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型医疗装备动态监控系统的评价研究

    作者:张帅;昂清;程江波;李德玉;王卫东

    目的:研究高效、合理和结构清晰的大型医疗装备动态监测系统的应用评价,使之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使用性,提高其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方法:使用客户端和服务器(C/S)设计模式,将系统分为服务器和客户端两个层次,服务器收集、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存储任务流信息;客户端显示设备状态和输出任务流结果。结果:使用C/S模式开发的大型医疗装备动态监测系统运行高效,实现了医疗装备的动态高效管理。结论:设计大型医疗装备动态监测管理系统,以提升大型医院乃至集团医院医疗装备的运行效率和设备管理水平。

  • 中央远程胎儿监护系统常见故障及维修

    作者:陈敏胜

    胎儿监护系统是临床观测胎儿窘迫证的重要手段,是新生儿生命体征动态监测核心设备。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远程胎儿监护系统逐渐应用于临床胎儿监护。在保证监护效果、提高监护效率同时也给临床医生及孕妇带来诸多便捷[1]。随着中央远程胎儿监护系统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临床价值进一步凸显,以逐步成为围生期胎儿监护的首选方式。由于监护系统、网络设备以及临床操作系统较复杂,常导致中央远程胎儿监护系统出现故障,影响了临床的正常使用[2]。因此,对中央远程胎儿监护系统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进行总结,对提高中央远程胎儿监护系统的维修及使用效率具有重要价值。

  • 止血耗材监测预警体系初探

    作者:蒋秉梁;玉素甫·吐迪

    目的:对医院运营决策系统止血耗材临床使用动态进行监测,探讨建立止血耗材超常预警干预管理体系,为医院加强止血材料临床应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对2017年1月和2月以及2016年1月和2月医院耗材超常预警数据进行排名,并对止血材料使用量、各临床科室止血材料使用情况及止血材料患者使用动态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提出止血材料超常预警干预政策建议.结果:采用医院运营决策系统对止血耗材监管以来,2017年1月和2月大部分临床科室止血材料使用情况与2016年1月和2月比较有所改善.结论:医院通过规范化建设,加强对止血材料临床应用管理,确保了止血材料安全、有效、经济以及合理使用.

  • 经皮黄疸仪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作者:刘健;冯念伦;孙仲轩;吕兴峰

    目的:对新生儿黄疸程度进行判断和动态监测,有利于及时处理、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应用先进的光纤技术、光学技术、电子及信息处理技术。结果:研制了集光、电技术于一体,小巧玲珑,方便操作的QL1200型经皮黄疸仪。结论:该仪器可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动态监测,是高胆红素血病筛查的专用仪器。

  • 血清β-HCG浓度变化对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

    作者:沈宏杰;任秀如;朱慧芳

    目的:探讨血清β-HCG动态检测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异住妊娠患者初次β-HCG、48小时β-HCG上升幅度及治疗后β-HCG值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宫内早孕组血清β-HCG平均值及48小时上升幅度均明显高于异位妊娠组(P<0.05),治疗后β-HCG值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动态监测血清β-HCG浓度变化对诊断和治疗异位妊娠有重要临床意义.

  • 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对判断细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意义

    作者:常显东

    目的 探索分析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对判断细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1例细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55例)、存活组(36例),同时取我院体检的42例正常对照组患者.对3组患者均动态监测降钙素原.结果 3组患者初始PCT值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1).PCT预测病死率的灵敏度为0.66,特异度为0.7.死亡组患者初始PCT与住院时间存在负相关,治疗后,PCT值下降≥80%这生存率越高.结论 通过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对判断细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浅析我院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干预体系的构建

    作者:梁锦仪

    在本研究中,利用PDCA循环理论流程,通过数据汇总法以及处方分析法对我院药品消耗金额、数量、用药频度进行排序分析,利用多元化的干预驱动手段,对我院临床用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干预体系,从而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评估与动态监测的护理策略

    作者:蒋珍;李加玲;霍宁侠;芦静

    目的 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评估与动态监测的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被确诊的160例神经内科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60例患者按照数字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评估与动态监测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干预之前,两组的Fug1-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Fug1-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评估与动态监测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

  • 动态监测孕妇抗体效价的意义

    作者:尹海军

    目的 分析孕妇ABO血型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发生溶血病概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6月在产科门诊进行产检的1786例O型孕妇(丈夫非O型)IgG抗体效价测定分析孕妇的孕次、年龄对抗体效价的相关影响,对出生胎儿的HDN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孕妇的IgG抗体效价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多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的孕妇比正常年龄组的孕妇,随着年龄的增长,IgG抗体效价也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孕期母体IgG抗体效价进行动态监测,对HDN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不能单纯的以抗体效价作为HDN发病率的唯一判断标准.

  • 临沂市肺结核患者耐药性动态监测与分析

    作者:赵艳艳

    目的:分析临沂市2006年~2010年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评价现行结核病控制措施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临沂市随机抽取4个县为动态监测点,采用 WHO 推荐的比例法,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耐药性测定,探讨其耐药发生趋势。结果:1737例培养阳性结核分支杆菌菌株进行4种抗结核药物(INH、SM、RFP、EMB)的耐药性测定。总耐药率为18.4%,其中初始耐药率为18.2%、获得性耐药率为21.6%。总耐多药率为2.0%,其中初始耐多药率为1.9%,获得性耐多药率为3.2%。结论:临沂市肺结核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结果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证明近几年执行的面视下的短程化疗政策取得了良好效益,但耐药状况仍需密切关注,应继续加强结核病患者的规范管理才能使耐药结核病得到有效控制。

  • 动态监测乳酸水平在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马伟;朱娜;张福帅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乳酸水平在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抽血测定血清乳酸水平,观察乳酸水平在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患者乳酸水平与预后各观察指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呼吸衰竭预后良好者乳酸清除率高,可迅速降低血清乳酸水平,动态监测乳酸水平能够对呼吸衰竭患者做出良好的预判及评估作用.

  • 动态监测血清雌二醇在早早孕先兆流产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苏微微;仝慧娟

    目的 研究动态监测血清雌二醇在早早孕先兆流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0例早早孕先兆流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保胎治疗成功组50例,失败组10例,动态监测保胎成功组及失败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水平,评价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对保胎结局的影响.结果 50例成功患者继续妊娠,血清雌二醇水平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增加;10例失败患者胚胎停止发育,流产后终止妊娠,血清雌二醇水平无增加,甚至下降.患者第6周、7周的血清雌二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雌二醇水平具有在早早孕先兆流产中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临床意义.

  • 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贾莹;赵健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情况,并拟定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监测到的682例多重耐药菌监测结果,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原因,并拟定相应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采用有效的防范和干预措施,以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的传播,保障患者在医院内的医疗安全.结论 通过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感染科对多重耐药菌的动态监测和管理,同时提升医院的医疗安全性.

  • 血气检测血乳酸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正娟

    呼吸衰竭是临床危重症.低氧时,组织细胞糖酵解增强,导致血乳酸(LAC)浓度增高,可能诱发高碳酸血症.血乳酸和动脉血气各项指标均有相应变化,且有一定的相关性.1血乳酸代谢及临床意义血乳酸产生是细胞酸中毒的一个后果,持续乳酸升高与病死率有明显的相关性.正常动脉血乳酸的浓度为0.5-1.6mmol/L,当血乳酸值>4.0mmol/L时具有乳酸酸中毒的诊断意义.动态监测乳酸并观察乳酸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对于及时发现病情转归有较大价值,乳酸下降反映干预治疗有效,病情好转.相反,血乳酸持续增高或在治疗中乳酸水平剧增则反映病情恶化.

  • 1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导致的冠脉栓塞

    作者:杨增荣;龚金龙;吴婷竹

    患者女性,48岁,因"突发持续性胸痛一小时余"入院.既往有风心病史,入院查体二尖瓣闻及3/6级SM及中度舒张期杂音,腹部及神经系统查体(-).入院心电图提示:异位心律,心房颤动,T波改变,胸部CT示:心影增大,双肺可疑磨玻璃样影,纵膈结节.入院后诊断为: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Ⅰ级,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脏扩大,心房颤动.入院后予以阿司匹林+波立维双重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抗凝、硝酸甘油扩冠改善心肌供血等积极治疗,同时动态监测心肌酶谱.患者痊愈出院.

  • 高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作者:刘安丰;杜安春;李献;杨长年;陈义辉;尼玛普尺;达娃;米拉;阿米娜

    目的:研究高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ABP)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和ABP监测仪对60例高原高血压患者和40例健康人进行分析.结果:①高原高血压患者各期的左室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左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A/E)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并随分期的增高而增高;②高原高血压患者ABP均值的各参数与A/E值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26~0.45,P<0.05-0.001).结论:高原高血压患者ABP均值与A/E值的改变有显著相关性.

  • 动态监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临床意义

    作者:车钰琳;薛江楠

    目的 :观察分析动态监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选取医院内部2016年10月~2017年7月收治的3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以及同期的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百分比以及3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实施抗病毒治疗前后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百分比.结果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健康人员(P<0.05);38例患者治疗后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明显下降(P<0.05).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进行动态监测,能够对感染者的慢性乙肝发展以及治疗情况进行有效反映,对感染者疾病的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有利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及预防.

  • 血清降钙素原的动态监测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思思;谢远强

    目的 通过对血清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的动态监测,探讨PCT的变化规律,对外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病情的评估、疗效是否有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中山市民众医院外科住院感染性疾病患者300例,并分为动态监测组和经验治疗组,对动态监测组的每位感染疾病的患者住院第1、3、7天的P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住院第1天或第3天PCT值增高治疗组的患者,(介定PCT值>0.25ng/ml)建议医生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并继续连续监测其第3天和第7天PCT值.结果 对于感染性疾病患者,住院第3天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住院第1天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患者第7天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低于第3天的测定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患者第7天后的降钙素原水平低于第3天和第1天的测定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监测组在死亡病例数和治疗无效数上明显少于经验治疗组,而且动态监测组的治疗周期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经验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的的动态监测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能正确反映外科感染性疾病的变化规律,能做为其相关生物标志物,在抗感染治疗中以PCT作为参考监测疗效,对疾病的转归起到很好的监测作用.

  • 脑梗死急性期病人病情变化动态监测与护理研究

    作者:林莎莎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变化监测与护理方法。方法调取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录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病情变化进行调查统计;治疗期间向患者实施动态监测与针对性护理,按照12h、24h、36h、48h等4个阶段实施动态监测;于3个月后回访调查,结合护理前后急性期病主要症状变化情况,评价动态监测与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头痛、眩晕、耳鸣、偏瘫等为主要病症,随着发病时间延长,患者病情呈现多症状趋势发展,每位患者伴有2种或2种以上的脑梗死病症;及时护理后,患者病况得到有效抑制,本次共48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6%。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动态监测可及时掌握病况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增强了护理干预效果。

  • 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B超动态监测肾周血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祁建军;曹建国;刘素青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B超动态监测肾周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治疗且均出现肾周血肿的的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超动态监测患者术后出现肾周血肿的时间段分布情况.结果:大血肿患者9例,小血肿患者17例.术后0~4h发生肾周血肿的患者数量多,达到了76.92%;其次是4~8h,占15.38%;8~24h,占7.69%.此外,在患者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比较方面,术后明显低于术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9,P<0.05).结论: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的0~4h是肾周血肿的高发时段,应用B超动态监测技术可尽早发现肾周血肿采取对症处理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720 条记录 36/36 页 « 12...28293031323334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