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GF-β1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对大鼠移植小肠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纪鹏;黄怡;王为忠;董光龙;杜建军;陈冬利;季刚;刘骥

    目的 探讨经TGF-β1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预处理大鼠小肠移植受体后移植肠细胞凋亡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用近交系F344/N和BN大鼠建立全小肠异位移植模型,分4组,每组24只.A组:同基因移植组(BN→BN);B组:异基因移植组(F344/N→BN);C组:F344/N→BN异基因移植+TGF-β1基因转染imDC;D组:F344/N→BN异基因移植+TGF-β1基因转染imDC+FK506.术后3、5、7 d各处死6只,取出移植肠.行免疫组化检测Bcl-2和Bax表达,TUNEL及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同期进行移植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C组中Bcl-2在术后有轻度下降,而Bax的表达则略有升高,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Bcl-2及Bax的表达与A组无明显差异.C组的凋亡细胞数在术后逐渐增加,但数量始终较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仅见少量凋亡细胞.结论 经TGF-β1基因转染的imDC预处理受体可以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小肠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

  • 前列腺素E2对小鼠树突状细胞迁移能力及抗乳腺癌免疫作用的影响

    作者:朱旬;甄林林;郑伟;王汉晋;王萱仪;武正炎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PGE2)对体外培养的乳腺癌抗原负载小鼠树突状细胞(DC)迁移能力及抗乳腺癌免疫作用的影响.方法用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培养BALB/c小鼠骨髓来源DC,负载乳腺癌抗原后加入PGE2,进行表型、CCR7mRNA及蛋白、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特异性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测定.将TM40D接种于小鼠左侧胸壁皮下制作乳腺癌动物模型,1周后皮下接种PGE2组及对照组DC,观察肿瘤抑制状况.结果体外实验显示,PGE2不影响DC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同种异体特异性杀伤活性.与对照组DC相比,PGE2培养组DC的CD80、CD86阳性细胞数增多,CCR7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体外趋化试验显示,PGE2使DC对其配体CCL19和CCL21反应性增强(P<0.05).在乳腺癌动物模型中,PGE2培养组DC抑制肿瘤生长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PGE2可以通过促进DC成熟并促进其体内迁移能力,提高抗乳腺癌DC疫苗的功效.

  • 树突状细胞治疗大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庄志祥;刘根寿;周剑影;段莹莹;李军成;吴浩荣

    目的通过负载癌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治疗大鼠原发性肝癌(HCC)模型的实验,探讨其临床生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用大鼠HCC细胞株CBRH-7919细胞匀浆粗提物,刺激Wistar大鼠骨髓衍化的DC,按不同途径(静脉、腹腔、癌内注射)、低中高不同剂量(106、107、108)静脉注射多次治疗CBRH-7919接种的大鼠HCC模型,并设预治疗组、细胞因子加CBRH-7919细胞匀浆粗提物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作对照,用χ2检验比较其疗效和生存期。结果比较各组获得长期生存(生存大于100d)的大鼠数,细胞因子加CBRH-7919细胞匀浆粗提物治疗组、腹腔治疗组及高剂量静脉治疗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中低剂量静脉治疗组、预治疗组及癌内注射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P<0.001、P<0.001和P<0.01;预治疗组成癌率与其余各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中、低剂量负载癌抗原DC经静脉和癌内多次注射,对大鼠HCC有一定的疗效,并能有效地抵抗HCC细胞的再接种,提示负载癌抗原的DC治疗HCC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树突细胞 肝细胞
  • 新辅助化疗对Ⅲ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帅;卢明东;陈克;叶海波;郑志强

    目的 评价新辅助化疗治疗Ⅲ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疗效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相关免疫学改变.方法 新辅助化疗56例和未行新辅助化疗20例共76例Ⅲ期胃癌患者术后常规病理检测阴性淋巴结,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K-20的表达.对76例Ⅲ期胃癌患者的HE(+)淋巴结、HE(-)的近癌灶淋巴结、HE(-)的远癌灶淋巴结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C的数量.结果 在新辅助化疗组2例患者存在微转移(2/56),未新辅助化疗组均检测出微转移(2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623,P=0.000).HE阳性淋巴结群:2次化疗组、3次化疗组、4次化疗组CD83阳性DC数量较未化疗组均有显著增多(P20 =0.001、P30=0.000、P40 =0.000);HE阴性的近癌灶淋巴结群:3次化疗组、4次化疗组CD83阳性DC的数量较未化疗组显著增多(P30=0.001、P40=0.001);HE阴性的远癌灶淋巴结群:4次化疗组CD83阳性DC的数量明显高于未化疗组、2次化疗组和3次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40 =0.000、P42=0.000、P43=0.001).结论 新辅助化疗能有效控制Ⅲ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并上调淋巴结中成熟DC的数量.

  • 胆管癌全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共培养体外抑瘤活性研究

    作者:蒋小峰;袁晓鹏;张大伟;卢海武;温子龙;郑强;刘颂航;薛平

    目的 通过胆管癌全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探讨DC-CIK细胞的形态改变及增殖情况,检测抗原致敏DC-CI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取贴壁细胞作为前体DC,悬浮细胞用于CIK培养;经rhGM-CSF、rhIL-4、rhTNF-α诱导DC成熟;成熟DC中加入胆管癌细胞株RBE肿瘤抗原进行致敏,作为抗原致敏DC组;经rhIL-2、IL-1β诱导CIK成熟;按DC CIK=110、120、140的比例进行混合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标记(CD86、CD83、CD40、HLA-DR、CD1α、CD80);流式细胞术检测CIK、未致敏DC-CIK、致敏DC-CIK共培养细胞表面标记(CD3、CD8、CD56);采用萤火虫萤光素酶法检测CIK、未致敏DC-CIK、致敏DC-CIK抑瘤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细胞因子IL-12、IFN-γ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DC-CIK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表型发现抗原致敏DC-CIK组的CD3+CD8+和CD3+CD56+细胞亚型表达均为高,其次为未致敏DC-CIK组,低为CIK组.效靶比为201和401时,致敏DC-CIK组的抑瘤率明显高于未致敏DC-CIK组和CIK组(P<0.05),而效靶比为101时,CIK组、未致敏DC-CIK组、致敏DC-CIK组的抑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原致敏DC较抗原未致敏DC及诱导前DC细胞状态好,生长增殖迅速.在抗原致敏后,致敏DC-CIK组的细胞因子IL-12、IFN-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致敏DC-CIK组和CIK组(P<0.05).结论 体外异体胆管癌全抗原可有效致敏健康人体DC细胞分化成熟,表型及增殖能力提高.使用体外致敏DC-CIK共培养作为效应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率,在效靶比相同的情况下,抗原致敏DC-CIK对RBE有更强的杀伤性活性.

  • 树突细胞共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Meta分析

    作者:龙勃;展昊;杜恒锐;王振江;郭凌云;焦作义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地区树突细胞(DC)共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DC-CIK/CIK)联合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重庆维普、CBMDisc、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DC-CIK/CIK联合化疗(试验组)对比单纯化疗(对照组)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相关RCT报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1月.经2名研究人员独立地进行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21项RCT 1764例胃癌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可明显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1年生存率(P=0.003)、总有效率(P<0.00001)、疾病控制率(P<0.00001)以及功能状况(P=0.01),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次,可显著提高反映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CD3+CD56+,P<0.05)和NK细胞(P=0.02)水平.结论 DC-CIK/CIK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免疫功能水平和功能状况.

  • 脂质体转染胞嘧啶脱氨酶基因、放射线、树突细胞联合对直肠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世拥;吕文平;安萍;于波

    目的探讨脂质体转染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CD)基因、放射线、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三者联合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有效性. 方法应用放射线促进脂质体转染CD基因,再利用放射的增敏作用将直肠癌细胞杀死后与DCs和T细胞共同孵育,通过测定3H标记的胸腺嘧啶糖苷摄取情况,观察不同DCs数目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MTT法检测不同效靶比下的肿瘤细胞的杀伤率. 结果 CD与5-氟胞嘧啶联合放射线杀死直肠癌细胞后所产生的凋亡小体和其他肿瘤抗原可有效的被DCs递呈给T细胞,产生细胞毒淋巴细胞,对肿瘤产生特异地杀伤作用.30∶1、15∶1、1∶1效靶比的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98.1%、76.2%和37.8%. 结论脂质体转染CD基因、放射线、 DCs 三者联合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对癌细胞的杀伤率.

  •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与低氧状态和树突细胞浸润的关系

    作者:尤健;陈华;张立华;王长利

    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标本中低氧标记物CA-9、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水平,以及标本中与抗肿瘤免疫功能有关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T淋巴细胞的浸润,探讨它们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和预后中的意义.

  • MAGE-1抗原肽致敏DC活化淋巴细胞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的免疫防护作用

    作者:蔡兵;赵翼;吴鸣宇;严承铨;张嵩海

    目的观察黑色素瘤-1基因(MAGE-1)抗原肽致敏树突状细胞(DC)所活化的淋巴细胞(CTL)对人肝癌HCC移植瘤的抑制和消退作用,评估临床治疗HCC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BEL-7402 HCC细胞于30只裸鼠背部皮下接种,建立裸鼠HCC移植瘤模型,其中22只成瘤;用MAGE-1九肽致敏DC所活化的淋巴细胞(1×106)注入肿瘤部位皮下(治疗组A,n=5),其余17只随机分成5组(B、C、D、E、F),用其他不同性质的细胞治疗,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并进行病理学分析和统计学处理,阐明特异性CTL对肿瘤的作用机制. 结果 (1)A组HCC移植瘤均停止生长并趋于缩小,荷瘤裸鼠观察期内无死亡;而其他5组肿瘤均快速生长,大部分荷瘤裸鼠2周内死亡.MAGE-1九肽致敏DC所活化淋巴细胞能显著抑制HCC移植瘤生长,促使肿瘤消退(P<0.01).(2)A组移植肿瘤广泛坏死,肿瘤细胞广泛凋亡. 结论 MAGE-1九肽致敏DC有抑制HCC生长,促进HCC消退,防止肿瘤转移、复发的作用.肿瘤细胞凋亡增强是DC肿瘤免疫的可能机制.MAGE-1九肽联合DC可作为治疗HCC的新型疫苗.

  •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个体化抗胃癌过继免疫治疗的研究

    作者:谢绍建;付泽娴;李冬斌;张峰;刘津;薛平;李荣琴;蔡建辉

    目的探讨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的成熟树突状细胞(ATLs-mDCs)体外诱导个体化抗胃癌过继免疫治疗的效应.方法建立短期培养的原代胃癌细胞系.用ATLs-mDCs激活自体T细胞,制备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s).自体树突状细胞(DCs)均分为未成熟DCs、成熟DCs和ATLs-mDCs 3组,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及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方法,检测DCs的免疫功能状态;应用细胞毒杀伤试验验证肿瘤特异性CTLs的杀伤活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DCs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和CTLs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 ATLs-mDCs上调HLA-DR、CD80、CD83和CD86的表达水平,同时获得高效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ATLs-mDCs诱导产生的CTLs对自体胃癌细胞的杀伤率为(84±11)%,显著高于对两株异体胃癌细胞的杀伤率[(19±7)%和(19±11)% (t=54.18和56.46,P值均<0.01)].ATLs-mDCs上清液中IL-12的浓度显著高于单纯成熟DCs (t=15.47,P<0.01)及未成熟DCs (t=28.44,P<0.01).3组DCs分别激活自体T细胞产生的CTLs上清液中INF-γ的浓度ATLs-mDCs组高于单纯成熟DCs组 (t=4.84,P<0.05),并显著高于未成熟DCs组(t=13.74,P<0.01).结论 ATLs-mDCs在体外诱导产生的CTLs能有效特异性杀伤自体胃癌细胞.

  • 肝癌组织内树突状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的临床意义

    作者:殷晓煜;吕明德;梁力建;黄洁夫;赖英荣;李智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内树突状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5年1月~1996年7月在本院接受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的44例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CC组织内树突状细胞浸润的数目,同时评估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分析两者与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时间及生存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肿瘤组织内树突状细胞数≥20、同时伴淋巴细胞浸润(+)者(A组,n=17)术后肿瘤复发时间显著晚于不同时具备上述两项条件者(B组,n=27),两者复发的中位期分别为21.6个月和4.1个月(U值=105.5, P=0.009).A组术后1、3、4年生存率分别为83.5%、61.8%和48.7%,B组分别为42.2%、28.4%和23.0%,A组均显著高于B组(Log rank=7.68, P=0.006). 结论 HCC组织内树突状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情况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是直接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 树突状细胞与尤文肉瘤细胞融合诱导肿瘤免疫应答的体外研究

    作者:唐顺;郭卫;郭义;曲华毅;李大森

    目的检测尤文肉瘤细胞A673和树突细胞(DC)融合构建的肿瘤疫苗对尤文肉瘤细胞株A673 的杀伤作用.方法应用促融合剂PEG对尤文肉瘤A673细胞和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的树突细胞进行融合.利用细胞因子hGM-CSF和hIL-4从 PBMC诱生DC,并对其表型进行流式细胞仪(FCM) 分析,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A673细胞,绿色荧光染料PKH-67标记DC,应用促融合剂PEG融合后光镜及电镜观察DC细胞和融合细胞形态,FCM检测融合效率,通过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免疫刺激活性.通过IFN-γ ELISA法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量,通过51Cr细胞杀伤试验检测融合细胞对A673 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FCM检测出从PBMC 成功诱生出CD83、CD80、CD86 及HLA-DR 高表达的成熟DC.DCs/A673融合细胞的融合效率达到23%,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DCs/A673融合细胞有很强的免疫刺激活性.IFN-γ分泌检测显示DCs/A673融合细胞组较对照组产生CTL水平显著增高.51Cr释放法检测融合细胞体外诱导抗原特异的CTL, 融合细胞激活的CTL对肿瘤细胞系A673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DC-A673混合组、DC组、A673组的CTL(P<0.05),作用较对照各组显著增强.结论 DC与A673细胞融合体外致敏自体T 淋巴细胞能生成抗原特异CTL 对尤文肉瘤细胞A673 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器官移植术后肿瘤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麟麟

    器官移植长期存活受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由于受者移植术后需长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使得其机体免疫力严重下降及内环境紊乱,终导致受者肿瘤发生风险大大增加.近年来,如何解决器官移植受者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与降低肿瘤发生率之间的矛盾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有研究证实,在器官移植受者移植器官和新发肿瘤病灶内大量蓄积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这些MDSC会诱导局部树突细胞形成耐受性树突细胞.但目前关于上述过程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本文就MDSC在器官移植术后肿瘤发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通过树突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作者:康印东;王全兴;王立明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HDACI)主要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活性使组蛋白乙酰化程度升高,引起染色质重组,DNA转录活化或抑制,细胞周期停滞,细胞分化及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生物学效应[1].

  •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调节性T淋巴细胞对树突状细胞的调控作用

    作者:蒋国静;邱丽华;林其德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和蜕膜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细胞)对树突状细胞(DC)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集4例URSA患者(流产组)和4例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的外周血和蜕膜组织,密度梯度离心法、免疫磁珠分离法分选出Tr细胞和DC,培养6 d,培养方法分为DC单独培养和Tr细胞与Dc混合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种方法培养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的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蛋白含量.结果 (1)外周血:流产组细胞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蛋白含量为(22.5±3.0)、(23.2±0.7)ng/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蛋白含量分别为(35±4)、(37±7)ng/L,两者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细胞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后,IFN-γ蛋白含量为(36±1.1)、(30.5±4.0)ns/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蛋白含量分别为(36±9)、(54±20)n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蜕膜组织:流产组细胞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后,IFN-γ蛋白含量分别为(24.4±2.5)、(23.4±2.6)ng/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蛋白含量分别为(25±5)、(28±7)ng/L,两者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细胞混合培养后,IFN-γ蛋白含量为(22.6±3.8)ng/L,明显低于单独培养后的(30.7±4.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细胞混合培养后,IL-10蛋白含量为(31±9)ng/L,明显高于单独培养后的(27±6)ng/L,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RSA患者Tr细胞抑制性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导致对DC调控失常,Th1/Th2平衡失调和母胎免疫耐受异常.

  • 可控性树突状细胞活疫苗产生抗卵巢上皮性癌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

    作者:康玉;徐丛剑;刘惜时;张新华;吴超群;钟翠平;顾健人

    目的研究可调控存活状态的树突状细胞(DC)活疫苗在体内产生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 (1)将大鼠骨髓来源的DC与转导有自杀基因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1-TK)的卵巢上皮性癌细胞株NuTu-19细胞,以聚乙二醇法融合制成DC活疫苗.以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分析DC活疫苗的生物学特性;RT-PCR技术、蛋白印迹法鉴定DC活疫苗中TK基因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更昔洛韦(GCV)对DC活疫苗的杀伤效应.(2)在体内实验中,将大鼠分为活疫苗组、活疫苗+GCV组、死疫苗组、DC+NuTu-19/TK组、GCV组和对照组.各组大鼠经二次免疫后,或以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脾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或再给予NuTu-19细胞攻击后观察肿瘤的发生与生长情况.活疫苗+GCV组在给予NuTu-19细胞攻击后1周开始腹腔注射GCV,将疫苗在体内灭活.结果(1)DC活疫苗高表达表面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OX6、共刺激分子B7-2、整合素OX62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其阳性率分别为(87.6±3.4)%、(71.1±9.3)%、(68.0±7.4)%和(77.1±2.0)%;DC与NuTu-19/TK细胞的融合率为(23±14)%;DC活疫苗中TK基因呈阳性表达.(2)活疫苗组大鼠脾T淋巴细胞对NuTu-19细胞的杀伤活性为(61.8±8.3)%,明显高于死疫苗组的(26.0±3.8)%(P<0.05).与对照组相比,活疫苗组大鼠的肿瘤发生率明显降低(分别为100%、80%),成瘤时间明显延迟[分别为(39±8) d、(70±16) d],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分别为(806±553) mm3、(89±53)mm3,(P<0.05].(3)活疫苗+GCV组中仅有部分未与肿瘤细胞融合的DC存活,总杀伤率达73%.结论携带有自杀基因HSV1- TK的 DC活疫苗,在体内可产生明显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并可通过HSV1- TK/GCV系统调控其存活状态.

  •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状态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毛愉燕;陈怀增;谢幸;叶大风;吕卫国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的状态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和Picture二步法,检测57例卵巢上皮性癌(恶性组)、3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性组)及16例正常卵巢 (正常组) 组织中S-100蛋白、CD83标记的TIDC状态及其VEGF的表达.结果 (1)恶性组TIDC光镜下形态基本可分成两种,其分布有异质性.恶性组S-100+ TIDC中位数为4.3个/400高倍视野(HPF),分别与良性组(中位数为1.8个/HPF)和正常组(中位数为2.0个/HP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0和0.015).恶性组中,早期(Ⅰ~Ⅱ期)肿瘤组织中S-100+ TIDC数量明显多于晚期(Ⅲ~Ⅳ期,中位数分别为6.0个和3.8个/HPF,P=0.026).恶性组中, CD+83 TIDC浸润肿瘤间质者极少,中位数为0个/HPF.(2)恶性组细胞中VEGF高表达(5.0分),分别与良性组(3.8分)和正常组(2.4分)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0).(3)恶性组中,S-100+ TIDC数量与VEGF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01).结论 (1)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可刺激TIDC的募集,但同时受VEGF的抑制.(2)卵巢上皮性癌中TIDC成熟严重受抑.

  • 白细胞介素12转染树突状细胞后与新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融合的免疫原性研究

    作者:彭萍;沈铿;何维;吴鸣;魏薇;郎景和;张素梅;齐锦;胡榆;赵建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2转染入树突状细胞(DC)后,与新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融合形成融合细胞,分析融合细胞的体外免疫杀伤效应.方法以新鲜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建立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系,并进行鉴定.体外诱导产生人脐血DC.将IL-12与pcDNA3.1(+)质粒连接后,分别通过脂质体法和电穿孔法将IL-12-pcDNA3.1(+)质粒转染DC,再使用聚乙二酸法将新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与转染IL-12的DC融合,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融合细胞的体外免疫杀伤效应.结果(1)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均证实,新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系为原代卵巢上皮性癌细胞.(2)人脐血培养7~10 d,贴壁细胞出现大量毛刺状突起;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脐血D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人白细胞抗原(HLA)-DR的阳性表达率为99%,共刺激分子B7-2的阳性表达率为50%.(3)RT-PCR技术检测结果证实IL-12转染DC成功.将转染IL-12的DC与新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融合,RT-PCR技术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结果均证实融合细胞形成.(4)将转染IL-12的DC和新建卵巢上皮性癌的融合细胞、DC和新建卵巢上皮性癌的融合细胞分别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激活T淋巴细胞,结果显示,两种活化后的T淋巴细胞均能杀伤新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且前者作用更强.结论转染IL-12后的DC与新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融合后形成的融合细胞能激活T淋巴细胞,且其体外免疫杀伤效应更强.

  • 树突状细胞在儿童重症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张明智;王立波;陈超;杨毅;张灵恩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中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数量及与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临床炎症评分的关系,了解DC在重症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依据病情轻重将患儿分为重症肺炎组(27例),轻症肺炎组(30例),同期外科收治患儿29例为对照组.重症肺炎组和对照组取BALF测定成熟DC,重症肺炎组和轻症肺炎组进行临床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12.结果 (1)插管当天重症肺炎组BALF中成熟DC百分率[%,中位数(P5~P95)][14.2(3.9~51.8)]高于对照组[1.3(0.2~22.5)](Z=5.44,P<0.01).(2) 重症肺炎组中IL-12[117.0(79.9~159.4) ng/L]、TNF-α[90.6(52.2~185.9) ng/L]、IL-6[128.7(73.3~793.8) ng/L]浓度高于轻症肺炎组的IL-12[71.6(19.4~196.8)]、TNF-α[26.6(2.5~113.9)]、IL-6[39.9(7.8~82.5)](P均<0.01),并高于对照组的IL-12[6.4(12.2~92.0)]、TNF-α[6.4(1.8~91.9)]、IL-6[23.0(6.4~54.2)](P均<0.01).轻症肺炎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3)相关分析:插管当天成熟DC百分率与IL-12、TNF-α、IL-6和急性肺损伤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 分别为0.48、0.58、0.51和0.39,P均<0.01),与儿童重危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0.11,P>0.05).结论 (1)儿童重症肺炎中存在着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与肺部树突状细胞过度成熟、活化.(2)肺部树突状细胞的过度成熟、活化与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表明其在重症肺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肿瘤全溶物冲击的DC联合超抗原SEB对效应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作者:申志华;揭伟;邢飞跃

    目的:探讨肿瘤全溶物冲击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效应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以DC或联合SEB刺激效应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产生TNF-α的效应细胞阳性率,MTT法检测效应细胞的增殖效应,以及HcaF肝癌细胞全溶物冲击后的DC联合SEB刺激T细胞时对HcaF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100ng/mL SEB刺激效应细胞5 d时产生TNF-α分泌高峰,阳性细胞率为(50.17±2.23)%,而联合DC后(DC:T=1:30),5 d时TNF-α分泌峰值更高,阳性细胞率为(60.74±2.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效应细胞增值指数(SI)在联合两者时为2.67±0.47,高于单独SEB处理的2.58±0.38;肿瘤全溶物单纯冲击效应细胞前后对HcaF的杀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SEB后,杀伤率由无SEB时的(42.92±7.84)%提高到(59.94±3.83)%,而进一步在DC辅助冲击后的杀伤率(62.44±6.62)%更高于冲击前的(52.33±7.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肿瘤全溶物冲击的DC联合SEB能诱导效应细胞明显增值、活化,并产生高效的抗肿瘤效果.

1317 条记录 8/66 页 « 12...567891011...656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