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草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

    作者:杜春玲;孙桂超;张芳

    慢性活动性肝炎治疗是目前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没有更有效的方法和较理想的药物.因此,对这一治疗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迄今对乙型慢性肝炎尚未找到满意疗法,近年实践证明免疫促进剂也无多大疗效.

  • 北京市原东城区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评估

    作者:张海艳;周艳丽;赵丽英;徐文彩;赵楠

    目的 分析和评价北京市原东城区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探讨科学有效的阻断方法,为制定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况调查方式,调查原东城区在册登记的母亲乙肝阳性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母亲感染情况、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等信息,并进行乙肝感染指标及保护性抗体的血清学检测,评价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分析各种因素对阻断效果的影响.结果 此次现况调查母亲HBsAg阳性的儿童465人,乙肝感染率5.59%,疫苗保护率为93.42%.接种血源型疫苗后的感染率24.00%,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重组酵母)后的感染率3.37%.接种不同种类乙肝疫苗的儿童乙肝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965,P=0.000).结论 北京市原东城区采取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效果显著,母亲阳性儿童乙肝感染率已降至较低水平;基因疫苗取代血源疫苗后,保护率显著提高.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对提高疫苗保护率效果不显著;母亲感染状况是影响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重要因素,单阳母亲的母婴传播阻断效果优于双阳母亲;原东城区母亲阳性儿童保持了较高的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水平.

  • 某企业职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作者:郑培红;王东霞

    为了解成年人大规模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在某企业分别两次间隔两年,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同一批企业职工进行了大规模乙肝疫苗接种前后乙肝病毒标志HBsAg、抗-HBs阳性率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选择某企业职工为观察对象,每个研究对象采血3 ml.采用ELISA检测HBsAg和抗-HBs、HBeAg和抗-Hbe、抗-HBc(简称"二对半"),对全阴者按0、1、6方案给予维康酵母重组乙肝疫苗(5μg/0.5 m1)接种,仅抗-HBs阳性者注射1针乙肝疫苗;2年后对同一批企业职工再次采血进行了"二对半"检测.

  • 大连地区HBV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艾军;崔振兴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探讨HBV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大连地区HBV-DNA阳性患者249例.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荧光探针技术测定HBV基因型.结果:大连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中,乙肝病毒基因型为B、C、B+C基因型.未见其他基因型.C基因型124例(49.8%),B基因型84例(33.7%),B+C混合基因型4l例(16.5%).在活动性肝病(CHB、HLC、HCC)中C基因型占优势(P<0.01或P<0.05),而ASC组则是以B基因型为主(P<0.01).三组基因型之间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基因型组HBeAg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HBV感染的患者中,无症状携带者以B基因型多见,活动性肝病以C基因型多见,基因型与病情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程度评估的预后评分系统的建立》临床应用初探

    作者:黄雄立;张晓云;王小凤;何炎坤

    目的对柯伟民教授建立的一种适用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程度评估的预后评分系统进行临床应用及探索.方法对我院65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例应用该系统进行评分,与原系统数据进行对比;并对其中一组数据(肝脏大小指数)替换为甲胎蛋白指数,并与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差别.结果采用该预后评分系统分析,与原预后评分系统预测符合,具临床指导意义.对其中一组数据(肝脏大小指数)替换为甲胎蛋白指数,并与原数据进行对比,对预后的判断的敏感性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结论该预后评分系统适用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程度的评估,简单、易行、客观、敏感性高,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可考虑增加甲胎蛋白指数充实、完善该评分系统.

  • 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外受精中经精子传播的可能性

    作者:费前进;黄学锋;倪吴花;郑九嘉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体外受精(IVF)中经精子进行传播的可能性. 方法 选择35例IVF中配偶无任何HBV感染标志的男性HBV携带者,收集IVF剩余的精子及废弃的早期胚胎,用PCR技术制备地高辛(Dig)标记的HBV-DNA探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精子和胚胎中的HBV-DNA进行检测. 结果 收集到精子标本35例,其中有10例检测到HBV-DNA阳性,收集到废弃的胚胎标本30例,其中有5例胚胎卵裂球检测到HBV-DNA阳性,精子和胚胎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28.6%和16.7%. 结论 PCR法制备的地高辛标记的HBV-DNA探针可有效检测精子和胚胎中的HBV; HBV可在IVF中经精子细胞进行传播.

  • 不同方案治疗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锡林;黄丹;吴燕廷;陈小燕

    目的 观察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合并慢性乙型性肝炎(乙肝)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为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肺结核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将128例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肺结核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标准抗结核治疗组(A组)44例:使用2HREZ/7HRE方案治疗;左氧氟沙星组(B组)42例:使用9HL2E方案,强化期加用左氧氟沙星;标准抗结核治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C组)42例:在标准抗结核治疗组方案2HREZ/7HRE的基础上同时服用拉米夫定.观察3组疗程完成情况,X线胸片病灶显著吸收率(简称显吸率)、痰菌阴转率、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含量等情况.结果 A组、B组和C组的退组率分别为:40.9%(18/44)、11.9%(5/42)、8.9%(5/56)(x2=18.22,P<0.01);2个月末的痰菌阴转率和病灶显吸率分别为:53.8%(14/26)、81.1%(30/37); 90.0%(36/40)、38.5%(10/26);62.2%(23/37)、70.0%(28/40)(x2=7.04~4.46,P<0.01或P<0.05).抗结核治疗结束时A、B、C 3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分别为:(0.73士0.37) μmol·s-1·L-1、(0.68±0.30)μmol·s-1·L-1、(0.47±0.14)μmol·s-1·L-1 (t=4.39,P<0.001);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分别为:(0.68士0.33) μmol·s-1·L-1、(0.65士0.32) μmol·s-1· L-1、(0.42士0.13) μmol·s-1·L-1 (t=4.63,P<0.001);总胆红素(TB)分别为:(17士4.38)μmol/L、(16±4.01)μmol/L、(13±4.21) μmol/L(t=9.97,P<0.001);血清HBV DNA分别为:(6.3士0.6)log拷贝/ml、(6.1±0.8) log拷贝/ml、(3.1士0.4) log拷贝/ml(t=378.65,P<0.001),C组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组和C组治疗合并慢性乙肝的肺结核患者疗效好,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低,患者易坚持耐受,有较好的安全性.

  • 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HB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国江;熊国亮;熊汉鹏

    目的 探讨HBVDNA(乙型肝炎病毒DNA)、HBVM(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时对肝损害的影响.方法 肺结核患者HBVM阳性且HBVDNA阳性为观察组A,HBVM阳性、HBVDNA阴性者为观察组B,HBVM阴性为对照组C,观察各组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发生率、停药率及A组HBVDNA水平与肝损害发生率、停药率有无相关.结果 各组肝损害发生率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停药率与其他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HBVDNA水平与肝损害发生率、停药率无相关(P>0.05).结论 HBVM阳性尤其HBVDNA阳性肺结核化疗应重视,HBVDNA阴性者可短程化疗,HBVDNA阳性者都应慎行短程化疗.

  • 拉米夫定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邓国防;孙丽珍;雷建平;吴于青;叶虹

    目的 探讨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损伤发生情况,及拉米夫定使用的疗程和疗效.方法 将江西省胸科医院治疗前肝功能正常的初治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14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73例(失访4例,69例获得随访)和对照组69例(失访6例,63例获得随访).对照组抗结核治疗至满疗程后停药,拉米夫定治疗组在使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至18个月后停药,两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定期检测肝功能,对两组患者不同时期肝损伤率、总肝损伤率、死亡率、HBV-DNA阴转率、结核病治愈率及失败率进行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4周内肝损伤率、总肝损伤率、死亡率分别为4.3%(3/69)、20.3%(14/69) 、0.0%(0/69),均低于对照组[19.0%(12/63)、49.2%(31/63)、7.9%(5/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064,P=0.007;x2=15.176,P=0.0001;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3).抗结核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HBV-DNA阴转率[24.6%(17/69)、21.7%(15/69)]均高于对照组[3.2%(2/63)、3.2%(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311,P=0.0005;x2=10.115,P=0.001).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结核病治愈率(89.9%,62/69)高于对照组(73.0%,4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7,P=0.012);治疗失败率(4.3%,3/69)低于对照组(17.5%,11/63),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5.972,P=0.015).结论 应用拉米夫定可降低慢性HBV携带者服用抗结核药物所导致的肝损伤,使用18个月后停用相对安全,可为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 抗结核药对乙肝与丙肝病毒重叠感染者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蒙志好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对乙肝与丙肝病毒重叠感染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乙肝与丙肝病毒重叠感染者(观察组),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同期采用同样治疗方案的2种肝炎病毒均阴性(对照组)者的肝功能作为对照.结果观察组肝损害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其出现的时间、恢复正常时间两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P<0.01),严重程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乙肝与丙肝病毒重叠感染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出现早,恢复慢,但程度不一定重,应注意短期内监测肝功能.

  • 短程化疗中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对肝功能影响及处理

    作者:朱育银;郑春玉;叶春娟;章国语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中乙肝病毒感染对肝功能的影响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 746例肺结核病人及其中160例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76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结核病人中有68例(38.6%)出现肝损害,HBVM阴性患者1 490例中出现肝损害70例(4.7%),另有80例未测HBVM者中22例(27.5%)出现肝损害.HBVM阳性与阴性的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极显著(P<0.01).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时间多为15~90 d.结论短程化疗中乙肝病毒感染对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在抗结核治疗前检查HBVM及肝功能十分必要,对HBVM阳性者宜选择对肝脏损害较轻的药物,同时给予适当的护肝治疗,并密切监测肝功能的变化.

  •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态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对肝损害的影响分析

    作者:陈志飞;韩丹;孙学智

    目的 研究抗结核治疗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态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武汉市结核病医院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活动性结核,并接受了3个月以上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病例156例作为病例组,以接受了3个月以上的标准抗结核治疗的非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141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乙肝病毒携带组出现中-重度肝损害的病人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高.在肝损害恢复后,即使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再次使用一线抗结核药也是安全有效的.结论 对于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非活动性乙肝携带者可以进行常规的抗结核治疗,在每个月进行肝功能检测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推荐的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或吡嗪酰胺的抗结核治疗方案.

  • 两种血清学诊断方法用于原发性肝结核快速诊断的效果探讨

    作者:王金河;刘金伟;匡铁吉;金关甫;王巍;仲斌;王心静;陈志

    我们对两种血清学诊断技术用于原发性肝结核快速诊断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方法:11例原发性肝结核患者(我科1998~2000年收治并确诊),3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0例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和20例肝癌患者的血清标本用结明试剂盒检测抗LAM抗体,ICT-TB卡试剂盒检测抗38kD和细胞质膜抗原抗体,结果见表1.

  • HBV核酸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研究

    作者:叶健忠;孙颖;朱玉兰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将血清样本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HBV-DNA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A组(HBsAg和HBeAg两项阳性)、B组(大三阳)、C组(HBsAg、HBcAb两项阳性)和D组(小三阳)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7.06%、88.24%、57.14%和43.33%,HBV-DNA量的对数均值分别为6.0267、5.5667、4.9639、5.1520、5.4574,各组间HBV-DNA阳性率和HBV-DNA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78份HBV-DNA阳性标本中HBsAg 100.00%阳性;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9.34%和44.52%,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sAg和HBeAg两个阳性组病毒复制活跃,HBV-DNA阳性率和HBV-DNA量显著高于其它组别;HBeAg与HBV-DNA密切相关,但不能完全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将FQ-PCR定量检测作为血清学方法的补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免疫层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中HBsAg、抗-HCV、抗-HIV的比较

    作者:李华;谭终意;徐宪莉;张琳;史敏

    [目的]分析比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的免疫层析快速试剂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502份健康体检血清标本同时用快速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抗-HCV、抗-HIV,对其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与ELISA相比,502份血清标本中HBsAg金标法有2份假阴性,5份假阳性,灵敏度为99.6%,特异度为99.0%,准确度为98.6%;抗-HCV金标法无假阴性,有9份假阳性,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8.2%,准确度为98.2%;抗-HIV硒标法有2份假阳性,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9.6%,准确度为99.6%.[结论]金标法检测HBsAg灵敏度和特异度稍低于ELISA,有漏检和误检现象,而抗-HCV、抗-HIV快速法与ELISA比较灵敏度相当,而特异度稍低,因此,都要结合ELISA结果才可出具终检测报告,抗-HIV的检测任何一种方法出现阳性时都要进行确认试验.

  •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间非特异性交叉反应的研究

    作者:汪欣;陈寿铃;赵素萍

    [目的] 为了证实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中,5种抗原抗体之间存在非特异性交叉.[方法] 采用排列组合的交叉反应方式对5种不同厂家的试剂盒中的5种抗原抗体进行交叉反应研究.[结果] 5种不同厂家的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ELISA试剂盒中,酶标记抗—HBe和包被的HBcAg都存在交叉反应;大部分生产商的抗—HBc与HBeAg也存在交叉反应.实验证实抗—HBe和抗—HBc之间存在非特异性交叉反应.[结论] 临床上抗—HBc和抗—HBe检测高阳性率的产生,非特异性交叉反应可能是其重要原因.

  • HIV感染者中乙型、丙型肝炎及梅毒混合感染的实验研究

    作者:潘光合;吴文旺;黄彩凤;胡慧宁;李杰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梅毒螺旋体(TP)混合感染的特点.[方法]对44份HIV-1抗体阳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抗-HCV)及HBV表面抗原(HBsAg);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血清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认梅毒螺旋体抗体.分析HIV与HBV、HCV、TP混合感染者的性别、年龄、感染途径、国籍、职业的分布.[结果]HIV/HCV混合感染率为36.36%(16/44),其中经静脉吸毒途径混合感染率为91.6%(¨/12);经性传播途径感染的为13.33%(4/30),两种感染途径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x2=19.6233,P=0.005).HIV/HBV混合感染率为15.91%(7/44);HIV/TP混合感染率为2.27%(1/44);HIV/HBV/HCV三重感染率为4.55%(2/44).35岁以下年龄组与35岁以上年龄组HIV/HCV的混合感染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0.3427,P=0.001),但HIV/HBV的混合感染,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x2=0.0929,P>0.05).[结论]静脉吸毒是HIV/HCV混合感染的主要途径,青壮年是HIV/HCV混合感染的主要人群.HIV/HBV混合感染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人群普遍存在保护性抗体或免疫耐受有关.

  • 龙口口岸出入境人员及饮食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调查

    作者:李国华;赵黎明

    [目的] 了解出入境人员和口岸饮食从业人员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为国境口岸进行卫生检疫和传染病监测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出入境人员和口岸饮食从业人员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测出入境人员和口岸饮食从业人员3166人,检出HBsAg阳性者72例,阳性率为2.27%,其中男性阳性率为1.87%,女性为5.07%,女性高于男性;各类人员中HBsAg阳性率有显著差异,远洋船员阳性率为3.54%,出国劳务人员为2.53%,口岸饮食从业人员为2.49%,外籍人员为0.88%,出国公务人员为0.54%.[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龙口口岸出入境人员及饮食从业人员中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重点加强对远洋船员、出国劳务人员和口岸饮食从业人员的乙型肝炎监测和传染病宣传咨询工作.

  • 血液流变学在几种常见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何旭春;蔡怡珊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在临床常见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0例4种疾病患者血液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并与100名体检健康者血液中的同类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临床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乙型肝炎4种疾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都存在不同的异常变化.[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查可用于协助这些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 济南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的调查

    作者:王远忠;邢少军;孙新强;刘延霞

    [目的]了解出入境人中乙型肝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情况,为国境口岸实施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HBsAg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出入境人员12 732名,共检出HBsAg阳性者300例,阳性率为2.36%.入境人员的阳性率高于出境人员;男性高于女性;各年龄组人员间(HBsAg)阳性率不同;各类别出入境人员间HBsA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入境人员港澳台及亚洲、非洲各国较其他各洲入境人员HBsAg阳性率高.[结论]济南口岸出境人员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一般人群水平,而入境人员高于出境人员阳性率水平.在济南口岸应重点加强对入境人员的乙型肝炎监测.

10289 条记录 2/515 页 « 12345678...5145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