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工耳蜗植入者主客观调试

    作者:张岩昆;张道行

    目的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调试中进行主观心理物理测试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神经反应遥测(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电诱发镫骨肌反射(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sponses,ESR)等客观检测,探讨对人工耳蜗植入者协同应用主、客观方法进行术后调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名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主观心理物理测试,测定主观阈值(T-levels)与主观大舒适强度(C-levels),分别选取第3,1O,20电极,进行EABR,NRT,ESR客观方法检测,测定阈值,将主观方法获得的T-levels与C-levels与EABR、NRT、ESR客观检测所测得的阈值进行比较.结果第3,1 O,20电极主观T-levels平均值分别为147.71±12.40,147.76±113.33,142.13±11.89电流级(current level,CL),C-levels平均值分别为203.26±14.43,203.32±15.85,198.51±15.16CL;EABR平均阈值分别为158.69±10.89,159.85±11.32,153.11±10.42CL;NRT检测ECAP平均阈值分别为191.56±12.15,193.69±8.80,184.35±9.35CL;ESR平均阈值分别为208.25±13.53,208.09±12.13,202.71±11.11CL.主观T-levels与EABR阈值间存在显著性相关(P<O.01);主观C-levels与ESR阈值间存在显著性相关(P<0.01).结论1.在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调试中协同应用主观心理物理测试与EABR,ESR等客观检测方法可以使调试更为准确、快捷,特别是在各种原因造成的患者配合不佳的情况下.2.应用EABR、ESR等客观检测方法对无主观判断能力的小儿人工耳蜗植入者的术后调试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GJB2基因突变致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分析

    作者:徐洁;姚红兵;周媛;李年琼;邹琳;邓小玲

    目的 比较GJB2基因突变致聋患儿与非GJB2基因突变且内耳结构正常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 对37例经C下及MRI检查排除内耳畸形的聋儿术前行GJB2基因检查,根据结果 分成A组(GJB2基因突变10例)和B组(非GJB2基因突变27例),术后随访0.5~2年,进行术后的听阈、言语识别率及言语能力评估.结果 37例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全部成功,均建立了主观听性反应.A组的声场听阈水平平均为34.41±6.12 dB HL.言语识别率平均为76%; B组的声场听阈水平平均为36.23±4.16 dB HL.言语识别率平均为79%,两组均达到平均言语康复级别二级;两组听觉及言语能力测试结果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耳蜗患者中GJB2基因突变率高,可能是内耳结构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人群耳聋的主要致聋原因;GJB2基因突变致聋患儿与非GJB2基因突变且内耳结构正常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基本一致.人工耳蜗植入可作为GJB2基因突变致聋患儿的有效治疗手段.

  • 广东省1236例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申请者术前筛查状况分析

    作者:钟志茹;邹建华;彭梓君;欧雪雁;傅志娣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救助项目术前筛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继续做好项目受助对象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对广东省1236例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申请对象的术前筛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36例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申请对象中农村户籍占55.99%,城镇占44.01%;申报信息主要来源于基层残联机构转介(40.05%)、省中心门诊(31.31%)、网络媒体(20.79%)、电话或传真(7.85%)等4个渠道;家长或监护人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的占61.89%,高中或中专占25.08%,大专以上占13.03%;家庭经济来源为务工的占49.08%,务农的占43.51%,经商的占7.41%;术前筛查平均通过率为48.79%;单项不达标项目构成比例分别为听觉言语评估37.16%,听力学评估25.08%,医学影像学评估20.61%,智力及精神行为评估10.39%,其它6.76%。结论人工耳蜗救助项目术前筛查内容多,实施过程复杂,申报信息来源渠道相对较局限,城乡救助比例差别不大,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目前筛查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离项目的整体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 人工耳蜗植入前电刺激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作者:王斌;曹克利;魏朝刚;王轶;路远

    目的 建立术中利用探测电极施行电刺激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nerve compound active potentials,ECAP)检测的方法,在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前评估患者耳蜗听神经功能状况.方法 选择20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其中耳蜗形态发育正常12例,5例双侧前庭导水管扩大,3例双侧耳蜗Mondini畸形.测试完成后全部使用Cochlear人工耳蜗.全麻后常规人工耳蜗手术进路,行标准耳蜗鼓阶开窗,将自制测试用多通道试验电极置入鼓阶,电极连接Cochlear公司体外言语处理器及自制电刺激发生器,连接电脑,采用Custom Sound EP 2.0软件,调整优化刺激参数进行神经反应遥测(neural responsetelemetry,NRT)初步了解听神经功能状态;刺激强度以5 CL为步长递减或递增至反应阈值给予电刺激脉冲,同时自动记录ECAP波形和阈值.植入人工耳蜗后常规进行NRT检测,记录ECAP波形和阈值;术后1个月患者开机后采集T、C值,将两种电极测试所得阈值和开机C值进行相关性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电极ECAP引出率为90%,商业电极ECAP引出率为90%,平均阈值分别为(160.50±15.12)CL和(160.00±11.27)CL,两者经统计学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开机后C值(177.40±10.61)有明显相关性(R2=0.844,r=0.919).结论 成功建立了术中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前的ECAP检测方法,为内耳和/或听觉通路发育异常及无残余听力患者提供有效的听神经反应信息,对了解听觉系统发育程度及初步预测术后患者康复情况提供客观依据.

  • 1068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经验的总结

    作者:张道行

    目的 通过对10年共1068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总结,为深入开展人工耳蜗植入的临床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截至2008年2月,对1068例重度以上耳聋患者植入了多导人工耳蜗,其中包括澳大利亚Nucleus 678例,奥地利Medel 309例、美国AB 81例,其中双侧植入2例,Nucleus和Medel各1例.结果 ①手术成功率:1068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成功率100%.②手术并发症:术中面神经电钻灼伤2例,术后1~3个月完全恢复;术后伤口水肿和血肿自行恢复15例.③术后问题:术后1个月出现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治疗5个月痊愈1例,肥胖体形线圈固定困难3例,术后耳鸣加重5例,术后伤口感染植入体裸露进行转移肌瓣修复5例,术后外伤植入体损坏二次更换3例,原因不清植入体不工作二次更换2例,期望值达不到患者要求取出2例.④术后效果:声场测听<45 dB、汉语言语识别率>70%共758例,占71%;声场测听>45 dB,汉语言语识别率<70%共310例,占29%.结论 ①1068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信息反馈显示:本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成功率达到100%,与国内外平均水平相比有显著的优势.②手术并发症较少而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但是麻醉的风险仍不能忽视,尤其是气道痉挛问题.③术后听觉言语康复问题较多,主要是一些患者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差而在术前无法进行准确评估.④目前一些特殊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如耳蜗内听道畸形,听神经病,脑瘫.自闭症.弱智,年龄较大术前听觉言语基础较差者等,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不佳.

  • 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缝隙连接蛋白相关基因(GJB2)突变分析

    作者:刘军;戴朴;韩东一;于飞;杨仕明;王国建;武文明;黄德亮;洪梦迪;康东洋;张昕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缝隙连接蛋白相关基因(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 2,GJB2)突变情况,分析耳聋的遗传学发病机制.方法 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241例患者进行聋病基因GJB2基因突变筛查.结果 241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检测出65例GJB2基因突变,其中1例为新发现突变GJB2 235delC/598G>A.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GJB2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为27.0%,GJB2基因突变是人工耳蜗植入人群中耳聋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 老年性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作者:刘颖;汪宏;韩东旭;鲁建光;肖玉丽;张慧燕

    目的:对老年性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探讨老年性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的意义。方法对24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老年性耳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听力学评估和言语评估并比较差异。听力学评估采用助听听阈测试、听觉行为分级评估(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词表识别率评估(word recognition score, WRS);言语评估采用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结果术后患者各频率的助听听阈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术后CAP、WRS、SIR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可作为重度以上听力损失且助听器效果不佳的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干预方法。

  • 多个人工耳蜗植入中心相互配合的工作模式

    作者:张道行

    目的 为适应人工耳蜗植入工作在我国快速发展的需要,解决经验和技术条件参差不齐的问题,保证人工耳蜗植入的质量和安全,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方法 将在人工耳蜗植入工作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进行多中心的技术支持和工作配合.自1997年12月至2005年1月,我们与16个省共25家医院的人工耳蜗植入中心合作,为431名(432耳)重度和极重度耳聋患者进行了多导人工耳蜗的植入和随访.结果 经过0.5~7.5年的技术指导和合作,25家医院的人工耳蜗植入中心基本上规范了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前评估.431例(432耳)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全部一次成功.其中有3例在0.5~3.5年间因植入体问题进行了重新更换.其余428例(429耳)未出现术后并发症.309例患者术后到当地的听觉言语康复中心进行语言康复0.3~5.0年,122例患者选择家庭康复模式.431例植入者术后听觉言语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通过对新开展的人工耳蜗植入中心进行一段时间的全面指导和技术支持,解决了初期因技术和经验不足,无法准确掌握术前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的问题,从而保证了人工耳蜗植入在中国大陆许多医院的健康开展.

  • 植入年龄对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言语能力的影响

    作者:娄皓;查定军;陈阳;陈俊;梁昆;高磊;吴佳容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对大龄语前聋患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35例大龄语前聋患者家属用问卷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采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以及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听觉能力和言语能力进行分级评估;按照植入时的年龄将患者分为2组,学龄组(7~13岁)28人,少年组(14~18岁)7人,比较两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的SIR和CAP分值.结果 学龄组和少年组术后CAP值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少年组术前、术后SI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龄组术后SIR值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CA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学龄组较少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IR值学龄组较少年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7岁以后的大龄语前聋患者,虽然已经错过了听觉系统发育的"关键期",仍应尽早手术;大龄植入者及其家属需建立合理的期望值.

  • 蜗神经管狭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康复效果分析

    作者:王林娥;李悦;王伟;张道行

    目的评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伴蜗神经管狭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康复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0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伴蜗神经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听力学、影像学、术中神经反应测试及术后听觉康复效果评估结果。结果10例患者术耳人工耳蜗植入前听性脑干反应、40 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均未引出,颞骨薄层CT示不同程度的蜗轴与内听道之间的蜗神经管狭窄。术中神经反应测试2例患者有3个电极可引出神经反应波形,1例患者有2个电极可引出神经反应波形,6例患者有1个电极可以引出神经反应波形,1例患者术中未引出神经反应波形。8例患者术后超过2年,其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2年时的平均单元音识别率分别为60.3%、60.4%、60.3%、60.2%、60.2%,单辅音识别率分别为19.0%、19.1%、19.1%、19.2%、19.2%。2例患者术后仅3个月,其平均单元音、单辅音识别率分别为60.1%、18.2%。结论10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伴蜗神经管狭窄患者术前无残余听力,术中神经反应测试只有部分电极可以引出神经反应波形,术后听觉康复效果较差。

  • 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听障儿童听觉稳态诱发反应与术后听觉能力的关系

    作者:明亮;陈锡辉

    目的:通过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听障儿童听觉稳态诱发反应(ASSR)与术后听觉能力的关系,旨在为预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能力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47例使用Nucleus CI24型多导人工耳蜗系统的2~8岁语前聋儿童,收集受试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ASSR阈值,与患儿术后12个月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得分比较,研究其相关性。结果47例患儿ASSR引出率为66.0%,其阈值与患儿术后1年MAIS得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62),说明ASSR阈值越高,MAIS得分即听觉能力越低。结论虽然儿童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能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根据ASSR测试结果可进行初步判断,为临床该预测提供了一定客观依据。

  • 香港失聪幼儿早期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力和言语康复

    作者:区建国;许由;周振权;韦霖

    目的通过对小于2岁的先天性语前聋幼儿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及术后的听力和言语认知能力测试和语言能力的比较,探讨幼儿期植入人工耳蜗对先天性语前聋幼儿的影响.方法受试对象为5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儿童患者,接受手术时年龄小1.3岁,大2岁,平均年龄1.6岁.经过3年康复学习后,对其听力、言语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进行测试,并与手术前测试结果加以比较.结果系列测试结果显示,经人工耳蜗植入及3年听力和言语康复学习后,听力、言语认知能力及语言能力测试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对于极重度失聪儿童听力和言语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先天性极重度失聪儿童应尽早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通过术后的康复训练学习进一步发展听力和言语认知能力,避免因听力剥夺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 92例人工耳蜗术后不同阶段康复评估效果分析

    作者:周丽君;曹思远;王琦;陈滨;梁巍;孙喜斌

    目的 通过对92例7岁以下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儿童进行分阶段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探讨7岁以下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在不同阶段的听觉、语言康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评估词表及标准评估程序,对测试对象进行听觉能力及语言能力评估.结果 听觉言语识别率:术后3个月平均达到46%,6个月达到71%,9个月达到84%,12个月达到89%;语言能力:术后3个月语言年龄平均达到1.3岁,6个月平均达到2.0岁,9个月平均达到2.5岁,12个月平均达到2.9岁.结论 人工耳蜗能够帮助重度听力障碍者改善听力,术后经过一年系统康复训练,在听觉识别和语言能力上较术前有显著提高.

  • 两种听觉补偿方式对语前聋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比较

    作者:马杰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听觉补偿方式对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6月~2016年6月49例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初始干预均为选配助听器,其中31例作为研究组配戴助听器24 m后改行人工耳蜗植入,另18例作为对照组继续配戴助听器.以开始配戴助听器为干预起点,每隔12 m采用听觉行为分级(CAP)与言语可懂度分级(SIR)对两组患儿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进行评估.比较干预12 m、24 m、36 m、48 m、60 m患儿的CAP、SIR得分及干预60 m各频率平均助听听阈.结果 两组在配戴助听器阶段(干预12~24 m)的CAP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行人工耳蜗植入后(干预36~60 m)的CAP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配戴助听器阶段(干预12~24 m)的SIR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行人工耳蜗植入后(干预48~60 m)的SIR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60 m时的各频率平均助听听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是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的佳听觉补偿方式,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更多听障儿童受益.

  • 人工耳蜗植入后对侧耳联合使用助听器的康复效果研究

    作者:孔颖;陈雪清

    人工耳蜗可以帮助重度或极重度聋人恢复或获得听力.近几年,随着植入技术的发展和言语编码策略的进步,人工耳蜗的适用范围已经扩展到双耳中到重度的耳聋患者[1].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植入人工耳蜗后,对侧非植入耳仍有残余听力,但是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后对侧耳不使用或不再使用助听器.那么人工耳蜗术后对侧耳联合使用助听器究竟可以为患者带来哪些帮助?它们之间是否会有不利影响?助听器应如何调整?本文将对以上问题加以阐述.

  • 蜗轴缺如患者人工耳蜗植入

    作者:王振晓

    蜗轴缺如属于严重的内耳结构畸形,1998年Antonelli PJ等首次提出“蜗轴发育缺陷对患者听力的影响”;2002年Sennaroglu等通过对内耳畸形形态学及组织胚胎学的比较,提出共同腔畸形和IP-Ⅰ畸形存在蜗轴缺如;2006年进一步提出“X-连锁遗传性聋伴镫井喷”即“IP-Ⅲ”畸形,存在蜗轴缺如.蜗轴缺如是导致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的重要原因,而对于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疗效为确切和稳定的治疗方法.本文对有关“蜗轴缺如”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方法及术后听觉康复效果的研究进行总结,为今后相关课题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 人工耳蜗技术报告(Ⅶ):人工耳蜗植入的经济学分析

    作者:郗昕;李翼飞;洪梦迪

    在看到人工耳蜗改善听觉言语能力的同时,我们必须承认:无论是在社会福利制度相对完善的发达国家还是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人工耳蜗都是造价比较昂贵的医疗器械,对于保健机构和患者而言是一笔较大的花费.因此从医学经济学的角度对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分析,确定投资的合理性就成了比较普遍和迫切的要求.同时,经济学分析的结果也能够促使投入到人工耳蜗植入的医疗保健资源发挥大的效力.

  • 人工耳蜗技术报告(Ⅲ):人工耳蜗植入前的评估和候选

    作者:郗昕;冀飞;洪梦迪

    人工耳蜗技术的进步使植入者的术后效果不断提高,人工耳蜗植入的候选者标准也在与时俱进.但归根结底,候选标准总是围绕着三个基本问题:

  • 人工耳蜗技术报告(Ⅴ):成人植入的成效

    作者:冀飞;郗昕;洪梦迪

    1语后聋成人成人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主体是语后聋患者.也就是说,他们的听力损失是在获得了言语和语言之后才出现或变为极重度聋的.

  • 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中枢可塑性改变

    作者:张雪媛

    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且每年新出生聋儿约2.3万[1].如果听障儿童不能在听觉中枢发育的关键期内接受适宜的听觉刺激,可导致一生的语言残疾和交流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人工耳蜗植入(CI)通过刺激听神经,替代受损的毛细胞,将声音转为电信号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可使患者重获听觉,是重度或极重度感音性聋的有效康复方法.至2008年底,全世界范围内已有1 2万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

437 条记录 3/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