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检查在腮腺混合瘤和腮腺腺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婉;朱巧英;姜艳

    目的 探讨超声对腮腺混合瘤和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5例腮腺混合瘤患者和23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结果 腮腺混合瘤男女发病比率近似,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腮腺腺淋巴瘤以中老年男性为主;腮腺混合瘤内部出现钙化灶的比例较高,部分可侵犯包膜,血流程度以低等为主,而腮腺腺淋巴瘤内部出现无回声比率较高,无钙化,无侵犯包膜,血流丰富程度较高.结论 通过分析腮腺混合瘤和腮腺腺淋巴瘤的声像图特征,可以提高对其的诊断率,为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多层螺旋CT在腮腺腺淋巴瘤患者术前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于跃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腮腺腺淋巴瘤患者术前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医院收治的104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CT影像学特点,诸如病灶部位、数目、形态、密度、边界、强化特点及其与邻近结构关系等.结果 CT检出104例患者中共140个病灶,其中双侧单发75例(75个病灶),双侧多发29例(65个病灶),多伴有贴边血管征且未见钙化、颈部肿大淋巴结症状,未侵犯邻近神经、血管、咽旁间隙,周围骨质未被破坏,病灶部位多位于浅叶、边界清晰,且形态多以椭圆形或圆形为主,平扫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多伴有中度、明显强化特征.结论 多层螺旋CT用于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术前诊断,有助于检出病灶数目、部位、边界及形态等,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 腮腺腺淋巴瘤的CT诊断及分析

    作者:景斐华;樊鹏飞

    腮腺腺淋巴瘤又名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是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腮腺混合瘤,位于第2位.2010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腮腺淋巴瘤患者患者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腮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 腮腺腺淋巴瘤超声诊断与病理、临床对照分析

    作者:陆林国;徐秋华;燕山;胡宇华

    目的总结腮腺腺淋巴瘤的声像图特点,结合病理基础、临床特点对照分析,旨在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除常规观察肿瘤声像图的各项指标外,还注意临床病史的采集,并对40例腺淋巴瘤的声像图与病理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腺淋巴瘤声像图多呈囊实混合性的弱低回声,后壁回声增强,实质部分回声较为均匀,境界清晰,形态规则;临床资料示多数肿瘤发生于老年男性腮腺耳下区,质中偏软,表面光滑且形态规则.上述特点均与其病理基础有密切关系.结论腮腺腺淋巴瘤声像图特征性表现主要基于其病理组织结构的特点;超声检查结合肿瘤临床资料能进一步提高超声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 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研究

    作者:杨静;燕山;徐秋华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腮腺腺淋巴瘤的依据,旨在不断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腮腺腺淋巴瘤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从肿瘤的大小、个数、质地和内部回声等指标做综合分析.结果:超声诊断为腺淋巴瘤17例,混合瘤15例,淋巴结炎2例,混合性占位、性质待定2例.超声诊断符合病理学为47%,超声诊断良性肿瘤符合率为94%.腺淋巴瘤声像图特点与混合瘤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论:典型的腺淋巴瘤有其声像图特点,非典型的腺淋巴瘤类似于混合作者认为超声诊断腺淋巴瘤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要做到病理学诊断有一定难度,但它对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有直接指导.亮

  • 腮腺腺淋巴瘤超声表现一例

    作者:郭建男;宋军;曲胜明;董红艳;韩鹏

    患者男性,56岁,因左颈部肿物3 d于2012年8月19日入院,该患者3 d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颈部肿物,突出皮肤表面,为求治疗而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腮腺肿物”收入院。查体:左颈部见一肿物,突出皮肤表面,面积约4.5 cm×12.0 cm,质软,皮肤颜色正常,无压痛。超声检查提示:左侧腮腺下缘见一4.6 cm×2.3 cm、以实质为主的囊实混合性肿物,边界清晰,实质部分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2)。术中快速病理回报:腮腺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术后病理诊断:淋巴乳头状囊腺瘤。病理组织学可见淋巴组织增生,伴有生发中心形成,淋巴组织表面为具有嗜酸粒细胞特征的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分为两层,表层细胞为具有纤毛的柱状上皮,呈栅栏状排列(图3),下层为立方形基底细胞,上皮细胞呈乳头状、腺样生长,形成乳头状、腺囊状腔结构(图4)。

  • 腮腺区毛母质癌一例

    作者:刘吉峰;李彬;刘坤;王少新;陈建超;覃胜

    毛母质癌(pilomatrix carcinoma)是一种罕见的向毛母质、毛囊内根鞘和毛皮质分化的具有侵袭性的低度恶性肿瘤1,易误诊.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43岁,7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侧腮腺区无痛性包块,质韧,不活动,呈灰黑色,直径约1.0 cm;包块进行性增大,于2009年在当地医院行“左耳前肿物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腮腺腺淋巴瘤”;术后1年再次出现左耳前包块,质韧,边界不清,于2010年在当地医院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为“纤维组织中见鳞状上皮团及核深染细胞,组织中淋巴结呈反应性增生,部分上皮增生”;术后3个月患者左耳前下再次出现红肿及淡红色渗液,并逐渐出现不规则灰黑色肿块,2011年11月再次在该院就诊,局麻下取活检,病理示“高分化鳞癌”.

  • 腮腺淋巴瘤合并腮腺多形性腺瘤误诊1例

    作者:刘佼佼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3岁.发现左耳垂下无痛性包块2年,右耳垂下无痛性包块6个月余入院.病程中,两侧包块增大均不明显.专科检查:两侧耳垂下包块均凸出下颌角,边界清楚,移动度良好,质度稍硬,无压痛,其皮肤表面光滑无红肿,双侧下颌淋巴结不肿大.

  • 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分析

    作者:文康彦;陈泽文;李伟峰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在不同MRI 成像方式上的影像学特点,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5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在常规MRI、动态扫描增强(DCE-MRI)以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等不同磁共振成像方法上的表现特征.结果 50例患者共67个病灶,其中单侧单发24例,单侧多发6例,双侧多发20例.67个腮腺腺淋巴瘤病灶中,其中45个病灶以实性病灶为主,呈现较为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22个病灶存在囊变区,囊变区信号表现多样.19例患者接受DCE-MRI 检查,结果显示,41个病灶中37个病灶为快速强化、快速廓清型强化模式,4个为快速强化、缓慢廓清型强化模式.结论 综合结合多种MRI 成像方法,可提高对腮腺腺淋巴瘤诊断的敏感性,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影像诊断价值评价

    目的:探究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影像诊断价值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20例(27个病灶)腮腺腺淋巴瘤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声像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按照超声表现,5个为均匀低回声型,比例为18.52%,9个为细网格状结构,比例为33.33%,13个内部存在斑片状强回声以及无回声现象,比例为48.15%。结论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图像表现是根据其自身的病理特质,对其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MRI 在腮腺腺淋巴瘤诊断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 瘤)Mri 表现及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有完整 Mri 资料的27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7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共发现48个肿瘤,42个肿瘤位于腮腺浅叶,其中36个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方;单侧单发患者11例,单侧多发患者12例,双侧多发患者4例。肿瘤形态较规则,一般以圆形、椭圆形为主,部分为分叶状,边界大部分清晰;大部分病灶 t1Wi呈低信号,其中15个病灶内可见高信号,t2Wi 与 stir 呈混杂高信号,32个病变合并大小不一明显长 t2囊性信号;增强扫描囊性部分无强化,实性部分中度到明显强化,13个病灶内可见小血管进入,12个病灶可见小血管包绕或贴边改变。结论腮腺腺淋巴瘤 Mri 表现在病变的发生部位、形态、信号及增强扫描方面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特点, Mri 对腮腺腺淋巴瘤术前诊断有较大的意义。

  • 腮腺腺淋巴瘤17例MRI表现

    作者:殷洁;舒锦尔;应明亮;王利霞;楼春秀;潘勇浩

    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腮腺腺淋巴瘤17例,且病例资料完整,笔者现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 腮腺腺淋巴瘤13例CT特征分析

    作者:孙厚长;许化致;潘克华

    腮腺腺淋巴瘤又名Warthin瘤,是仅次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良性肿瘤,发病率占涎腺良性肿瘤的6%~10%[1],CT定性诊断有一定难度.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术前诊断水平.

  • ADC值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冯浩;邝菲;杨林根

    目的: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2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资料,取扩散敏感因子b=0、1000 s/mm2,重复测量3次肿瘤实性部分获得ADC均值,分析比较2组肿瘤间ADC值的差异.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ADC均值为(1.55±0.45)×10-3mm2/s,腮腺腺淋巴瘤ADC均值为(1.01±0.35)×10-3mm2/s,2组肿瘤ADC均值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ADC值对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 腮腺腺淋巴瘤的B超和彩超诊断

    作者:詹维伟;燕山;龚雷萌;袁方

    腺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唾液腺良性肿瘤,以往多用B超诊断,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报道不多.本研究应用频谱多普勒和CDFI结合B型超声对腺淋巴瘤进行观察,旨在阐明声像图和多普勒超声在腺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

  • 腮腺腺淋巴瘤MSCT诊断的临床分析

    作者:林雪雷;闫剑锋;张哲;黄世勇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M SC T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共30个病灶腮腺腺淋巴瘤的 C T平扫及增强影像学资料。结果:M SC T显示病变位于浅叶或同时累及浅、深叶肿块,平均直径为2.5cm ,大部分边界清晰、轮廓光整,1例边界模糊,6个病灶可见包膜,1例可见钙化,4例可见囊变,增强扫描大部分中等度强化。结论:M SC T可为临床提供较可靠的腮腺腺淋巴瘤影像学诊断。

  • 腮腺腺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

    作者:潘海锋

    腮腺腺淋巴瘤,又名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或Warthin瘤,是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腮腺混合瘤,发病率约占腮腺肿瘤的6%~10%[1].腮腺腺淋巴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术前诊断常有误诊,故收集在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腮腺腺淋巴瘤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图像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寻找特征性表现, 旨在提高对该病的MRI表现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 腮腺腺淋巴瘤超声诊断与病理临床分析

    作者:赵盛发;胡巧勤;丁战玲;刘军杰;李航

    目的: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进行研究,并对其相应的临床病理结构进行分析,提高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符合率.方法:收集该院在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经过病例确诊的27个腮腺腺淋巴瘤病灶,对所有病灶的超声声像图和相应病理结构进行对应性分析.结果:在收集到的27个腮腺腺淋巴瘤病灶的超声表现中,18个表现为均匀性低回声结节或者网格状无回声结节,并且均匀性回声结节均匀分布在囊性的无回声区;7个表现为不均匀的低回声结节;2个表现为均匀的低回声结节.所有腮腺腺淋巴瘤都有其对应的显著的病理组织学结构特征.结论:具有不同超声表现的腮腺腺淋巴瘤都有其相应的病理结构,将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和病理结构二者关系进行对应性认识,对提高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准确率具有促进作用.

  • 腮腺腺淋巴瘤1例报告

    作者:赵健仁

    1 病历摘要患者男,王昌禄,61岁,因右耳后肿物6年入院.病史:该患者于6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耳后一花生米粒大小、无痛性肿物,近1个月来,肿物增大明显.体检:肿物体积7.0cm×4.5cm×3.0cm左右,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无结节,轻度活动,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双侧腮腺腺淋巴瘤1例

    作者:王芳;闫桂芳;刘红雨

    腮腺腺淋巴瘤临床上较多见,但双侧者罕见,我科曾收治1例双侧腮腺腺淋巴瘤,现报告如下.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