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β-榄香烯对脂质体瘤苗抗小鼠H22肝癌的免疫增强作用

    作者:高天慧;段芳龄;周云;尚佳;刘明月

    目的:制备榄香烯脂质体瘤苗,观察对抗小鼠H22肝癌作用,寻找有效的抗肝癌生物疗法.方法:用改进的机械分散法制备β-榄香烯修饰脂质体瘤苗,使磷脂酰胆碱:胆固醇:十八烷氨:β-榄香烯摩尔比为4:4:1:1.5,并通过腹腔接种将脂质体包裹的H22抗原(LAg 组)及脂质体共包裹β-榄香烯与H22抗原的制剂(LEAg组)分别免疫荷瘤小鼠,观察小鼠的生存期,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对H22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LEAg组的生存期和淋巴细胞毒活性均优于LAg组(P<0.05).结论:β-榄香烯可增强脂质体瘤苗的抗肝癌免疫效应.

  • IL-1β反义RNA在肝癌细胞中对NK细胞固有免疫杀伤的影响

    作者:宋淑亚;崔研因

    目的:探讨将所获IL-1β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导入HepG2细胞后,肝癌细胞对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变化.方法:转染后用RT-PCR法检测反义基因片段的表达,MTT比色法分析NK-92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转染后反义RNA均得到高水平表达,并使NK细胞的杀伤活性提高约15%.结论:IL-1β反义RNA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肝癌细胞对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6,IL-2与sIL-2R的变化

    作者:赵彩彦;周俊英;张素环;冯忠军

    调查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我们对40例HCC患者的IL-6,IL-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进行了检测,并与肝硬变患者进行了比较.

  • 肝硬变和肝细胞癌组织中CD54,CD80,CD86和HLA-ABC的表达

    作者:翟守恒;刘俊彬;朱平;王彦宏

    目的探讨CD54,CD80,CD86和HLA-ABC在肝硬变的免疫损伤和抗肝癌免疫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54,CD80,CD86和HLA-ABC在肝硬变(n=30)和肝癌(n=48)中的表达、定位和分布.结果在LC中,CD54阳性率为40%(12/30),CD80为50%(15/30),CD86为37%(11/30),HLA-ABC为63%(19/30);在HCC中,CD54阳性率为77%(37/48),CD80为19%(9/47),CD86为13%(6/47),HLA-ABC为30%(12/40);在癌周围组织(PCT)中,CD54为阴性,CD80阳性率为44%(14/32),CD86为47%(15/32),HLA-ABC为53%(17/32).统计学处理显示,在LC中,CD54阳性率显著低于HCC(P<0.01);CD80(P<0.01),CD86(P<0.05)和HLA-ABC(P<0.01)均显著高于HCC;而与PCT无显著差别.在HCC中,CD80(P<0.05),CD86(P<0.01),HLA-ABC(P<0.05),均显著低于PCT.结论 CD54,CD80,CD86和HLA-ABC在LC和HCC中的同时足量表达有可能引起肝细胞损伤和有效抗肿瘤免疫应答,而CD80,CD86表达的缺失或不足可能是HCC产生免疫逃避的主要原因.

  • 病毒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2相关指标的意义

    作者:赵彩彦;刘金星;汤慧华;冯忠军;甄真;张素环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癌(HCC)患者IL2,sIL2R,IL6,T细胞亚群的变化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ABS-ELISA法和红细胞花环实验对94例各型病毒性肝炎和10例HCC进行了IL2,IL6,sIL2R和T细胞亚群的测定,并与66例健康献血员进行了对照.结果急性肝炎(AH)IL2水平增高,恢复期下降;而慢性肝炎(中重)、肝炎肝硬变(LC)、HCC患者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慢性肝炎(轻)(F=20.26,P<0.01)和正常对照(NC)组. 在乙型肝炎、HBV DNA阳性组的IL2水平显著低于HBV DNA阴性组. 在CH,LC,HCC组,IL2与CD+4/CD+8比值正相关,在各型肝炎和HCC IL2与sIL2R,IL6无相关关系. HCC组的IL6水平高出正常10倍以上,较各型肝炎组也明显升高(F=30.07,P<0.01).结论在病毒性肝炎和HCC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和低下,淋巴因子网络失衡,这与肝炎和HCC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也为临床IL2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IL6的极显著增高有助于HCC的诊断.

  • 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抗肝癌免疫

    作者:李明松;袁爱力;张万岱;刘思德;吕爱民;周殿元

    目的应用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诱导高效而特异抗肝癌免疫.方法自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DC;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联合刺激DC;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肿瘤细胞的肿瘤相关抗原(TAA)激活DC;DC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检测CTL及其上清液对HepG2肿瘤细胞、LOVO肿瘤细胞及HOS-8603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经人肝癌细胞系HepG2肿瘤细胞的TAA激活并经GM-CSF及IL-4联合刺激后,肝癌患者外周血DC能够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CTL,该CTL及其上清液对HepG2肿瘤细胞均有高效而特异性的杀伤作用(杀伤率分别为92%±10.5%和41%±8.9%).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DC体外能够诱导高效而特异抗肝癌免疫. 提示DC作为一新概念上的抗肿瘤疫苗可能在肿瘤治疗及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 FasL表达在肝癌肿瘤免疫逃避中的意义

    作者:张俊峰;石学涛;吴泰璜;衣龙海;李胜

    目的:探讨肝癌中 FasL 表达在肿瘤免疫逃避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对 41 例肝癌组织中 FasL 表达及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肝癌 FasL 表达阳性率为 41.46%,FasL 阳性组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 )凋亡指数约是 FasL 阴性组肝癌的 2 倍,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肝癌 FasL 表达在肿瘤免疫逃避中有重要意义.

  • 小鼠肝癌 H-22 细胞膜相关抗原肽提取物的抑瘤作用及其免疫机制的研究

    作者:孙祖玥;吕喆;刘淑春;龚守良;李修义;赵勇

    目的:应用小鼠肝癌 H-22 细胞膜相关抗原肽(TAP)提取物免疫小鼠,观察其对小鼠自身移植肿瘤生长及免疫学参数的影响,为制备肿瘤疫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微酸洗脱法制备相对分子质量≤3×103的细胞膜 TAP 提取物,皮下免疫小鼠,检测胸腺细胞周期时相和T细胞亚组百分数的变化;并检测脾细胞 Con A 反应性、IL-2 和 IFN-γ分泌活性、CTL 杀伤活性的变化,以及脾脏 T 细胞 CD3、CD69 和 TCR 的表达和抑瘤效应.结果:TAP 提取物免疫后,移植肿瘤的发生率降低,平均出现时间延迟,生长速度减慢;同时,脾细胞 CD69表达增加,Con A 反应性、IFN-γ和 IL-2 分泌活性和 CTL 杀伤活性不同程度增强;胸腺细胞 CD3 表达显著增高、CD+4 和 CD+8 T 细胞百分数也不同程度增高.结论:小鼠肝癌 H-22 细胞膜 TAP 提取物具有免疫原性,能有效激发免疫系统功能,抑制自身移植肿瘤的生长.

  • H22微波瘤苗免疫小鼠抑瘤及免疫效果的研究

    作者:孙立新;宋立刚;李民;胡大为;宋志杰

    目的:研究H22微波瘤苗免疫小鼠的抑瘤及免疫效果.方法:用微波处理H22瘤株制备瘤苗,接种昆明小鼠右后肢外侧皮下0.2 mL,共接种3次,每次间隔7 d;对照组接种生理盐水.于末次接种后第7天每只小鼠左腋下皮下接种H22瘤株细胞2×106 .接种瘤株后第21天处死小鼠,测量瘤块的体积和重量,计算体积抑瘤率和重量抑瘤率,并进行血液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和体内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结果:瘤苗组瘤块体积平均为2.86 cm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8.02 cm3,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5.711,P=0.000,体积抑瘤率为64.34%.瘤苗组瘤块重量平均为2.55 g,明显小于对照组的6.35 g,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5.055,P=0.000,体积抑瘤率为59.84%.瘤苗组CD3+,t=3.278,P=0.003、CD4+,t=2.548,P=0.017、CD8+,t=2.068,P=0.048和CD4+/CD8+比值,t=2.116,P=0.043,均以瘤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或极显著意义.淋巴细胞转化率瘤苗组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4.976,P=0.000.结论:H22微波瘤苗免疫小鼠对H22瘤株具有明显抑瘤作用.

  • 肝癌细胞对重组人HSP70联合肝癌组织冻融抗原修饰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应答

    作者:魏云涛;徐阳;姜晓峰;郭大伟;王学范;梁健

    目的:研究重组人热休克蛋白70(rhHSP70)联合肝癌组织冻融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诱导对肝癌细胞的免疫杀伤效应.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 (IL-4)诱导生成DC,负载冻融抗原的同时加入rhHSP70,不同分组致敏的DC激活淋巴细胞生成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cells,CTL),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及3H-TdR法检测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MTT法检测CTL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因子的分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C表型变化.结果:冻融抗原致敏的DC可明显促进淋巴细胞增殖,能有效呈递肝癌冻融抗原,诱导产生抗原特异性CTL,联合rhHSP70能进一步增强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肝癌冻融抗原联合rhHSP70修饰的DC诱导CTL对肝癌细胞能产生高效杀伤作用.

  • HIFU治疗后肿瘤抗原对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及其抗肿瘤效应

    作者:邓建;伍烽;王智彪

    目的:探讨HIFU治疗小鼠H22抑制性肝癌后产生的肿瘤抗原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增强的机制.方法:正常小鼠骨髓中提取骨髓细胞,在rmIL-4、rmGM-CSF条件下培养7 d,制备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用HIFU治疗小鼠移植性肝癌后产生的肿瘤抗原活化树突状细胞,再用活化后的树突状细胞激活T淋巴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用MTT法检测CTL在体外特异性杀伤肿瘤靶细胞的能力.结果:B16肿瘤HSP70-肽复合物组和H22肿瘤HSP70-肽复合物组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均高于阴性对照组、H22肿瘤粗提物组和HIFU后H22肿瘤粗提物组,P<0.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22肿瘤HSP70-肽复合物组CTL对H22肿瘤细胞的杀伤率为70.0%,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H22肿瘤粗提物组和HIFU后H22肿瘤粗提物组(P<0.001),但对非靶细胞B16肿瘤的杀伤率与上述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16肿瘤HSP70-肽复合物组CTL对B16肿瘤细胞的杀伤率为78.5%,对H22细胞的杀伤率为21.4%,表明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特异性.结论:HIFU治疗后坏死肿瘤组织中的HSP70-肽复合物作为肿瘤疫苗,通过活化DC和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为CTL,发挥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功能.

  • 抗肝癌重组免疫毒素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付勇;苏雪梅;刘彦仿;赵君;李锴男;杨守京;邹赛英

    目的:观察二硫键稳定人源化抗肝癌单链抗体(humanized disulfide stabilization single chain antibody, hdsFv)融合牛蛙核糖核酸酶(rana catesbeiana ribonuclease, RC-RNase)重组免疫毒素(hdsFv-RC-RN-ase)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给予生理盐水、盐酸多柔比星和抗肝癌hdsFv-RC-RNase治疗,疗程为2周.通过测量各实验组裸鼠肿瘤体积及瘤质量变化,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治疗结束后取各组裸鼠肿瘤组织及重要器官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治疗后hdsFv-RC-RNase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速度显著减慢,肿瘤体积和瘤质量明显减小,P<0.01;同样,与盐酸多柔比星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sFv-RC-RNase组和盐酸多柔比星组抑瘤率分别为(78.9±4.1)%和(70.3±6.6)%,P<0.0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hdsFv-RC-RNase组和盐酸多柔比星组肿瘤组织出现明显坏死,尤以前者更为显著.各实验组裸鼠重要器官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抗肝癌hdsFv-RC-RNase重组免疫毒素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 肝癌靶向性T细胞活化融合基因scFv-CD3ζ的构建与表达

    作者:李锴男;刘彦仿;孙妍琳;付勇;赵君;高娟;杨守京

    目的:构建抗肝癌单链抗体融合CD3ζ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应用PCR法将二硫键稳定的人源化的单链抗体scFv的基因克隆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在5′端及3′端分别引入相应酶切位点;用RT-PCR法从正常外周血人T细胞扩增出CD3ζ的胞内区、跨膜区基因,然后将其克隆于scFv的下游,并在5′端及3′端引入相应的酶切位点.以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scFv-CD3ζ转入T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利用抗CD3ζ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转染前后T细胞中CD3ζ的表达.结果: 二硫键稳定的人源化抗肝癌的单链抗体scFv的cDNA片段为735 bp,与已知的序列相符;CD3ζ的胞内区、跨膜区的cDNA片段为294 bp,与Gene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重组的表达载体经酶切琼脂糖电泳及测序加以证实.转染前后T细胞中CD3ζ染色强度显著增强.结论:完成了二硫键稳定的人源化抗肝癌的单链抗体scFv及CD3ζ的胞内区、跨膜区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scFv-CD3ζ的构建,制备了肝癌靶向性T细胞.

  • 原发性肝癌的免疫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曹驰;李彩霞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的细胞免疫学状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方法测定35例HCC患者和20位正常献血员的CD+3、CD+4、CD+8、CD+4/CD+8、NK细胞和AFP.结果:1) HCC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CD+8高于正常人,P<0.05;2) 35例中伴有门静脉癌栓或肝内转移者10例,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不伴有门静脉癌栓者25例,P<0.05;3) 机体的细胞免疫学状态与AFP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C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且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活性有关.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作者:叶欣;费兴波;赫崇军;侯刚;李毅;葛忠民;赵正军;张军

    目的了解高强度超声聚焦热疗(HIFU)治疗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应用FEP-BY01型肿瘤超声治疗机对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分别取HIFU治疗前和HIFU治疗后4周外周血10 ml,检测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Th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0.结果 42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CD4、CD8 T细胞百分数、CD4/CD8比值分别为(29.5±4.8)%和(38.2±5.1)%(P<0.05);30.2±6.4%和24.4±3.7% (P<0.05);0.9±0.3和1.7±0.2(P<0.01);治疗前和治疗后IL-2、IFN-γ、IL-4、IL-10含量(pg/ml)分别为93.5±28.3和110.5±24.2(P<0.05);73.2±18.6和92.8±20.1(P<0.05);82.3±14.2和60.2±11.3(P<0.01);74.8±21.9和56.2±19.1(P<0.01).结论经HIFU治疗后肝癌患者的CD4 T细胞百分数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 T细胞百分数下降;IL-2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而IL-4和IL-10水平明显下降.应用HIFU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改善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Th1向Th2漂移的状态.

  • 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升高对机体免疫系统抑制的观察

    作者:郑亮;叶玲丽

    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多数甲胎蛋白(AFP)升高,但有关AFP免疫学特性的临床研究报道很少.我们运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查PH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观察AFP升高对机体的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

  • 微波制备IFN-γ处理的小鼠H22肝细胞疫苗免疫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晓峰;杨新宏;朱艳菊;丁晓旭;李晓明;孙立新

    目的 观察H22肝癌肿瘤细胞疫苗(MITTV-H22)免疫在小鼠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用IFN-γ和微波处理H22肿瘤细胞,制备MITTV-H22,用MITTV-H22免疫小鼠3次,末次免疫后第7天流式细胞仪检测腹腔巨噬细胞表面抗原MHC-Ⅱ表达,吉姆萨染色测定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脾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和细胞周期.结果 实验组MHC-Ⅱ表达率、巨噬细胞吞噬率、脾淋巴细胞CD69表达率、脾淋巴细胞S +G2-M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0.结论 MITT-H22免疫接种可以提高巨噬细胞的功能,使其更好的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作用.

  • 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脾脏T细胞亚群免疫状态的研究

    作者:曹志新;陈孝平;吴在德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脾脏T细胞亚群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31例肝癌患者外周及脾静脉血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以下简称CD4,CD8,CD4/CD8)的变化,并以13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6例Ⅰ期肝癌患者脾静脉血CD4高于肝硬化组,外周血CD8低于肝硬化组(P<0.05),外周及脾静脉血CD4/CD8高于肝硬化组(P<0.01).12例Ⅱ期、13例Ⅲ期肝癌患者外周及脾静脉血CD4,CD4/CD8低于肝硬化组,CD8高于肝硬化组(P<0.01或P<0.05),且脾静脉血CD4,CD4/CD8低于外周血,CD8高于外周血(P<0.05).结论早期肝癌患者,T细胞亚群处于良好抗肿瘤免疫状态,脾脏在维持机体T细胞亚群平衡中起重要作用.随肿瘤进展,机体免疫功能逐渐受损;中晚期肝癌患者T细胞亚群紊乱,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尤其以脾脏T细胞亚群紊乱更为明显,出现了负性抗肿瘤免疫作用,加重了机体免疫抑制.

  • 白花蛇舌草对小鼠活体腹水H22肝癌细胞及T细胞的影响

    作者:胡玲;王洪琦;崔娜娟;胡晨霞;李建国;叶丽萍

    [目的]观察白花蛇舌草对小鼠腹水H22肝癌细胞形态学及腹水CD4+、CD8+ 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白花蛇舌草组(剂量为25g/kg)、党参对照组(25g/kg)、热休克处理组;均采用活体腹水H22肝癌细胞腹腔移植法复制模型;采用涂片、瑞氏-姬姆萨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方法观察各组荷瘤小鼠腹水H22肝癌细胞形态学变化及腹水CD4+、CD8+ T细胞的表达.[结果]白花蛇舌草组及热休克处理组小鼠活体腹水H22肝癌细胞变形较为严重,胞膜不完整、发泡;部分细胞核见偏移或固缩.白花蛇舌草组腹水CD4+及CD8+ T细胞表达均呈增高趋势,党参对照组及热休克处理组分别以CD4+和D8+ T细胞表达为主.[结论]白花蛇舌草能一定程度抑杀小鼠活体腹水H22肝癌细胞,其机理可能与提高荷瘤小鼠的T细胞免疫功能及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有关.

  • 肝癌抗原肽(EPVTKAEML)与人HSP70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原核表达

    作者:曲萍;马加海;黄勇;刘利兵;铁茹;刘芳娥;黄小军

    目的:构建及原核表达肝癌抗原肽(EPVTKAEML)与人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融合基因.方法:采用加端PCR方法,将EPVTKAEML的基因序列融合到人HSP70基因的3′端;将融合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EPVTKAEML-HSP70.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 I、Xho I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后,转化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SDS-PAGE检测表达结果.结果:应用加端PCR方法扩增出约2.0 kb的目的片段,序列测定结果证实,EPVTKAEML的基因序列成功地融合到人HSP70基因的3′端.经BamH I、Xho I酶切鉴定证实,融合基因成功地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入重组质粒的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发现在相对分子质量(Mr)约72 000处有表达量明显增多的蛋白条带.结论:成功地构建并表达了肝癌抗原肽(EPVTKAEML)与人HSP70的融合基因.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