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相关外排泵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王悦;宋诗铎;何屏

    鲍曼不动杆菌的外排泵从来源上可分为:染色体编码的外排泵系统和遗传元件携带的获得性外排泵系统,是固有和获得性耐药的重要原因.外排泵的外排底物包括多种类的抗菌药物,高表达的外排泵可以主动泵出菌体内的抗菌药物,从而产生耐药;外排泵也可以借助遗传元件作为载体,在不同菌株甚至不同菌种间水平传播,使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并快速播散,从而导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日益增多.

  •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抗菌药物的选择

    作者:曹银光;吴红敏;刁艳蕾;张瑾;程鹏;公茂庆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感染病例增多,且其耐药性日益严重.本文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抗菌药物的选择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参考.

  • 我国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机制的Meta分析

    作者:明德松;许钰颖;邓勇

    目的 了解我国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相关耐药机制. 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我国15个省(市)2 354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物机制,主要是产生碳青霉烯酶、外膜蛋白缺失和Ade ABC外排系统3种. 结果 在淮河以北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OXA-51、Int1、OXA-23、OXA-58、IMP及VIM检出率分别为99.4%、97.2%、77.0%、1.6%、1.1 %和0.8%,淮河以南地区分别为91.7%、62.8%、78.8%、2.4%、3.5%和1.0%;SIM和OXA-24基因在我国尚无检出报道.外膜蛋白缺失率达91.7%,Ade ABC外排系统检出率为55.4%. 结论 我国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机制以外膜蛋白缺失和存在OXA-51、OXA-23基因及Ade ABC外排系统为主,金属酶基因IMP及VIM检出率均很低,SIM和OXA-24基因尚未检出.

  • 综合性医院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樊笑梅;周明书;高东田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病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有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自重症监护室病人痰液等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分析细菌的标本分布和科室分布,并检测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细菌鉴定用VITEK-GNI+,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分离出172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痰液,占87.21%;综合性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较高,为43.60%(ICU-1)和29.65%(ICU-2).药敏试验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亚胺培南、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低,分别是1.32%、5.88%、4.71%、17.65%和23.53%,对其他抗生素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ICU病人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菌,且耐药性高,建议首选米诺环素、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左氧氟沙星进行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治疗.

  • ICU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分析

    作者:陈秀荣;王江南;朱小燕;罗清琼

    目的 分析医院ICU病房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以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合理用药,更好地控制ICU病房感染发生. 方法 从本院ICU患者的相应部位收集标本,分离鉴定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其进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从分离菌株提取基因组DNA,并设计相应引物,采用PCR扩增OXA-23、OXA-24、OXA-51、OXA-58和NDM-1金属酶基因,对OXA-23基因和NDM-1金属酶基因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并测序.结果 67株ICU病房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法罗培南、厄他培南、比阿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6.0%、59.0%、71.0%、42.0%、39.0%和53.0%.PCR扩增鲍曼不动杆菌的OXA-23型酶基因片段大小为796 bp、OXA-51型酶基因片段为862 bp、OXA-58型酶基因为912 bp、NDM-1金属酶基因片段为287 bp,未扩增出OXA-24型酶基因.对纯化的OXA-23型酶基因和NDM-1金属酶基因PCR产物测序,得到相应的序列基因.结论 本院ICU病房患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这与患者长期大量使用此类药物有关.该分离菌耐药基因携带率较高,治疗时应合理选用药物.

  • 2012-2014年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及耐药基因检测

    作者:高崴崴;刘颖;刘待见;冯青青

    目的 研究住院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及耐药基因检出情况,为抗感染治疗及控制耐药性发展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本院呼吸道疾病住院患者的送检样本,从中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采用K-B法进行耐药性分析,PCR扩增法进行耐药基因检测. 结果 2012-2014年住院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377株.2012年分离的10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3.02%、85.85%、75.47%、52.83%、55.66%、64.15%、56.60%、57.55%、72.64%和100.00%;2013年127株菌的耐药率分别为76.38%、70.87%、78.74%、48.82%、62.20%、81.89%、48.82%、47.24%、74.80%和100.00%;2014年144株菌的耐药率分别为75.69%、77.08%、79.17%、43.75%、74.31%、65.28%、61.11%、43.06%、75.00%和100.00%.2012年分离菌中OXA-23基因、OXA-58基因、TEM基因、PER基因、IMP基因、CTX-M-9基因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7.36%、4.72%、32.08%、16.04%、9.43%和3.77%;2013年各基因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28%、11.81%、34.65%、18.90%、11.02%和4.72%;2014年各基因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9.31%、16.67%、38.19%、18.75%、25.69%和8.33%. 结论 2012-2014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程度均明显较高,研究菌株耐药基因对控制菌株耐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2012-2014年肿瘤科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化及其耐药机制分析

    作者:吴艳林;屈中玉;丁彦博;陶海云;万里新

    目的 研究肿瘤科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化情况及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及耐药性控制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肿瘤科患者临床标本培养,挑取单菌落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提取细菌DNA进行PCR扩增,检测耐药基因分布情况. 结果 共分离368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2012年108株,2013年126株,2014年134株.耐药性分析表明,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对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均耐药,且耐药程度逐年增强.采用PCR扩增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OXA-58、ant(3")-I、OXA-23、IMP、PER、OXA-24、TEM、aac(3)-Ia、aac(6')-Ib基因大小分别为507、284、291、587、961、496、535、337和597 bp.在2012年的108株分离菌中,TEM、PER、OXA-23、OXA-24、OXA-58、IMP、aac(3)-Ia、aac(6')-Ib、ant (3')-Ⅰ基因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2.78%、33.33%、20.37%、9.26%、12.04%、4.63% 、59.26%、34.26%、14.81%,2013年的126株分离菌阳性率分别为53.17%、34.13%、31.75%、12.04%、12.04%、5.56%、36.51%、46.83%、15.87%,2014年的134株分离菌阳性率分别为54.48%、36.51%、33.58%、21.64%、16.42%、8.73%、55.97%、48.51%、10.45%. 结论 肿瘤科患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耐药程度逐年增强,其耐药机制与耐药基因高携带率有关.

  • 348株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变迁分析

    作者:赵蓬波;杨广民;侯晓杰;段穷;张兵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及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变迁情况.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2008~2010年从下呼吸道分离出的348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14.4%)耐药性低,其次是碳青酶烯类药物亚胺培南(16.1%)和美罗培南(18.4%);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呈上升趋势.56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耐药率高的是哌拉西林(100%),其次是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和庆大霉素;耐药率低的是米诺环素,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环丙沙星.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加强耐药性监测,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保护有限的抗生素资源.

  • 骨科患者术后创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陆玉姬

    目的 了解医院骨科患者手术后创面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以指导医生合理用药,有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 从骨科患者手术后创面感染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28株,作gyrA基因测序,并进行BLASTn比对;通过测定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进行药敏试验,测定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选取经纯培养的鲍曼不动杆菌菌落置入含蛋白酶K溶液的离心管内,分别进行水浴,再离心,留取上清液,以此为模板PCR扩增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相关的gyrA、qepA、qnrS、qnrA、qnrB和aac(6)-Ib基因,使用Chromas分析软件进行测序. 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6.43%、96.43%、96.43%、89.29%、85.71%、85.71%、82.14%、78.57%和78.57%.PCR检测28株鲍曼不动杆菌gyrA基因100%阳性,即都发生了gyrA基因突变,而其他相关基因检测均阴性.基因测序看出,其83位发生突变,即由TCA转变为TTA. 结论 本组分离骨科患者手术创面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严重,其中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等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临床抗感染治疗应根据耐药结果进行用药,并控制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

  • 铜绿假单胞菌抗菌物质体外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李仲兴;秦金喜;杨永昌

    目的 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抗菌物质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用交叉条带试验方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1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抑菌活性良好,15株产色素铜绿假单胞菌中,除4、8、14、15号菌株外,其余铜绿假单胞菌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抑制率均为100%.并发现铜绿假单胞菌产色素菌株的抗菌活性显著优于不产色素菌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通过产生的绿脓素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监测及rapd基因分型意义研究

    作者:李成忠;陆小琴;李忠琴;杨闯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监测以及rapd基因分型的意义,为合理用药及防控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4月间本院分离自住院患者不同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620株(均为不重复菌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WalkAway-96SI)与纸片扩散法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rapd技术对其中5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 620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较重,其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20.16%(125/620)和45.81%(284/620),对多粘菌素B均敏感;对其余13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6%.在620株菌株中多重耐药检出率为76.45%(474/620).ICU与非ICU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22.22%~87.44和16.50%~57.28%)比较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1);rapd技术分出8种类型基因:A-H,其中A型22株,B型12株,C型6株,D型8株,E型4株,F型3株,G型2株,H型l株. 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较严重,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存在多重耐药.rapd基因分型有助于细菌的同源性分析,可为防控院内感染提供依据.

  •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谭兴华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常用抗生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OXA-23、OXA 24、OXA-58、IMP和VIM碳青霉烯酶基因. 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3.23%(46/198),IRAB与敏感组鲍曼不动杆菌比较对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46株IRAB中,39株扩增出OXA-23基因,检出率84.78%,未检出其他基因型. 结论 该院IRAB耐药现象严重,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 高血压患者上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分析

    作者:杨彩鸾;何丽立;唐春丽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上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本院高血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K-B法进行耐药性分析,PCR扩增法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2013-2015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377株,各菌株对氨曲南耐药率100%,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77.98%、77.45%、77.98%、70.56%和74.27%,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5.28%和34.22%.377株鲍曼不动杆菌OXA-23、OXA-58、TEM、PER、IMP和CTX-M-9等耐药基因阳性菌株分别为141、44、133、68、61和22株,阳性率分别为37.40%、11.67%、35.28%、18.04%、16.18%和5.84%.2013-2015年各年度鲍曼不动杆菌OXA-23、OXA-58、TEM、PER、IMP、CTX-M-9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7.36%、4.72%、32.08%、16.04%、9.43%、3.77%,32.28%、11.81%、34.65%、18.90%、11.02%、4.72%和49.31%%、16.67%、38.19%、18.75%、25.69%、8.33%.各耐药基因检测阳性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结论 2013-2015年高血压上呼吸道感染者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明显,耐药基因阳性率逐年升高,耐药基因检测对防控病原菌耐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医院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同源性分析

    作者:董伟;杨秋兰;公茂庆

    目的 对医院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分布及同源性进行分析,为临床MDR-Ab感染的控制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对本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培养出的78株鲍曼不动杆菌(Ab)进行药敏试验,从中挑选出MDR-Ab,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DE)进行同源性分析,对同源性MDR-Ab感染者所在的床单元进行多部位取样培养及药敏试验,确定其感染来源、途径及分布特点.结果 1)共培养出的78株Ab,其中44株(56.4%)来自呼吸道标本;2)78株Ab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米诺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共分离出8株MDR-Ab,A型4株,B型3株,C型1株;3)医护人员的手及清理床旁仪器的抹布MDR-Ab检出率为66.7%.结论 本研究培养出的A、B型MDR-Ab有同源性且存在交叉感染现象;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及无菌操作技术薄弱,手部卫生状况差是医院ICU MDR-Ab流行的重要因素.

  • 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基因与菌株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

    作者:许磊;裘莉佩;王广芬;金雨虹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及外排泵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感染治疗及耐药性控制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本院各科室送检的患者样本,对菌株进行分离培养,经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出鲍曼不动杆菌110株,采用K-B法对菌株耐药性进行分析,用PCR扩增法对菌株外排泵基因分布情况进行检测. 结果 11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分离白ICU 41株,呼吸内科25株,神经外科15株,心脏外科12株,肿瘤科9株以及其他科室8株,分别占37.27%、22.73%、13.64%、10.91%、8.18%和7.27%.各科室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分别为40.20%、25.77%、23.81%、21.05%、16.36%、和7.77%.自痰液标本75株,导管标本12株,血液标本8株,尿液标本6株,引流液标本4株,其他标本5株,分别占68.18%、10.91%、7.27%、5.45%、3.64%和4.55%;不同标本的分离率分别为38.66%、15.58%、15.09%、13.04%、9.52%和7.69%.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卡那霉素、利福平、四环素、红霉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50.91%、49.09%、63.64%、37.27%、77.27%、81.82%、20.91%和26.36%.adeA基因+adeB基因、adeB基因+adeC基因、adeA基因+adeB基因+adeC基因、mdfA基因+adeA基因+adeB基因+adeC基因、qacE△1基因+adeA基因+adeB基因+adeC基因、mdfA基因+qacE△1基因+adeA基因+adeB基因+adeC基因的检测率分别为1.82%、3.64%、44.55%、25.45%、10.91%和8.18%. 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可能与菌株携带外排泵基因有关.

  • 骨科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基因分布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赵胜豪;李鲲;张坤;黄振峰;肖军;马中希

    目的 检测骨科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基因分布情况,分析菌株耐药性,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骨科患者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并鉴定鲍曼不动杆菌,PCR法进行菌株16S rRNA基因的检测,K-B法分析菌株耐药性. 结果 48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阿米卡星、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2.50%、56.25%、43.75%、47.92%和27.08%,对链霉素的耐药率高.对鲍曼不动杆菌的armA基因、rmtA基因、rrntB基因、rmtC基因、rmtD基因以及nmpA基因均进行了检测,仅检出armA基因.armA基因片段大小为590 bp,且该基因阳性率为100.00%. 结论 骨科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氨基糖苷类药物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耐药性,armA的存在可能与菌株耐药性产生存在关系.

  • 250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分析

    作者:曹虹;王敏;朱俊;李先平;梁卉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为防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250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对常用的1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 25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008年74株(占29.6%),2009年105株(占42.0%),2010年71株(占28.4%).科室分布以ICU(77株)、呼吸内科(59株)和神经外科(40株)为主;标本分布以痰标本为主(216株),其次为脑脊液标本(10株);药敏试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余14种抗生素耐药率较高,表现为多重耐药,且呈逐年升高趋势;与ICU、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和心胸外科分离菌株相比,老年病区及其他散在病区分离菌株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的监测,了解耐药变迁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主要致病菌流行特点

    作者:徐非凡;钱旭琴;刘艳

    目的 了解池州市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菌分布及主要致病菌流行特点.方法 以2014年池州市人民医院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痰液标本,菌株鉴定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采用K-B纸片法检测主要病原菌对9种常见抗生素耐药情况.采用煮沸法提取鲍曼不动杆菌DNA,参照GenBank设计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致病基因引物,并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果 56例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出62株病原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34株,肺炎克雷伯菌1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大肠埃希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各1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卡西林、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吩和头孢他啶等抗生素100%耐药,对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等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7.06 %、97.06%、94.12%、94.12%和85.29%.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OXA-23、OXA-24、OXA-58、CTX-M-9、aac(3)-I、ant(3//)-I、aph(3/)-I、adeB的检出率分别为79.41%、17.65%、67.65%、44.12%、23.53%、17.65%、61.76%和91.18%.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HAP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有利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防控.

  • 消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系统机制研究及耐消毒剂基因检测分析

    作者:刘红丹;徐文思;张慧宇;张博

    目的 分析消化科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外排泵系统机制及耐消毒剂基因分布情况,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及细菌耐药性发展的控制提供指导.方法 分离自消化内科患者临床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132株,采用K-B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纯培养后挑取单菌落,加入到含有蛋白酶K溶液的离心管中,经水浴后离心,以设计的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观察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13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分离自痰液占71.97%、伤口分泌物占12.88%、脓液占6.82%、尿液占3.03%、其他标本占5.30%.K-B法测定13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链霉素、庆大霉素、米诺环素、头孢吡肟、头孢噻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1.36%、55.30%、42.42%、34.85%、53.79%、61.36%、5.30%和10.61%.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的adeB基因大小为541 bp,adeJ基因为453 bp,abeM基因为781bp,adeR基因为447 bp,adeS基因为544 bp,检出率分别为38.64%、79.55%、40.91%、32.58%和51.52%;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消毒剂基因qacE/△1基因大小为300 bp,检出率为53.03%.结论 消化内科患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治疗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耐药性,这可能与菌株的外排泵系统基因及耐消毒剂基因携带率较高有一定关系.因此,及时进行细菌病原学及耐药性监测对于患者疾病治疗及控制细菌耐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2种耐药表型4种非发酵菌质粒介导的5种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的检测

    作者:明德松;陈清清;陈晓婷

    目的 检测2种耐药表型(多耐和泛耐)的4种非发酵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和脑膜炎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Cm)质粒介导的5种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为临床合理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Phoenix NMIC/ID-109鉴定/药敏板和API 20NE鉴定条/PSE5.0药敏条对19株临床分离菌(6株Ab(多耐药2株、泛耐药4株)、6株Pa(多耐药、泛耐药各3株)、4株Sm(多耐药、泛耐药各2株)和3株脑膜炎金黄杆菌(2株多耐药、1株泛耐药))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PCR法检测其喹诺酮类耐药质粒介导的5种喹诺酮类相关基因,即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A(quinolone resistance A,qnrA)、氨基糖苷类乙酰转移酶基因acc(6')-Ib的环丙沙星耐药变异体基因(aminoglycoside acetyhransferase ciprofloxacin resistance variant,acc (6')-Ib-cr)及3种整合子基因(intI1、2、3),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电泳分析并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 本组1 9株菌中携带acc(6') Ib-cr 8株,6株为泛耐药(Ab 3株,Pa 2株,Snm 1株),泛耐菌携带率60.0% (6/10);2株多耐菌(Ab、Pa各1株),多耐菌携带率22.0%(2/9).泛耐菌携带率与多耐菌携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株检出Ⅰ类整合子,其中6株泛耐药(Ab3株,Pa2株,Sm1株),携带率60.0%(6/10);5株多耐药菌(Pa3株,Ab、Cm各1株),携带率55.6%(5/9),泛耐菌携带率与多耐菌携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株同时检出 acc(6')-Ib cr和intI1,qnrA和intI2、intI3均阴性. 结论 本组临床分离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与acc(6') Ib-cr和intI1有关,与qnrA,intI 2 andintI 3无关.acc(6') Ib-cr携带率泛耐菌高于多耐菌,而intI1携带率无显著差异;2种基因在Ab和Pa的检出率较高且相近.

2758 条记录 8/138 页 « 12...567891011...1371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