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α-羟丁酸脱氢酶与恶性病变的关系

    作者:雷权

    α-羟丁酸脱氢酶与白血病的相关性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研究方面: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有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三个病期.

  • 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

    作者:吕亚莉

    目的 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Ph阳性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急变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为对羟基脲及a干扰素耐药CML急变期患者设为实验组,予以格列卫口服,持续3~12个月.同时在我院继续口服羟基脲加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治疗CML,急变期患者为对照组, 结果 实验组血液学总有效率为83.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0.0%,且不良反应轻,易耐受. 结论 格列卫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亦较轻,但几乎均在3~12个月后出现耐药,耐药问题有待解决.

  • 急性伤阴理论初探

    作者:仝小林;王君;李宁;王红;曹丽英;叶智文

    急性伤阴是多种急性病和慢性病急变期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机体内环境紊乱的病理状态.出现这一状态的原因是由于水分的丢失,造成内环境紊乱.

  • 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期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朱红倩;张嵩;刘晓力

    9号和22号染色体相互易位产生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几乎在所有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出现,BCR-ABL编码的蛋白具有持续增高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使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急变期是CML的晚期,在此期间常常出现其它附加染色体和分子的改变.大量研究表明,BCR-ABL基因与其他失调的基因共同作用并异常激活下游的信号传导通路,促进了疾病的进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对大多数慢性期CML患者治疗效果显著.IRIS5年的临床试验显示:用伊马替尼治疗的98%患者达血液学完全缓解,92%患者达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87%患者达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然而,仍有少数慢性期和大多数进展期患者用伊马替尼治疗疗效欠佳.在耐药机制的研究中发现ABL激酶区点突变与临床耐药关系密切.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改善伊马替尼耐药,本文就急性变的分子机制、伊马替尼耐药等做一综述.

  • 硼替佐米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期原代细胞耐药的逆转作用及XIAP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洁;马梁明

    本研究旨在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急变期原代细胞药 物敏感性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的影响.采用MTT法观察伊马替尼单用与联合硼替佐米对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急变期原代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与P170糖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XIAP基因表达.结果表明,伊马替尼及硼替佐米单药对单个核细胞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联合5、10 nmol/L硼替佐米能明显增强单个核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硼替佐米作用后细胞凋亡明显增高,同时P170糖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耐伊马替尼CML急变期原代细胞高表达XIAP基因,硼替佐米作用后其表达下调.结论:硼替佐米可抑制白血病原代细胞并提高其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硼替佐米可能通过抑制XIAP的表达从而增加凋亡,这为扩展硼替佐米在临床上治疗CML提供实验依据.

  •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五例临床观察

    作者:朱康儿;张涛;钟隽;陈洁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惟一能治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方法.白血病复发仍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慢性期接受allo-HSCT患者的复发率较低(5%~20%),但在疾病加速期或急变期进行移植,复发率则明显升高(30%~60%).移植后复发的治疗主要包括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H),IFNα和第二次移植.虽然DLI可诱导长期的分子学完全缓解(CR),已成为治疗allo-HSCT后复发CML患者的首选方法,但同时可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骨髓抑制,甚至死亡.

  • 进一步提高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水平

    作者:浦权

    自甲磺酸伊马替尼(伊马替尼,STI571)2000年6月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成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药物以来,凡经IFNα治疗失败的患者,伊马替尼可使50%患者获完全性细胞遗传学缓解(CCR)[1],75%慢性期可进入CCR,加速期中的80%可获血液学反应(HR),急变期患者30%可获完全性血液学反应(CHR)[2],从而,伊马替尼已成为目前CML患者为标准化的治疗药物.虽有如此好的结果,但不少进展期病例常无效,原本有效的慢性期终转成耐药.尽管慢性期细胞遗传学反应率很高,但不少患者经PCR检测仍可察觉微小残留病变.在国际随机研究过程中,证明约38%患者可有≥3个对数级的BCR-ABL水平的杀灭率,约4%~10%患者BCR-ABL转阴.而分子水平上缓解率的改善是当前CML治疗追求的主要目标[3].目前,一些新的治疗策略,诸如大剂量伊马替尼、伊马替尼为基础的联合治疗以及某些新药的应用等,均有可能进一步改善CML的疗效.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0例的胃镜改变

    作者:刘忠民;何薇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可引起较严重的胃黏膜病变,为此,我们对1990年8月~2000年12月间的CML住院患者随机进行了胃镜检查,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接受胃镜检查的CML患者20例,既往均无胃病史,其中慢性期15例(均系初治),加速期2例,急变期3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6~68岁,平均45.5岁.

  • 格列卫治疗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1例

    作者:余素明;李艳华;徐飞;李乔俊

    格列卫(Imatinib Mesylate,甲磺酸伊马替尼)作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第一个靶向治疗的药物,第一个用于临床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儿童病例报道不多,在加速期和急变期治疗的报道就更少.现将我们应用的1例报道如下.

  • 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

    作者:陈青;陈宝安

    STI571是针对BCR-ABL激酶为靶标的抗癌化合物,能有效地阻断细胞内与肿瘤发生有重要意义的信号转导途径,对多种肿瘤具有潜在作用.2001年5月美国FDA批准作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在急变期,加速期或慢性期干扰素-α治疗失败后的一种口服治疗方案.明年将在我国上市,本文就STI571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化学结构 STI571是2-苯氨嘧啶的衍生物,又称CGP57148B,其为CGP57148的甲磺酸盐形式,两者在活性上无明显差异[1].STI571中文名谓格力卫克.

  • 吲哚美辛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D34+细胞的影响研究

    作者:胡晶;冯敏;刘毅;刘张玲;李会;黄峥兰;冯文莉

    目的 探讨吲哚美辛(IN)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急变期CD34+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并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选慢粒慢性期、急变期患者骨髓标本和正常脐带血标本中的CD34+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分选纯度,瑞氏染色观察其细胞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D34+细胞中β-catenin和BCR/ABL的表达及定位.使用IN联合伊马替尼(IM)处理CD34+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β-catenin蛋白变化,瑞氏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定量PCR检测靶基因c-myc和cyclin D1的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CR/ABL蛋白变化.结果 成功分选出CD34+细胞,纯度达90%以上;β-catenin和BCR/ABL均在慢粒急变期CD34+细胞中高表达,主要定位于胞质.IN与IM联用能够显著抑制慢粒急变期CD34+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使慢粒急变期CD34+细胞的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明显增加细胞的凋亡,明显降低c-myc和cyclin D1的mRNA水平,并使BCR/ABL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但对正常CD34+细胞没有影响.结论 IN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增强IM对慢粒急变期CD34+细胞的杀伤力,其机制可能是与降低β-catenin的表达,抑制c-myc和cyclinD1的转录及BCR/ABL的蛋白水平有关.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玉秀;孙慧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01月至2011年04月期间诊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9例,应用伊马替尼进行治疗,观察其血液学缓解率、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中,4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4/9,44.44%),3例患者部分缓解(3/9,33.33%),总体有效率达77.78%(7/9).l例患者自行停药后,病情出现恶化,终死亡,1例患者自动出院.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中,4例患者复查Ph染色体时,转为阴性,Ph染色体转阴率为44.44%.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都出现减少,但是减少程度并不严重.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眼眶以及下肢水肿,1例患者出现全身肌肉或者关节酸痛,没有患者出现明显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伊马替尼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余霞

    目的:观察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慢性期(CML-CP)患者IM中位剂量为400 mg/d,加速期(CML-AP)患者中位剂量为600 mg/d,对于急变期(CML-BP)患者采用IM+HAG联合治疗方案即IM 600 mg/d联合高三尖杉酯碱2 mg/d,阿糖胞苷25 mg,1次/12 h,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0μg/m2。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血常规和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暂停用药。治疗初期每周复查血常规,治疗3个月后每月复查,治疗期间3~6个月复查髓细胞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及BCR-ABL融合基因。结果CML-CP患者治疗3、12个月后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完全分子学缓解率与CML-AP,CML-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ML-CP患者1、2、4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与CML-AP、CML-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治疗CML具有较好的效果及安全性,特别对于CML-CP患者的治疗可获得较高的细胞遗传学与分子学缓解,总体生存期得到延长,而对于CML-AP、CML-BP患者的治疗远期疗效不甚理想。

  • 核因子-κB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前后的变化

    作者:艾克拜尔·阿布都热衣木;徐丽;阿依姆妮萨·阿卜杜热合曼;海热萨·阿布力米提;刘加军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前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于新疆喀什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25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CML-CP组)、16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患者(CML-BC组)、30例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实验检测三组入骨髓细胞中NF-κB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NF-κB活性测定均为阴性,CML-CP组也仅4例患者检测到NF-κB活性增强,CML-BC组14例患者的NF-κB活性增强.CML-BC组患者NF-κB活化率明显高于CML-CP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CML-CP组活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ML-BC组患者NF-κB mRNA表达水平(22.91±0.15)明显高于对照组(0)及CML-CP组(11.1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比较,急变期NF-κB活性增强,表达增加,可作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病变的重要标志物.

  • 尼洛替尼治疗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的慢性髓系白血病2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权娥;史文婷;陶红;何正梅;丁邦和;王春玲;于亮;李玉峰

    2例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初诊时即为急变期,予尼洛替尼治疗后,例1治疗1个月余,胸腔积液基本完全吸收,淋巴结和脾脏肿大基本消失,治疗12个月,获得分子学反应.例2治疗20 d,也表现为淋巴结和脾脏肿大逐渐缩小,胸腔积液逐渐消失,但患者骨髓抑制明显,停止尼洛替尼治疗后胸腔积液再次出现.本文通过对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及复习相关文献,提示尼洛替尼可能成为治疗以胸腔积液首发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首选药物,有利于胸腔积液的吸收,有望达到分子学缓解.

  • 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观察

    作者:陆建林;杨雅兰

    目的 评价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36例患者中31例患者单用格列卫治疗,有5例加用亚砷酸治疗,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格列卫剂量.开始每2天复查外周血涂片、血常规,每周复查肝肾功能,1个月后每周复查外周血涂片、血常规,每2周复查肝肾功能,每1个月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每3个月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1个月时血液学缓解率(包括CHRT和NEL)66.7%,服用格列卫3个月后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5例附加染色体异常消失,其中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3例,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2例.血液学不良反应以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多见,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水肿多见,其次为骨骼肌酸痛、乏力、头昏常见,而胸腔积液、头痛、皮疹等少见.结论 尽管格列卫是一种较安全的药物,其治疗慢粒急变期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

  • HAE方案治疗非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作者:秦福丽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血液病,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临床经过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临床治疗有一定差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格列卫是根治CML的好办法,由于我国经济水平限制,接受这些治疗的人群有限,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治疗CML的方法,以便能解决大多数患者的治疗问题.回顾分析我院自2004~2008年所收治的23例经HAE方案治疗的非慢性期慢粒患者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治进展

    作者:江荣科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疾病,本文主要讨论了该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以及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的治疗方案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各种情况。

  • 多重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复杂核型异常

    作者:朱雨;李建勇;徐卫;仇海荣;陈丽娟;潘金兰;沈云峰;薛永权

    目的 探讨多重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复杂核型异常(CCA)的价值.方法 应用M-FISH技术对26例常规细胞遗传学(CC)分析显示CCA的CML-BC患者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除标准t(9;22)(q34;q11)外,通过M-FISH技术共检出69种结构异常,其中10种为平衡易位,59种为不平衡易位,不平衡易位包括1种插入、6种缺失及52种易位及衍生染色体;另外还检出23种数目异常.26例CML-BC患者中所有染色体均涉及异常,除标准t(9;22)外异常多涉及的染色体是17号、2号、8号及16号.1例标本M-FISH未检出CCA,6例标本检出了CC分析未发现的异常核型.M-FISH明确了16种CC分析未确定的异常,纠正了5种CC分析识别错误的异常,还发现了CC分析未检出的35种染色体易位,其中der(9)t(16;6;9;22)和der(18)t(16;18;19)在既往文献中未见报道.结论 对伴有CCA的CML-BC以M-FISH技术可以发现和纠正CC分析漏检及误检的染色体异常.伴有CCA的CML-BC与CML常见的附加异常不同.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伴t(3;21)(q26;q22)染色体易位受累基因的研究

    作者:刘旭平;张美荣;代芸;张莉;李睿;郝玉书;肖志坚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变伴t(3;21)(q26;q22)的受累基因.方法对1例CML AML变伴t(3;21)(q26;q22)患者细胞间期和中期分裂相细胞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AML1和bcr/abl基因重排,RT-PCR联合序列分析检测t(3;21)(q26;q22)受累基因.结果der(3)和der(21)染色体上均检测到AML1基因杂交信号,AML1-MDS1-Evi1、AML1-MDS1、AML1-EAP及Evi1基因均表达,未见AML1-Evi1融合基因表达,AML1-MDS1-Evi1基因表达水平是AML1-MDS1、AML1-EAP表达水平的1.58和1.54倍,患者Evi1基因表达水平是HEL细胞系Evi1表达水平的2.71倍.结论t(3;21)(q26;q22)导致形成AML1-MDS1-Evi1、AML1-MDS1融合基因及Evi1基因激活,这些继发的分子遗传学异常是CML急性变伴t(3;21)(q26;q22)患者急变发生的分子基础.

88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