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步进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丁志伟

    目的 研究并探讨步进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血管造影检查,对照组接受传统分段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组接受步进式血管造影检查,计算两种造影检查方法对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曝光时间、摄片帧数、检查耗时、图像质量.结果 两种血管造影检查对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0%,均可有效检出下肢血管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曝光时间、摄片帧数、检查耗时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血管造影检查的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下肢血管病变实施血管造影检查时应用步进技术,在保证诊断准确性和图像质量的情况下,能有效减少检查耗时、对比剂用量及曝光时间,有利于减少对患者的辐射,提高安全系数.

  • 细节护理对增强CT扫描患者扫描前心理情绪、护理满意度及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鲁小茹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增强CT扫描患者中对其扫描前心理情绪、护理满意度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实施增强CT扫描的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扫描前的心理状态、图像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扫描前的HAMA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图像合格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增强CT扫描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扫描前的心理状态,并可改善图像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 四维彩超诊断胎儿发育异常120例分析

    作者:邓宇傲;田方平;陆一松;谢宛玉

    近几年,四维彩超应用于临床,大大提高了先天性发育异常胎儿的产前诊断率及准确性,特别降低了某些细小畸形的漏诊率.四维超声不仅可以获得胎儿立体图像,还可以跟踪胎儿运动,实时显示胎儿运动,图像质量不受胎儿运动影响;四维超声提供了6种可能的重建方向,而不同于实时处理三维超声只有一种重建方向[1],从而使图像采集和处理变得简化,各种重建模式相互组合可以获得更为优质的图像质量.现将近1年来本院四维彩超诊断并随访的120例先天性胎儿发育异常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 SLOT Scan全脊柱拼接技术在青少年脊柱侧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宝庆

    目的:探讨狭缝拼接技术在青少年脊柱侧弯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脊柱侧弯患者50例.利用Essenta设备系统和拼接功能的后处理软件,测量Cobb角、Risser征,对脊柱的生理曲度进行分析.结果:SLOT Scan全脊柱拼接成像技术简便、快捷,能清晰地显示脊柱全长功能影像位.结论:SLOT Scan全脊柱拼接成像技术能有效地满足临床对脊柱侧弯做出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精确数据的要求.

  • 两种数字胃肠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应用对比

    作者:徐爱霞;沈乃澎;李永奎;邓金龙;张仕状

    目的:探讨飞利浦OE数字胃肠机与西门子dRF数字胃肠机在常规模式下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对摄片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两种数字胃肠机 HSG 检查对子宫、输卵管病变显示的影响。方法:A组:HSG检查240例次,选用监视设备为飞利浦OE数字胃肠机;B组:HSG检查246例次,选用监视设备为西门子dRF数字胃肠机,对A、B两组受检者采用同样的造影方法,共用1个PACS系统,并在1个电脑显示屏上对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并比较A、B两组受检者子宫造影结果、输卵管通畅度及摄片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A、B两组受检者子宫造影结果及输卵管通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摄片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模式下西门子dRF数字胃肠机进行HSG检查比飞利浦OE数字胃肠机摄片图像质量高,但两种数字胃肠机在HSG检查中皆能满足诊断要求。

  • 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规范化操作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曲凤元

    目的 探讨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规范化操作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来本院接受数字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160例女性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引导受检人员呈CC体位和MLO体位,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执行规范化检查,检查完成后,观察所有受检人员的CR图像达标状况,研究达标图像中不同体位的受检人员的表现.结果 所有受检人员的CR图像中,图像达标159例,达标率是99.38%.受检人员选择CC体位,可以清晰呈现受检人员以下各项的情况:皮肤、血管、乳腺腺体病灶位置、病灶尺寸、病灶形状.受检人员选择MLO体位,可以较好呈现受检人员以下各项情况:胸大肌、腋下淋巴结、腋下腺体、脂肪组织.结论 运用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检查病人时,对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设备、受检者体位与检测医师操作程序进行规范,可以让CR影像质量得到提高,减少漏诊与误诊概率.

  • DSA-3D脑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张忠俊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DSA-3D脑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和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实施DSA-3D脑血管造影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DSA图像,并通过各种方法分析其质量和影响因素.结果:对患者实施DSA-3D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其图像质量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具体包括患者头颅运动、具体的三维模式、检查过程中对比剂注入速度和总量、连接管和导管的状态等,此外对于图像的后期处理、扫描过程中定位是否准确等也是影响因素.结论:针对患者实施DSA-3D脑血管造影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要取得良好的三维图像,需要结合实际对各方面进行综合控制.

  • 比较高低浓度造影剂不同注射速度的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

    作者:李立强;董险峰;张力;张振明;曾凡学;尹小霞;杜小蕊

    目的:比较高低浓度造影剂不同注射速度的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CTPA患者82例作为样本,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两组.A组浓度为370mgI/ml,B组浓度320mgI/m l.注射速度分别控制为3.0m l/s、3.5m l/s及4.0m l/s.结果:B组3.0m l/s注射速度下,噪声(25.50±0.44)、信噪比(14.90±0.35).3.5m l/s注射速度下,噪声(24.65±0.59)、信噪比(15.43±0.82).与A组相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4.0m l/s注射速度下,噪声(22.91±0.29)、信噪比(16.08±0.94)、检出率97.56%,与A组相比优势显著.结论:给予低浓度造影剂,以4.0ml/s的速度注射,图像质量更佳.

  •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成人脑出血复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秀芳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成人脑出血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成人脑出血患者首次CT检查采用常规剂量120KV,230mAs扫描,第一次复查采用100KV,230mAs扫描,第二次复查采用100KV,200mAs,扫描同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观察低剂量CT扫描其图像的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结果:首次检查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图像均质量好,能达到5分;第一次复查的30例患者采用100KV,230mAs扫描,图像达到质量好的25例,中等的5例;第二次复查的30例患者采用100KV,200mAs扫描,图像达到质量好17例,达到中等的13例.二次不同剂量水平扫描(100KV,230m As及100KV,200m As)的剂量值CTDIv及DLP值分别约为常规剂量值的60.38%、70.46%和37.16%、43.36%.结论:低剂量扫描可以明显降低CT的辐射剂量,能基本满足临床对成人出血患者的复查要求.

  • 舒适护理在C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龚艳萍;褚安红

    目的:本文就舒适护理在C 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科接受C T增强扫描的108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54例患者.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则予以舒适护理,较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成功率、不良反应以及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的检查成功率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优良率对比参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为C 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检查成功率均有积极作用,还可提高图像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 思维导图在高危非心脏手术冠状动脉CT造影护理中观察分析

    作者:程艳芬

    目的:探讨在高危非心脏手术冠状动脉CT造影(CCTA)中实施思维导图在成像质量方面作用.方法:从2015年4月-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危非心脏手术冠状动脉CT造影患者中抽选例数160例,对其随机的方式平均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普通干预形式,观察组是在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阶段开展思维导图.对比组间图像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中图像质量3分以上的患者比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C CT A检查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增强成像质量.

  • 护理干预对PET-CT图像质量与心理状态的影响

    作者:许玉红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PET-CT图像质量与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实施PET-CT受检者3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70例,96环超清PET-CT一体机检查,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检查前护理、检查时护理、检查后护理.结果:两组PET-CT受检者护理前后SAS、SD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护理干预以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SAS(38.13±5.24)、SDS(37.24±6.34)低于对照组的(49.56±6.15)、(48.19±7.09)(P<0.05),观察组PET-CT受检者成像质量优良率96.74%高于对照组的88.24%,护理满意度99.41%高于对照组的93.53%,护理投诉0.59%低于对照组的4.71%(P< 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提高PET-CT成像质量,改善心理状态,提升PET-CT检查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门静脉系统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德辉;李智勇;刘晓峰;王克礼;刘丹

    多层螺旋CT的出现将伴随着影像技术的重大变革,其主要优势在于该CT机具有更快速的容积扫描速度和高Z轴分辨率[1],因此明显提高了腹部血管的三维重建图像质量,为直观准确评价腹部血管性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因此,回顾性分析50例行MSCT三维腹部血管重建的可疑有腹部疾病的病例,拟对MSCT三维门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门静脉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 口服钆喷替酸葡甲胺溶液在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吕超颖;张利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显示胰胆管结构的无创性检查技术,其临床诊断价值日渐为人们所重视,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是,由于MRCP采用重T2加权对体内流动缓慢或静止的液体成像,所以胃肠道的液体常同时呈现高信号,影响了图像的质量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应用口服钆喷替酸葡甲胺溶液(Gd-DTPA)作为胃肠道阴性对比剂,降低胃及肠道高信号,提高MRCP的图像质量,效果较好.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

    作者:鲍红梅;苏雪娟;李运奇;刘帆;毛亚菲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逐步应用与普及,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检出明显提高.但对于一些心率快,甚至一些心律失常患者难以获得达到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双源CT(DSCT)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扫描速度,分辨率进一步提高.对2010年6月~2011年8月检出的成人非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病例DS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像、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D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呼吸和心率对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作者:车宽余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是近几年来出现、发展并成熟的一种检查手段[1,2],其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空前的提高,它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无创、有效、准确地评价及对冠心病进行筛查,随着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提高,MSCTCA检查成功率及成像质量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为临床提供很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本文主要对呼吸屏气和心率控制对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的影响程度、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案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

  • 16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在胸部低剂量CT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董国强

    目的:探讨在胸部低剂量CT筛查中运用16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的实际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3-9月进行常规体检的15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体检时间将上述人员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观察组人员选用16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扫描,对照组采用固定电流扫描。比较两组人员在图像质量评分、测量图像标准差以及加权CT计量指数等方面的主要差异。结果观察组人员在图像质量评分、测量图像标准差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加权CT计量指数方面,当体质量指数为27 kg/m2或低于27 kg/m2时,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MI在27 kg/m2之上时,观察组CTDIw要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6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可以获得质量更高的图像,在胸部低剂量CT筛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控制管理

    作者:刘秋玲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90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待首次检查后给予相应图像质量控制管理方法,之后再次对其进行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记录2次检查所得图像质量及疾病诊断正确率。结果实施图像质量控制管理前图像质量甲级率仅为28.89%,经图像质量控制管理后图像质量甲级所占比例高达68.89%(P<0.05);实施图像质量控制管理前,90例冠心病患者经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正确率仅为67.78%;经图像质量控制管理后诊断正确率高达91.11%(P<0.05)。结论在实施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时给予必要的图像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图像质量,有利于提高疾病检出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中的相关评价指标探讨

    作者:欧阳巧城

    目的 研究探讨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中的相关评价指标,为提高磁共振图像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该院3台磁共振仪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质量检测结果,包括均匀度、信噪比、层厚、高对比度空间分辨率、鬼影与几何畸变率等指标.结果 该院3台磁共振仪,3台磁共振仪信噪比均高于国家标准值;1台(33.3%)图像均匀度在95%~100%,1台(33.3%)图像均匀度在90%~95%,1台(33.3%)图像均匀度在85%~90%.1台(33.3%)误差在0~0.02 mm之间,1台(33.3%)误差在0.05~0.25 mm之间,1台(33.3%)层厚误差值在0.3~0.5 mm;2台(66.7%)设备的高对比度空间分辨率达到标准要求;3台抽查的磁共振仪均满足几何畸变率标准,3台磁共振仪均未发现鬼影.结论 通过对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相关指标的评价结果,可以了解到磁共振仪的当前情况,对于解决仪器问题、做好仪器维护或及时更换设备可提供有力的依据.

  • 不同模式曲面体层摄影的辐射量及图像质量对比研究

    作者:方冬;袁宪顺;杨显存;侯彦华;张临财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模式曲面体层摄影的辐射量及图像质量,指导临床进行优化选择使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因临床需要重复进行曲面体层摄影的患者60例,使用面积剂量乘积仪分别测量标准、儿童、正交模式曲面体层摄影的面积剂量乘积(67 kV/8mA).采用方差分析,LSD两两比较,对此三种模式曲面体层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整体图像质量以及颌骨、牙、牙周组织等解剖结构的图像质量.结果 标准、儿童及正交模式曲面体层摄影的面积剂量乘积值分别为(57.91±5.32) mGy· cm2、(48.64±7.21) mGy· cm2及(50.73±5.70) mGy· 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79,P<0.05),其中标准和儿童模式的面积剂量乘积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标准和正交模式的面积剂量乘积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儿童和正交模式的面积剂量乘积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三种模式整体图像质量分值分别为(1.91±0.27)分、(1.91±0.32)分、(1.98±0.4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P>0.05).不同解剖结构的图像质量分值[(1.19±0.12)~(2.70±0.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或正交模式曲面体层摄影的辐射量较标准模式降低,整体图像质量以及颌骨、牙、牙周组织等解剖结构的图像质量无差异,因此对于颌骨尺寸较小的成年受检者,可以使用儿童或正交模式取代标准模式,以实现辐射防护优化原则.

1499 条记录 6/75 页 « 12345678...747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