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发性大动脉炎辨证施护体会

    作者:耿文怡

    文章介绍了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辨证施护体会,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因病机、分型辨证治疗护理要点.

  • 张宏亮主任医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经验

    作者:李素琴;张宏亮

    张宏亮主任医师从事周围血管病治疗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多发性大动脉炎"等病的治疗.认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属祖国医学的"脉痹"范畴,对于本病的辨证,从谨守病机出发,以"气虚阳微"、"气虚痰瘀"为分型首要,治疗以"温阳益气"、"益气化痰"为先的指导思想,同时在具体临床中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 青少年女性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作者:王海燕;左晓文;孙中华

    目的:多发性大动脉炎青少年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评价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18例女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 MHz,常规检查外周血管.结果:大动脉炎患者血管受累,分布为I型头臂动脉型11例,Ⅱ型主-肾动脉型3例,混合型4例,病变血管增厚,管壁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其中3例患者心脏改变,1例主动脉增宽,2例左房、左室扩大,伴心功能减低.结论:大动脉炎累及多血管为头臂动脉型,其次混合型,同时可合并心脏的损伤.

  •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脑部并发症

    作者:聂德云;李承晏;李强;朱灿敏

    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大动脉炎,临床上较为少见,其表现与累及的动脉有关,以眩晕、无脉及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现,可累及全身的大动脉及中等动脉,颅内动脉通常不受累,临床上以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者较为罕见,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我科自2006年以来共收治4例,现报道如下.

  • 儿童继发性高血压病116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学良;张小飞;孙志克;吕建莉;董贵福

    本文作者对1986-2002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儿科住院诊断为继发性高血压病,年龄在6~16岁的患儿116例进行临床分析,以便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①病因和血压分布:儿童高血压的评定标准为通过3次不同时间的血压测定,按年龄、性别、平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在90~95百分位之间者为正常血压高限(临界高血压);按年龄、性别、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持续在95百分位以上者为高血压.116例儿童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原发性肾实质性疾病79例,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51例,急进性肾炎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肾炎性肾病13例;继发性肾性高血压25例,包括狼疮性肾炎10例,过敏性紫癜肾炎10例,溶血尿毒综合征5例;多发性大动脉炎5例,肾动脉狭窄1例,嗜铬细胞瘤1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②症状: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92例(79.3%),烦躁、心悸、乏力12例(10.3%),恶心、呕吐5例(4.3%),抽搐4例(3.5%),一次性视物障碍3例(2.6%),包括眼底视网膜动脉痉挛伴渗出2例,视乳头水肿1例.

  • 超声检查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林昱;刘美含;石卫东;孙志霞;陈恩琪;张锌;王志远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多发性大动脉炎(TA)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疑似TA患者39例,均行超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终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9例临床疑似TA患者中,超声诊断TA者33例,动脉硬化(AS)者2例,肌纤维发育不良(FMD)者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者2例;与临床终诊断结果比较,仅有1例FMD患者超声误诊为TA,其余诊断结果均与临床终诊断结果一致.结论:超声检查能为TA提供较为客观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是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康脉软胶囊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红外热像图分析

    作者:刘欢;陈文阁

    目的:通过红外热像观察康脉软胶囊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肢体温度的影响,明确康脉软胶囊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脉管复康片;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康脉软胶囊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肢体温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的86.67%(P <0.05);观察组对肢体温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康脉软胶囊对于改善患肢供血,改善患肢发凉、疼痛症状效果明显,红外热像图对诊断治疗有辅助意义。

  • 多发性大动脉炎误诊2例分析

    作者:焦凤勋;冯少华;辛红卫

    由于心脏周期性的收缩和舒张,主动脉内的压力亦随之升降,周围动脉相应地出现扩张和回缩的搏动.

  • 张凤山教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经验

    作者:王晓东;于慧敏

    张凤山教授认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属祖国医学“脉痹”范畴,症状复杂,病情多变,临床治疗应注意随证变化加减用药,本病的主要矛盾:血脉不通.治疗宜重用活血化瘀,此法应贯穿于各型之中.

  • 多发性大动脉炎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梅英;张源潮

    多发性大动脉炎(TA)是一种慢性大血管炎,其发病机制复杂,呈现多因素性.新研究发现,TA的血管损伤主要涉及细胞免疫.T细胞依赖的免疫反应、趋化因子.细胞因子依赖的免疫反应以及目前尚存在争议的B细胞依赖的免疫反应是导致血管损伤的主要机制.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能使大部分病人缓解,对血管损伤免疫机理的研究促使抗TNF抗体进入临床并带来令人鼓舞的效果,将来能特异性地针对上述发病机制中某一环节的新药可以扩大临床治疗TA的手段.

  • 心肌桥冠脉造影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连民;安立敏;李福玉

    随着心血管造影技术的开展及临床应用 ,目前发现了许多以往不为人所知的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的原因,例如心肌桥、多发性大动脉炎及其它冠状动脉血管畸形等[1、2],其中心肌桥较为常见,自我院1991年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简称:冠造)以来,从202例冠造结果中共发现8例心肌桥病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 髂-颈动脉旁路术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8例报告

    作者:窦荣修

    目的 探讨左髂动脉-左颈动脉旁路术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这一新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1年6月~2002年7月,对8例头臂型大动脉炎病人,通过左髂动脉-左颈动脉聚四氟乙烯(PTFE)人造血管旁路术治疗颈动脉闭塞所致的脑缺血症状.结果 8例病人在平均8.7个月(3~16个月)的随访期内,7例人造血管保持通畅,脑缺血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对于头臂型大动脉炎病人,髂动脉-颈动脉解剖外动脉旁路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为该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 二维高频超声对脉炎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春光;尤海燕;谭笑;田家玮

    多发性大动脉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因不明,属中医脉痹.至今国内外尚无根治的办法.脉炎消为我院研制的中药制剂,应用于临床已10年.本文拟采用二维高频超声法判定该药的疗效.

  • 多发性大动脉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梅英;张源潮

    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是一种慢性大血管炎,其发病机制复杂,呈现多因素性.新研究发现,TA的血管损伤主要涉及细胞免疫.T细胞依赖的免疫反应、趋化因子-细胞因子依赖的免疫反应以及目前尚存在争议的B细胞依赖的免疫反应是导致血管损伤的主要机制.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能使大部分病人缓解,对血管损伤免疫机制的研究促使抗TNF抗体进入临床并带来令人鼓舞的效果,将来能特异性地针对上述发病机制中某一环节的新药可以扩大临床医生治疗TA的手段.

  • 多发性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的超声诊断

    作者:陈勇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的超声表现. 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VIVID 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对1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大动脉炎患者受累血管分布为头臂动脉9例,其中锁骨下动脉9例,颈总动脉8例;腹主动脉5例,肾动脉3例,肺动脉1例,病变血管壁厚度2.0~5.0mm,管腔不同程度狭窄、闭塞及出现盗血现象.结论 超声诊断可较全面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形态学改变并可了解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应作为临床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常规方法.

  • 髂-颈动脉旁路术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8例报告

    作者:陈福真;杨珏;蒋俊豪;陈斌;符伟国;郭大乔;范隆华

    目的:应用左髂动脉-左颈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6月~2002年7月,对8例头臂型大动脉炎病人,通过左髂动脉-左颈动脉聚四氟乙烯(PTFE)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颈动脉闭塞所致的脑缺血.结果:在平均11.7个月(7~18个月)的随访期内,7例人造血管保持通畅,脑缺血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对于头臂型大动脉炎病人,髂动脉-颈动脉解剖外动脉旁路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为该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 经胸途径颈动脉重建术治疗大动脉炎脑缺血

    作者:肖占祥;陈福真;杨珏;符伟国;王玉琦;蒋俊豪;郭大乔

    目的:评价经胸途径颈动脉重建术治疗大动脉炎脑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8例患者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本组均有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阻塞性病变并出现严重脑缺血症状.16例升主动脉、2例主动脉弓颈动脉旁路术.结果:术后死亡3例、移植血管阻塞2例;12例术后随访平均22个月,9例症状消失或改善,移植血管累积通畅率75%(9/12).结论:胸外途径无法重建颈动脉血流时,经胸途径颈动脉重建术是治疗大动脉炎严重脑缺血的有效手段.

  • 全身动脉血管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豪;陈财忠;曾蒙苏;姚秀忠

    目的:探讨全身动脉血管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多发性大动脉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27例患者进行全身动脉血管MRA检查,在病变处再行SE序列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加脂肪抑制技术横断位或冠状位平扫,以显示受累血管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结果:27例全身动脉血管MRA成像共显示血管狭窄、闭塞74段,假性动脉瘤5个,其中头臂动脉型12例,胸、腹主动脉型7例,广泛型8例.在T1 WI横断位或冠状位均可见到受累动脉的血管壁有不同程度增厚、有或无强化,管腔闭塞或向心性狭窄,部分病例伴狭窄后扩张.T2WI扫描则清晰显示大多数的受累血管壁表现为多环状影,纤维化或者钙化的血管中膜,其中有一部分血管处于外层的环形低信号影比较厚,有一部分厚薄表现不均匀.外层的受累血管壁则显示为环状高信号影,外膜显著增厚.结论:全身动脉增强MRA有助于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血管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可以作为该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 低频超声联合微泡促进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

    作者:宋超;董健;于冠宇;冯翔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微泡技术影响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变化,为该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手术获取TA增生进展期、炎症硬化期及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再狭窄期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建立偶联抗体的靶向超声微泡剂,采用20 kHz低频超声辐照150 s后培育24 h进行研究观察.结果:通过超声微泡处理后3组细胞存活率有明显差异(P<0.01);相较其他两组,PTA后再狭窄期血管平滑肌细胞反应更敏感(P<0.05),其培养基活性氧(ROS)明显上升(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超声微泡联合处理可能对PTA后再狭窄期的治疗更有效果,超声微泡对TA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与促凋亡的生物学效应.

  • 彩超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韩红;王文平

    1908年,日本眼科医生Takayasu[1]报道1例21岁女性患者多发性大动脉炎,即Tskayasu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T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青年患者多,表现为慢性动脉炎症,主要累及含弹性纤维的大、中动脉,多发生于主动脉弓及分支.根据受累血管部位不同将TA分为四种类型[2]:工型:头臂型,累及主动脉弓及主要分支(又称无脉型);Ⅱ型:主-肾动脉型,累及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及主要分支(又称不典型主动脉缩窄型、高血压型);Ⅲ型:兼有Ⅰ、Ⅱ型的特点(又称混合型);Ⅳ型,累及肺动脉,可同时伴有其它部位动脉受累(又称肺动脉型).

260 条记录 7/13 页 « 12...45678910...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