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参苓白术散抗小鼠炎症性肠病的机制研究

    作者:游宇;刘玉晖;高书亮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小鼠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phate,DSS)自由饮水7d诱导BLALB/c小鼠急性炎症性肠病,同时予以生理盐水、5-氨基水杨酸、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12,6,3 g·kg-1)ig,15d后观察小鼠体重、粪便性状、隐血便血,计算疾病活动度(DAI)积分,病理检测肠黏膜病变、测量肠道组织中活性氧簇( ROS),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含量,检测肠道组织中TNF-α,IL-1β,IL-6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肠黏膜病理改变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肠组织中ROS( 142.8±9.6) RFU ×104,MPO(15.4±2.4) pg·mg-1,MDA(11.6士1.2)pg· mg -含量显著增加(P<0.01);同时TNF-α,IL-1β,IL-6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升高;不同剂量的参苓白术散降低DAI积分的同时改善IBD病变,显著降低肠组织中ROS,MPO,MDA含量并下调TNF-α,IL-1β,IL-6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参苓白术散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及随后触发的炎症反应而起到抗IBD的作用.

  • 黄芩汤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NF-κB p65的影响

    作者:迟宏罡;郑学宝;赵兵;李文洋;万郑;戴世学;冯锦山;于丰彦;邹颖

    目的:探讨黄芩汤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NF-κB p65的影响.方法:用DSS诱导结肠炎小鼠模型,实验设对照组、DSS组、DSS+黄芩汤组(130mg/kg)、DSS+美沙拉嗪组(7.4mg/kg),每组8只;3.5%DSS自由饮用7d制成结肠炎小鼠模型后第2天进行治疗,连续7d.观察小鼠体质量变化和结肠病理组织评分,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灌胃检测肠道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芩汤能增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体质量(P<0.01),降低结肠病理组织评分(P<0.05),对肠道上皮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降低结肠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黄芩汤能够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起到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肠道上皮屏障功能、抑制NF-κB p65活化有关.

  • 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例

    作者:王建英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或里急后重等症状,多数认为与感染因素及自身免疫因素有关,亦与变态反应及遗传因素有关,病程漫长,反复发作.笔者自2002年3月~2003年9月采用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例,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炎症性肠病与中医健脾治则

    作者:江山

    探讨炎症性肠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中医之“脾”是后天物质基础和体质功能的代称, “脾”之功能失调对脾胃疾病具有决定性影响;本类疾病虽病位在肠,但对比脾肾、肝脾、心脾、脾与大肠等脏腑的生理病理联系,得出其病机关键在脾虚,治疗关键在健脾.临床应重视健脾治则,重用性质较为平和的健脾药物,坚持长期用药,对于控制病情活动、减少复发具有明显的效果.

  • 针灸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王园园;李菲;张驰;张国山;刘密;郁洁

    目的 对近5年针灸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百度学术知识发现数据库、SPISCHLAR学术资源等在线数据库,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月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IB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章.由2名研究者按照Jadad质量评价标准对每个纳入试验进行偏倚风险和质量评估,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文献11篇,合计8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针灸组或针灸+西药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总有效率:OR =3.66,95%CI为[2.41,5.54] (P<0.01),漏斗图结果显示基本对称.不良反应发生率:OR =0.19,95%CI为[0.07,0.51](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灸治疗IBD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西药组,并且不良反应率较西药治疗组低.

  •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作者:蔡家乐

    炎症性肠病为常见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因此在发病机制研究尚待进一步明确,其有着较为明显的临床表现和镜下、实验室检查特征,不难诊断,通过一般治疗、药物及手术治疗也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总结分析了目前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 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肥胖和炎症相关疾病的进展研究

    作者:桑婷婷;郭铖洁;郭丹丹;王兴亚

    中医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然而关于中医药的作用机制还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紊乱与肥胖及相关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增加益生菌、降低致病菌等来抑制体质量增加、改善内毒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等,从而达到预防肥胖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作用.该文将首先探索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然后以中药单体(或提取物)及中药复方分类来综述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在干预肥胖及炎症、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炎症性肠病等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以期找到治疗肥胖及相关疾病的新思路和研究方向,并为今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 基于14758例HIS数据的真实世界炎症性肠病患者临床特征及联合用药分析

    作者:刘靖;姜俊杰;谢雁鸣

    依据20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HIS数据库中的诊断信息及医嘱信息进行分析.采用频数分析及关联分析方法,结果显示炎症性肠病常见的合并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病(2 058例,占13.94%)、慢性浅表性胃炎(1 611例,占10.92%)、肠良性肿瘤(1 351例,占9.51%)、冠心病(1 346例,占9.15%)、慢性胃炎(1 044例,占7.07%)、腹痛(1 030例,占6.98%)、慢性胃窦炎(988例,6.69%)、2型糖尿病(956例,6.48%)、上呼吸道感染(816例,5.53%)及消化道出血(784例,占5.31%).蒙脱石散与黄连素片联合使用频率高(35.56%),其次是复方甘草与氨溴索(29.8%),云南白药与血凝酶(28.8%),黄连素片与阿司匹林(27.91%).研究提示炎症性肠病的合并疾病有其特点,应重视其合并疾病的治疗.同时,炎症性肠病的联合用药中医药占有相当比例,应注重中西药联合应用,以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雷公藤多苷抑制炎症性肠病炎症活动的临床研究

    作者:钦丹萍;王耀东;倪桂宝;张春丽;毛玉萍;方国栋;徐立宇;胡小玉;乔樵;朱曙东;杨强;岑刚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TWP)对炎症性肠病(IBD)炎症活动的疗效.方法 选择类固醇激素抵抗或依赖或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后出现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的IBD患者32例,包括克罗恩病(CD)19例,溃疡性结肠炎(UC)13例.在原有氨基水杨酸治疗基础上(4 g/d)给予TWP口服治疗(60 mg/d),疗程24个月,观察临床表现、内镜下黏膜病变(SES-CD、MES评分)、组织炎症及纤维化、血液指标的变化;并对TWP治疗后IBD患者的黏膜愈合、应答程度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TWP治疗后:(1)IBD患者腹痛、腹泻、便血、里急后重等症状显著改善(P<0.05).(2)IBD患者内镜下SES-CD、ME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CD患者内镜下黏膜愈合7例(36.84%),UC患者内镜下黏膜愈合8例(61.54%).(3)黏膜炎症损伤评分和黏膜纤维化评分均下降(P<0.05);共有11例患者达到显微镜下黏膜愈合.(4)CD、UC患者ESR、CRP、PLT水平降低(P <0.05,P<0.01),ALB水平升高(P<0.05);UC患者ALB水平升高(P<0.05).(5)32例IBD患者中,完全应答患者25例,部分应答7例.(6)激素依赖患者(21例),应用TWP 12周顺利停用激素,并对TWP治疗具有应答反应.(7)有12例次出现与TWP相关的不良反应,生殖腺抑制10例,轻度骨髓抑制1例、轻度肝功能损害2例,TWP减量后恢复正常.结论 TWP可明显缓解IBD临床表现,抑制炎症活动,促进黏膜愈合,并对黏膜纤维化可能具有某种抑制作用,同时TWP对激素依赖患者能使激素顺利减量至停用,并使其获得对治疗的应答与缓解.

  • 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胞免疫学机制及中医学研究进展

    作者:翁一洁;郑学宝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浸润为主,特发于大肠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样脓血便、里急后重.近年来东欧、南美、亚洲等低发地区的发病率有大幅增加的趋势[1].UC病因复杂,目前多认为与环境、微生物感染、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U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免疫因素尤其是细胞免疫在UC发病机制中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同时中医学对其研究也取得较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研究新进展

    作者:陈治水;陈宁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痛、腹泻、黏膜脓血便为特征.中医学属“泄泻”、“痢疾”、“便血”等范畴.UC属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之一,IBD是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es,CD)的总称,此外,还包括大约10% ~ 15%的不确定型结肠炎(即经内镜、活检及手术病例标本检查尚不能区分CD或UC的病例).近年来对UC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了很多新的进展,现介绍如下.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2009)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疑难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炎症性肠病(IBD,包括UC)的诊疗指南与共识意见相继更新发表,如2004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GA)修订的临床指南中有关UC的诊断与评估推荐意见、英国胃肠病学会(BSG)的成人炎症性肠病处理指南和亚太消化系疾病周(APDW)制定的亚太地区炎症性肠病处理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也在2007年修订了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

  • 芍药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35例

    作者:胡响当;何永恒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以血性黏液便、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学"泄泻"、"休息痢"等范畴.我们采用芍药汤合痛泻要方口服治疗35例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取效较为满意,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 针刺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3例

    作者:张悦;杨振辉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直肠与结肠部位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肠病,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常见病和疑难病.病程迁延,严重者可致癌变.我们自1999年以来,运用针刺夹脊穴配合梅花针放血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结直肠癌前病变的中医理论探析

    作者:王俊壹;程海波;周仲瑛

    结直肠癌前病变主要包括结直肠腺瘤与炎症性肠病.对结直肠癌前病变的中医理论进行探讨分析,提出其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侵袭、禀赋不足;基本病机为脾虚不健,湿浊瘀毒阻滞肠道;主要病理因素为癌毒、湿浊、瘀血;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以益气健脾为要,解毒化湿祛瘀并举.结直肠癌前病变的类型不同则病理因素与治疗亦各有偏重.腺瘤多以癌毒兼夹瘀血为主,尤重祛瘀散积;炎症性肠病多以癌毒兼夹湿浊为主,尤重化湿泄浊.

  • 抑瘤素M及其受体在IBD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与抗TNF治疗中耐受反应发生的关系分析

    作者:张仪娜;贾旭东;黎军;王晓燕

    目的 研究抑瘤素M(OSM)及其受体(OSMR)在IBD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与抗TNF治疗中耐受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的6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患者炎症程度不同的结肠部位的OSM和OSM受体的表达情况;所有患者均接受英夫利昔单抗进行抗TNF治疗,观察在治疗过程中OSM和OSMR表达情况与抗TNF治疗耐受反应出现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OSM和OSMR在患者非炎症部位结肠组织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炎症部位和溃疡部位结肠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OSM和OSMR的表达与抗TNF治疗过程中耐受反应的出现呈正相关.结论 OSM和OSMR在IBD患者的结肠组织中高表达,且其表达量与抗TNF治疗耐受反应的出现密切相关.OSM和OSMR对IBD患者抗TNF治疗中耐受反应发生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 IL-37及其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燕;熊霞

    白细胞介素-37(IL-37)是一种新型炎性抑制因子,目前发现IL-37通过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的产生及对基因转录的调节,参与免疫和炎性反应,在多种炎性反应及免疫相关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为这些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新靶点.

  • 2.98肠易激综合征时结肠黏膜一氧化氮含量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丹莉;张予蜀;孙士其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IBS患者结肠粘膜组织中的NO含量,拟对NO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探讨.方法对临床表现腹痛、排便异常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排除结肠器质性病变、炎症性肠病、同时排除糖尿病,慢性肝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且符合RomeⅡ诊断标准者59例,正常对照组20例,共分为三组:1.腹泻组: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大便大于3次,共36例,男10例,女26例,平均年龄45.23±10.59岁;

  • 同型半胱氨酸与炎症性肠病相关性血栓疾病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爽;张旭;梅俏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影响,为IBD相关性血栓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在PubMeb、Medline、EMbase、CNKI、CBM数据库中检索1993年1月-2013年12月关于Hcy与IBD相关性血栓疾病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IBD患者因反复炎症活动及高凝状态,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在IBD相关性血栓疾病损伤机制中,主要通过氧化损伤血管内皮和体内抗凝系统失衡参与IBD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HHcy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 IBD患者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受多因素影响.Hcy在IBD相关性血栓疾病损伤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炎症性肠病相关受体蛋白和转录调节因子的研究

    作者:舒德忠;周岐新

    一般认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主要与结肠粘膜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致炎细胞因子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理和病理状况下,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本文就IBD发生和发展过程中,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ion activating receptors,PPARs)及转录信号传导子和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s)、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s)、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等相关信号传导转录调控因子的作用作一综合介绍.

2476 条记录 4/124 页 « 12345678...1231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