚皮素纳米晶体,并进行药剂学性质研究.方法 采用介质研磨-喷雾干燥法制备柚皮素纳米晶体;用马尔文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柚皮素纳米晶体的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用扫描电镜观察晶体形态;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及傅里叶红外光谱法考察晶型和化学结构是否变化;用转篮法测定纳米晶体的溶出度.结果 柚皮素纳米晶体平均粒径为(400.7±6.9) nm,PDI为0.23;制备成纳米晶体后,柚皮素晶型及化学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溶解度明显提高(在pH 1.2盐酸溶液和pH 4.5磷酸盐溶液中,P<0.01;在pH 6.8磷酸盐溶液和水中,P<0.05);溶出度明显改善,药物溶出参数T50、Td(药物溶出50%和63.2%所需时间)显著减小(P<0.01).结论 优选的柚皮素纳米晶体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制备的纳米晶体粒径小且较为均匀,纳米化后柚皮素仍为结晶态,溶解和溶出得到明显改善,这为柚皮素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 以新型表面活性剂Pa-Brij78为基础的两种载药纳米系统的构建

    作者:邓同铭;王倩;梁欢;张家彬;宋鹤梁;姚鹏;晏为力

    目的:探究新型表面活性剂分子Pa-Brij78在药物传递方面的应用.方法:利用Brij78合成Pa-Brij78,通过薄膜水化法得到3mM包栽姜黄素的Pa-Brij78胶束水溶液,并通过共沉淀法用磷酸钙将胶束矿化的流程建立磷酸钙胶束复合纳米颗粒药物传递系统;利用Pa-Brij78作为稳定剂,与紫杉醇按不同的紫杉醇/表面活性剂质量比例溶于氯仿后用氮气吹干,真空干燥2-4h,薄膜物水化30 min后超声20 min的流程建立纳米晶体Pa-PNC.运用粒度仪和扫面电子显微镜对两种纳米系统进行表征.结果:磷酸钙胶束复合纳米颗粒粒径小于200 nm,纳米颗粒外貌都是球形且表面粗糙对姜黄素的栽药率达17%,包封率大于90%,构建得到的不同比例的纳米晶体Pa-PNC,其粒径也都小于200 nm,Pa-PNC纳米晶体是棒状的,且Pa-PNC的载药率达50%.结论:本课题组合成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分子Pa-Brij78能够构建得到两种药物传递系统,在药物传递系统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 pH依赖型黄芩苷纳米晶体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作者:程玲;郑娟;沈刚;邱玲;李娟娟;张利红;武娜;韩晋;袁海龙

    目的 制备pH依赖型黄芩苷纳米晶体结肠靶向微丸,并对影响其体外释药行为的包衣处方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探头超声联合高压均质技术制备黄芩苷纳米混悬剂,用流化床干燥法固化成纳米晶体微丸,并考察其再分散后的粒径、Zeta电位和多分散指数.然后,将上述纳米晶体微丸进行流化床包衣,以微丸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对包衣处方进行优化.结果 黄芩苷纳米晶体微丸再分散后,平均粒径为(281.90±10.56) nm,多分散指数(PI)为(0.195 1 ±0.043 2),Zeta电位为(-31.7 ±2.1)mV.优包衣处方为以Eudragit S100为包衣材料,8%的柠檬酸三乙酯(TEC)为增塑剂,50%的滑石粉为抗黏剂,包衣增重量为15%.所制得的黄芩苷纳米晶体结肠靶向微丸在人工胃液2h、小肠液4h中的累积释药率小于13%,而在人工结肠液4h中达93%.结论 该制剂具有良好的结肠靶向释药性能.

  • 塞来昔布纳米晶体的制备与表征

    作者:黄婷;林巧平;钱勇;许向阳;周建平

    采用反溶剂沉淀法联合高压均质法技术制备塞来昔布的纳米晶体,提高其溶出度.以塞来昔布初混悬液形貌、纳米晶体混悬液粒子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为指标,考察稳晶剂种类和比例、高压均质参数、固化方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聚维酮K30 25 mg与十二烷基硫酸钠2.5 mg联用作稳晶剂,500 bar下循环10次,得到的纳米晶体粒径为(283.67±20.84) nm,PDI为0.16±0.01(n=3).喷雾干燥得到的产品复溶后能分散成均一混悬液,粒径为(623.33±28.71)am.采用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扫描电镜、透射电镜、饱和溶解度对原药及纳米晶体性质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晶体结构和晶型保持不变.所得纳米晶体的溶出率明显高于原药和物理混合物,且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放置10d仍较稳定.

  • 纳米药物晶体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夏怡然;王健;朱金屏;陈芳

    纳米药物晶体可解决多数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问题,近年来成为难溶性药物给药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着重综述了纳米药物晶体的制备技术,如沉淀法、分散法、乳化法和微乳化法、超临界流体结晶法等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纳米晶体 制备 综述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