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短波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临床观察

    作者:石全东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者患者体质弱,病程迁延所致.治疗方法多为药物消炎,但效果不佳,患者很痛苦.我们采用超短波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射频治疗慢性咽炎180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满峰

    射频技术较早用于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随着仪器设备的开发而逐渐用于临床各科.2002~2003年我科门诊使用射频治疗慢性咽炎180例,治疗3个月后回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超短波治疗佳时机的选择

    作者:苑秀华;张立新;张志强;梁维娣;李琳

    目的:观察超高频电场-超短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以及佳治疗时机.方法:实验于2004-06/10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理疗科实验室完成.①所用wistar大鼠共45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n=6)、对照组(n=8)和4个治疗组(n=31,立即治疗组、6 h治疗组、12 h治疗组和18 h治疗组).用线栓法制备各组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造成大鼠右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②治疗组分别于再灌注后立即、6 h、12 h、18 h给予超短波治疗10 min(频率为40.68 MHz,大输出功率为40W).③空白对照组在造模中插线深度为1.0 cm,不造成脑梗死;对照组于造模后给予超短波治疗处理过程但无输出.④采用Zea-Longa5级评分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来筛选病例,剔除死亡及神经学评分为3,4级的大鼠,用干湿称重法测量符合实验标准的大鼠脑含水量,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形态学变化,比较各组大鼠脑含水量及病理学变化.结果:剔除死亡及神经学评分为3级和4级的大鼠9只,纳入结果分析的大鼠数量为36只,每组6只.①病理学观察结果:对照组病灶侧大脑半球体积明显增大,镜下可见神经元周围间隙明显增宽,核仁减小,浓缩甚至消失,血管腔内中性粒细胞增多明显.立即治疗组病理变化无减轻,而6,12,18 h治疗组病灶侧可见中度或轻度水肿,血管腔内中性粒细胞增多轻微,病理损伤减轻.②脑含水量比较:对照组患侧脑含水量平均为(81.50±0.74)%,立即治疗组患侧脑含水量为(81.02±0.8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1.53,P>0.05);6,12,18 h治疗组患侧脑含水量分别为(79.78±0.70)%,(79.74±0.84)%和(79.39±1.0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q=5.49,5.61,6.73;P<0.05).结论:超短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减轻缺血侧脑含水量及病理改变,提示治疗佳时机可能在再灌注6 h后.

  • 超短波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

    作者:孙强三;王伟;徐少华;王晓红;孙昭辉;徐青

    目的:观察超短波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探讨超短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 方法:随机选取 74例急性发作期 COPD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超短波治疗组(常规治疗+超短波治疗) 4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 32例.两组病程、病情及常规治疗同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 2组患者血液中白介素 8( 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 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 G-CSF). 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 IL-8[(236.10± 52.60) ng/L和( 197.90± 62.80) ng/L], G-CSF[(120.75± 21.32) ng/L和( 109.92± 22.96) n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1.93,1.95;P均 < 0.05) ;TNF α [(38.01± 7.10) pmol/L和( 36.85± 4.08) pmol/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1.47;P >0.05).超短波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 IL-8[(232.36± 76.34) ng/L和( 108.48± 40.50) ng/L], TNF α [(39.96± 6.01 ) pmol/L和( 27.50± 3.88) pmol/L], G-CSF[(125.40± 21.93) ng/L和( 96.52± 19.01) ng/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t=1.92,1.97,1.89;P均 < 0.05) ;与对照组比较上述 3项指标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t=1.98,1.87,1.89;P< 0.05). 结论:超短波通过降低气道炎症,改善 COPD患者的肺功能,可用于急性期 COPD症状的缓解.

  • 牵正穴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作者:张健新;徐兰;史永俭

    牵正穴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通过穴位给药,使丹参注射液发挥其特有的治疗作用;药物通过对牵正穴的局部刺激,产生类针感样作用,达到和加强针刺治疗作用;丹参注射液循经直达患处,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效应,同时配合超短波穴位治疗本病 50例,并与 30例电针疗法病例对照,效果满意.

  • 超短波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期肺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扈友庄;杨彬;阳小云

    目的研究超短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气道炎症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分为超短波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2例.超短波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肺通气功能指标中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超短波治疗组治疗后咳嗽、痰液性状、痰量及干啰音等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显效好转率显著提高(P<0.05).血清IL-8,IL-1β,TNF-α均显著降低(P<0.05),FVC%,FEV1%明显升高(P<0.05).IL-8,IL-1β,TNF-α含量与FEV1%均呈负相关(r分别=-0.81,-0.95,-0.74,P<0.05).结论超短波辅助治疗COPD有减轻气道炎症、提高肺通气功能的作用.

  • 超短波并旋磁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作者:白碧瑶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张嘴困难、张或闭嘴时拌有关节弹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对此类患者采用超短波并旋磁综合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

  • 超短波与电体操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作者:尹春玲

    采用超短波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综合治疗面神经炎患者,能使其在消除病因的同时,还可得到功能方面的康复疗效.

  • 超短波及吸入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作者:孙强三;王伟;王晓红;徐少华;徐青

    目的研究探讨超短波及超声雾化吸入维生素K3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和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37例,分为超短波加吸入治疗组(n=20)和吸入治疗组(n=17),分别给予超短波加超声雾化吸入维生素K3治疗及超声雾化吸入维生素K3治疗.所有患者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数,1 s时间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数,50%肺容积气流速度占预计值在分数提高;气道阻力开始上升时的浓度及上升时的容积计量升高,单位容积计量引起的气道阻力变化降低,超短波联合吸入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2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短波联合雾化吸入维生素K3可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物理治疗

    作者:代蓉;刘建昆;朱秋蓉

    背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主要治疗目的是控制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及解除神经受压,物理疗法以缓和的超短波和磁疗消炎为主.

  • 超短波并手法与物理温热式低周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比较

    作者:史文红

    目的对超短波并手法与物理温热式低周波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03-05/09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一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48例,均自愿参加观察.分为2组,综合治疗组和低周波组各24例.综合治疗组采用先超短波后手法治疗的综合方案.超短波治疗采用超短波仪肩部对置法,微热量.1次/d,20min/次,共30次.手法治疗包括两方面:①按摩推拿疗法:除按摩肩关节周围肌群外同时点压肩、肩井、曲池、合谷等穴,每次约5 min.②关节松动术:包括分离牵引、长轴牵引、前后向滑动、后前向滑动、外展摆动及侧方滑动.手法治疗1次/d,35 min/次,共30次.低周波组采用单一低周波治疗方案,治疗强度为耐受量.1次/d,25 min/次,共30次.根据Constant-Murley法评定治疗前后肩关节的功能:疼痛15分,日常生活活动20分,关节活动度40分,肌力25分,共100分.显效≥70分,好转46~69分,无效≤45分,有效=显效+好转.结果4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综合治疗组患者显著优于低周波组[95.8%,83.3%(x2=3.67,P<0.05)].结论采用超短波并手法综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可以将生理学、物理学及生物力学效应紧密配合,与单一物理温热式低周波疗法相比,能够更显著地改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肩关节运动功能.

  • 应用超短波治疗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研究

    作者:康福霞;李玲;王禾;马虹;王虹;曳凤黎;孟俊华;郭于陕

    目的:探讨超短波治疗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效果.方法:前列腺增生患者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频繁发作膀胱痉挛性疼痛者,按随机抽样分为两组,第1组28例接受超短波治疗,第2组25例作为对照,不用任何可能影响下尿路功能的药物.结果:膀胱痉挛每日次数和持续天数,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8±3.7)d、(2.7±1.3)d和(5.3±2.8)d、(2.2±0.3)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或P<0.05).结论:超短波治疗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作用确切,且具有方便,元痛苦、无不良反应的优势.

  • 物理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作者:吴佳明

    1对象与方法选取1998~2000年在该科门诊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TMJID)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16~65岁,病程1周~1年.临床表现均为颞下颌关节疼痛,张口困难,影响进食,颞下颌关节有弹响,经五官科诊断明显为TMJID.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各30例,A组采用CZT-8A电脑中频结合超短波疗法,B组采用超短波法,C组采用CZT-8A电脑中频治疗机.

  • 现代康复中超短波疗法的应用与问题

    作者:夏军

    超短波 ( ultrashortwave,USW) 电疗法是在医学领域应用较早的物理疗法 , 它对生物有很多特殊作用 [1]. 多年来 , 国内各级医院普遍开展此项疗法 , 并将此方法应用于现代康复中 ,现就其应用与问题简述如下

  • 透刺面部穴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作者:粱耀基;孙栋

    对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透刺面部穴位治疗,并与58例仅用超短波治疗的同病患者比较.结果表明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提示透刺面部穴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更为有效.

  • 超短波与针灸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对比

    作者:朱光;马广昊;杨蓬勃

    目的探讨面神经炎急性期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在面神经炎急性期采用超短波干预,与急性期非超短波干预的常规针刺组对照观察.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50%,对照组治愈率38%;3个疗程治疗组治愈率85%,对照组治愈率65%.结论急性期面神经炎采用超短波干预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 CKS治疗器与超短波治疗膝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作者:夏新蜀

    目的:观察比较 CKS治疗器与超短波治疗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探讨有效、简便、实用的临床及家庭治疗方法.方法:将 60例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 CKS治疗组与超短波对照组(各 30例),配合肌力训练,分别对其治疗三四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以统一标准判断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均取得较好疗效,显效率为 40.00%和 46.66% (χ 2=0.271, P >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CKS治疗器配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炎是一种有效、实用性强、便于携带的临床及家庭治疗方法.

  • 生物反馈疗法在失眠症中的应用

    作者:张力新;周星;张久新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方法将68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5)和对照组(n=33),实验组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疗程25次,45 min/次,对照组接受短波足区疗法,疗程25次,35 min/次,并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PSQI指数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259,P<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改善失眠症状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睡眠质量.

  • 关节松动术治疗小儿中毒性脑损害后遗症1例报告

    作者:郝玉华;董文芝;孙谨华;李洪

    1 病历资料男,5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入院查体见患儿呈深昏迷,伴四肢痉挛性瘫痪,上肢呈曲状,下肢呈直状,双足曲,肌张力明显增高,诊断为"急性中毒感染后脑干脊髓炎".除临床药物治疗外,并配合进行物理治疗,稳定后,第3周即来我科采用10%碘化钾离子额枕区导入,上行直流电疗法及头部超短波疗法,18次为1疗程,每疗程中间休1周.

  • 高频透热合并膀胱灌注噻替哌预防表浅性膀胱癌复发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凤宽;贾德元;宋志鹏

    目的评价高频热疗合并膀胱灌注噻替哌(HTT)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对1985年5月至1997年5月间应用HTT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并与单独应用噻替哌膀胱灌注化疗(TT)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观察,两组各68例,随访3~15年.结果 136例患者中124例获随访,总随访率为91.2%.HTT组26例复发,复发率为39.4%;TT组47例复发,复发率为81.0%,两组相比,χ2=22.11,P<0.01.HTT组首次复发间隔时间为(53.6±41.2)个月,TT组为(33.5±28.2)个月,两组相比,U= 3.21,P<0.01.HTT 组出现骨髓抑制14例(21%);TT组为9例(16%),两组相比,χ2=0.66,P>0.05 .结论 HTT 较TT治疗可推迟复发时间,降低复发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01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