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种细胞因子在肺结核与肺癌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浩然;张亚莉;任卫聪;赵玲娟;李传友;王伟;高孟秋

    目的 分析肺结核患者(TB)和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孤核受体α(RORα)和孤核受体γ(RORγ)水平的差异,探讨其在肺结核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将已确诊为肺结核和肺癌的冻存胸腔积液样本进行编号,抽取样本各80例,总结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样本中的MIF、RORα及RORγ水平.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本研究中两组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肺结核组和肺癌组胸腔积液中的MIF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分别为5.83(2.41,16.43)、2.79(0.91,11.1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14.50,P<0.01);肺结核组和肺癌组胸腔积液中RORα水平[M(Q1,Q3)]分别为0.63(0.37,1.66)、0.63(0.57,2.16) 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525.00,P>0.05);肺结核组和肺癌组胸腔积液中RORγ水平[M(Q1,Q3)]分别为3.23(1.82,5.26)、3.44(1.94,7.11) 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431.50,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胸腔积液中MIF水平高于肺癌患者,检测胸腔积液中MIF水平对肺结核与肺癌的鉴别有一定诊断价值;而胸腔积液中RORα及RORγ水平检测的价值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 支气管灌洗液抑癌基因过甲基化对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段鸿飞;傅瑜;李琦;赖百塘;汪慧;岳文涛;张洪涛;王小珏;马玙

    目的 探讨支气管灌洗液抑癌基因过甲基化对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收治怀疑肺癌患者78例,包括肺癌51例和良性病变患者27例,从支气管灌洗液上清和细胞提取DNA,对上清游离DNA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NMSP完成对支气管灌洗液上清和细胞的过甲基化分析,所选择的靶基因包括p16,MGMT以及RASSF1A基因.将NMSP结果与临床诊断比较,计算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中心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和肺部良性病变支气管灌洗液上清游离DNA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支气管灌洗液细胞抑癌基因过甲基化诊断中心型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2%和81.5%,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4.2%和81.5%.支气管灌洗液上清和细胞抑癌基因过甲基化诊断中心型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8.9%和70.4%,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5.0%和70.4%.结论 支气管灌洗液抑癌基因的过甲基化可为肺癌诊断提供帮助.

  • 肺内多发空洞病变的CT影像分析

    作者:李成海;赵泽钢;周新华;吕岩;陈步东;王东坡;贺伟;周震;宁锋钢

    目的 分析肺内多发空洞病变的CT影像表现,探讨其特点与鉴别要点.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CT影像表现为肺内多发空洞病变39例共计130个空洞,其中继发性肺结核17例,肺内多发转移癌13例,肺隐球菌病6例,肺脓肿3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16~73岁,中位年龄41岁.分析病灶内空洞的形态、密度及周围病灶影像特点.全部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空洞形态特点:肺结核空洞55个,以裂隙状及新月形多见,占69.1%(38/55);洞壁厚薄不匀,内壁规则51个(92.7%,51/55),空洞外壁大部分清楚35个(63.6%,35/55),39个可见引流支气管影(70.9%,39/55),增强扫描洞壁多无明显强化;肺转移癌空洞44个,以厚壁(75.0%)多见,内壁不规则30个(68.2%,30/44),洞壁强化明显39个(88.6%,39/44);肺隐球菌病空洞20个,多为厚壁(95.0%,19/20),内壁轻度不规整16个(80.0%,16/20),周围多伴有磨玻璃状片影;肺脓肿空洞11个,全部为厚壁,内壁规则10个(10/11),外壁模糊10个(10/11),伴有液平9个(9/11),全部出现周围渗出性阴影(11/11),洞壁强化明显(11/11).肺结核与肺转移癌空洞内壁规则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18,P=0.000);肺结核与肺转移癌空洞洞壁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517,P=0.000).(2)伴随病变影像征象:肺结核空洞的伴随病变主要是微小结节及树芽征,分别占60.0%(33/55)和30.9%(17/55);肺转移癌的多发空洞周围主要为斑片及磨玻璃状影,分别占2.3%(1/44)和31.8%(14/44).肺结核与肺转移癌伴随空洞出现微小结节的比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00,P=0.000),出现实变斑片状影的比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74,P=0.259),出现磨玻璃状密度影的比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382,P=0.000),出现树芽征的比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20,P=0.000).肺隐球菌病的空洞周围主要为磨玻璃状影(85.0%,17/20),而肺脓肿空洞周围主要为炎性浸润的片状阴影(100%,11/11),这两种征象与肺转移癌空洞组明显不同(x2值分别为15.571、49.271,P值均=0.000).结论 肺部空洞病变的内外壁状况、强化程度及周围伴随病变等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对肺部多发性空洞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

  • 七例肺硬化性血管瘤误诊分析

    作者:孙怡芬;胡培安

    目的 通过对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的误诊分析,提高对PSH的认识。方法 对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PSH病人的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7例男女之比为1∶6,平均年龄52.3岁,误诊率100%。胸部X线多表现为孤立、圆形、类圆形、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无钙化结节状阴影。无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3例病人血CEA>10μg/L,1例痰结核杆菌阳性。结论 误诊原因:对PSH缺乏认识,易受年龄、化验等因素的影响。对肺部有孤立性病灶的女性病人应考虑到PSH。

  • 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在肺结核、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琳;翁丽珍;李学玲;黄明翔;郭巧玲;方素芳;张丽水;陈晓红;郑晓虎;刘坦业

    目的 探索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于肺结核、肺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肺结核、肺癌患者及正常人各65例,收集其血清标本,采用WCX2芯片技术对血清蛋白进行捕获,用蛋白芯片阅读器PBSⅡ对芯片进行扫描、分析.结果 65例活动性肺结核与65例肺癌患者血清蛋白质谱数据的比较,4个蛋白峰(5 335 m/z、8 048 m/z、11 700 m/z、11 683 m/z)倾向于肺结核,以此鉴别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诊断模型判别的总准确率为74.6%(97/130),灵敏度80.0%(52/65),特异度69.2%(45/65).结论 此方法简便、快速,标本用量少,为肺结核、肺癌患者提供了1种新的无创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并双侧胸腔积液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胡华;鞠云飞;迟晶宇;林美英;李磊

    目的 加强对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 通过对1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的诊治和文献复习,详细分析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该病病因不清,临床症状较少且轻微,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两肺多发性结节影,可累及胸膜并出现胸腔积液;病理学检查主要特征是单细胞原始管腔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提示内皮细胞源性.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患者预后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结论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并双侧胸腔积液罕见,极易误诊,当肺部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警惕其可能性.

  • 不同病因胸腔积液在胸腔镜下的表现特征分析

    作者:李成俊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2月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胸膜炎病房128例经内科胸腔镜活检病理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胸腔镜下表现.其中非特异性胸腔积液患者9例(7.03%),胸腔镜下表现特征为脏、壁两层胸膜均光滑、无结节.结核性胸膜炎患者78例(60.94%),其中,充血水肿型(病程1~2周)11例,表现为胸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表面有均匀分布的白色或红色小结节;粘连型(病程3~4周)34例,表现为胸膜腔内大量粘连带,呈丝状、网状、片状,胸膜表面有黄白色纤维素沉积;包裹型(病程5~8周)27例,表现为胸膜增厚、厚薄不均,粘连带增粗、僵硬而不易钳取,胸腔积液包裹,可有多房多隔;坏死型(病程8周以上)6例,表现为脓性胸腔积液,胸膜表面有脓性物沉积,胸膜糜烂.肿瘤患者41例(32.03%),其中,转移性胸膜肿瘤(腺癌)21例,胸腔镜下表现为菜花样瘤体,多个结节,触之易出血,部分患者胸膜大片增厚,表面凹凸不平,质地较韧,不易钳取;转移性胸膜肿瘤(鳞癌)5例,表现为胸膜表面覆盖白苔,可见多个白色结节,不易钳取,未见粘连带;胸膜间皮瘤12例,表现为瘤体在胸膜上似卵石,呈单个或多个,质地硬,触之易出血,有的胸膜呈大片状增厚,不易钳取,如牛板筋;恶性小圆细胞肿瘤3例,表现为壁层及横膈胸膜见多发巨大结节,触之极易出血.笔者认为,不同病因胸腔积液在胸腔镜下的表现各异,通过内科胸腔镜检查,能够直视下评价胸膜、肺部病变情况,可以初步判断病因,为终确立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蕾;赵微微;王春丽

    肺结核(PTB)和肺癌都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2种疾病并发的现象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笔者通过文献综述,总结PTB并发肺癌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学类型、临床检验诊断)、治疗、预后及患者性别对PTB并发肺癌的影响,并且对2种疾病并发的相关性分析进行初步探讨.

  • 诺维本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陈世洪;王凌

    目的:观察诺维本(Navelbine,NVB)联合顺铂(Cisplatin,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治疗NSCLC38例.NVB25mg/m2第1、8天静脉滴注;DDP30mg/m2第2-4天静脉滴注.结果: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NC)17例,进展(PD)5例,总有效率42.1%.NVB的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占97.4%,其中Ⅲ-Ⅳ度占44.7%.注射局部静脉毒性发生率39.5%.结论:NVB+DDP治疗晚期NSCLC有效率高,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 肺结核合并肺癌42例临床分析

    作者:顾爱琴;白皓;韩宝惠

    目的:研究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2例两病并存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病并存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刺激性咳嗽,胸痛,血痰或咯血,X线胸片特征是分叶或毛刺样圆形、结节或团块状阴影,肺不张,片状浸润型阴影,内壁不规则厚壁空洞.两病病灶在同一部位33例.结论:两病并存者并不少见,对可疑病例应及时行CT,痰癌细胞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可考虑剖胸探查,减少对本病的漏诊率.

    关键词: 肺结核 肺肿瘤
  • 高剂量托瑞米芬作为顺铂调节剂的血药浓度检测及临床疗效

    作者:张雪艳;李强;刘忠令;韩一平;王倬

    目的:研究托瑞米芬与顺铂联用的协同效应,临床检测托瑞米芬的血药浓度,观察毒副反应及评价疗效,以期为肺癌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对20例肺癌耐药的病人用顺铂为主的化疗联合大剂量托瑞米芬治疗.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病人血浆中托瑞米芬浓度,并按WHO标准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第4天及11天病人血中药物浓度均>5μm,有效率(PR+CR)15%,病情稳定占35%.轻度增加化疗副反应,病人可耐受.结论:口服托瑞米芬360mg/d或以上的剂量联合铂类为主的化疗,可使体内血浆托瑞米芬浓度达到体外增敏顺铂的有效浓度,而该化疗方案病人可耐受,且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托瑞米芬作为铂类化疗药物的增效剂应用于临床是有效的,并且是可行的.

  • 心包内肺切除及部分左心房切除治疗肺癌

    作者:陈东红;刘振邦;邓高月;张海君;方勇;董兵;秦洪真

    目的探讨心包内肺及部分左心房切除治疗肺癌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2年12月.对9例晚期肺癌行心包内肺切除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一年生存率为77.8%,长生存49个月.结论对局部晚期肺癌行肺切除合并左心房部分切除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吉西他滨调整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毒副作用观察和护理

    作者:沈祝苹;江子芳;胡国珍;郑建云;叶萍

    目的:观察和总结吉西他滨调整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时出现的药物毒副作用及护理对策.方法:跟踪观察入组吉西他滨Ⅱ期临床实验的8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铂类5天调整方案一线治疗(吉西他滨1 000mg/m2~1 250mg/m2第1天、第5天静脉滴注30min,联合顺铂75mg/m2,或联合卡铂(AUC=5)第1天静滴,每21天为1周期)时出现的毒性反应,对此采取一系列护理对策,使患者耐受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依从性,完成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化疗毒副作用观察到位,护理及时有效,83例患者均完成化疗,治疗客观有效率为37.3%,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7.8%与16.2%.调整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系统毒性反应与胃肠道反应,Ⅲ度-Ⅳ度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6.5%、10.8%、7.2%,联合顺铂治疗组Ⅲ度-Ⅳ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7.5%.结论:经给药前有效的护理评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针对药物毒副作用及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帮助减少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有效提高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从而使吉西他滨调整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Ⅱ期临床实验有效进行,取得良好疗效.

  • 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肺良恶性病变的效果

    作者:王铖;刘国强;陈杰;邢伟

    目的:探讨CT双期增强扫描在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31例肺结节及肿块患者(良性10例,恶性21例)的CT图像.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通过测量得出病灶的动脉期CT强化值、静脉期CT强化值及动静脉期CT净增值,比较差异.结果:良、恶性病变之间动脉期CT强化值、静脉期CT强化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静脉期间CT净增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双期增强扫描分析动静脉期间CT值的变化有助于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 肺原发性脑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磊;蓝松;陈华;彭娟;余迪平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原发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治疗及随访结果,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光镜下肿瘤细胞呈脑膜上皮样,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未见明确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PR(+)、EMA灶性(+)、Ki-67(+)约1%~3%.SMA、S-100、CK-P、calponin、CD34、HMB-45、Melan-A、cgA、syn、CD56、Napin-A、TTF-1、PAS均为阴性.染色结果均支持良性脑膜瘤的诊断.结论:肺原发性脑膜瘤十分少见,掌握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李培林;文先华;王善会;胡小栗

    目的 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手术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安全性探究.方法 将该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患者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手术治疗,常规组采用传统的开胸肺癌根治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出现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100.4±11.8)min、住院时间(9.5±1.1)d、术中出血量(152.7±9.8)mL、拔管时间(48.4±5.6)h和肢体关节恢复时间(4.2±1.5)d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常规组(141.6±18.5)min、(15.8±2.1)d、(248.9±21.5)mL、(26.7±40.8)h、(8.8±2.4)d,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10.0%远远低于常规组患者4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效果显著,极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9例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张跃;刘平生

    目的: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ndostatin)的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证明该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本研究旨在评价rh-endostatin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NP)、吉西他滨和顺铂(GP)两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129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到NP+rh-endostatin组和GP+rh-endostatin组,对其临床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组间比较.结果:NP+rh-endostatin组和GP+rh-endostatin组总有效率(RR)分别是29.09%和36.36%;临床受益率(CBR)分别是70.91%和81.82%;平均肿瘤进展时间(TTP)分别为6.3个月和6.4个月,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NP或GP方案临床近期疗效相当,均能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然而不良反应并无增加,安全性较好.

  • 甲羟孕酮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丽萍

    目的:观察50例肺癌患者服用甲羟孕酮(法禄达)后改善化疗所致的厌食和体重下降,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98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常规化疗同时口服甲羟孕酮,对照组48例仅进行常规化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发现治疗组中食欲改善占78.0%,体重增加率60.5%,Karnofsky分值提高59.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羟孕酮在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能耐受.

  • 非小细胞肺癌中VEGF-C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作者:刘磐石;刘树立;董昕;邱雪杉;王恩华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对76例人NSCLC及相应癌旁组织行VEGF-C免疫组化SP法检测,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NSCLC中,VEGF-C的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负相关(P=0.009),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分别P=0.008),与淋巴浸润呈正相关(分别P=0.027),与年龄、性别、组织类型、血行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在NSCLC中VEGF-C表达增高,其表达与肺癌组织的生长、分化有关.VEGF-C的过表达促进NSCLC的淋巴转移.

  • LN-R在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付强;卢兆桐;耿明;丁吉元;寇仁业;邹志强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受体(Laminin Receptor,LN-R)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LN-R表达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肺癌临床病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3例原发肺癌、32例肺良性肿瘤及20例正常肺组织中LN-R的表达.结果:肺癌组LN-R表达阳性率为67.5%(56/83),显著高于肺良性肿瘤组及正常肺组(P<0.01).Ⅰ~Ⅱ期阳性率为51.4%(19/37),Ⅲ~Ⅳ期患者LN-R阳性率为80.4%(37/46),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54.5%(18/33),有淋巴结转移者LN-R表达阳性率为76.0%(38/50),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N-R表达对肺癌诊断、判断肺癌临床病期及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0892 条记录 2/545 页 « 12345678...5445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