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化香精:饮料中的"DNA"

    作者:德乐食品饮品配料(上海)有限公司

    乳化香精通常指饮料用乳化香精,是以食用香精油、增重剂、色素、抗氧化剂等为油相(分散相),以增稠剂、防腐剂、去离子水为水相(连续相),经高压均质乳化而成.分别配制好水相和油相后,在高速剪切下,油相被分散到水相中,再经高压均质,油滴的直径达1μm左右,得到乳化香精.

  • 黄芩苷纳米晶体微丸的制备及其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

    作者:靳世英;袁海龙;靳士晓;吕青远;白金霞;韩晋

    目的:该研究制备了黄芩苷纳米晶体(baicalin nanocrystal,BC-NC),并进行了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探头超声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黄芩苷纳米混悬剂,然后通过流化干燥工艺将其脱水干燥成固体微丸,考察纳米晶体的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以黄芩苷为指标成分,采用HPLC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用DAS 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黄芩苷纳米晶体在扫描电镜下呈不规则颗粒状,平均粒径(248±6) nm,多分散指数(PI)为(0.181±0.065),Zeta电位为(-32.3±1.8)mV.BC-NC达峰浓度(Cmax)为(16.51±1.73) mg·L-1,0~24h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增加为(206.96±21.23) mg·L-1·h,与黄芩苷原料药及物理混合物相比均有显湿著性提高(P<0.0l).结论:通过高压均质及流化干燥工艺制得的黄芩苷纳米晶体能显著提高药物体内生物利用度,有望进一步制成口服固体制剂.

  • 果胶多柔比星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初步药效评价

    作者:范菲;唐小海;黎霞;冉茂盛;李玲芳;彭琳

    运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果胶多柔比星轭合物(pectin-doxorubicin conjugate,PDC)纳米混悬液,评价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体内释放及抗肿瘤活性.以纳米粒平均粒径及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I)为指标,研究各影响因素如压力、循环次数和稳定剂种类对PDC纳米混悬剂的影响.考察PDC纳米混悬液在pH为5.1或7.4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中的累积释放率.腹腔注射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当量为10 mg·kg-1的PDC纳米混悬液或10 mg·kg-1 DOX,测定家兔血浆中DOX浓度.构建SKOV3细胞裸鼠模型,腹腔注射DOX当量为10、5、2.5 mg·kg-1的PDC纳米混悬液,观察裸鼠生长状态.结果表明:PDC纳米混悬剂的平均粒径为118.846.93 nm,PI为0.14±0.03,zeta电位为-27.2±0.36 mV.PDC纳米混悬液在pH 7.4的PBS中基本不释放,在pH 5.1时,30h内累积释放率约40%.腹腔给药后,PDC组家兔血浆中DOX浓度低于DOX组、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终维持在60 ng·mL-1左右.此外,PDC纳米混悬液能有效抑制SKOV3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高剂量组裸鼠腹水瘤及瘤结节重量比阴性对照组显著减少.综上,PDC有望开发成一种高效低毒的靶向治疗癌性腹水的新型药物.

  • 维甲酸纳米晶体的制备与表征

    作者:张斯慧;吴琼珠;周建平

    目的:为了提高维甲酸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制备了维甲酸纳米晶体.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维甲酸纳米晶体并用冷冻干燥法将其固化,以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I)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工艺优化.采用激光粒径分析仪、扫描电镜(SEM)考察其粒子大小及外观形态,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确证其结构,体外溶出试验评价其溶出度.结果:0.4%泊洛沙姆407(F127)为稳定剂,均质压力1 500 bar下循环15次,得到平均粒径为283 nm的纳米晶体混悬液.3%微晶纤维素(MCC)为冻干保护剂,将混悬液冷冻干燥后得到的球形维甲酸纳米晶体粉末,其化学结构及晶型维持不变,药物溶出度明显提高.结论:维甲酸纳米晶体制备方法简便,可明显提高维甲酸的溶出度,有望提高维甲酸的生物利用度.

  • 丙泊酚中链脂肪乳的制备和表征

    作者:欧汝静;关世侠;李庆国;周郁斌;杨艳

    目的:制备丙泊酚中链脂肪乳,并对其一些物理性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筛选丙泊酚中链脂肪乳的处方,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单因素考察.通过考察其粒径、粒径分布、pH值及离心稳定性等确定了终处方及工艺.结果:丙泊酚脂肪乳的佳处方及工艺为:将Poloxamer 188 3.60 g和甘油2.25 g用适量的注射水在室温下溶解,作为水相.将丙泊酚1.0g,大豆卵磷脂1.20 g,油酸0.16g、维生素E0.08 g加入中链甘油三酸酯10 g中,搅拌均匀作为油相.两相分别预热至60℃,将油相缓缓加入水相中,500 W超声10 min分散成初乳,加水至100 mL,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8~9,移至高压均质机中400 bar压力下匀化10次,得到终乳,过0.45 μm的微孔滤膜,灌封于西林瓶中,1 15℃热压灭菌30 min即得.结论:制得的丙泊酚脂肪乳,平均粒径(129.87±0.85) nm,PI为(0.20±0.03),pH为(8.45±0.01),符合静脉注射要求.

  • 硫酸氢氯吡格雷亚微乳注射液的制备及其性质考察

    作者:艾秀丽;刘韵;宋双双;陈奋;杨星钢;潘卫三

    目的:制备硫酸氢氯吡格雷亚微乳注射液,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以注射用大豆油和注射用中链脂肪酸三酰甘油为混合油相,以蛋黄卵磷脂、泊洛沙姆188和聚山梨酯-80为复合乳化剂,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硫酸氢氯吡格雷亚微乳注射液,通过粒度和粒度分布、Zeta电位、pH值、渗透压和含量测定以及稳定性考察等对其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制备的乳剂外观为乳白色,略带蓝色乳光.3批样品的粒径分别为(158±22)、(160±22)和(161±33) nm,平均Zeta电位为(-37.70±0.79)mV,平均pH值为(7.51±0.03),平均渗透压为(279.33±0.58)mmol·kg -1,平均含量为(99.19±1.68)%,在(6±2)和(25±2)℃条件下放置6个月稳定.结论:制备工艺可行,制剂理化性质稳定,符合静脉注射要求.

  • 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在动物体内药动学与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李学明;程晓丹;王永禄;毛利娟;王悦;黄琴琴

    目的 制备紫杉醇纳来混悬荆,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重结晶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紫杉醇纳米混悬剂,以纳米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考察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影响因素,对制得的纳米混悬剂进行表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桨及小鼠组织中的紫杉醇浓度.结果 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粒径为214.4nm,PI值为0.09,平均Zeta电位为-22.7 mV,体系稳定.紫杉醇纳米混悬剂和紫杉醇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5.65和3.77 h;AUC分别为5.20和20.34 μg·h·mL-1;MRT分别为3.20和2.75 h;CL分别为2.05和0.56 L·kg-1· h-1.与紫杉醇注射液相比,紫杉醇纳米混悬剂在小鼠肝、脾、脑组织中的药物含量显著增加.结论 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处方简单,制备工艺德定,且具有良好的肝、脾靶向性,对减轻药物不良反应,降低心、肾毒副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 汉防己甲素注射乳剂的制备及评价

    作者:何佳奇;张洪瑶;杨岚;刘洋;高建青

    目的 制备汉防己甲素注射乳剂,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正交设计优选汉防已甲素乳剂的佳处方,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对样品进行质量、稳定性研究,并考察了汉防己甲素注射乳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及对家兔耳缘静脉的刺激性.结果 汉防己甲素注射乳的佳处方及工艺为:中链甘油三酸酯-大豆油(100 mg·mL-1∶50 mg·mL-1),磷脂30mg·mL-1,油酸5 mg·mL-1,pH值7~7.5,用105 kPa高压均质2~4次,121℃热压灭菌15 min.本品在低温条件保存较为稳定.与注射液相比,汉防己甲素注射乳显著减小了药物刺激性,两者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未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研究制备获得的汉防己甲素注射乳工艺稳定,质量可控,并能减小汉防己甲素的刺激性.

  • 小菜蛾抗菌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作者:刘朝勇;肖云芝;李瑞生;李晓荣;韩晋;袁海龙

    目的 制备小菜蛾抗菌肽(C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CA-PLGA-NPs),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度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S/W/O/W复乳法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CA-PLGA-NPs,对其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多分散指数(PDI)、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度进行研究.结果 CA-PLGA-NPs呈球形或类球形,粒径、PDI、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358.76±22.51)nm、0.168 1±0.012 2、(10.50±0.28)%、(60.92±1.58)%,突释现象不明显,2~10d内达到释药稳定期.结论 S/W/O/W复乳法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CA-PLGA-NPs工艺可行,为小菜蛾抗菌肽给药提供了制剂学基础.

  •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波棱甲素新型纳米混悬速溶膜

    作者:沈成英;王冶;徐和;申宝德;白金霞;韩晋;袁海龙

    目的 研制一种能提高水难溶性药物波棱甲素(herpetrione,HPE)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新剂型——纳米混悬口腔速溶膜(nanosuspension orodispersible film,NS-ODF),并优化其处方.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NS),进一步制成口腔速溶膜(orodispersible film,ODF).以羟丙甲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HPMC)、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ow-substituted hydroxypropyl cellulose,L-HPC)和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崩解时间、5min时累积释放度和膜复溶后的纳米粒粒径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优化HPE-NS-ODF的处方.结果 以优处方:50 g/L HPMC、5 g/L L-HPC、1.2 g/L MCC制得的HPE-NS-ODF崩解时间为(14.19±0.61)s,5min时药物体外释放度为(76.08±3.79)%,膜复溶后的纳米粒粒径为(289.64±5.92) nm,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小,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结论 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HPE-NS-ODF处方是有效、可行的,NS-ODF结合NS和ODF的双重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难溶性药物姜黄素作为纳米晶稳定剂制备Pickering乳剂的研究

    作者:冉娅;张良珂

    目的 使用姜黄素纳米晶(curcumin nanocrystalline,Cur-NC)作为固体颗粒稳定剂,制备Cur-NC自稳定Pickering乳剂(Cur-NC self-stabilized Pickering emulsion,Cur-NCSPE).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机制备Cur-NCSPE;比较不同的均质压力对Cur-NC粒径的影响,考察Cur-NC的加入量对Cur-NCSPE形成的影响,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乳剂的形态与结构,对Cur-NCSPE的稳定性及体外药物释放进行考察.结果 随着高压均质压力的增加,Cur-NC的粒径逐渐减小,当高压均质压力大于100 MPa后,Cur-NC的粒径变化趋于平稳;随着姜黄素(curcumin,Cur)投入量的增加,Cur-NC对油滴的包裹量增大,乳滴的粒径逐渐减小,当加入的药物量能够将油滴完全包裹时,继续增大药物量对乳滴粒径的影响不再明显.Cur-NCSPE的稳定性比Cur-NC和Cur高,Cur-NCSPE的体外释放速率比Cur-NC和Cur的释放速率显著加快.结论 成功制备了Cur-NCSPE,有望为中药难溶性成分提供新的口服给药技术平台.

  • 复方丹参冻干乳剂的制备及其体外溶出特性研究

    作者:李明;侯世祥;毛声俊;金辉;王乾韬

    目的 研制复方丹参冻干乳剂,改善复方丹参片中脂溶性成分的溶出.方法 采用高速剪切-均质法制备复方丹参液态乳;以物理外观、复溶效果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法优选油相比例与支架剂用量,进而以冷冻干燥法制得复方丹参冻干乳剂.以方剂中脂溶性代表成分丹参酮ⅡA、龙脑为检测指标,分别考察复方丹参冻干乳剂与片剂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溶出度;以复溶后外观、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考察冻干乳剂长期留样稳定性.结果 液态乳油相(中链甘油三酸酯)比例为10%,加入18%麦芽糖和0.25%β-环糊精作为支架剂时,制备的冻干乳剂外观均匀、复溶迅速且完全,稳定性良好.以人工胃液为溶出介质,复方丹参冻干乳剂中的丹参酮ⅡA、龙脑在30 min时的累积溶出率分别为(94.8±2.8)%、(97.4±2.9)%;而复方丹参片中的丹参酮ⅡA几乎未溶出,龙脑的累积溶出率也仅为(23.3±3.4)%.以人工肠液为溶出介质,片剂中的丹参酮ⅡA、龙脑在120 min时的累积溶出率分别为(42.5±2.7)%、(74.4±1.8)%,仍显著低于冻干乳剂的(97.8±1.9)%、(92.7±3.5)%.冻干乳剂室温放置1年后,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与市售片剂相比,冻干乳剂可显著提高复方丹参方剂中脂溶性成分的溶出度,且具有速释特点,其物理稳定性良好.

  • 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制备及体外溶出度研究

    作者:张小飞;果秋婷;孙静

    目的: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并研究其体外溶出度.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以纳米混悬剂粒径分布、PdI和Zeta电位为指标,考察了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影响因素,对制得的纳米混悬剂进行表征,并比较姜黄素纳米混悬剂溶液、固化纳米混悬剂和原料药的溶出速率和溶出量.结果: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396.4±67.2)nm,PdI为(0.369±0.061),Zeta电位为(-16.7±3.5)mV;扫描电镜显示纳米混悬剂粒径均一.姜黄素纳米混悬剂溶液和固化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体外累积溶出度明显高于姜黄素原料药.结论:高压均质法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工艺简单易行,姜黄素纳米混悬剂能显著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

  • 丁酸氯维地平亚微乳注射液的制备与理化性质考察

    作者:何海冰;殷春阳;徐丽双;唐星

    目的 研究丁酸氯维地平亚微乳注射液的制备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 通过高压均质法制备乳剂,以制剂的外观、粒径、粒度分布及含量等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对丁酸氯维地平亚微乳注射液处方中的磷脂种类和其用量、油酸用量、初乳pH值及制备过程中初乳温度、高压均质压力、次数和灭菌条件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确定优处方及制备工艺.同时对制备的3批样品进行了理化性质研究.结果 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化丁酸氯维地平亚微乳注射液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在优处方下制得的丁酸氯维地平亚微乳注射液样品外观均为白色或类白色均匀乳状液体,粒径为(225.3±55.5) nm,Zeta电位为-26.89 mV,pH值为7.01,包封率为98.1%,含量为99.2%.结论 制备的丁酸氯维地平亚微乳注射液灭菌稳定性良好,有望开发成为临床用药的新制剂.

  • 3-正丁基苯酞静脉注射亚微乳的制备和稳定性考察

    作者:冯明芳;赵春顺;武瑞凌;谢静文;何仲贵;丁平田

    目的 制备3-正丁基苯酞(NBP)静脉注射亚微乳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初乳,二次高压均质法制备终乳.以灭菌前后乳剂的外观性状、粒径变化和稳定性常数(Ke)等为评价指标,考察制剂工艺的影响因素,同时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处方.所得制剂分别在4、25、40℃条件下放置3个月,观察其外观性状、粒径、Zeta电位、pH值、药物含量、游离脂肪酸值和过氧化值等的变化.结果 在优化处方及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NBP亚微乳稳定性良好,平均粒径为(128.0±3.4)nm(n=3),Zeta 电位为-(34.3±5.3)mV(n=3).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样品放置3个月后pH值降低约0.3,40℃条件下样品略变黄,其余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该处方和工艺可行,制备的NBP亚微乳性质稳定.可供静脉使用.

  • 丹参双相载药亚微乳注射液的研制

    作者:郭增军;李慧;龙丽辉;孙启时;唐星

    目的 制备同时含有丹参酮及丹酚酸的静脉注射剂.方法 以丹参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和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作为指标性成分,水溶性提取物与脂溶性提取物质量比10:1,以中链油作为油相,大豆磷脂作为主要乳化剂,分别将水溶性成分溶于水相,脂溶性成分溶于油相,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丹参双相载药亚微乳注射液.结果 制剂的外观呈棕褐色,粒径(200±50)nm,zeta电位在-20~-40 mV之间;30 min旋转水浴灭菌后,制剂外观无明显变化,zeta电位略有升高;指标性成分测定结果显示,水溶性成分85%分布在水相中,脂溶性成分90%分布在油相中.结论 制备丹参双相载药亚微乳是可行的;脂溶性成分与水溶性成分分别存在于与其性质相适应的油相和水相中.

  • 黄芪甲苷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对胃黏膜损伤大鼠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姜佳琦;彭海生;李明慧;蒋蕾

    目的 制备黄芪甲苷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对胃黏膜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结合高速均质制备黄芪甲苷纳米混悬剂,以纳米混悬剂粒径和多聚分散系数为指标,考察制备黄芪甲苷纳米混悬剂的影响因素;采用阿司匹林制备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观察胃黏膜外观及其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黄芪甲苷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195.2±14.99) nm,多聚分散系数为0.238±0.050.与原料药组比较,黄芪甲苷纳米混悬剂组的胃黏膜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黄芪甲苷纳米混悬剂制备工艺稳定,与原料药相比,药物制成纳米混悬剂后在治疗阿司匹林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疗效更为显著.

  • 不同降解方法对6A型肺炎球菌多糖结构和抗原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任涛;唐秀丽;徐春晓;李梦;题靖;游哲荣;杨朝晖;刘建凯

    目的 研究采用过氧化氢法和高压均质法降解对6A型肺炎球菌多糖(type 6A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PnPS6A)结构和抗原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过氧化氢法[将过氧化氢加入多糖(polysaccharide,PS)溶液中,50℃反应3 h]和高压均质法(用高压均质机在5×107 Pa压力下处理PS溶液)降解PnPS6A,降解物经超滤浓缩和冻干后,获得降解的PnPS6A.分别用核磁共振氢谱(nuclear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en spectrum,1 H-NMR)和双向免疫扩散法检测PnPS6A降解物的结构和抗原性,用抑制ELISA检测降解和未降解的PnPS6A的抗原一致性.结果 2种降解方法均能降低PnPS6A的相对分子质量.2种降解的PnPS6A对PnPS6A抗血清抑制的半数有效浓度与未处理的PnPS6A为同一个数量级,表明降解的PnPS6A的抗原性没有改变.1H-NMR分析显示,2种降解的PnPS6A的结构与未处理的PnPS6A一致.结论 2种降解方法都能降低PnPS6A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且对PnPS6A的结构和抗原性不会产生影响.

  • 塞来昔布纳米晶体的制备与表征

    作者:黄婷;林巧平;钱勇;许向阳;周建平

    采用反溶剂沉淀法联合高压均质法技术制备塞来昔布的纳米晶体,提高其溶出度.以塞来昔布初混悬液形貌、纳米晶体混悬液粒子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为指标,考察稳晶剂种类和比例、高压均质参数、固化方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聚维酮K30 25 mg与十二烷基硫酸钠2.5 mg联用作稳晶剂,500 bar下循环10次,得到的纳米晶体粒径为(283.67±20.84) nm,PDI为0.16±0.01(n=3).喷雾干燥得到的产品复溶后能分散成均一混悬液,粒径为(623.33±28.71)am.采用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扫描电镜、透射电镜、饱和溶解度对原药及纳米晶体性质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晶体结构和晶型保持不变.所得纳米晶体的溶出率明显高于原药和物理混合物,且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放置10d仍较稳定.

  • 熔融乳化法制备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

    作者:李学明;顾立;王永禄;吴茂东;陈国广

    采用熔融乳化法制备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以粒径和ζ电位为指标,筛选优化处方.体外溶出试验显示,所制纳米混悬剂溶出速率显著高于原药和微粉化原药.大鼠体内药动学试验表明,纳米混悬剂组的AUC和Cmax显著高于原药组和微粉化原药组.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