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长轴舒张功能

    作者:牟晓雯;王志斌

    目的 采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长轴局部舒张功能.方法 选取HCM患者37例(HCM组)与健康志愿者42名(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模式测定受检者左心室各壁基底段、中间段舒张早期(SRe)、舒张晚期(SRa)的峰值应变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CM组各节段SRe、 SRa、SRe/SR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均<0.05),HCM组室间隔及前壁的基底段、中间段SRe、SRe/ SRa较左心室后壁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可快速、客观地定量分析HCM患者左心室长轴舒张功能的变化.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对二尖瓣反流的影响

    作者:方辉;唐海林;赵博文;黎鹏;傅国胜

    目的 观察经皮经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二尖瓣反流(MR)的影响.方法 对28例HOCM患者实施PTSMA.所有患者于术前3天及术后6个月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流出道压力差(LVOTG),对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及MR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28例HOCM患者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测量LVOTG[(42.95±14.87) mmHg]较术前3天[(91.73±18.25) mmHg]明显下降(P<0.01).术后6个月SAM评分(1.32±0.81)较术前3天(2.23±0.71)明显下降(P<0.01).术后6个月MR评分(0.63±0.41)较术前3天(2.37±0.66)明显下降(P<0.01).LVOTG下降与MR减少程度呈正相关(r=0.86,P<0.01).结论 实施PTSMA能减轻HOCM患者MR,有利于血流动力学改善.

  • 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裴敏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和准确评估对于HCM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对国内外关于HCM的超声心动图研究现状、各种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8例分析

    作者:刘巧玲;魏莉娜;贾利清

    对我院1996~2004年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33~72岁,平均53.5岁.有胸闷症状者6例,心前区闷痛1例,无症状1例.X线检查:心脏扩大者2例.心尖部Ⅱ~Ⅲ/6级收缩期杂音3例.出现心功能不全2例.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21例分析

    作者:马莉;陈维;徐斌;王红艳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简称AHCM)指主要局限于左室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心尖部心肌肥厚.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往诊断较困难,所以认为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疾病.近来,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临床经验积累,临床上诊断AHCM的病例大大增加,在肥厚性心肌病中占相当高的比例,我院自1995-07~2005-02确诊21例,现分析如下.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左房容积对评价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彬;钟锦荣;邓微微;赖小英

    目的 跟踪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容积变化对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45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跟踪,发生心血管事件有12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的3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超声检测来分析两组患者左心房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仅LVPW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AD、IVSD、LAV和LAVI指标均大于对照组,E/A值小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评价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应用LAV、LAVI这两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更为精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定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形变

    作者:金凤强;牟安娜;田维林;陈辉;宋清伟;刘爱连;李智勇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特征追踪(CMR-FT)技术定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形变的价值.方法 对16例HCM患者(HCM组)及18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采用CMR-FT技术行CMR检查.比较两组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LVMASS)及左心室心肌整体径向应变(RS)、环向应变(CS)的差异.并分析HCM患者各节段室壁厚度与节段性RS、CS的相关性及整体RS、CS与LVEDV、LVESV、LVEF、LVMASS间的相关性.结果 HCM组的LVMASS高于正常对照组[(133.74±79.13)g vs (76.87±14.15)g,P=0.01].两组间LVEDV、LVES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HCM组心肌整体RS、CS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RS:(27.05±13.35)% vs (40.62±4.92) %,P<0.01;CS:(-8.68±5.56)%vs(20.73±1.56)%,P<0.01]. HCM患者各节段室壁厚度与节段性RS(r=-0.41,P<0.01)、CS(r=0.28,P<0.01)间无相关性;心肌整体RS(r=0.36、-0.41、0.22、-0.36) 、CS(r=0.34、0.10、0.22、0.42)与LVEDV、LVESV、LVEF、LVMASS间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CMR-FT有助于定量评估HCM患者心肌形变情况.

  •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肌扭转运动

    作者:张音佳;陈悦;黄国英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肥厚型心肌病的左心室肌的旋转运动及扭转特征.方法 病例组为24例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其中室间隔和左心室前、侧壁增厚归为病例组1,室间隔中上部肥厚归为病例组2;正常对照组为48名健康志愿者.采用GE Vivid 7超声诊断仪,采集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脱机分析得到不同水平、不同节段的旋转角度、旋转速度及扭转角度,计算舒张早期解旋率.结果 病例组乳头肌水平旋转角度较正常对照组趋向于逆时针方向,且病例组2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水平和心尖水平旋转运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1、病例组2与正常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早期解旋率分别为(0.22±0.11)%/ms、(0.23±0.08)%/ms、(0.43±0.19)%/ms,病例组1和病例组2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不同的表现型其左心室扭转及旋转运动表现不同;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准确地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扭转及旋转运动.

  • 磁共振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微循环功能障碍

    作者:黄璐;夏黎明;韩瑞;孙子燕;白杨

    目的 应用MR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微循环障碍.方法 选取2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CM组)和1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心脏MR (CMR)检查(包括左心室短轴电影、心肌首过灌注和延迟增强序列),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各心肌节段心肌壁厚度、心肌信号强度大上升斜率(Slopemax)和心肌延迟强化(DE).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对照组心肌节段、HCM组非肥厚性心肌节段亚组和肥厚性心肌节段亚组的Slopemaax以及不同肥厚程度心肌节段的SlopemaX,对有DE心肌节段和无DE心肌节段的Slopemax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HCM组中非肥厚性心肌节段亚组和肥厚性心肌节段亚组Slopemax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其中肥厚性心肌节段亚组的Slopemax较非肥厚性心肌节段亚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轻度肥厚心肌节段Sl0pemax高于中度、重度肥厚心肌节段(P均<0.05),但中度与重度心肌肥厚节段Slope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心肌节段Slopemax明显低于无DE心肌节段(P<0.05).结论 MR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能可靠地检出HCM局部心肌的微血管功能障碍,为临床对HCM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制定治疗计划和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心肌面积应变

    作者:张瑞芳;武丽娜;刘会若;孙璐璐

    目的 运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3D-STE)技术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房心肌面积应变变化.方法 对65例HCM患者,包括非梗阻型(HNCM组)35例、梗阻型(HOCM组)30例,以及4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采集并存储全容积左心室心尖四腔和两腔切面图像;运用3D-STE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软件自动将左心房心肌分为16节段,比较各组间左心房16个心肌节段之间峰值面积应变(PAS)和整体面积峰值应变(GAPS)之间的差异.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HNCM组、HOCM组左心房各节段PAS、GAPS均显著减低(P均<0.05).②与HNCM组比较,HOCM组左心房大部分节段PAS增高(P均<0.05);HOCM组GAPS略高于HNC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STE技术可反映HCM患者左心房心肌面积应变变化.

  • 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超声特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宋光;乔伟;任卫东;张晶;毕文静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PAHCM)的特征性指标.方法 对69例疑似PAHCM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相应切面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心尖部心肌和左心室后壁心肌的厚度,并计算二者比值.同时观察并记录心尖部心肌回声,心尖部心腔面积变化及心尖部心肌运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PAHCM超声特征,并以ROC曲线评价Logistic模型的预报能力.结果 左心室心尖部与后壁心肌厚度比值(X1)、左心室心尖部心肌回声(X2)、左心室心尖部心腔面积(X3)为PAHCM的特征性超声指标.Logistic模型:Logit (P)=-3.022+4.474X1+2.830X2 +3.665X3.此模型预报正确率为94.20% (65/69),ROC曲线下面积为0.979±0.015.结论 左心室心尖部与后壁心肌厚度比值、左心室心尖部心肌回声、左心室心尖部心腔面积可以较精确地预测PAHCM.

  • MR测量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质量及其回归分析

    作者:贡琪;郭亮;王希明;陈剑华;杨俊华;陈铟铟

    目的 探讨肥厚性心肌(HCM)病患者左心室质量的相关因子.方法 对22例HCM和20名正常志愿者行心脏电影MR及延迟增强扫描,以Segment软件计算左心室功能参数及延迟强化参数,对左心室质量指数与其他参数行单元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HCM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远大于正常人(P均<0.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M患者的大室壁厚度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相关(β=7.53,P=0.02);在收缩功能保持的HCM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β=3.68,P=0.004)及大室壁厚度(β=5.16,P=0.008)相关.结论 大室壁厚度是预测HCM患者各期别左心室质量的有效参数.对于收缩功能保持的HCM患者,估测其左心室质量的佳参数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大室壁厚度.

  • 左心房容积追踪技术及实时三维超声评价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功能

    作者:侯苏芸;崔可飞;许进;滑少华;程安玲

    目的 运用左心房容积追踪(LAVT)技术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左心房功能.方法 选取HCM患者31例(HCM组)和健康志愿者27名(对照组),运用LAVT技术获取左心房排空率曲线,测量收缩期左心房排空率峰值(dv/dts)、舒张早期左心房排空率峰值(dv/dtE)、舒张晚期左心房排空率峰值(dv/dtA);以RT-3DE测量左心房大容积(LAVmax)、左心房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并对以上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CM组dv/dts、dv/dtA增大而dv/dtE减小(P均<0.05),LAVmax、LAAEF增大而LAPEF减小(P均<0.05).结论 联合应用LAVT和RT-3DE可从不同角度综合评价HCM患者左心房功能.

  • 多排CT诊断肥厚型心肌病:与MRI对照

    作者:马晓海;赵蕾;何继强;刘桂英;张臣;陆东旭;范占明

    目的 观察多排CT(MDCT)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心脏形态、功能和心肌纤维化等的准确性.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HCM的60例患者行CT动脉期、延迟期扫描及心脏MR形态、延迟强化检查.比较二者在左心室室壁厚度、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心肌质量(LVM)、心输出量(C())、心脏指数(CI)、舒张末期左心室容积(EDV)、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ESV)、延迟强化病灶定性及定量诊断方面的异同.结果 60例患者共1020个心肌节段,CT与MRI所测左心室室壁厚度的相关性好(r=0.895,P<0.001),且CT测量的心功能参数均与MRI结果呈正相关.延迟增强检查证实CT与MR在检出心肌纤维化病灶方面具有高度相关性(r=0.98,P<0.01).结论 心脏CT检查可提供HCM患者心肌冠状动脉的形态及功能信息.

  • 心肌速度梯度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研究

    作者:刘娅妮;邓又斌;李秀兰;常青;陆永萍;刘红云

    目的应用心肌速度梯度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室短轴方向局部收缩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分析16例HCM患者和15例正常人室间隔左室面、右室面下与左室后壁内、外膜面下心肌短轴方向的速度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收缩期心肌速度梯度(MVGs)等参数.结果 HCM组室间隔左、右室面下与左室后壁内、外膜面下心肌短轴方向Vs与正常人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其室间隔与左室后壁短轴方向MVG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室间隔收缩期峰值速度梯度与IVS/PW之间显著相关,而左室射血分数与IVS/PW比值之间相关性差.结论 HCM左室短轴方向局部收缩功能是降低的;心肌速度梯度能够精确反应室壁局部收缩功能,定量组织速度成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测量心肌速度梯度的新方法.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收缩及舒张功能的评价

    作者:穆玉明;刘丽云;吐尔逊娜依·阿地;韩伟;唐琪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长轴方向上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应用QTVI技术离线分析24例HCM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者左心室各心肌节段长轴方向上的速度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Vs)、舒张早期峰值(V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并计算Ve/Va及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心肌速度梯度(MVG).结果 HCM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MVG及各室壁基段、中段和部分尖段的 Vs、Ve及Ve/Va均小于对照组,而Va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厚为明显的节段(后室间隔中段)的Vs与相应侧壁节段的比值小于对照组,后室间隔中段的Vs、Ve与该节段的厚度呈负相关.结论 HCM患者左心室长轴方向上的收缩及主动舒张功能受损,并同时累及肥厚及非肥厚的室壁,以肥厚的室壁为明显.肥厚心肌的舒缩功能与心肌的厚度呈负相关.

  • 胃充盈声学造影在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应用

    作者:马穗红;柳建华;马晓梅;罗环千;萧淑宜;区文财

    目的:探讨胃充盈声学造影在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44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行胃肠充盈声学造影检查,测量幽门管内径及幽门管前后壁的各黏膜层厚度,观察造影剂在幽门管腔缝隙间的流动情况。结果在声学造影剂衬托下,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胃壁及幽门管黏膜的细致结构,可见幽门管中段肌层厚,黏膜层靠近胃窦部水肿增厚更明显;测得幽门管内径平均为(1.95±0.35)mm;造影剂通过幽门管的首次时间:16例在5 min内,19例5~10 min,9例观察20 min仍未见明显通过;在20 min的观察期内,13例造影剂通过幽门管5次以上,22例1~5次,9例未见明显通过。结论胃内充盈声学造影检查可以清晰细致地观察幽门管的结构特征和胃内液体通过幽门管的流体动力学表现,对手术治疗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作者:马穗红;柳建华;位红芹;杨毓雯;萧淑宜;金海

    目的 采用超声观察幽门组织,探讨其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5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经超声检查诊断的65例CHPS患儿,通过多普勒超声对CHPS组及50例对照组婴儿进行检查,观察其血流分布特点及血流分级,进行多普勒频谱分析,并观察造影剂通过幽门管的情况.结果 CHPS组肌层厚度为(4.85±0.82)mm,黏膜层厚度(1.24±0.18)mm,幽门管长径(18.53±0.91)mm,幽门管内径(1.95±0.35)m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3、18.77,均P<0.01).CHPS组肌层血流速度为(16.96±0.91)cm/s,阻力指数为0.68±0.33,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幽门管内径为(1.98±0.33)mm.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掌握幽门组织的血流分布和血流分级,了解造影剂通过幽门情况,综合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等指标可评估幽门狭窄的程度,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客观依据.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左心室心肌节段收缩功能

    作者:宋光;李方方;任卫东;吴丹;乔伟;张晶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评价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PAHCM)患者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资料与方法 选取26例PAHCM患者作为PAHCM组,同时选取26例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于心尖四腔心切面应用全容积显像方式采集RT-3DE图像,显示左心室17节段的容积-时间曲线,获得节段舒张末期容积(rEDV)、节段收缩末期容积(rESV)和节段射血分数(rEF).结果 PAHCM组的心尖水平4个节段以及心尖帽的rEDV、rESV和rE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水平各节段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rESV及rEF心尖水平各节段、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AHCM组rESV及rEF心尖水平各节段、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E可反映PAHCM患者左心室各个节段容积及收缩功能的变化,为临床评估以及尽早干预治疗提供了一种检测手段.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心肌功能

    作者:于欢;姜克新;孙璐;吴丹;徐威;徐敏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测量射血分数在正常范围的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左心室心肌功能。资料与方法选取研究组28例非梗阻性HCM患者及对照组3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和3D-STI检查,比较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容积、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主动脉瓣及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频谱,描绘左心室流出道的速度频谱得出左心室流出道大压差(LVOT-PG)、左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LVOT-VTI)、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a)、二尖瓣环舒张晚期速度峰值(Aa),计算E/A、Ea/Aa、E/Ea,并比较左心室三维射血分数、左心室球形指数、面积应变(GAS)、纵向应变(GLS)、圆周应变(GCS)、径向应变(GRS)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HCM组左心室IVST和LVPWT增加(P<0.01),Ea/Aa、E/A显著减低(P<0.01), E/Ea增高(P<0.01),LVOT-PG、LVOT-VTI明显增加(P<0.05、P<0.01);与对照组三维应变值比较,HCM组GCS、GAS、GRS、GLS明显减低(P<0.01),局部应变值显示心尖水平和乳头肌水平减低,其中室间隔、前壁、下壁等节段应变值减低更显著。结论 HC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收缩力下降,局部心肌功能下降多位于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并且减低的节段集中在室间隔、前壁、下壁等处。3D-STI可以作为评价HCM患者左心室早期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损害的一种新技术。

618 条记录 2/31 页 « 12345678...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