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颗粒物的碳质组分对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影响

    作者:范娇;秦晓蕾;薛晓丹;韩斌;白志鹏;汤乃军;张利文

    目的 研究细颗粒物(PM2.5)的碳质组分对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影响.方法 2011年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天津市两个社区选取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有心血管疾病的对象,终纳入112名.2011年12月测定每个研究对象的TC、TG、HDL-C、LDL-C的水平和个体PM2.5暴露水平,并检测PM25的总碳(TC)、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浓度,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结果 112名老年人的AIP值为0.05±0.26,PM2.5的个体暴露浓度为(164.75±110.67)μg/m3,PM2.5的碳质组分TC、OC、EC的浓度分别为(53.86±29.65)、(44.93 ±26.37)、(9.49±5.75)μg/m3.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AIP与TC、OC、EC的散点图显示出明显的线性趋势,AIP与TC、OC、EC浓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07、0.287、0.252,P值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以AIP风险分类为应变量,以低风险组作为参照组,中度风险组的TC、OC、EC的回归系数和OR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组的TC、OC、EC暴露水平的OR(95% CI)值分别为1.03(95% CI:1.01 ~1.05),1.03(95% CI:1.01 ~1.05)和1.12(95% CI:1.02 ~ 1.22).结论 AIP与PM2.5的碳质组分TC、OC、EC有关联,PM2.5的碳质组分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 职业性接触碳黑与膀胱癌的危险性调查

    作者:吕本云;刘跃进

    为了了解职业性暴露在碳黑粉尘条件下与膀胱癌的发生关系,我们做了以下调查研究.1 临床资料从1933~1980年在意大利的3家码头装运公司的2286例装卸工的癌症发生率,根据不同的暴露情况分成了许多组,经常用铲车和起重机装卸的属于低、中度暴露,用肩扛碳黑纸袋的属于高度暴露见表1.

  • 纳米碳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吴斌;陈帅;章方彪;史宏灿

    目前纳米碳技术是一项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它对肿瘤治疗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在肺癌中.利用纳米碳的淋巴趋向性可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阳性淋巴结的检出率,避免术中淋巴结的漏检和挤压溃破,防止肿瘤的转移.此外,纳米碳对药物化学治疗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提供了作为药物载体的可能性,并且能使体内药物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浓度,避免因药物的半衰期而影响疗效.同时相比于传统药物载体,其生物毒性更低.本文聚焦于纳米碳的这些特性,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靶向跟踪、药物控制和释放,阐述其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中的临床应用前景.

  • 纳米碳示踪剂标记前哨淋巴结在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彭亦凡;姚云峰;王林;顾晋

    目的 研究结肠癌根治术中运用纳米碳示踪剂标记结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可行性、准确性.方法 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于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行根治性切除的63例结肠癌患者作为实验组,于根治术中向癌周注射纳米碳注射液共1 ml(50 mg)进行SLN标记显像,分别记录SLN数目及未染色淋巴结数目,术后行病理学检查;选取同期行根治性切除手术中未进行纳米碳示踪剂标记的结肠癌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验组63例通过注射纳米碳共检出淋巴结1640枚,平均每例26.0枚,SLN检出率100%,获取纳米碳染色淋巴结481枚,平均每例7.6枚.其中发现有淋巴结转移者31例,共发现转移淋巴结198枚,平均每例3.1枚.其中纳米碳染色转移淋巴结34枚,黑染度为17.2%.在获取淋巴结总数和转移淋巴结数目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P=0.001).SLN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预测的灵敏度为52%,准确性为76%,特异性为100%,假阴性率为48%.剔除实验组中23例T4期患者,40例T分期在T1 ~3的患者SLN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预测的灵敏度为79%,准确性为90%,特异性为100%,假阴性率为21%.结论 通过术中注射纳米碳标记SLN检测,能明显提高结肠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提高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

  • 纳米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对照研究

    作者:初海迪;姜立新;郑海涛;胡金晨;吴国长;宁进尧;王东;李宝元;郑桂彬

    目的 研究纳米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辅助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57例,随机分为纳米碳注射组与空白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淋巴示踪剂),纳米碳注射组于肿瘤周围注射0.1 ~0.2 ml纳米碳,等待10 min后行手术;使用SPSS20.0版本行统计学分析,清扫出淋巴结总数、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阳性淋巴结数、甲状旁腺误切情况,用(-x±s)表示,选取独立样本t检验、选取0.05为检验水准.结果 从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清扫总数两方面,纳米碳注射组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5);在阳性淋巴结数量方面(P =0.054)和甲状旁腺误切的情况方面(P=0.081),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纳米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可以起到优秀的淋巴结指引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淋巴结的清扫数量.

  • 纳米碳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孙荣能;赵迎春;曹晓丽

    目的 探讨纳米碳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的患者共6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67例患者分为纳米碳组(33例)和常规手术组(34例),常规手术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纳米碳组患者术中加用纳米碳示踪剂.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术中术后指标,术前术后甲状旁激素、血钙水平变化以(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康复出院时间及甲状旁腺误切率(3.0%比32.4%)比较,纳米碳组均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Ⅵ区淋巴结清扫数目、Ⅵ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甲状旁激素、血钙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 d内纳米碳组甲状旁激素、血钙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后7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组患者术后声音嘶哑、自感发声无力、暂时性低血钙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后3、6个月复查肿瘤病灶复发率纳米碳组低于常规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使用纳米碳可清楚鉴别甲状旁腺和淋巴结,对保护甲状旁腺和周围正常组织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纳米碳示踪技术在胰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胡伟;张桢;沈丰;周文波

    目的 探讨纳米碳示踪技术在胰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52例胰腺癌患者的资料,分为纳米碳组和对照组,各26例,纳米碳组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剂治疗,对照组则不给予.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淋巴结检获数目和生存时间采用((x-)±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淋巴结阳性比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率比较用Kaplan-Meier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组淋巴结检获数目(26.3±2.5)枚,明显多于对照组(19.4±1.7)枚,其中微小淋巴结(≤5 mm)(8.1±1.7)枚,明显多于对照组(5.3±1.0)枚;纳米碳组阳性淋巴结(11.4±3.1)枚,明显多于对照组(5.9±1.5)枚;检出所需时间(20.4±3.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31.8±5.1)min(P<0.05);纳米碳组阳性淋巴结比率为19.5%(168/860),高于对照组的15.7%(115/733)(P<0.05);纳米碳组黑染率为71.2%(612/860),黑染淋巴结阳性比率24.1%(148/612),明显高于未黑染淋巴结阳性比率8.1%(20/248)和对照组淋巴结阳性比率(P<0.05).纳米碳组第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纳米碳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25.0±13.3)个月,明显多于对照组(15.3±13.0)个月(P<0.05).结论 纳米碳示踪技术应用于胰腺癌根治术可取得良好的淋巴结示踪效果,明显提高淋巴结的检出数目和阳性淋巴结的清扫率,提高术后生存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中纳米碳示踪对颈淋巴结清扫的指导意义

    作者:杜峻峰;安然;李世拥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临床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完整的外科手术切除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残余的转移淋巴结是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可以改善总体预后.然而对于甲状腺癌的预防性/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尚存争议及挑战.纳米碳混悬液作为新型的淋巴结示踪剂,对于甲状腺的淋巴结具有良好的示踪效果,可以显著提高术中的清扫效率,增加获取淋巴结的数目,更为准确地判断分期及预后.另外通过其"负显影"的特性可以有效保护喉返神经、甲状旁腺等重要结构,显著降低颈部淋巴结清扫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纳米炭示踪对淋巴结清扫及甲状旁腺保护的临床意义

    作者:南润玲;尚培中;王金;张克俭;王铁山;聂阿娜;李艳艳;张伟;胡玮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淋巴示踪对淋巴结清扫及甲状旁腺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251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将40例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的患者作为研究组,40例常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淋巴结检出数目及甲状旁腺的损伤情况.结果 ①淋巴结总数:研究组438枚,平均 ( 9.4 ± 2.3) 枚/例;对照组332枚,平均(5.7± 1.7) 枚/例;②微淋巴结检出数:研究组102枚,平均 (3.3 ± 2.3) 枚/例,对照组40枚,平均 (1.5± 1.1) 枚/例;③转移淋巴结数:研究组290枚,平均 (7.2± 2.6) 枚/例;对照组155枚,平均 (3.8± 1.7) 枚/例;上述三组数据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9、4.89、13.28,P=0.01、0.02、0.00);④术后病理标本中甲状旁腺组织检出率:研究组为5.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 P=0.00).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中通过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对颈部淋巴通路进行标记及定位,可有效提高淋巴结的检获数,增强手术的精准性和彻底性.同时,通过其负显影作用有助于减少甲状旁腺损伤.

  • 活性碳吸附丝裂霉素C腹腔化疗预防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

    作者:梁寒;王仆;王晓娜;刘宁;岳欣;王殿昌;王家仓;郝希山

    目的探讨活性碳吸附丝裂霉素C(MMC)腹腔化疗治疗和预防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复发的效果. 方法通过随机临床试验,将124例进展期胃癌病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于手术结束时腹腔内给予经医用活性碳吸附的MMC 50 mg,术后3个月开始常规静脉化疗.对照组仅于手术后3周开始静脉化疗.全部病例均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16%,44.51%和27.09%,14.45%,P<0.01.实验组较对照组3、5年生存率分别提高43.07%及30.06%. 结论活性碳吸附MMC腹腔化疗能提高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后无瘤生存率.其作用仅限于杀死腹腔内游离的癌细胞和淋巴结内微转移癌灶,因此主要适用于经根治手术的高危患者.

  • 顺铂-纳米活性炭混悬液在大鼠体内的淋巴趋向性及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侯敏敏;陈卓;李丽;王平;郄明蓉

    目的 探讨顺铂-纳米活性炭(DDP-CH)混悬液在大鼠体内的淋巴趋向性及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72只Wistar大鼠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将DDP-CH混悬液0.3 ml注射于大鼠右后掌皮下,对照组将顺铂溶液0.3 ml注射于大鼠尾静脉,两组大鼠注射的顺铂浓度均为4 mg/ml,两组分别于注射后1、2、3、4、5、6h后各取6只大鼠,自尾静脉取其全血后,以拉颈法处死并立即取出其腹股沟淋巴结.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注药后1、2、3、4、5、6h时两组大鼠血浆和腹股沟淋巴结组织中顺铂的浓度;检测DDP-CH混悬液对大鼠淋巴结组织的趋向性,以靶向指数(TI)、选择性指数(SI)、淋巴结组织对顺铂的相对摄取率(RE)进行定量评价,当以上各指标(即TI、SI、RE)>1时,表示DDP-CH混悬液对淋巴组织有趋向性,其值越大,表示趋向性越强.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标记(TUNEL)法检测大鼠淋巴结组织中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以细胞凋亡指数(AI)表示.结果 HPLC法检测显示,注药后1、2、3、4、5、6h,研究组大鼠淋巴结组织中顺铂浓度分别为(1.03±0.32)、(3.00±0.91)、(2.20±0.73)、(1.56±0.38)、(1.30±0.74)、(0.78±0.34) μg/g,对照组分别为(0.49±0.21)、(1.02±0.70)、(0.59±0.50)、(0.56±0.21)、(0.47±0.18)、(0.36±0.13) μg/g,研究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除注药后1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3)外,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鼠血浆中的顺铂浓度分别为(0.57±0.28)、(1.22±0.45)、(0.61±0.18)、(0.51±0.13)、(0.45±0.13)、(0.40±0.07) μg/ml,对照组分别为(3.12±0.33)、(4.09±0.48)、(2.56±0.38)、(2.05±0.13)、(1.81±0.28)、(1.44±0.40) μg/ml,研究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后1、2、3、4、5、6h,TI和SI均>1,TI分别为2.12、2.93、3.73、2.78、2.76、2.19,SI分别为1.80、2.45、3.63、3.07、2.86、1.93; RE为2.86.TUNEL法检测显示,注药后1、2、3、4、5、6h,研究组大鼠淋巴结组织中淋巴细胞AI分别为(16.5±5.2)%、(30.2±2.8)%、(51.7±4.3)%、(69.8±3.2)%、(80.1±4.3)%、(89.7±8.5)%,对照组分别为(1.3±0.8)%、(2.4±1.7)%、(3.2±1.1)%、(3.9±2.6)%、(5.1±2.1)%、(6.3±2.3)%,研究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纳米活性炭为载体的顺铂具有明显的淋巴趋向性,纳米活性炭与顺铂结合后可将顺铂定向运送至淋巴结组织,对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淋巴转移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 活性碳吸附丝裂霉素局部给药治疗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模型的疗效研究

    作者:陈江浩;凌瑞;王岭;姚青;李开宗;王哲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活性碳混悬液(MMC-CH)局部注射给药对腋淋巴结阳性的兔乳腺癌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30只雌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VX2肿瘤组织块悬液注射法建立乳腺癌模型,腋淋巴结大径达到5 mm时开始治疗.A组:肿瘤周围皮下注射MMC-CH;B组:肿瘤周围皮下注射丝裂霉素水溶剂(MMC-Sol);C组:注射生理盐水.A、B组单次药物剂量0.2 mg/kg,每48 h重复给药1次,3次治疗后切除淋巴结.比较治疗前后淋巴结体积变化,病理切片观察转移灶癌组织坏死,dTUP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癌细胞凋亡指数(AI),组间差异比较采用ANOVA-Dunnett检验.结果:与MMC-Sol相比,局部注射MMC-CH对腋淋巴结癌转移灶表现出更为显著的疗效.治疗后A、B、C组淋巴结平均生长率分别为2.645、3.175和3.518,A组显著低于B、C组(P值分别为0.012和0.000).A、B、C组平均AI值分别为15.94%、5.18%和4.60%,A组显著高于B组(P=0.000),B组又显著高于C组(P=0.020).病理检查发现,A组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大量坏死.结论:局部注射MMC-CH可有效治疗兔VX2乳腺癌区域淋巴组织转移.

  • 染料引导下胃癌淋巴清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国伟;朱顺福;喻祖胜;唐晓明;欧阳勇;闻立平;姜正科;朱水根

    目的:探讨纳米炭示踪胃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24).实验组,术中注入纳米炭混悬液(CNP),标记后行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未标记直接行胃癌根治术.结果:实验组原发灶平均直径为3.1 cm,黑染淋巴结22例(91.67%),共清除淋巴结673枚,平均每例28.04枚,第2、3站淋巴结清除数分别为305和182枚,平均12.71和7.58枚;对照组共清除淋巴结445枚,平均每例18.54枚,第2、3站淋巴结清除数分别为178和86枚,平均7.42和3.58枚.实验组和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2.5%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清除的淋巴结中黑染度为58.10%(391/673).第1站为41.94%(78/186),第2和3站为61.97%(189/305)和68.13%(124/182),第1站与2和3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7.85,P<0.01.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碳能增加淋巴结清除数目,使根治术更加彻底.

  • 纳米碳在鉴别甲状腺周围淋巴结和甲状旁腺中的作用

    作者:王晓雷;吴跃煌;徐震纲;倪松;刘杰

    目的 探讨保留甲状旁腺的新方法.方法 36例初治甲状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甲状腺内注射纳米碳,30 min后行Ⅵ区颈淋巴清扫术,将清扫标本分为黑染和非黑染组织.对照组直接行Ⅵ区颈淋巴清扫术.通过病理学检查,分别计数试验组中黑染组织、非黑染组织以及对照组的Ⅵ区清扫标本中的淋巴结总数量、淋巴结转移数量,检查有无甲状旁腺.结果 试验组中共有19侧Ⅵ区行颈清扫术,对照组中共有20侧Ⅵ区行颈清扫术.Ⅵ区清扫标本中,试验组中黑染、非黑染和对照组淋巴结的总数分别为177、9和124枚,转移淋巴结数分别为83、2和80枚,甲状旁腺数分别为0、7和8枚.清除的黑染组织中淋巴结数量高于对照组淋巴结数量,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t=0.340,P=0.003).纳米碳的淋巴结黑染率为95.2%.在黑染组织中未发现甲状旁腺.结论 纳米碳注射可较好地标记出Ⅵ区淋巴结,而不会使甲状旁腺黑染.在Ⅵ区行颈清扫术时只清除黑染组织,保留未黑染组织,就可能既保证清扫的彻底性,还可使甲状旁腺得以保留.

  • 纳米碳在甲状腺癌颈部Ⅵ区淋巴清扫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申虹;魏伯俊;冯睡;周全

    目的 探讨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颈部Ⅵ区淋巴清扫和甲状旁腺功能及喉返神经功能保护的价值.方法 对同时实施甲状腺全切除及双侧Ⅵ区淋巴清扫的10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45例在术前实施甲状腺纳米碳注射和淋巴结显影(纳米碳组),64例行常规手术(对照组).对Ⅵ区清扫组织行单独病理检查,分别统计其淋巴结总数、淋巴结转移率、甲状旁腺显露数、甲状旁腺误切数、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喉返神经功能.采用t检验或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米碳组Ⅵ区淋巴结每侧检出(9.7±1.7)枚,对照组每侧检出(6.7±1.9)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4,P<O.001).纳米碳组淋巴结黑染率为90.5%(738/815),黑染淋巴结转移率为45.9%(339/738),非黑染淋巴结转移率为13.0% (1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91,P<0.001).纳米碳组平均每侧显露甲状旁腺(1.8±0.9)枚,误切率为5.9% (5/84),对照组平均每侧显露甲状旁腺(1.8±1.0)枚,误切率为8.2%(11/134),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ld、5d及30 d纳米碳组甲状旁腺激素值分别为7.30、11.19和30.5 ng/L,对照组分别为7.51、10.90和28.30 ng/L,两组间的时间点甲状旁腺激素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医源性永久喉返神经麻痹.结论 纳米碳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手术淋巴清扫的彻底性,但对保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功能无肯定作用.

  • 纳米碳在青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邓维叶;李浩;陈艳峰;高云飞;黄海燕;林少建;王建伟;郭朱明

    目的 研究纳米碳在青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术中淋巴结检出数及甲状旁腺损伤情况.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51例青少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51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35例.男女比例为1∶2.19,年龄14~29岁(中位年龄26岁).本组研究分为2组,18例患者为纳米碳组,33例为常规手术组.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检出淋巴结数目的差异和纳米碳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分期、TNM分期及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组总淋巴结检出数多于常规手术组(Z=-2.258,P<0.05).然而,两组总淋巴结转移检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96,P>0.05).纳米碳注射组Ⅵ区的检出淋巴结数多于常规手术组(Z=-2.461,P<0.05),Ⅵ区转移淋巴结检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96,P>0.05).中央区清扫组织中检出甲状旁腺比例纳米碳组低于常规手术组,分别为5.5%,18.2%(x2=1.56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纳米碳可考虑作为有效的淋巴示踪剂用于青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纳米碳是否能保护甲状旁腺,减少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仍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 标准冠内固位体与碳纤维桩联合修复上颌第一前磨牙残根残冠的效果评价

    作者:李冰;张并生;葛学军;武秀萍

    目的探讨标准冠内固位体与碳纤维桩的联合应用在上颌第一前磨牙残根残冠修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49例残根残冠患者,共56颗患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标准冠内固位体辅助碳纤维桩核冠固位的方法修复患牙,对临床疗效进行0.5~1年的追踪观察.结果 56颗患牙有52颗未见异常.1例修复体在修复后2个月后脱落.1例桥体瓷崩根折,2例患者基牙局部有龈炎.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注意临床和技工操作要点前提下,标准冠内固位体辅助碳纤维桩核冠固位的修复方法能够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 碳纤维桩的性能及应用

    作者:张相;王新知

    桩冠或桩核加冠修复,是根管充填治疗后牙齿临床冠外形重建的主要手段之一.桩核加冠修复技术自1880年问世以来,逐步得到改善,可以说它的发展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得以实现的.近几十年铸造合金桩核加冠及预成金属桩加核加冠,成了牙体缺损修复的主流方式,但其自身存在的诸多缺点,不得不使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性能更为出众的桩核产品.聚碳纤维酯桩,便是近十年来的一种新产品.尽管诞生才10年,但它在欧美发达国家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这种修复系统在我国还未普及,国内也未见有关聚碳纤维酯桩核修复系统的实验及长期临床应用的报道.因此,有必要在我国介绍并推广这种修复系统.

  • 碳纳米管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的作用规律研究

    作者:孙岩峰;刘伟;沈远;王春兰;周瑾

    目的 探索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对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活性、增殖、周期等的影响规律.方法 利用不同浓度的CNT处理CF,活-死细胞染色检测CNT对细胞活性的影响,CCK-8法进行细胞增殖评价.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Ⅰ型和Ⅲ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成纤维特异性蛋白1(fibroblast specific pro-tein 1,FSP-1)的mRNA表达.结果 CNT在2~30μg/ml浓度范围内,CF活性未受影响,但增殖能力显著下降,且CF的S期比例显著降低,同时出现大量坏死细胞.当CNT浓度为60μg/ml时,CF活性受到显著抑制.同时与心梗纤维化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CNT可抑制CF的增殖、细胞周期以及促进细胞凋亡,为抑制心肌纤维化进程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柔性传感技术及其在健康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周学思;钟荣华;王天辉

    近年来,以传统技术获取健康信息的方式制约着健康医疗服务进一步向高质量、低成本方向发展,无法满足人们不断扩展的需求。随着新材料、机械、工艺制造领域的进步而出现的柔性传感技术,使纺织品、饰物、人体表皮,甚至人体内部组织器官与柔性传感器的集成得以实现。这为监测健康水平、改进诊疗方法、研究疾病状态、构建人机交互界面等应用提供了新方法和思路。该文就柔性传感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应用时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常用材料与制造技术,及应用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67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