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杭州市余杭区一般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孟祥杰

    目的 了解杭州市余杭区1周岁及以上人群乙肝血清学状况,为完善该区乙肝免疫策略及防控方案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有余杭区常住户口的2 223名1周岁及以上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利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HBV)各项血清学标志物.结果 余杭区1周岁及以上人群的HBsAg标化阳性率为4.28%,HBsAg阳性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抗-HBc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与年龄呈正相关(r=0.862,P<0.05),标化阳性率为16.53%;全人群的标化HBV感染率为45.94%;抗-HBs标化阳性率为48.17%.结论 余杭区1周岁及以上人群HBV携带率已较低,表明该区乙肝疫苗接种策略已见明显成效.

  • 丽水地区汉族农村人群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调查

    作者:蒋卫平;李旭明;邵初晓;李欣华;张祖平;李梅;吴根凤;邵俊斌

    为了解丽水地区汉族农村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我们共筛查2 478份样品,对其中HBV DNA呈阳性的乙型肝炎病人进行病毒基因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呼和浩特市两家医院乙肝病例诊断及报告调查

    作者:王燕;张志强;彭景贤;王影

    为了解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对在医院就诊的乙肝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防治乙肝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医院的全部乙肝病例和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的部分乙肝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 111例血清流感抗体检测结果报告

    作者:田小萍;董建华;胡兴菊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群对流感的免疫力是决定流感是否能发生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流感流行季节前采集健康人血清,检测甲1、甲3和乙型流感病毒血凝抑制抗体,对了解人群对流感病毒的免疫状况,预测流感的流行,指导流感疫苗的正确使用有重要的意义.

  • 2010-201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0~35岁人群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特征分析

    作者:谢震宇;费怡;彭毅;傅益飞

    为了分析2010-201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0~35岁人群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收集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0-2014年浦东新区0~35岁人群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资料,应用描述性方法及x2检验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4年浦东新区0~35岁人群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率为31.01/10万,急性乙肝发病率逐年下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5岁以下发病较少(0.62/10万),15岁及以上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上升;本地户籍人口发病率高于外来人口;乡镇人群发病率高于城市街道;全年12个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浦东新区0~35岁人群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些年浦东新区乙肝综合防治成效显著,建议继续做好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病例随访管理、全人群健康宣教等工作,开展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研究.

  •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榜军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发区,全国范围内有9.75%的人携带乙肝病毒,而针对乙肝的治疗目前并无特效药治疗.注射乙肝疫苗是目前国内外认为有效、安全的预防和控制乙肝的方法,然而按标准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后仍然有5%~10%的接种者抗-HBs始终阴性或达不到保护水平[1],这类人群成为乙肝易感人群,这种现象称为乙肝疫苗免疫失败,针对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免疫率,近年来国内外均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这两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抚顺地区两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方案效果评价

    作者:刘晓萍

    目的评价抚顺地区采用的两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技术的保护效果.方法1999-2000年两年期间,市传染病院应用基因重组乙肝疫苗2支加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U,对79例乙肝病毒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HBV母婴阻断;选取同期在市级综合性医院出生、出生后按常规剂量单纯全程注射重组酵母疫苗、双阳性母亲所生的79例新生儿做对照.随访两组新生儿乙肝标志物(HBV-M)3年.结果联合组母婴阻断率为96.94%(95%CI:93.93%~99.95%),单苗组母婴阻断率为86.36%(95%CI:82.93%~89.79%),联合母婴阻断率明显高于单苗组.联合组新生儿HBsAb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几何均数(GMT)均显著高于单苗组,HBsAb阴转率、HBcAb阳性率则显著低于单苗组,二组新生儿HBcAb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无HBeAg、HBeAg、HBV-DNA阳性者.随访中二组均无不良反应者.结论乙肝疫苗、HBIG主动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确切,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的单纯重组酵母疫苗.

  • HBsAg阴性或低值弱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作者:夏邦世;陈友土;沈忠海

    目的了解HBsAg阴性或低值弱阳性/抗-HBc阳性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常规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筛选出173例HBsAg阴性/抗-HBc阳性(+抗-HBe阳性)标本,分别用微粒子酶免技术(MEI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入选标本作HBsAg和HBVDNA定量分析.结果(1)66例(38.2%)血清HBsAg呈低值弱阳性,其中浓度在0.5 ng/ml以下者40例(23.1%)、0.5 ng/ml~2.0 ng/ml者22例(12.8%).(2)在66例HBsAg低值弱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16例(24.2%);107例HBsAg阴性标本中,HBVD-NA阳性13例(12.1%).HBVDNA定量值均在102copies/ml~104copies/ml之间.结论用常规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而可能存在低水平复制的病毒感染,临床需发展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

  • 拉米夫定治疗B、B+C、C基因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方军伟;顾美芬

    目的 观察B、B+C、C基因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病人对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B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病人、15例B+C型及50例C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同时给予拉米夫定100 mg,每天1次,疗程1年,观察血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变化.结果 B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疗后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B+C及C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及B+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拉米夫定治疗的临床疗效较B基因型差,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对拉米夫定抗病毒的免疫应答与基因型有关.

  • 乙型肝炎肝硬化96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段永杰;宁国发;吉庆;段淑婷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为了探讨其发病因素,笔者将稷山县人民医院近3年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96例病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400例传播途径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作者:

    目的用科学的数据确切地证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尤其是口腔就医传染途径的存在,并讨论相应的预防方法.方法用预先设计好的流行病学调查表,选择传染病医院一段时间内住院和门诊的慢性HBV感染者400例,对其可能存在的感染途径做出判断.结果在乙肝疫苗未问世的情况下,垂直传播占被调查者的39%,且母亲阳性较父亲阳性更易传染给下一代;医源性感染中主要感染途径是注射和口腔就医,分别占被调查者的20.5%和9.8%.结论在婴幼儿及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后,对医源性感染应特别引起重视,各种医疗器械,尤其是口腔就医时作为极其重要传染源的口腔科手机更应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耐药及其管理

    作者:参加乙型肝炎病毒耐药讨论会专家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4类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治疗.用这些药物可对CHB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但常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对NAs的耐药,导致治疗失败和疾病进展.本文综述了HBV对NAs的耐药机制,以及专家对耐药管理和预防的共识.

  •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突变检测方法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何紫琪;李从荣;李艳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项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其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治疗HBV感染的药物主要分为两类: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核苷/核苷酸类似物(nucleic acid,NA),其中后者通过作用于病毒基因活性区发挥抑制病毒增殖的功能,但在该类药物治疗中易致HBV基因组突变,从而使HBV产生耐药性,终降低疗效,甚至无治疗效果.尽管目前对HBV感染的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如何能持久地抑制病毒复制,始终是临床面临的主要挑战.因此,对耐药突变进行早期、快速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这样可降低肝脏相关疾病发生和患者死亡风险,使慢性HBV感染的监测达到优化.理想的HBV耐药突变检测方法需具备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易操作、高通量、能够检测出混合新突变株的特点.现将HBV耐药突变检测方法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阐述如下.

  • HBV DNA和HCV RNA能力验证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

    作者:蒋玲丽;王雪亮;鲍芸;肖艳群;王华梁

    目的 评价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制备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和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epatitis C virus RNA,HCVRNA)能力验证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方法 中心在能力验证样品制备完成后,依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CNAS)-GL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文件评价上海地区2013年和2014年发放的2次HBV DNA和HCVRNA能力验证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对所有阳性样品进行均匀性检验,每个样品号随机抽取10支,每支重复检测2次,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评价能力验证样品的均匀性检测数据;从每次能力验证样品中随机抽取2个阳性样品号进行稳定性检验,即每个样品号随机抽取6支,置2~8℃1周后,每支检测1次;同时对稳定性检验的2个样品进行同步稳定性检验,即从发放能力验证样品后的剩余样品中,每个样品号随机抽取6支,每支检测1次,采用t检验评价能力验证样品的稳定性检测数据.结果 2013和2014年HBV DNA 2次能力验证样品共有8个批号样品,而HCV RNA 2次能力验证样品共有7个批号样品进行了均一性评价.2次检测HBV DNA项目8个样品间的均匀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627 8、0.986 1、2.028 6、1.050 7、0.530 5、0.824 4、1.394 1、1.912 6,P均>0.05);2次检测HCVRNA项目7个样品间的均匀性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66 4、1.705 7、0.541 8、2.307 6、1.626 0、0.996 5、1.225 2;P均>0.05).2013和2014年HBV DNA和HCV RNA 2次能力验证样品各有4个批号的样品进行了稳定性评价.2次检测HBV DNA项目4个样品间的稳定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稳定性检验的t值分别为1.96、1.56、 0.92、0.67,同步稳定性检验的t值分别为1.17、2.07、1.13、0.52;P均>0.05);2次检测HCV RNA项目4个样品的稳定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稳定性检验的t值分别为2.05、1.72、1.63、0.53,同步稳定性检测的t值分别为0.66、1.30、 0.66、0.22,P均> 0.05).结论 中心制备的HBV DNA和HCV RNA项目能力验证样品是均匀和稳定的,适用于HBV DNA和HCV RNA项目的能力验证评价.

  • 云南省基诺族、傣族、僾尼族人群CⅡTA G-944C多态性与HB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建梅;邹云莲;唐慧;徐艳;董虹;严新民

    目的 分析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基诺族、傣族和馒尼族人群CⅡTAG-944C多态性的分布,并探讨其多态性与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PCR测序的方法对三民族人群CⅡTA G-944C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1)僾尼族人群HBV感染率及HBsAg携带率显著高于基诺族和傣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馒尼族vs.基诺族χ~2值分别为135.196和10.361,P值分别为0.000和0.001;馒尼族vs.傣族χ~2值分别为96.783和8.748,P值分别为0.000和0.003).(2)僾尼族人群CⅡTAG-944C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其他两民族显著不同,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频率升高,而GG基因型与G等位基因频率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僾尼族vs.基诺族χ~2值分别为11.841和12.208,P值分别为0.003和0.000;僾尼族vs.傣族χ~2值分别为23.902和20.220,P值均为0.000).(3)CⅡTAG-944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基诺族人群HBV感染组与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150和4.911,P值为0.046和0.027);而HBsAg~+组与HBsAg~-组相比,在僾尼族人群和三民族总体人群中分布均有差异(僾尼族χ~2值分别为8.650和5.034,P值分别为0.013和0.025;总体人群χ~2值分别为13.047和9.416,P值分别为0.001和0.002);HBsAg~+组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升高.(4)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在C隐性模式下(CC/GG+GC),HBsAg~+组与HBs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OR=2.964;95%CI:1.609~5.460).结论 CⅡTAG-944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具有民族差异,并且其多态性与HBsAg携带密切相关,基因型为CC纯合子的HBV感染患者更易发展成为HBsAg携带者.

  • 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正常应答和高应答婴儿初次免疫5年后免疫记忆持久性随访观察

    作者:张丽;颜丙玉;刘甲野;吕静静;冯艺;徐爱强;宋立志;梁晓峰;李黎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在初免后5年免疫记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于初免后5年检测其抗-HBs,其中低于保护水平(10 mIU/ml)者接种1剂次乙肝疫苗(激发剂次)并于接种后14d采集血标本,再次检测抗-HBs,并计算激发剂次后抗-HBs阳转率(≥10 mIU/ml)和GMT.将检测的初免抗体、随访抗体和激发剂次后抗体均从低到高分成不同等级,分析激发剂次后抗体的影响因素.结果 37.98%(980/2 580)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在初免后5年抗-HBs已降至保护水平以下,其中激发剂次后98.95%(757/765)出现抗体阳转,GMT为2 811.69(95%CI:2 513.55~3 145.19) mIU/ml.激发剂次后抗体滴度随初免抗体水平和随访抗体水平的升高而升高(F值分别为5.46、10.23,均P<0.000 1).多因素分析显示,激发剂次后抗体滴度与性别、出生体重、早产等无关(P>0.05),而与初免抗体和随访抗体水平独立相关(OR=1.001,95%CI:1.000~ 1.002,P<0.001:OR=1.28,95%CI:1.81~ 1.39,P<0.001).结论 新生儿乙肝疫苗初免后5年存在较强的免疫记忆;免疫记忆的强度与初免抗体及激发剂次前抗体水平有关.

  • 两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比较

    作者:张凤梅;赵庆信;汉京华;周泉合;王茂慈;苗伟;李若

    目的比较两种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 方法对1 304名18~50岁年龄组人群的血清样品用放射免疫试验(RIA)检测HBsAg、抗-HBs、抗-HBc,该3项指标均为阴性者注射重组乙肝疫苗.在注射疫苗后1年和3年时检测血清抗-HBs滴度,以观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成人接种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 结果成人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后均能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接种5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年和3年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2.76%、70.77%,抗体滴度分别为55.91 mIU/ml、35.41 mIU/ml;接种10 μg重组(CHO)疫苗1年和3年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3.74%、72.22%,抗体滴度分别为56.89 mIU/ml、30.29 mIU/ml.5 μg重组(酵母)和10 μg重组(CHO)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基本相同.两种疫苗抗-HBs阳性率和滴度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结论 18~50岁年龄组人群接种重组(酵母)和重组(CHO)乙肝疫苗均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 一起乙型溶血性停乳链球菌感染爆发的检测报告

    作者:韩秀兰;李云;柳连顺;董永辉;杜敏;魏秀萍;刘丽花

    2003年5月下旬石家庄市某高校发生一起不明原因发热(体温 37.5~39℃)病例,伴有咽痛,全身不适症状,后经实验室检测证实为停乳链球菌感染所致,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甘肃省2009-2014年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的时空聚集性研究

    作者:苟发香;刘新凤;刘东鹏;任晓卫;李娟生;刘海霞;郑芸鹤;魏孔福;杨筱婷

    目的 使用空间统计学研究方法,分析2009-2014年甘肃省乙型肝炎(乙肝)报告发病率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热(冷)点及时空聚集性,为该地区未来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9-2014年甘肃省乙肝报告发病率数据和GeoDa、SatScan空间统计学软件,通过空间自相关性和扫描统计量的分析,在县/区水平探索该地区乙肝发病的热(冷)点地区及其空间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时空聚集性.结果 2009-2014年甘肃省乙肝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局部G统计量显示热点县/区数量有下降趋势,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区,临夏回族自治州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热点县/区数量有上升趋势;冷点区域未发现有明显规律;时空扫描结果显示,乙肝高发病率可能聚集于河西地区,聚集时间为2009-2011年;而低发病率可能聚集于甘肃东部地区,聚集时间为2012-2014年.结论 2009-2014年甘肃省乙肝报告发病率存在时间与空间的聚集性,河西地区热点县/区数量有下降趋势,临夏回族自治州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热点县/区数量呈上升趋势,应成为未来甘肃省乙肝防控的重点区域.

  • HLA-DQ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临床结局的关联研究

    作者:刘文宣;张晓琳;高霞;杨磊;李保欣;刘殿武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基因rs2856718和rs9275572两个位点突变是否与HBV感染的不同结局有关.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收集825例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同时收集其外周血,提取DNA,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实验平台进行DN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HLA-DQ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系.结果 携带HLA-DQ基因rs2856718G(524例)和rs9275572A(369例)的个体感染HBV的风险降低(OR=0.702,95%CI:0.558~0.856,P=0.001;OR=0.548,95%CI:0.365~0.847,P=0.005),且HBV自然清除能力强(OR=0.589,95%CI:0.478 ~ 0.892,P=8.81×10-3;OR=0.673,P=0.014,95%CI:0.457~0.860).携带rs9275572A的个体由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进展到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风险降低(OR=0.759,95%CI:0.538~0.914,P=0.041).结论 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HLA-DQ的两个SNP位点(rs9275572和rs2856718)与HBV感染后的不同结局有关,rs9275572A和rs2856718G为HBV感染的保护性因素,在HBV自然清除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进展中起到保护作用.

10289 条记录 6/515 页 « 12345678...5145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