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境外来华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吴嘉平

    [目的]研究境外来华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特点.[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调查1999年和2000年前来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接受入境健康体检的14 796名境外来华人员的HBsAg感染情况.[结果](1)1999和2000年2年境外来华人员的乙肝病毒感染率为5.38%,其中男性6.09%,女性为5.38%,男性明显高于女性;(2)华裔的感染率(8.43%)明显高于非华裔(1.65%);(3)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特别是台湾地区人员的感染率(11.4%)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结论]华裔人群特别是台湾地区居民的乙肝病毒感染人数占了境外来华人员乙肝病毒感染总数的绝大多数,因此在控制乙型肝炎的国际间传播中应将之作为重点监控人群.

  • 新会口岸出入境人员乙型肝炎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梁锡球;区浩宇

    [目的]掌握乙型肝炎病毒携带(HBsAg阳性)及肝功能异常在新会口岸出入境人员中的流行特征,以便更好地实施卫生控制.[方法]对2002年度新会口岸所有出入境人员检测HBsAg、ALT;检出的HBsAg阳性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其饮酒情况,对所得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1380名出入境人员中检出HBsAg阳性者126例;其中交通员工HBsAg阳性率为16.01%,且这部分人群的肝功异常率为32.65%,2项指标均高于非交通员工群体的水平.[结论]今后应加强对出入境船舶的卫生监督,改善其生活设施,加强对交通员工的健康教育,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以降低乙型肝炎的感染率.

  • 莆田口岸出入境人员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分析

    作者:邹自杰;李亚伦;连文;孟列群

    [目的] 了解莆田口岸出入境人员乙肝病毒(HBV)携带情况,为开展口岸传染病监测及旅行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8092名出入境人员在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时采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92名出入境人员中,共检测出HBsAg阳性者1254例,阳性率15.5%,其中“小三阳”738例,“大三阳”390例,其他组合126例.[结论]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出入境人员乙型肝炎的监测与防治,并向国际旅行者提供相应的旅行卫生保健措施与知识,保护人体健康.

  • 拟出国人员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侯佩强;陆娟娟;徐玉平;韩彬;马红中;张桂明;赵辉

    [目的]探讨拟出国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和乙型肝炎5项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拟出国人员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其抗体(HBsAb)、e抗原(HBeAg)及其抗体(HBeAb)以及核心抗体(HBcAb)5项HBV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3310份血清样本中1946份为全阴性,占检测总数58.79%;1364份为HBVM5项中有1项或1项以上阳性,总阳性率为41.21%.模式共有14种,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感染期模式组以"1、3、5"和"1、4、5"模式为主;恢复期模式组以"2、5"和"2"模式为主.[结论]在拟出国的健康人群中,乙型肝炎的总感染率较高,应加强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提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 广东药学院六届新生入学体检情况分析及乙型肝炎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

    作者:王德全;陈耀宇;杨翌

    根据国家教委的要求,我院每年都对入学的新生进行体检复查.现将1994年至1999年入学新生体检资料情况分析及对部分学生进行肝炎KAP(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以指导青年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

  • 畲族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相关调查

    作者:蒋卫平;李旭明;赵志钢;胡晓蕾;张祖平;李梅;吴根凤

    目的:了解丽水地区畲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并比较本地区汉族人群感染该病毒基因型分布的差异,并进-步了解畲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不同基因型对肝脏的损害程度以及乙肝血清标志物的表达.方法:用实时荧光PCR结合S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研究对象中HBV DNA阳性感染者,判定其基因型;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肝功能指标ALT及AST;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结果:共检测了1744份畲族标本,筛查到HBV DNA阳性173例,其中B型基因78例,C型基因92例,B/C混合型3例;B和C型中HBV DNA拷贝数的平均对数值分别为4.596±1.814和5.364±2.189;B和C型中转氨酶升高的分别为13和15例;B和C型中HBeAg阳性的分别为11和26例;平行检测了相当数量的本地区汉族人群作为对照.结论:丽水地区畲族人群感染HBV以B和C型为主,其中C型基因占的比例大于B型,与同一地区的汉族人群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就丽水地区畲族人群而言,B型感染者较C型感染者HBV DNA拷贝数低,HBeAg阳性率低,预示B型感染者较C型感染者的病毒活动性弱,肝脏损害轻,预后好.

  • 海岛县区1 451例乙肝网络直报监测分析

    作者:张行钦;刘碧瑶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乙肝)监测数据的网络直报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结果:2004-2008年乙肝累计报告发病1 45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3.35/10万,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构成逐年递增,订正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6.23/10万.病例报告分类以慢性乙肝为主,占76.97%.报告发病以15~54岁的中青年为主,15岁以下儿童一直处于低水平,55岁以上人群有逐年递增趋势;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较集中在工人、家务及待业、农民、干部职员等人群.结论:定海区的乙肝年度丢失病例数约为2%~3%,乙肝分类报告越来越规范,建议乙肝疫情评价指标可用现患率或病例报告率代替发病率.另外,加强慢性乙肝病人的管理以及进一步做好工人、农民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对于乙肝在公共卫生防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恩替卡韦添加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疗效初探

    作者:葛珂;李鸽;陈公英

    目的:前瞻性评估添加乙肝疫苗对恩替卡韦单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疗效的影响.方法: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恩替卡韦(0.5mg qd)初始治疗,12周加用乙肝疫苗(20ug q4w)治疗(B组)或继续恩替卡韦单药治疗(A组)至48周治疗结束.所有患者继续予恩替卡韦单药治疗随访至96周.观察治疗及随访过程中ALT、HBsAg、HBeAg、HBV DNA的变化,96周时HBeAg消失、HBV DNA阴转HBsAg<1000 IU/ml为疗效判断终点事件.结果:B组(10例)中,9名患者HBsAg水平下降.在这9例中,有8例在治疗12周时HBsAg>1 000 IU/ml,2例获得终点事件,其12~24周HBsAg中位值下降超过1 log10 IU/ml;另1例在治疗12周时HBsAg已小于1000IU/ml,也获得了终点事件;A组(14例)无一例获得终点事件.B组中获得终点事件患者(3例),治疗24周时HBsAg中位水平为255.00(240.00~275.00) IU/ml,而未获终点事件患者(7例)中位水平为2170(1578.31~13555.00)IU/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添加乙肝疫苗治疗10例患者有3例获得终点事件,而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患者均未获得终点事件.恩替卡韦添加乙肝疫苗治疗方案总体安全性良好.

  • 恩替卡韦添加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疗效初探

    作者:葛珂;李鸽;陈公英

    目的:前瞻性评估添加乙肝疫苗对恩替卡韦单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疗效的影响.方法: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恩替卡韦(0.5mg qd)初始治疗,12周加用乙肝疫苗(20ug q4w)治疗(B组)或继续恩替卡韦单药治疗(A组)至48周治疗结束.所有患者继续予恩替卡韦单药治疗随访至96周.观察治疗及随访过程中ALT、HBsAg、HBeAg、HBV DNA的变化,96周时HBeAg消失、HBV DNA阴转HBsAg<1000 IU/ml为疗效判断终点事件.结果:B组(10例)中,9名患者HBsAg水平下降.在这9例中,有8例在治疗12周时HBsAg>1 000 IU/ml,2例获得终点事件,其12~24周HBsAg中位值下降超过1 log10 IU/ml;另1例在治疗12周时HBsAg已小于1000IU/ml,也获得了终点事件;A组(14例)无一例获得终点事件.B组中获得终点事件患者(3例),治疗24周时HBsAg中位水平为255.00(240.00~275.00) IU/ml,而未获终点事件患者(7例)中位水平为2170(1578.31~13555.00)IU/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添加乙肝疫苗治疗10例患者有3例获得终点事件,而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患者均未获得终点事件.恩替卡韦添加乙肝疫苗治疗方案总体安全性良好.

  •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的量化分析研究

    作者:常洁;张长法;邱蔚蔚;潘雪飞;施斌斌;杨恭友;王磷权

    目的:为了解慢性乙肝中医辨证分型与四诊信息和有关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南京、扬州、无锡地区863例慢性乙肝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所得资料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软件进行多维频数分析、卡方检验及判别分析.结果:慢性乙肝中医各证型间的年龄及发病季节无差异.中医各证型在慢性乙肝轻、中、重度中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常规肝功检查对证型判断意义不大.从面目黄染、胁肋疼痛等四诊信息中筛选出对证型判别意义较大的指标24个,得各证型的判别函数式,根据判别函数式对各指标所属类别进行判别,对比原始数据的分类和判别函数据年判的分类,符合率在90%以上,对证型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结论:本研究为中医证型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提供了可行的思路与方法.

  • 赣榆地区健康人群低浓度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测定及其意义

    作者:陈忠敏;徐开玲;谭学凤

    为了解赣榆地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人群中低浓度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发光分析技术(MEIA)测定8002例健康人群血清HBsAg阳性及其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结合PCR试验结果,确定浓度在5 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共检出HBsAg阳性369例,HBsAg浓度在5 μg/L以下的有85例,占总数的1.06%,占HBsAg阳性人群的23.04%,其中HBsAg浓度在1μg/L以下的38例 (44.70%);1~2 μg/L的有15例(17.64%);2~5μg/L的有32例(37.65%).对上述低浓度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8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和"HBe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0.59%);累计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者占91.77%;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只出现在HBsAg 1 μg/L以下人群中(6.45%).结果显示低浓度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于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 应用HBV DNA阳性饮食服务人员的家庭聚集性探讨其传染性

    作者:徐岚;龚玉华;仲志鸿;陈新;陈娟;石笑笑;高慎男;王抒倩

    检测感染HBV的饮食服务人群的HBV DNA,研究HBV 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性,探讨其传染性,为修订有关法规提供依据.用聚合酶联反应-微孔杂交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对HBV 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性进行对照研究.在28 516名饮食服务人员中检出HBsAg阳性1 022人,阳性率3.58%.其中被依法调离的HBV感染者364人,占HBsAg阳性者的35.62%.在感染HBV且符合法律规定的658名在岗饮食服务人员中检出HBV DNA阳性者234人,阳性率35.56%.HBV 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率为86.49%,家庭成员HBV感染率为64.38%,相对危险性6.58.HBV DNA阳性者的家庭成员HBV感染呈家庭聚集性.研究结果表明HBV DNA阳性的在岗饮食服务人员血清学检验结果符合法律规定,但是HBV的危险传染源.

  • 降钙素原检测在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丽霞;李芹;林恢;刘丽

    目的:研究肝衰竭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并探讨PCT与肝衰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符合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血清PCT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检测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氨、肝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变化.结果:血清PCT有不同程度升高,60例肝衰竭患者中,死亡组与存活组入院24小时的血清PCT、INR、血氨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肝衰竭可引起血清PCT水平升高,血清PCT可能成为评估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状态、疗效和预后的敏感、可靠指标.

  • 中华三环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前后肝活检组织学观察

    作者:高玉玺;张北京;柴艳峰;裘爱国

    目的探讨中华三环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组织学的疗效.方法 30例慢乙肝病人用中华三环疗法治疗,治疗前后均给以肝活检术,并行HE及嗜银染色,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BV-DNA定量、乙肝五项定量及肝功能.结果 HBeAg阴转率66.7%,HBV-DNA阴转率70.3%,治疗前HBV-DNA荧光定量为7.36±0.97拷贝/ml,治疗后4.11±0.46拷贝/ml,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中华三环疗法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前HA689.4±71.5ng/ml治疗后217.6±57.2ng/ml,LN治疗前241.3±67.5ng/ml,治疗后141.7±37.4ng/ml,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组织病理学治疗前后的炎症活动积分及纤维化程度积分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中华三环疗法治疗慢乙肝疗效确切,且对肝组织病理改善明显.

  • 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龚亚华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4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120mg,还原性谷胱甘肽1800mg,各自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qd,疗程30天.对照组13例采用凯西莱200mg,还原性谷胱甘肽1800mg各自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疗程相同.所有病例均给予苦黄、维生素K1、甘草酸二钠和白蛋白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肝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3%、53.8%,病死率25.7%、46.2%.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重度肝炎疗效显著.

  • 乙肝肝硬化患者196例的HBV复制状况与肝癌发生分析

    作者:宋晓丹;马轶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HBV感染状与况肝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血清病毒学指标并按血清HBVDNA是否阳性分组,比较随访2年的肝癌发生情况.结果:196例中HBeAg阳性仅53例(27%).血清HBVDNA阳性115例(59%),其中HBeAg阴性62例(54%),随访2年HBVDNA阳性组肝癌发生率(12%)较阴性组(3.70%),差异有显著性(P=0.039).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以HBVDNA阳性及HBeAg阴性者居多,血清HBVDNA阳性的患者肝癌发生率升高,应及早予以抗病毒治疗.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 肝癌
  • 人参多糖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付建邦

    目的:观察人参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年龄在20~60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人参多糖治疗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照组,分别于用药前后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及肝功能指标ALT、AST、SB等的改善情况.结果:人参多糖治疗组临床症状在治疗前后明显改善,血ALT、AST、SB下降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注射用人参多糖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近期疗效确切.

  • 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作者:徐江海;翁俊华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激素治疗组(治疗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甲基强的松龙静脉输液.5天后停用激素并复查肝功能,如有必要间隔5天后再次应用激素,凡有乙肝病毒复制,HBVDNA>104copies/ml,均加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结果: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短程间断应用激素用于治疗早期慢性重型肝炎,可快速减轻症状、改善肝功能、缩短病程,疗效明显.

  • 阿德福韦酯不同时机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比较

    作者:柴保山

    目的:比较ADV不同时机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CHB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两组ADV治疗1年,A组24例、B组17例分别在疗程前、后6个月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治疗6个月获得病毒学应答者显著高于未获得应答者(P<0.05).结论:CHB患者获得ADV病毒学应答后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抗肝纤维化疗效更佳.

  • 恶性淋巴瘤患者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分析

    作者:赵华山;陈元凤;梅云凤;薛巧敏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感染乙肝病毒(HBV)与丙肝病毒(HCV)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4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和203例其它恶性实体瘤患者血清HBV和HCV感染标志物。结果:发现本地区恶性淋巴瘤患者HBV感染率高于HCV。结论:本地区恶性淋巴瘤患者与感染HCV无相关性;而HBV的感染率虽高于HCV,但也无证据说明HBV与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有关。

10289 条记录 4/515 页 « 12345678...5145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