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cv-aCO2在脓毒症性休克患者早期复苏中的监测价值

    作者:罗良剑;王坚强;叶海娇;陈伟阳;张玉珍

    目的:探讨脓毒症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的变化及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2月三门县人民医院收住重症医学科(ICU)的58例脓毒症性休克患者,采集入ICU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时(T0)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后6 h(T6)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乳酸、中心静脉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并追踪28天病死率.根据液体复苏时间分为EGDT前(T0)组和EGDT后6 h(T6)组;根据EGDT治疗6h的Pcv-aCO2是否≥6 mmHg,分为Pcv-aCO2达标组和Pcv-aCO2未达标组.结果:与复苏前T0组比较,T6组患者的血乳酸和Pcv-aCO2指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EGDT后6 hPcv-aCO2是否达标分组,两组的病死率和6h乳酸清除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v-aCO2可以早期发现组织灌注不足,对指导脓毒症性休克的容量复苏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努力提高儿科感染性休克的救治水平

    作者:胡皓夫

    感染性休克又称脓毒症性休克,是机体对病原体的炎症反应失控,引起循环和微循环功能紊乱,进而导致组织灌注不良,以致引起脑及全身重要器官缺氧.全球每年有100万人因此死亡,国外文献报道小儿病死率为18%~60%,存在先天性或慢性病、多个脏器功能损害者病死率大于70%.小儿发病早期不典型,且变化迅速,病情错综复杂,故应注意综合分析,在控制感染基础上,根据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紧急处理.

  • 创伤弧菌病原学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

    作者:陈肖;卢中秋

    创伤弧菌脓毒症(Vibrio vulnificus sepsis)是世界各国沿海地区常见的致死性疾病,多见于慢性肝病等免疫低下人群.研究发现该病起病急骤,多数患者在入院后48h内迅速进展为脓毒症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病死率在50% ~70%以上[1,2].然而,创伤弧菌脓毒症致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

  • 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有创与无创血压监测比较分析

    作者:徐晓军;张晓慧

    血压变化是脓毒症危重患者常见的体征,依据血压变化调整治疗策略是严重脓毒症、脓毒症性休克早期容量复苏目标实现的主要指标.为此,我们对比分析了某医院脓毒症危重患者救治中常用的桡动脉、股动脉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 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不同部位有创血压监测比较

    作者:张春花;邓卓军;郭旋;吕钦;杨志慧;周春霞;耿倩

    目的 分析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对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监护治疗的临床差异.方法 选择老年严重脓毒症伴有脓毒症性休克患者60例,均给予右侧桡动脉、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同时采用同侧肱动脉无创血压连续监测.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分为休克期与稳定期.比较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血压,桡动脉有创血压与肱动脉无创血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桡动脉与股动脉平均动脉压相关性较好,呈高度直线相关(r=0.969,P<0.05).稳定期及休克期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肱动脉无创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桡动脉(P<0.05).肱动脉与桡动脉平均动脉压呈直线正相关(r=0.871,P<0.05).休克期肱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桡动脉(P<0.05).休克期肱动脉与桡动脉平均动脉压相关性低于稳定期(r=0.784).结论 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平均动脉压相关性好,临床监测可以相互替代,建议在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早期加强有创血压的监测.

  • 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的预后评分估计

    作者:俞凤;赵良;管军;许永华;杨兴易

    目的探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和简化多系统器官衰竭(sMSOF)评分体系对脓毒症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预后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的资料,采用SOFA评分和sMSOF评分体系,分析这两种评分的入院评分、大评分、△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①51例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中存活7例,死亡4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住ICU时间、手术/非手术、入院至脓毒症性休克发生时间无差异.②51例患者在入ICU时或在ICU中均发生感染,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多(62.8%),感染病原菌多为G-菌感染(88.2%),合并霉菌感染26例(51.0%).③入院SOFA评分两组无差异,大SOFA评分和△SOFA评分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01).大sMSOF评分、△sMSOF评分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5,P<0.0001),而入院sMSOF评分存活组反而明显高于死亡组.结论在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入院时的SOFA评分及sMSOF评分不能预测预后,二种评分的大评分和△评分对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细胞因子清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锦权;陶晓根;高玉华

    近年来采用连续血液净化(CBP)预防和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取得重大进展,CBP可有效地清除循环中炎性细胞因子;消除肺间质水肿,改善微循环和实质细胞摄氧力,从而改善组织的氧利用;调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清除代谢产物;由肠外输入营养并排出过多的水分;通过CBP和内毒素吸附柱直接血液灌注,可清除血中内毒素;CBP还具有免疫调节剂效应[1,2].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脓毒症性休克的辅佐疗法,甚至已经被搬进手术室作为抗炎治疗和容量控制的工具[3].

  • 严重脓毒症/脓毒症性休克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

    作者:蔡国龙;严静

    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脓毒症性休克(septic shock)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尽管新的抗生素不断问世,治疗手段不断改进,但脓毒症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因此,在发病第一时间给予恰当的治疗对于改善脓毒症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乌司他丁对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秀山;颜洁;管泽琴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疾病,多发于烧伤、感染、严重创伤及大手术[1].老年患者本身的调节能力较差,因此当老年患者出现脓毒症时,易引发机体的多种功能失衡,如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等[2].因此在给予脓毒症患者治疗的同时,需密切关注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脓毒症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引起诸如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休克的多种疾病.乌司他丁是治疗脓毒症的常用,疗效得到了公认[3].以往的研究仅关注该药治疗脓毒症后对凝血功能的影响[4],而未研究对脓毒症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应用乌司他丁后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乌司他丁治疗老年脓毒症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柏磊

    目的:评估乌司他丁治疗老年脓毒症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乌司他丁针剂2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次静滴1 h,每8 h 1次,连续用药7 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7 天的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等炎性反应指标,并检测两组治疗后第1,4,7天的血清 TNF-α、IL-1、IL-6的浓度,观察治疗过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例数、ICU的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第7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1天后,两组血清 TNF-α、IL-1、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4天和第7天,观察组中血清 TNF-α、IL-1、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和ICU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临床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乳酸水平与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关系及对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戴上康;余洽超;吴元芳

    目的 探讨血乳酸(Lac)水平与脓毒症患儿心肌损伤的关系及其对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以为临床上脓毒症症患儿的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8月期间开平市中心医儿科收治的53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普通脓毒症组(n=17)、严重脓毒症组(n=23)和脓毒症休克组(n=13).根据患儿治疗后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n=17)和存活组(n=36).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儿Lac及心肌损伤指标[肌红蛋白(Myo)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并比较不同预后患儿血Lac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脓毒症休克组、严重脓毒症组患儿血Lac、Myo、cTnⅠ水平分别为(8.18±3.52) mmol/L、(682.39±286.46) ng/mL、(0.012±0.004) μg/mL和(4.95±1.99) mmol/L、(120.96±42.39) ng/mL、(0.029±0.011) μg/mL,明显高于普通脓毒症组的(2.12±0.78) mmol/L、(50.18±20.57) ng/mL、(0.012±0.004) μg/mL,脓毒症休克组又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Lac水平与血Myo、cTnⅠ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0.374、0.391,P<0.05);入院时及入院后24 h、48 h、72 h,死亡组患儿血Lac水平分别为(3.09±1.28)mmol/L、(2.38±0.95) mmol/L、(1.68±0.53) mmol/L、(1.24±0.44) mmol/L,均明显高于存活组的(8.64±3.15) mmol/L、(9.92±4.02) mmol/L、(12.57±4.86) mmol/L、(15.26±5.69)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患儿血乳酸水平与心肌损伤及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监测血Lac的动态变化对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更高.

  • 感染性休克患者乌司他丁的疗效观察

    作者:范远华

    目的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在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54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27例。根据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给予集束化治疗对照组;乌司他丁治疗组在给予乌司他丁120000 U的基础上(三次)×10d。结果14d乌司他丁治疗组比对照组的器官衰竭少(<0.05)。乌司他丁治疗组14d病死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疗效显著。

  • 监测护理对脓毒症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价值研究

    作者:柳文娟;周婷

    目的:探讨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在脓毒性性体克患者的监测与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ICU接受治疗的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实施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每小时尿量、肺氧合指数(PaO2/FiO2)与血糖等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的生存率.结果: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与严密的监测护理,患者CVP、MAP、ScvO2、尿量与PaO2/FiO2显著升高,血糖值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8d生存率为68.33%,死亡率为5.0%.结论:规范化监测护理配合可以有效促进早期液体复苏尽快达标,提高脓毒症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