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脉证关系研究

    作者:王鸿谟

    脉证合参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原则.针对历代文献乃至现行规划教材中脉证合参与脉证顺逆相互混淆以及论述过于简略等问题,本文将脉证合参与脉证顺逆做了明确区分,并提出脉证合参应包括脉证相应、脉证相反、脉证独显、脉证互测四个方面.还结合长期临床经验,系统介绍了脉证相反中,脉证取舍的实际运用规律.

  • 《伤寒论》预后辨证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许亚兵;陈有明

    目的 通过对危重病治疗前预后辨证与治疗后实际转归情况的的对比,探讨<伤寒论>预后辨证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以达到指导临床实践的目的.方法 收集70例阳明病(20例)、少阴病(30例)、厥阴病(20例)为观察对象,以脉证合参预后辨证方法来观察其预后变化.结果 观察对象在治疗过程中疾病的变化转归与脉证合参预后辨证的预后结果基本相符.结论 <伤寒论>预后辨证在临床实践对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转归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李士懋经方应用经验体悟

    作者:李桂

    李士懋教授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临床中重视以脉诊为核心的辨证诊疗体系,擅用经方,现将笔者学习体会介绍如下.1乌梅丸乌梅丸乃《伤寒论》厥阴篇之主方.李老师指出,此方惜多囿于驱蛔、治利.李老师常将此方应用于消化系统疾患(萎缩性胃炎、胆囊炎、慢性结肠炎)、心血管疾患(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内分泌疾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呼吸系统疾患(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多种疾病.此方应用指征是:①脉弦,按之减,其中可兼濡、滑、缓、细、数等;②具有厥阴肝经之症状,如:脘胁胀痛、呕吐嗳气、胸痛心悸、头昏厥、痉痛转筋、阴痛囊缩、懈怠无力、寒热交作等,数症可并见,或仅见一症,又具上述脉象,即可用之.

  • 黄文政教授运用脉证合参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作者:赵晰;王耀光;李蔓;黄文政;董少宁

    目前中医收集病理资料的方式依然是望闻问切,形式上与以往相同,但在具体操作上却相差较大.现代中医过分依赖问诊,主要依靠患者陈述分析病情.文章介绍了名中医黄文政教授对脉诊的认识,并通过临床医案反映其在脉证合参思想方法指导下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思路.黄文政教授提出,临床上应当把患者的脉诊和症状看成一个整体,而不应该只是孤立地看待不同脉位表象所对应的某脏某腑的病变,这也是对中医整体观好的诠释和补充.

  •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王艳萍

    1头昏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加葛根、荷顶、威灵仙、丹参,治疗因颈椎病所致头昏、失眠症,多获显效.患者,女,43岁,1994年3月12日就诊,自诉患颈椎病多年.近1月来经常头昏、项强、失眠、气短、心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曾服用多种补脑药物效果不佳.脉证合参,证属气虚清阳不升,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药用:潞党参15g,炙甘草10g、白术20g、当归15g、陈皮10g、炙黄芪15g、升麻5g、柴胡15g、葛根20g、荷顶10g、灵仙15g、丹参15g,4剂.

  • 从五轮辨治眼病浅见

    作者:范存广

    五轮,即血、风、肉、气、水五轮,分别相应于心、肝、脾、肺、肾五脏.眼为人体的五官之一,是视万物,察秋毫,辨五色的视觉器官,其功能活动是整体活动在眼局部的具体表现.目之五轮,内应五脏,"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本人在多年眼病的临床中,察五轮形色,脉证合参,辨明所属脏腑,把握顺克逆从,标本兼顾,投方用药,疗效满意.

  • 《醉花窗医案》中的鉴别诊断方法

    作者:孙洁;李秋芬;王坤根

    [目的]分析清代名医王堉所著《醉花窗医案》中的各种鉴别诊断方法及其特色之处,期以提高临床辨治水平。[方法]对全书明确涉及鉴别诊断的58案进行分析提练,总结《醉花窗医案》的鉴别诊断特点。[结果]《醉花窗医案》全书共有101案,其中58案明确涉及鉴别诊断,其鉴别方法,多从主症、兼症、脉诊三方面入手,而又尤重脉诊,是为特色。[结论]抓住主症,参以兼症,注重脉诊,脉证相合,是《醉花窗医案》中鉴别诊断的重要特点。

  • 论《伤寒论》脉诊

    作者:钟慧

    脉见大、浮、数、动、滑,为阳脉,而脉见沉、涩、弱、弦、微,为阴脉,阳主生,阴主死.阴病见阳脉提示阴气虽盛,但阳气来复,故日生;阳病见阴脉提示阳浮而阴气内盛,故日死.故从脉诊中来区别阴阳,综合全身证候以进行辨证,了解阴阳的消长,可以判断邪正的盛衰,从而决定病机的发展趋势以及疾病的预后.以脉测证,脉证合参,可知疾病的病理机转.阴平阳秘、正气强胜、胃气充盛、营卫和谐、人体与外界自然以及脏腑内外升降平衡协调则身体强健无病,即使患病也易治愈,反之则病进预后不良.

  • 《素圃医案》阴证似阳证辨识

    作者:于渐慧

    郑重光认为三阳证的诊治显明易见,而对于亢害危殆的三阴证,在他看来,其似是而非的临床表现决定了诊断是关键的一环.在各类疾病中,阴证似阳证的阴阳病机不易判断,常常表现出表、里、寒、热、虚、实错杂繁复的特点,向来易造成误诊误治.郑重光认为的阴证似阳证的脉象普遍特点是脉必沉细而疾,或沉迟无力,脉沉紧或散大.在表象都是热症的情况下,郑重光注重病人的脉诊结果,在脉证不吻合时,郑重光进一步指出要“凭脉不凭证”,以脉象来揭开繁杂的表象,探求疾病的本质,达拨乱反正之功,可见这种脉辨病机的思想是郑重光辨识阴证的重要特点.郑重光独尊脉诊,强调凭脉不凭证,但并不是说他忽视了其他诊断方式,脉证合参是其临证的基础.郑重光辨识错综复杂的阴证似阳证疾病有丰富的经验,他以脉证合参为辨证基础,同时又以脉诊为直接判识病机的依据,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可靠详尽的参考,堪为后世所珍.

  • 略论宋代名医朱肱伤寒辨治特色

    作者:田文敬

    朱氏在伤寒辨证论治中,注重以表里定位,以阴阳为纲,以脉证合参为据.辨别表里强调疾病的病机病理,并结合其兼证、类证、病程、病性、病势、转归等各个方面综合分析,分清疑似,灵活运用;辨别阴阳提出"七表属腑,病在于阳"、"八里属脏,病在于阴",强调阴阳二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疑似证的辨证强调只有详辨脉象,才不致辨误.

  • 《伤寒论》脉证合参辨证思想初探

    作者:刘文强;滕晶

    以《伤寒论》条文为例,通过对脉证合参辨六经病机、脉证合参辨寒热真假、脉证合参指导治法的选择,判断疾病的传变、转归、预后.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脉证合参辨证思想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 脉症不应原因浅探

    作者:刘锋;刘秀华;张新渝

    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首列"从舍辨"一节,谓:"治病之法,有当舍症从脉,有当舍脉从症.凡脉症不相合者,必有一真一假隐乎其中矣."此后,诸多医家皆沿袭其说,认为大凡脉与症相应为顺,脉与症不相应为逆.

  • 肾气丸临床新用

    作者:董坚;蔡敏

    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方由地黄、淮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八味药组成。功用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证。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灵活运用该方,效验颇佳,现举两例如下: 1、治疗盗汗 赵X,男,50岁。1999年10月8日初诊。患者盗汗3年,每二、三天一次,曾多处医治,用过桂枝汤、五屏风散等,未能获效。近二月来盗汗日益加重,每至下半夜2时左右汗出湿衣,渗及被褥,醒后汗止,全身发凉,白天困倦乏力,颜面少华,夜尿2—3次每晚,舌淡苔白脉沉细。脉证合参,诊为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选用肾气丸加减,处下方:熟附子、桂枝、白芍、泽泻、萸肉各12g,白术、山药、茯苓各15g,熟地、北芪各30g,生姜三片,服药五剂,盗汗止,精神转佳。效不更方,再投三剂,然后,改用成药“金匮肾气丸”调治,随访至今无复发。

  • 玉真散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马华

    玉真散出于<外科正宗>,由天麻、白芷、羌活、防风、天南星、白附子组成.笔者常用此方加减治疗内科杂病,收到较满意疗效,今举案例4则如下.1 面神经炎 李某,男,42岁.患者突然感觉右侧面部麻木,向左歪斜.在当地针灸及中药汤剂治疗10余日,无好转,故来我院求治.查体:神志清楚,四肢活动正常,舌淡、苔白腻,脉弦滑.其右侧面部向左歪斜,右眼闭合不全,鼓腮实验右口角漏风.颅脑CT检查未发现异常.脉证合参,当属风痰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玉真散能祛风化痰,定搐止痉,通络,可促使神经功能恢复[1].方用天麻、防风、白芷、白附子、天南星、红花各10g,僵蚕、地龙各9g,赤芍20g.水煎服,早晚各服药1次250mL,连服6剂,症状明显好转,又予原方再服10剂而痊愈.

  • 辨沉紧脉与滑数脉

    作者:陈文兆

    在临床中,脉为沉滑而数,症见口干、舌红、苔黄腻、溲黄或见下痢脓血,按湿热论治,用清利解毒处方而不愈者,屡见不鲜.这是因为,除对症的辨证有误外,更重要的是对脉性的把握不准.作者通过临床观察,凡原被诊为脉滑数者,许多病例并非有数有滑的脉象,而只是有一种弦急紧迫弹指感.据此,往往混淆了滑数与急紧间的区别,而出现诊脉中的判断错误,终影响了临床疗效.作者多年在对脾肾阳虚病及结肠炎和杂病的诊治中,多见阳虚寒实之沉紧脉,据此脉证合参施治,疗效明显.这里,特就临床所得,提出沉紧脉、滑数脉辨,恳与同道商榷.

  • 对《金匮要略》脏腑经络辨证法的认识

    作者:韩维斌;周语平

    <金匮要略>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脏腑经络为理论依据来论述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形成了较完整的以脏腑经络为中心,以整体性原则、辨病结合辨证原则为指导,以脉证合参为主要方法,理法方药一线贯连的辨证论治体系.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 三仁汤治疗小儿病举隅

    作者:侯苏谊;张梅香

    三仁汤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由杏仁15g,生苡仁、滑石各18g,自通草、厚朴、白蔻仁、竹叶各6g,半夏10g组成.具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之功.是治疗湿温病,湿重于热的代表方.笔者临床以此方随症加减治疗多种小儿病症,收效甚佳.兹举典型案例如下.1 顽固性咳嗽 侯某,男,4岁,2000年8月12日初诊.咳嗽半年余.半年前因受凉而咳,西医曾用多种抗生素及止咳药物,中医用清热化痰止咳方药,收效甚微.现咳嗽时轻时重,多伴痰涎,活动量大时有痰壅现象.咳嗽多发于晨起、睡前或哭闹之后,甚则连咳不已.伴纳谷不香,夜睡不宁,手足心热,舌苔黄腻,脉濡.询问病史,患儿出生后人工喂养,平素喜进甜食及肥腻厚味,饮食稍有不慎即发生腹泻.脉证合参,辨为湿蕴化热,阻滞气机,肺失宣肃.治当宣畅气机,清热利湿.拟三仁汤化裁,药用生苡仁、杏仁、黄芩、大贝母、研牛子、僵虫各10g,白蔻仁6g,半夏5g,厚朴4g,芦根30g,蝉衣3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6剂,咳嗽大减,食纳知香,舌苔转薄.效不更方,原方继进5剂,诸症皆除.

  • 胸痹从肝论治举隅

    作者:韩玉香

    笔者以调肝为主治疗胸痹,常常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于后.1情志抑郁,气血失调魏某,男,45岁,1 999年9月25日入院.素有冠心病病史2年,1周前因情志不遂而出现胸闷、憋气、胸痛阵作,伴有心悸、善太息,大便不爽,舌质暗,舌苔白,脉弦.心电图:胸前导联ST-T段下移大于0.05mv,脉证合参,证属肝郁气滞,血运不畅所致.治以疏肝解郁,宣痹通络,以柴胡舒肝汤加减:柴胡、杏仁、甘草各10g,白芍、枳壳、香附、桃仁各15g,丹参20g.服药8剂后,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于 1999年10月20日出院. 体会:由于肝脏对气机疏通畅达、升发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情志抑郁造成气机失调,气血紊乱而形成胸痹,故"木郁则达之"从肝论治,在治疗上采用舒肝理气的方剂,使之达到肝气调畅,气血冲和,以助心气,推动血流在脉中沿一定的方向循环不息,维持脏腑间协调统一.

  • 冠心病心绞痛经方辨证论治探讨

    作者:汪克敏

    冠心病心绞痛是现代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属中医的胸痹、心痛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即胸痹心痛系由心脏阴阳气血偏虚以及寒凝、痰阻、气滞、血瘀等因素而引起.多种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血液瘀阻、血脉阻滞而成胸痹.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以胸痹心痛短气单独成篇详加论述,脉证合参,分而治之,某些内容还散见于他篇和《伤寒论》之中,对胸痹心痛的症状、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原则作了较系统而全面的阐述.笔者以仲景医学思想对冠心病心绞痛辨证论治的指导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