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培养

    作者:邢利和;王福生;刘明旭;朱传琳;李捍卫;雷周云;王慧芬

    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是引起肝硬变和肝细胞癌常见的病因[1-5].慢性乙型肝炎形成的机制可能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产生有效的针对HBV特异性的CTL反应,不能彻底清除HBV,使HBV病毒得以不断增殖,导致病变进行性发展.

  • 致敏树突细胞及其亚细胞成分对荷胃癌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研究

    作者:罗治彬;徐采朴;王东;王阁;肖世全;朱高友;房殿春

    目的:了解胃癌组织中DC的功能状态,探讨DC及其所分泌的亚细胞成分exosomes用于防治胃癌的可能性,旨在为胃癌的治疗探索一条新的途径.方法:利用致敏DC及其所分泌的亚细胞成分exosomes对荷胃癌小鼠进行治疗,观察其免疫治疗效果.结果:荷胃癌小鼠经胃癌细胞RNA致敏的DC及其所分泌的亚细胞成分exosomes治疗后,小鼠腹水产生率、肿瘤转移率、动物的存活率、瘤体平均质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局部组织中IL-12、IFNγ和IL-18的基因表达水平都明显升高(P<0.01),肿瘤局部CD4+、CD8+细胞数量增加(P<0.05),TIL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结论:胃癌RNA致敏的DC及其所分泌的亚细胞成分exosomes,能促进胃癌抗原的提呈,并启动和增强局部的抗瘤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和宿主的生存质量,对荷胃癌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治疗效果.

  • mRNA致敏树突细胞对胃癌的免疫治疗作用研究

    作者:罗治彬;徐采朴;朱高友;张朋斌;郭朝华;罗元辉;房殿春;罗成基

    目的:了解DC在胃癌胃黏膜中的功能状态,探讨DC用于胃癌等实体瘤防治的可能性,旨在为胃癌的治疗探索一条新的途径.方法:利用致敏DC治疗胃癌,以观察其对荷胃癌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结果:荷胃癌小鼠经胃癌细胞RNA致敏的DC治疗后,小鼠腹水产生率、肿瘤转移率、动物的存活率、平均瘤体质量等指标分别为75%(6/8)、25%(2/8)、75%(6/8)、(2.04±0.33 g),均优于对照组(P<0.01);局部组织中IL-12、IL-18和IFN γ的基因表达水平都明显升高(P<0.01);肿瘤局部CD4+、CD8+细胞数量分别为0.71±0.25/μm2和0.67±0.22/μm2,P<0.05),TIL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结论:胃癌RNA致敏的DC,能促进胃癌抗原的提呈并启动和增强局部的抗瘤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对荷胃癌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治疗效果.

  • 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抗肝癌免疫

    作者:李明松;袁爱力;张万岱;刘思德;吕爱民;周殿元

    目的应用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诱导高效而特异抗肝癌免疫.方法自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DC;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联合刺激DC;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肿瘤细胞的肿瘤相关抗原(TAA)激活DC;DC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检测CTL及其上清液对HepG2肿瘤细胞、LOVO肿瘤细胞及HOS-8603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经人肝癌细胞系HepG2肿瘤细胞的TAA激活并经GM-CSF及IL-4联合刺激后,肝癌患者外周血DC能够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CTL,该CTL及其上清液对HepG2肿瘤细胞均有高效而特异性的杀伤作用(杀伤率分别为92%±10.5%和41%±8.9%).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DC体外能够诱导高效而特异抗肝癌免疫. 提示DC作为一新概念上的抗肿瘤疫苗可能在肿瘤治疗及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 胰腺癌细胞FOXP3表达对DCs活化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卢学嘉;吕瑛;马超;刘文佳;谢丽娟;邹晓平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细胞FOXP3表达对树突细胞( DCs )活化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设计并合成靶向FOXP3的siRNA(siRNA-FOXP3)及阴性对照siRNA(siRNA-NC),转染胰腺癌PANC1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IL-10和TGF-β1含量. 分别收集两组转染的胰腺癌细胞上清液,与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及IL-4联合诱导DCs分化. 流式细胞仪检测经转染及未转染细胞培养上清液处理后DCs免疫表型CD86、CD80、HLA-DR等的变化,ELISA法检测上清中IL-12p70、IFN-γ含量. 将经上清液处理后的DCs与淋巴细胞共培养,CCK-8法检测各组DCs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活化的T细胞( CTLs)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性. 结果 与转染siRNA-NC的PANC1细胞比较,转染siRNA-FOXP3 的PANC1细胞IL-10、TGF-β1分泌量显著减少 [ (8.93 ±3.06)ng/L比(26.60 ± 5.57)ng/L,(2 544 ±78)ng/L比(2 856 ±92)ng/L],其细胞培养上清处理后DCs的CD86、HLA-DR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 (28.10 ±3.11)%比(13.90 ±0.42)%,(66.15 ±4.17)%比(43.15 ±3.32)% ],IL-12p70、IFN-γ分泌量显著增加[(52.75 ±7.89) ng/L比(26.14 ±4.50) ng/L,(898.43 ±88.82) ng/L比(412.76 ±24.68)ng/L],DCs 与淋巴细胞以1:5、1:10、1:20比例共培养后淋巴细胞的增殖显著加速[(95.27 ±3.80)%比(71.77 ±5.70)%,(78.97 ±5.73)%比(52.30 ±8.72)%,(57.60 ±4.36)%比(43.73 ±6.01)%],以1:20、1:40比例培养后活化的CTL对PANC1细胞的杀伤率显著提高[(28.44 ± 5.20)%比(8.82 ±2.29)%,(40.85 ±5.15)%比(17.38 ±4.86)%],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胰腺癌细胞FOXP3表达显著抑制DCs的活化及其免疫功能.

  • 胰腺癌MUC1 mRNA转染树突细胞疫苗诱导特异性抗肿瘤的免疫反应

    作者:陈江;郭晓钟;李宏宇;邵晓东;刘旭;赵佳钧;王迪

    目的 研究人胰腺癌MUC1 mRNA转染树突细胞(DC)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为DC疫苗治疗胰腺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从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PBMC)并培养成DC,从细胞形态和表面标志进行鉴定.通过RT-PCR扩增胰腺癌MiaPaCa-2细胞的MUC1 mRNA后用电穿孔法将其转染DC.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培养不同时间点DC的MUC1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DC存活率.采用51Cr标准细胞毒实验观察转染MUC1 mRNA的DC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应用ELASA法检测CTL的IFN-γ释放量.结果 培养获得的细胞呈现典型的DC形态特征和表面标志(CD40+、HLA-DR+、CD83+、CD86+).MUC1 mRNA转染DC48 h后,细胞MUC1 mRNA表达水平高,为38.43(36.89 ~48.06),蛋白表达亦强.转染后DC的存活率稳定在80%左右.转染MUC1 mRNA的DC可有效诱导HLA-A2 +/MUC+特异性CTL免疫反应;胰腺癌Capan-2细胞与转染MUC1的DC刺激MUC1特异性CTL的24 h IFN-γ释放量分别为(28.44±4.96)和(16.31 ±2.54) 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胰腺癌MUC1 mRNA体外转染DC后可诱导CTL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 热休克联合OK-432处理PANC1细胞裂解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体外抗癌实验

    作者:刘文佳;邹晓平;曹俊;张斌;陈敏;魏小雷

    4±0.98)%,对SGC7901几乎没有杀伤作用.结论 经热休克联合OK-432处理后PANC1细胞裂解物致敏的DC生物活性增强,其刺激的自身淋巴细胞可产生高效特异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 胰腺癌Capan-2细胞总RNA转染树突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体外研究

    作者:陈江;牟为民;李宏宇;王迪;郭晓钟

    目的 观察人胰腺癌Capan-2细胞总RNA转染的树突细胞(DCs)所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 从6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培养DCs.使用电穿孔法将Capan-2细胞总RNA及MUC4 mRNA分别转染DCs.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转染后DCs的存活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DCs中MUC4 mRNA的表达.使用IFN-γ酶联免疫法检测DCs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的活化反应.采用51Cr标准细胞毒实验检测DCs诱导的抗原特异性CTLs对体外胰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 Capan-2细胞总RNA转染的DCs(DC-Capan-2-total RNA)的存活率呈时间依赖性下降,转染后96 h的存活率降低至60.8%,而转染MUC4 mRNA的DCs(DC-MUC4 mRNA)的存活率稳定在80.0%左右,两转染组DC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apan-2-total RNA的MUC4蛋白表达量亦显著低于DC-MUC4 mRNA(P<0.05).DC-Capan-2-total RNA诱导的CTLs 24 h IFN-γ释放量为(89.34±3.85) U/ml,DC-MUC4 mRNA为(21.77±2.14) U/ml,两转染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apan-2-total RNA诱导的特异性CTLs能够有效识别和杀伤HLA-A2 +/MUC4+的Capan-2细胞及HLA-A2 +/MUC4-的PANC1细胞,而不能有效识别和杀伤HLA-A2-/MUC4-的MiaPaCa-2细胞和HLA-A2-/MUC4+的AsPC-1细胞.结论 胰腺癌细胞总RNA转染的DCs较单个胰腺癌相关抗原转染的DCs能诱导出更加显著的CTLs抗肿瘤免疫反应,但受到MHC Ⅰ类抗原递呈的限制.

  • 胰腺癌MiaPaCa-2细胞与树突细胞融合诱导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能力的体外研究

    作者:杨金光;陈江;李宏宇;郭晓钟

    目的:建立胰腺癌MiaPaCa-2细胞与树突细胞( DC)融合的细胞,观察其体外诱导胰腺癌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的能力。方法自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和培养DC,利用50%PEG-10%DMSO融合剂将MiaPaCa-2细胞融合到DC,以不加融合剂仅将DC与MiaPaCa-2共培养组及单纯DC组作为对照。采用FITC-CD86及PE-MUC1进行双标记,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融合率;MTT法检测各组DC存活率。按照DC与T淋巴细胞1∶10、1∶20、1∶40、1∶80的比例混合培养细胞,评价各组DC体外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DC体外激发的CTL的IL-2、IL-10、Granzyme B、IFN-γ分泌量。结果 DC与MiaPaCa-2融合细胞组的融合率为(42.30±7.30)%,明显高于共培养组的(7.21±1.06)%。 DC组、共培养组、融合细胞组DC的存活率分别为95.0%以上、85.0%、62.8%,融合细胞组 DC 存活率显著低于 DC 组及共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均<0.05)。 DC∶T淋巴细胞为1∶10时,DC组、共培养组、融合细胞组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219±42、3584±317、8201±424,1∶20时分别为110±14、2179±104、6152±104,融合细胞组显著高于DC组及共培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为1∶40、1∶80时3组细胞的T细胞增殖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DC∶T淋巴细胞为1∶10时,DC组、共培养组、融合细胞组DC激发的CTL的IL-2分泌量分别为(27.30±5.21)、(897.44±93.05)、(2243.80±381.46)ng/L;IL-10分泌量分别为(19.55±2.05)、(424.60±108.25)、(706.53±161.29) ng/L;Granzyme B 分泌量为(16.23±1.23)、(451.07±120.50)、(1327.77±205.15) ng/L;IFN-γ分泌量为(30.11±4.32)、(982.00±124.68)、(2421.04±488.50)ng/L。融合细胞组激发的CTL的细胞因子分泌量显著高于DC组及共培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DC与MiaPaCa-2融合的细胞具备体外诱导胰腺癌肿瘤抗原特异性CTL的能力。

  • 胰腺癌相关抗原MUC1与survivin mRNA联合转染树突细胞激发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能力的体外研究

    作者:陈江;郭晓钟;李宏宇;邵晓东;王迪;赵佳钧;许文达

    目的 研究人胰腺癌MUC1与survivin mRNA联合转染树突细胞(DC)体外激发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能力,为构建负载多抗原表位DC疫苗治疗胰腺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自6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培养并鉴定DC.常规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采用RT-PCR方法扩增MUC1和survivin mRNA.应用电穿孔法将两种mRNA单独或联合转染DC,分别命名为DC-MUC1、DC-survivin、DC-MUC1+ survivin.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DC的MUC1、survivin mRNA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DC存活率;使用混合细胞培养法检测转染DC体外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应用ELISA法检测转染DC体外激发抗原特异性CTL释放Th1型细胞因子IL-2、IL-10、granzyme B、IFN-γ的水平.结果 成功获得成熟的DC,成熟DC的表面标志物CD40、HLA-DR、CD83和CD8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31%、50.21%、89.17%和73.62%.DC-MUC1的MUC1 mRNA表达量为36.24±5.17;DC-survivin的survivin mRNA表达量为34.53±4.02;DC-MUC1+survivin的MUC1、survivin mRNA表达量分别为31.79±4.26和14.67±2.96,显著低于单转染的DC(P值均<0.05).DC-MUC1+ survivin的存活率呈现时间依赖性下降,96 h时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单转染DC(50.21%比80%左右,P值均<0.05).当作为刺激细胞的DC和作为效应细胞的T淋巴细胞比例为1∶10、1∶20时,DC-MUC1+ survivin刺激自体T细胞的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单转染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比例为1∶40、1∶80时的增殖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DC∶T为1∶10孵育14 d时,DC-MUC1、DC-survivin、DC-MUC1+survivin的IL-2水平分别为(892.73±32.90)、(713.62±56.37)、(1884.37±95.21) pg/ml;granzyme B水平分别为(501.62±12.30)、(203.84±12.55)、(1193.15±86.04) pg/ml;IFN-γ水平分别为(981.50±47.82)、(696.05±41.66)、(2237.94±189.55) pg/ml.DC-MUC1+ survivin显著高于单转染的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分泌的IL-1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UC1与survivin mRNA联合转染的DC较单一抗原转染的DC具有更强的体外特异性CTL激发能力.

  • 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树突细胞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洪涛;张天托;陈壮桂;黄静;刘慧;朱家馨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树突细胞(DC)途径和Th2极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18只清洁级雌性6~8周龄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哮喘组[卵清白蛋白(OVA)腹腔致敏,OVA吸入激发]、布地奈德(BUD)干预组(OVA腹腔致敏,气道内吸入OVA和布地奈德)和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混悬液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每组6只.观察各组小鼠生物学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收集BALF,并分离培养小鼠脾脏树突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BALF中TSLP水平、树突细胞上清液中TSLP受体(TSLPR)水平和DC-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细胞表型.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布地奈德干预组支气管及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轻于哮喘组.哮喘组BALF中TSLP水平[(44.0±5.1)ng/L]和树突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SLPR水平[(19.7±2.2) ng/L]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2±3.6) ng/L和(10.4±1.2) ng/L,t值分别为11.74和9.13,均P<0.01],BALF中TSLP水平与IL-5水平和嗜酸粒细胞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9和0.82,均P<0.05);布地奈德干预组BALF中TSLP水平[(19.2±5.8) ng/L]及树突细胞表达TSLPR水平[(12.5 ±2.8) ng/L]均低于哮喘组[分别为(44.0±5.1)ng/L和(19.7±2.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86和-4.97,均P<0.01);布地奈德干预组BALF及DC-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IL-5[分别为(41±4)ng/L和(28 ±9) ng/L]低于哮喘组[分别为(81 ±8) ng/L和(51±1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00和-3.35,均P<0.01),3组间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97和0.82,均P>0.05);布地奈德干预组与哮喘组相比CD40、CD80和CD86等树突细胞表型下降.结论 布地奈德影响树突细胞表型,下调BALF中TSLP水平和树突细胞表达TSLPR水平,可能通过影响TSLP-DC途径而抑制哮喘Th2极化反应.

  • 加载野生型p53基因鼠树突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刘红菊;辛建保;李卓亚;熊先智;陶晓南;胡豫

    目的 观察加载了野生型p53基因的树突细胞(DC)对不同位点p53基因突变肿瘤得庖咧瘟谱饔?方法通过锥虫蓝染色、同种异体混合白细胞反应及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细胞表面分子,评估腺病毒(Ad)-p53感染DC是否影响DC的免疫功能.以Ad或转导了野生型p53基因的Ad分别感染骨髓De(Ad-DC和Ad-p53-DC)后,静脉注射免疫C57BL/6小鼠各5只,分离脾细胞,采用标准6 h51 Cr释放试验测定其诱导不同肿瘤细胞系(MethA、D459和P815)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活性;效应细胞(Ad-p53-DC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和靶细胞(Ad-p53-P815和D459)孵育时分别加入抗CD4抗体或抗CD8抗体,观察CTL的活性变化.使用MethA和D459肿瘤细胞系得到不同的荷瘤鼠,于肿瘤形成前后分别使用Ad-p53-DC免疫,Ad-DC对照,当实体瘤三维直径之和>20 cm时处死小鼠,用生存曲线评估Ad-p53-DC免疫的预防或治疗作用.结果 (1)Ad-p53-DC免疫诱导的抗Ad-p53-P815、D459和MethA的CTL反应(效应细胞:靶细胞=50:1)分别为(27.8±3.4)%、(23.5±2.7)%及(58.3±9.2)%,与Ad-DC免疫诱导的反应[(9.3±1.8)%、(4.6±1.0)%及(23.5 ±3.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d值分别为5.79、3.68、5.02,均P<0.05).Ad-p53-DC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与靶细胞Ad-p53-P815或D459的CTL活性,抗CD4组[(59.8 ±4.6)%、(18.9±2.4)%]与无抗体组[(64.4±6.3)%、(22.2±3.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d值分别为0.84、0.91,均P>0.05),而抗CD8组[(26.7±2.8)%、(6.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d值分别为9.03、7.67,均P<0.05).抗CD8组与抗CD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d值分别为8.79、9.18,均P<0.05).(2)Ad-p53-DC和Ad-DC静脉注射2次免疫小鼠后,分别以D459细胞或MethA肉瘤细胞荷瘤20只小鼠.在Ad-p53-DC免疫组分别有14只和16只小鼠肿瘤的生长得到完全抑制,与Ad-DC免疫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72、5.86,P<0.05).皮下接种小鼠D459后,Ad-p53-DC免疫治疗组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比Ad-DC组延缓2周左右,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值为9.48,P<0.05).结论 Ad-p53-DC可诱导抗MethA、P815和D459靶细胞的由CD8+T淋巴细胞介导的CTL反应,并抑制鼠体内肿瘤细胞的形成和生长.

  • 树突细胞在抗原呈递和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施举红;林耀广;李太生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和哮喘模型大鼠研究,探讨树突细胞(DC)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初治未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中、重度急性加重期组(A组)哮喘患者20例、缓解期组(B组)患者15例、正常对照组(C组)10名,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DC,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吞噬卵白蛋白(OVA)的能力;检测细胞表面的标记物和共刺激分子(MHC-Ⅱ CD80及CD86)及同种混合 T 淋巴细胞反应.建立哮喘气道炎症大鼠模型,检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DC呈递功能及糖皮质激素对其影响.2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D组,16只)和对照组(E组,8只),根据实验需要又将D组16只大鼠分为OVA致敏激发组(D1组)、激发前激素预处理组(D2组),每组8只.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D1组(大鼠模型)和D2组(给予地塞米松腹腔注射10 mg/kg)和E组大鼠BALF中DC 的CD80、CD86和MHC-Ⅱ的表达.结果 (1)A组患者外周血DC吞噬OVA的能力、DC细胞表达CD80、MHC-Ⅱ分别为(41±12)%、(32±13)%、(44±15)%,B组分别为(29±10)%、(18±10)%、(22±10)%,C组分别为(29±10)%、(14±7)%、(18±12)%, 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DC表达CD86 A组为(20±10)%, B组为(13±7)%,C组为(13±7)%,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273、0.058).在同种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当DC/T比例为1/5时,DC表现出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指数A组为 2.32±0.44、B组为 1.01±0.11、C组为 1.62±0.27,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哮喘模型大鼠BALF中DC表达MHC-Ⅱ在激发后6 h达高峰,D1组为(15.2±5.0)%,E组为(2.0±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表达CD80及CD86在激发后2 h达高峰,D1组分别为(10.6±3.9)%、(7.5±3.8)%,E组分别为(2.1±0.7)%、(1.7±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地塞米松对DC表达MHC-Ⅱ的抑制作用在激发后6、10 h 时,D1组为(15.2±5.0)%、(7.8±2.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塞米松对CD80及CD86的抑制作用在24 h时D1组分别为(5.8±2.7)%、(5.5±1.5)%, D2组分别为(2.8±1.1)%、(2.9±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 5).结论哮喘急性加重期患者及哮喘模型大鼠DC均显示功能亢进;地塞米松显著抑制哮喘模型大鼠DC细胞抗原呈递功能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 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对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自噬水平的影响

    作者:曹足;潘频华;谭洪毅;覃庆武;王展;苏晓丽;胡成平

    目的 研究抗神经生长因子(NGF)抗体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肺组织抗原提呈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4只6周龄BALB/c小鼠按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PBS致敏,PBS激发)、哮喘组[卵清白蛋白(OVA)致敏,OVA激发]和抗NGF组(OVA致敏,OVA激发),每组8只.致敏采用腹腔注射方法,激发采用雾化吸入方法.抗NGF组雾化前30 min腹腔注射抗NGF抗体进行干预,对照组及哮喘组在雾化前30 min腹腔注射PBS.后一次致敏24 h后取肺组织和血清.免疫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气道壁树突状细胞自噬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自噬标志分子MHP1 LC3-Ⅱ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4、干扰素-γ及NGF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体Ⅱ类分子(MHC-Ⅱ)的表达水平.结果 抗NGF组肺组织自噬水平(0.28±0.07)低于哮喘组(0.46±0.10)、高于对照组(0.17±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71,P<0.05),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浓度在抗NGF组为[(0.65 ±0.04) μg/L],低于哮喘组[(0.75±0.10) μg/L],但仍高于对照组[(0.52 ±0.0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1.972,P<0.05),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抗NGF组肺组织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C D40及MHC-Ⅱ较哮喘组明显减少.抗NGF组血清IL-4水平低于哮喘组而干扰素-γ水平高于哮喘组.结论 抗NGF抗体可能下调哮喘小鼠肺组织自噬水平,抑制抗原提呈细胞功能,减弱Th2优势的气道炎症.

  • 树突细胞与NCI-H460肺癌细胞融合体诱导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在云;吴金民;潘宏铭

    目的研究树突细胞(DC)与NCI-H460细胞融合体诱导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1)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DC并与NCI-H460细胞融合.设融合细胞(FC)组、冲击细胞(PC)组及T细胞(TC)组,分别以融合细胞活化的T细胞、抗原冲击DC活化的T细胞及未活化T细胞为效应细胞,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3种效应细胞对NCI-H460细胞的杀伤作用.(2)皮下注射NCI-H460细胞制备荷瘤裸鼠,将18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FC组、PC组及TC组,每组6只,接种上述3种T细胞,比较3组裸鼠肿瘤体积和重量.结果 (1)对NCI-H460细胞的杀伤率,FC组为43.54%,PC组26.57%,TC组3.25%,3组杀伤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7,P<0.05).(2)FC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PC组和TC组.FC组肿瘤重量为(1 129±123) mg,PC组为(1 709±160) mg,TC组为(3 344±288) mg,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5, P<0.01﹚.结论 DC与NCI-H460细胞融合体可有效诱导抗肿瘤免疫,作用优于细胞抗原冲击的DC.

  • 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表达差异与结核病发病的关系

    作者:张劼;郭述良;罗永艾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99和4.19,均P<0.05);树突状细胞表面CD11c、HLA-DR表达率和IL-12分泌水平在3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结核病患者的树突状细胞成熟度降低,IL-10分泌增多,T细胞增殖活化能力下降,免疫应答功能受损,这可能与DC-SIGN表达增高有关.

  • 异位生发中心在干燥综合征靶器官损害中的作用

    作者:王婧;张文;陈丽萌

    原发干燥综合征是以自身免疫性上皮炎为病理基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异位生发中心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靶器官损伤相关,但在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从树突细胞呈递抗原,B细胞的募集活化及白细胞介素17等多种炎症因子的参与等方面简述异位生发中心形成及炎症反应在干燥综合征靶器官损伤中的作用.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树突状细胞CD200R下调意义

    作者:陈洋;李扬;张烜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EE)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面CD200R表达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onocytes derived dendritic cells,MoDC)后其功能及CD200R表达的改变.方法 收集SLE患者及健康对照各22例,利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及同种异体混合淋巴反应(mixed lymphocytes reaction,MLR)检测外周血DC表面CD200R的表达、LPS刺激对MoDC活化及CD200R表达的影响.结果 SLE患者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mDC)及浆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CD200R表达均低于健康对照(P<0.05),且mDC的CD200R表达与红细胞沉降率呈负相关(r=-0.552,P=0.041).MoDC经LPS刺激活化后CD200R表达下调(P<0.05),活化成熟标记HLA-DR、CD83、CD86表达上调(P<0.05),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10分泌增加(P<0.05),促CD4+T细胞增殖增加(P<0.05),SLE和健康对照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SLE患者DC表面CD200R表达下调,可能与其疾病发生及炎症状态关系密切.

  • 肾组织B淋巴细胞浸润及其异位淋巴样组织形成在狼疮肾炎诊治中的意义

    作者:龙康霞;董光富;张晓;张光峰

    目的:了解肾组织中B淋巴细胞浸润及其相关异位淋巴样组织( ectopic lymphoid organ, ELT)形成在狼疮肾炎( lupus nephritis, LN)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89例LN患者,入选病例连续肾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20+、 CD3+、 CD21+细胞共表达。结果89例LN患者中,光镜病理分析显示B、 T淋巴细胞分布以肾间质为主77例(86.5%),肾小管周围为主9例,肾小球周围为主3例;CD20+细胞组69例(77.5%), CD20-细胞组20例(22.5%)。 B细胞组[(21.8±9.9)个月]较非B细胞组[(9.8±6.2)个月]平均病程明显增加(P=0.045);治疗6个月LN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率B细胞组(63.8%)与非B细胞组(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但总缓解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免疫组化显示B、 T淋巴细胞浸润模式中,出现三种类型:0、1和2类,2类ELT形成为主要模式,占51例(73.9%),无3类;2类ELT形成LN患者病程[(24.4±10.2)个月]较0类病程[(9.8±6.2)个月]和1类病程[(16.4±7.8)个月]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7和P=0.039);相较Ⅴ型LN患者,Ⅲ型和Ⅳ型LN患者中, ELT分布三类型比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类ELT分布比例较0或1类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Ⅲ型: P=0.013;Ⅳ型: P=0.001)。结论 B细胞异常浸润及其ELT形成可能是长病程和难治性LN患者发病机制中重要环节。阻断B细胞在肾组织异常聚集可能是难治性LN治疗研究中的重要靶点。

  •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状态

    作者:李大主;Ranjit S;曾秋棠;田园;冯义柏;王祥;曹林生;郭和平;王敏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方法将45例ACS患者分为老年组(25例)和非老年组(2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22例分为老年对照组(12例)和非老年对照组(10例),入院时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制备DC.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和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液中细胞因子浓度;分析CD86表达相关因素.结果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DC功能下降.与老年和非老年对照组比较,ACS患者DC表面CD86的表达明显增高;对T淋巴细胞刺激的能力增强;经DC刺激的淋巴细胞分泌致炎细胞因子增多,抑炎细胞因子减少;CD86的表达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ACS时DC的激活与年龄无关.结论正常人DC功能随年龄增加而下降;老年ACS患者DC的功能亢进可能是ACS发病及预后不良的原因;低密度脂蛋白与DC的激活有关.

1317 条记录 5/66 页 « 12345678...656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