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远程自助监控和危急预警系统对老年慢性病的应用价值

    作者:樊凯;赵畅;蔡道章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发展,远程自助监控和危急预警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医疗模式.远程自助监控系统可用于健康监测、疾病诊断、咨询、教育、老年慢性病管理、长期护理以及转诊和连续医疗,尤其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和慢性糖尿病的治疗.危急预警可有效救治患者突发急性病,满足老年人护理需求并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远程自助监控和危急预警系统对老年人慢性病的应用价值.

  • 胸痛诊疗远程信息平台对胸痛中心医疗效率的影响与临床决策分析

    作者:马懿;石蓓;许官学;赵然尊;王小鹏;曾玲玲;田洪琴

    目的 观察胸痛诊疗远程信息平台(胸痛平台)在胸痛中心医疗效率中的影响并进行临床决策分析. 方法人选胸痛平台系统建立前后半年我院胸痛中心救治患者共537例,其中平台建立前组251例、平台建立后组2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构成比情况、急诊溶栓例数、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例数,以及平均转诊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FMC-to-B)、进入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to-B)等指标,并对D-to-B达标与否进行多因素的临床决策分析.结果 与胸痛平台建立前92例(36.7%)、15例(6.0%)、(360.7±107.4) min、(583.4±125.1) min、(148.2±41.7) min比较,平台建设后的救治例数249例(87.1%)、溶栓例数64例(22.4%)均显著增加(x2=146.56、28.61,P=0.001、0.001);平均转诊时间(176.3±86.1)min、FMC-to-B时间(203.8±65.9)min、D-to-B时间(86.5±30.6)min均显著缩短(t=11.53、8.41、4.49,P=0.008、0.022、0.041),且D-to-B时间达到胸痛中心<90 min标准;根据胸痛平台建立后D-to-B达标与否,通过临床决策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转诊上级医院的平均基尼指数减少量(MDG)高,其他依次是平均转诊时间与是否急诊溶栓. 结论通过临床胸痛数据分析,结合胸痛平台建设,努力缩短平均转诊时间、提高院间转诊效率是本区域胸痛中心建设的重点.

  • 移动远程医疗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级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忽新刚;程剑剑;刘豹;王留义;刘晓宇;李兵

    目的 探讨移动远程医疗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节点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依据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FMC)时接诊单元是否配备移动远程医疗系统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各时间节点、在院期间心衰发生率和病死率、24 h左室射血分数(LEF)和总住院天数等. 结果 试验组各时间节点均短于对照组(P< 0.05) ;24 h LEF值对照组高于干预组(50.3 ± 5.1)% 和(46.8 ± 3.9)%(t=2.32 ,P<0.05) ,试验组心源性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和7%,χ2= 0.19 , P=0. 66) ;试验组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6. 35 ± 3. 68 )d和(8. 64 ± 5. 19 )d ( t= 2. 75 ,P=0.01) . 结论 移动远程医疗系统可缩短STEMI患者时间延迟、改善急性期心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和住院天数.

  • 脊柱外科的微创意识、微创观念与微创技术

    作者:池永龙

    外科学是一门主要依靠手术治疗疾病的学科.脊柱外科为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脊柱外科手术一般组织创伤大,操作风险高.保护健康组织、恢复机体功能是脊柱外科的治疗目的,也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小的创伤达到佳的疗效,可以理解为微创脊柱外科的内涵.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在欧美发达国家已融入远程医学,远程微创手术疑难病例会诊、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由机器人实施远程遥控手术已进入现实生活.我国少数先驱者在计算机仿真研究领域中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更多的脊柱外科医生还是在临床工作中从传统手术中探索微创脊柱外科的途径.我国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与发达国家出现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明确的微创意识,缺乏坚定的微创观念和扎实的微创技术.

  • 美军机器人手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刘术;蒋铭敏

    远程医学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医学信息相结合而产生的医学科学的一个新的分支,野战远程医疗系统将远程医学应用到战场上,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美军已把它作为当前卫生部队建设的重点之一.机器人手术系统是远程医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硬件要求水平很高,目前只有美国掌握该技术,欧洲和日本也在加紧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就美军机器人手术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相信对我国从事微创外科医师有一定帮助.

  • 远程医疗在新疆包虫病防诊治体系中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作者:李勇;邵英梅;赵晋明;吐尔干艾力·阿吉;温浩

    目的 通过2 560例包虫病远程会诊病例分析,探讨基于远程医疗的区域包虫病防治新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包虫病远程会诊病例,统计会诊例次、会诊疾病地方差异、会诊疾病谱特点及会诊上转率和住院费用结余.结果 (1)会诊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9年182例,递增至2013年873例,绝对增长量约5倍.(2)北疆地区会诊量所占比例均在83% ~91%之间,明显高于南疆地区和东疆地区,符合以农牧业为主的经济特点和包虫病地域流行特征.(3)会诊病例仍以肝包虫为主(99.42%),依次为肺包虫(0.24%)、盆腔包虫(0.19%)、脑包虫(0.12%),心脏包虫(0.03%).(4)会诊上转率为7.97%,92.03%的包虫病患者实现了属地诊疗,节约住院费用1 478万元.结论 包虫病远程医疗防诊治三级网络体系的构建和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医院包虫病防控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包虫病患者经济负担,为探索区域包虫病防治的长效机制开辟新路径.

  • 远程胎儿监护在脐带绕颈孕妇产前自我保健中的作用

    作者:潘俊峰;陆尧胜;潘雷;李红霞;叶美美;沈丽萍;李莹;杜晓燕;韩淑霞

    目的探讨远程胎儿监护对提高脐带绕颈孕妇产前保健质量的作用.方法根据家庭自我监护方式的不同,将脐带绕颈的孕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896例)为远程胎儿监护和胎动计数者;对照组(1 914例)为单纯胎动计数者.分别统计两组无负荷试验(NST)、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医院内外死胎、死产的资料.结果试验组远程NST为反应型、无反应型和变异减速频繁发生的百分率(分别为25.6%、16.1%、59.1%)与试验组常规NST(分别为33.7%、11.5%、33.4%)和对照组常规NST(分别为30.8%、12.1%、31.8%)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常规NS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胎儿宫内窘迫检出率(35.0%)较对照组(30.9%)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3.5%)较对照组(5.6%)明显降低(P<0.05).医院外试验组死胎发生率(0.1%)较对照组(0.8%)明显降低(P<0.01);两组医院内死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远程胎儿监护可降低脐带绕颈孕妇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减少医院外死胎的发生率;对手术产率无明显影响.远程胎儿监护为脐带绕颈孕妇家庭自我监护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远程胎儿监护网络用于高危妊娠监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漆洪波;孙江川;刘建;贺小维;张建华;秦蓁子

    目的探讨远程胎儿监护网络监测高危妊娠的价值.方法选择116例高危妊娠孕妇,采用远程胎儿监护网络进行无负荷试验(NST)监测(研究组),选择同期进行常规胎儿监护(胎动计数和定期到医院进行NST监测)的高危孕妇12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分析两组胎儿监护的监测结果、新生儿预后和剖宫产情况.结果研究组孕期胎儿监护次数为(9.2±4.9)次,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1.3)次(P<0.001),而两组监护费用相当.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和早产发生率分别为10.3%和12.6%,低于对照组的20.8%和24.5%,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NST异常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64.8%,NST正常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17.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行剖宫产和NST异常行剖宫产者的新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75.9%和71.7%, 与对照组(75.0%和60.6%)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远程胎儿监护网络进行高危妊娠的监测,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和早产的发生,而对剖宫产率无影响,为高危妊娠的自我监护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新手段.

  • 专家型远程胎儿监护系统的临床应用

    作者:苏放明;郭晓辉

    目的探讨专家型远程胎儿监护系统作为围产期孕妇家庭自我监护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84例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34例)和对照组(150例),试验组中高危孕妇73例、非高危孕妇61例,对照组高危孕妇78例、非高危孕妇72例.试验组孕妇以专家型远程胎儿监护系统结合胎动计数进行家庭自我监护,每日定时听取、传输胎心率至监护中心,选择胎动活跃时每周在家中进行胎儿无负荷试验(NST)1~2次;自觉胎动异常时及时行NST检查,并传输胎心率曲线图至监护中心,医生根据结果即时做出诊断和处理.对照组以胎动计数和常规门诊NST检查作为监护方式.结果试验组NST异常检出率(22.0%)较对照组(13.5%)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中高危孕妇与非高危孕妇异常NST检出率分别为22.3%和21.6%,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5%)明显低于对照组(4.0%, P<0.05).结论专家型远程胎儿监护系统是家庭自我监护的新方法,它可减轻妊娠晚期孕妇的心理压力,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 远程胎儿监护网络用于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晚期监测的价值

    作者:漆洪波;黄俊霞;贺小维

    目的探讨远程胎儿监护网络在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产前监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远程胎儿监护网络,对54例ICP孕妇进行产前无负荷试验(NST)监测(研究组),同期进行常规胎儿监护(胎动计数和定期到医院进行NST检查)的ICP孕妇54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分析两组胎儿监护结果和围产儿结局. 结果研究组NST异常检出率(36.1%)较对照组(27.2%)明显增加(P<0.05).研究组NST异常图形为变异减速、基线变异减少或消失和胎儿心率(fetal heart rate, FHR)过缓的百分率分别为44.1%、13.8%和9.2%,与对照组(分别为21.3%、29.8%和23.4%)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和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11.1%和9.3%,低于对照组的27.8%和24.1%(P<0.05).两组剖宫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利用远程胎儿监护网络进行ICP产前监测,可改善围产儿预后,是ICP孕妇自我监护的新选择.

  • 远程重症监护

    作者:任晓旭

    远程重症监护(tele-intensive care)在解决重症监护专业人员不足,提高社区及偏远地区ICU诊疗水平,降低ICU病死率,缩短ICU住院时间,促进ICU佳医疗实践的实施,提高用药安全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但远程ICU的效益、运营模式还有许多不明晰之处,有待深入研究.远程ICU成功的基本要素包括:数据安全、法律与制度保障、专业人员的认同、管理与质量改进、患者、家庭和公众的理解.上述环节不断改进,必使远程ICU发展更快、应用更广泛.

  • 远程医学:鼻窦内镜外科远程监控

    作者:

  • 远程睡眠医疗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程蕾蕾;许凤;周光耀

    远程睡眠医疗是通过电子通信技术在不同地域站点间交换睡眠医学相关信息,促进患者健康的新型医疗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失眠及白天嗜睡的患者,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已逐步开展,包括疾病监测、诊断治疗、健康教育及随访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补充患者就诊方式,减轻医疗负担.本文就远程睡眠医疗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远程监测正压通气治疗中断原因分析

    作者:刘大波;周婧;黄振云;钟建文

    目的 分析伴高危因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远程监测无创正压通气家庭治疗初期中断治疗的原因.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就诊,需要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伴高危因素的OSAHS儿童22例,在住院期间进行压力滴定,对家属进行呼吸机操作培训后出院,在家继续使用正压通气治疗,并采用远程监测系统对呼吸机使用参数及家庭治疗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远程监测下11例(50.0%)患儿坚持治疗,7例患儿(31.8%)在治疗1周内放弃治疗,4例患儿(18.2%)在治疗1个月后放弃治疗.治疗中断原因:3例(27.3%)因经济原因,3例(27.3%)因家长缺乏耐心及应用不方便,2例(18.2%)因患儿主观抗拒,3例(27.3%)因不能耐受治疗.结论 远程监测下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初期中断治疗比率仍较高,主要原因为经济因素、治疗不耐受及家长认知缺乏.

  • 上海市北新泾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远程筛查系统的应用研究

    作者:彭金娟;邹海东;王伟伟;傅炯;沈彬杰;许迅;张皙;赵耐青;余勇夫

    目的 探讨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远程筛查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 横断面研究.以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社区DR远程筛查系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09例已进入筛查系统的糖尿病居民进行系统评价.评价内容:1)经过培训的视力检查员和眼科医师对同一患者双眼远视力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不同眼病的分析人员分别按该系统中免散瞳眼底照相的读片法和散瞳后应用检眼镜、裂隙灯显微镜联合90D非接触镜检查法(传统检查法),对同一患者双眼DR诊断和分级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评价,采用kappa值和组内相关系数进行分析;(2)对眼底照相获取的图像进行不同比例的压缩,通过该系统网络传输后,采用组内相关系数分析压缩后的图像质量,获得合适的压缩比例;(3)计算筛查系统运行所需的时间,并与传统检杳法进行比较.结果 109例(218只眼)受检者中,由眼科医师检查获取的视力分布情况:力<0.05者13只眼,视力0.05~0.3者61只眼,视力≥0.3者144只眼,与其他检查人员的视力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2,P=0.568).采用传统检杳法与眼底照相法诊断为DR的眼数相同,均为52只眼,两者间比较的kappa值为0.885,95%可信区间为0.807~0.963;DR不同分级诊断的一致性:内相关系数为0.91,95%可信区间为0.85~0.94,表明两者的一致性好.将眼底照相获取的图像,以大限度压缩至原始图像的15%(526×350像素)时,图像清晰度仍不受影响.每位受检者实时远程筛查所需的时间为5~7 min,略少于传统检查法所需时间.结论 社区DR远程筛查系统可满足DR患者筛查的需求.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远程筛查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金娟;黄建南;陆丽娜;邹海东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目前已成为成年人群视力损伤和致盲的主要原因,通过筛查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防止和减轻视力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远程筛查系统的相关研究和应用也日趋成熟.本文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远程筛查系统的运行模式、关键技术、经济学效益及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重视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工作

    作者:王雨生;李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发展中国家儿童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如能及时发现和治疗,有可能改善患儿视力预后,建立完善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体系是降低致盲率的关键.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形势较为严峻,防治力度相对薄弱,有待切实加强.因此,需要政府和医务人员高度重视,尽快在全国建立集疾病宣传、筛查、诊治及随访等一体化的防治机构,通过专业网络体系加强交流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以提高全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效率和总体水平.(中华眼科杂志,2011,47:483-486)

  • 国内外远程医学发展与展望

    作者:刘松君;连平

    远程医学是融汇计算机网络、远程通信和多媒体等技术,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医学信息服务和保健服务的一门跨学科的基础学科.目前,远程医学在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医疗质量,解决边远地区医疗技术和资源不足,开展国内外学术与技术交流等方面正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对优化我国远程医学发展模式的几点思考

    作者:谭雅宁

    当前,远程医学系统的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拓展,它以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手段,积极推动着我国医疗、科研和教学活动向数字化、可视化方向迈进,已成为医院现代化医疗服务中的一种新模式.但从远程医学在我国的发展进程看,尚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该文结合个人工作实际,分析总结了目前远程医疗在政策法律、标准规范以及患者认可度等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并从完善制度法规、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远程医学发展模式的方案措施.

  • 远程医学中的医方注意义务标准探讨

    作者:陈玲;陈敏;刘珺;刘延;孙玮

    目的:探讨远程医学中医方注意义务的标准,以确定医疗过失的构成。方法通过对远程医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借鉴美国一些州的法律规定,探讨应如何确定远程医学中医方的注意义务标准。结果鉴于远程医学与传统医学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其运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医方注意义务标准,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对远程医学的界定、这种医疗手段使用的适合性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应该采取何种注意义务标准。结论在远程医学中,既要限制医方的责任以利于推动远程医学的使用和发展,还应该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304 条记录 3/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