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静脉应用胺碘酮对CCU患者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

    作者:刘鸣燕;张云强

    胺碘酮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该药为Ⅲ类作用为主的多通道阻滞剂,能终止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无论对自律性增加、触发活性或折返激动都有效.因其促心律失常作用小、不影响室内传导、无负性肌力反应、不增加起搏阈值以及有良好的抗颤作用,所以主要用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肥厚、左室功能不全和室内传导阻滞中抗快速心律失常[1].胺碘酮药理学特征复杂,作用多样,故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

  • 心脏手术后使用临时起搏器的护理

    作者:陈连带;宋蕾;叶庆新

      心脏手术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及老年病人均需安装临时起搏器。我院目前术后使用临时起搏器方式均为心室起搏。现将1998年1月~1999年11月61例术后应用临时起搏器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8年1月~1999年11月61例心脏术后病人安装了临时起搏器。其中男28例,女33例,年龄4~71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40例,先天性心脏病15例,冠心病6例。临时起搏时间1~50 d,平均5 d。57例临时起搏后病人恢复窦性或房性心律,拔除起搏导线痊愈出院,1例发生严重心律紊乱死亡,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2 术后护理体会2.1 心电监护 使用临时起搏器期间要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律的变化,通过起搏波型,观察起搏效果,是完全起搏心率还是自主心率与起搏心率共存。监测心率低于设定起搏心率,应考虑如下问题:(1)起搏导线有无脱落或扭曲;(2)有起搏信号但无电信号,提示起搏阈值升高;(3)起搏信号时有时无或完全消失,提示电池用完或导联接触不良;(4)若出现固定频率起搏,而无按需功能,要考虑为起搏器感知不良。护士应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 人工心脏起搏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附9例报告

    作者:谢毅生;潘新增

    1 引言心脏起搏阈值的测定在人工心脏起搏术中意义重大.基层医院因条件所限,往往通过单纯测定起搏电极的起搏阈值来开展人工心脏起搏术.我院1994年5月至1999年12月采用此方法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阈值升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日健;黄瑞娜;吴铿;游琼;叶少强;李上海;闫海;郑锡锋

    目的 研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阈值升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26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起搏器阈值升高分为起搏器阈值升高组(A组,92例)及起搏器阈值正常组(B组,73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分析起搏器阈值升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起搏阈值正常组比较,起搏阈值升高组冠心病、充血性心衰、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等因素发生率明显增加,且起搏阈值升高与上述因素具有相关性.结论 冠心病、糖代谢异常、充血性心衰、高脂血症等常见病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其起搏器阈值升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考虑可能与心肌纤维化有关.

  • 右心室起搏阈值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陆卫红;鲍小京;薄小萍;杨传高;张涛

    目的:研究右心室起搏阈值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91例,术前使用临时起搏电极在右心室底部、游离壁和流出道分别测定心脏起搏阈值,取三者平均值,根据平均值分为正常起搏阈值组55例(起搏阈值≤1V)和高起搏阈值组36例(起搏阈值>1V),术中测得中心静脉压力(CVP),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一周均行B型脑钠肽(BNP)和心超检查测定心功能[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射血分数(EF值)]。结果正常起搏阈值组术前CVP、BNP、LVEDD和EF分别为(10.13±1.12) mmHg、(103.42±10.12) pg/mL、(42.56±5.67) mm和(51.21±6.43)%,高起搏阈值组分别为(13.36±1.45) mmHg、(121.42±12.24) pg/mL、(45.68±5.89) mm和(48.02±5.89)%,术前两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起搏阈值组术后BNP、LVEDD和EF分别为(81.36±8.07) pg/mL、(40.12±5.18) mm和(53.87±7.09)%,高起搏阈值组分别为(98.79±9.81) pg/mL、(44.51±5.32) mm和(50.83±6.15)%,术后两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右心室起搏阈值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功能有不利影响。

  • 右心室主动电极固定后损伤电流特征的观察与分析

    作者:杨艳;杨志家

    目的 观察右心室主动固定电极导线损伤电流(COI)及阈值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Medtronic 2290起搏器分析仪测定62例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在不同时段的右心室主动固定电极的COI,分析其规律与特征.结果 59例右心室主动固定电极稳定时,55例(93.2%)、54例(91.5%)和50例(84.7%)分别在旋后1、5、10 min时均有COI,3例右心室主动固定电极不稳定时,旋后1 min就一直无COI,而起搏阈值在旋出后各时段均无变化.结论 起搏电极COI可作为预测右心室主动固定电极植入稳定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起搏阈值感知阈值与旋出后COI大小无相关性.

  • 心房螺旋电极导线与翼状电极导线起搏阈值随访分析

    作者:谢陈玲;宋晓蓉;任继刚

    目的 对比安置双腔起搏器患者植入右心房螺旋电极与翼状电极导线的起搏阈值.方法 60例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其中右心房植入Medtronic 5076-52螺旋电极导线30例(螺旋电极组),同期植入Medtronic IMK 49JB-53心房翼状电极导线30例(翼状电极组),分别于植入时采用Medtronic5318测试仪测试心房导线起搏阈值,电流,阻抗,P波振幅及植入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试心房导线起搏阈值.结果 术后1周两组阈值均较植入时明显升高(P<0.05),翼状电极导线组升高更明显(P<0.01),但两组间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阈值高,3个月后逐渐下降稳定,两组阈值在随访期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两组均无电极导线断裂、脱位、心包填塞、心肌穿孔、胸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螺旋电极固定于右心房行永久起搏安全可行.

  • 胺碘酮对起搏器植入后伴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冉华;周兴文;速晓华;杨大春

    目的:了解口服胺碘酮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原有的或与起搏器无关而新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方法.方法:观察口服胺碘酮前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变化及心房、心室起搏阈值变化.结果:用药后室性早搏明显减少,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转为窦性与起搏心律交替,用药前后起搏阈值无明显差异.结论:胺碘酮对起搏器植入后伴发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心房自动阈值管理功能双腔起搏器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陶四明;张荣华;李易;吕云;洪云飞;杨锋

    目的 评价心房阈值管理系统双腔起搏器在植入后不同时期的工作状况及安全性.方法 对24例植入EnPulse系列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在术后即刻开启心房阈值自动测试功能,在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观察心房起搏电压阈值的变化.同时进行手工测试电压阈值,并与自动测定的阈值比较.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价心房阈值管理系统的安全性.结果 全部患者均完成为期6个月的随访期,起搏阈值变化为0.72~0.53V.随访期心电图未发现起搏失夺获及感知功能异常.对比1、3、6个月心房阙值自动测试和手工测试所得阈值变化,发现自动测试起搏阈值与同期手动测试起搏阈值数值及变化趋势间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0.59±0.14 vs 0.55±0.12,P=0.195;0.58±0.13 VS 0.57±0.14,P=0.500;0.53±0.11 vs 0.52±0.13,P=0.909).同样.VCM测试结果与同期手工测试结果也未见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 EnPulse系列双腔起搏器的心房阈值管理系统安全、可靠、有效,适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治疗患者的优化随访管理.

  • 起搏器更换时原起搏电极导线参数及更换指标分析

    作者:张卫泽;马凌;胡静泠;秦勉;王艳春;张明旭;陈永清;杜修海

    目的:分析74例更换起搏器时电极导线的各项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导线更换指标.方法:本组年龄12~87(62.8±18.4)岁,其中病窦综合征45例,房室传导阻滞29例,均为单腔VVI起搏.结果:至测量时原心室起搏电极导线的埋置时间60~148(97.4±22.8)月,首次埋置时起搏阈值为(0.48±0.24)V,更换时为(1.29±0.64)V(P﹤0.01), 增加0.81V,增幅为168%,首次植入时R波幅为 (7.8±3.6)mV,更换时为(5.9±3.4)mV(P﹤0.05).植入时电极导线阻抗为(664±122)Ω,更换时阻抗为(726±148)Ω,增幅9.3%(P﹥0.05).7例因起搏阈值大于2.0 V或阻抗大于1 250 Ω而重新植入电极导线.原电极导线使用率为90.5%.结论:埋置起搏电极导线8~9年后,90.5%原电极导线仍在可使用的范围内,能否支持到再次更换需进一步随访.

  • 病窦结病变和房室传导阻滞右心耳与右室心尖起搏阈值比较

    作者:陈岗;孙宝贵;金炜;张建军;汪爱虎;汪芳;庄文燕

    目的探讨窦房结病变和房室传导阻滞对传统起搏位点,即右心耳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参数的差异影响.方法117例窦房结病变病人,54例房室传导阻滞病人(排除双结病变),均安装有右心耳和右心室心尖部双腔起搏.术中进行电极起搏参数测定,包括输出脉宽、起搏阈电压、阈电流、电极阻抗和心腔内P波与R波振幅.同一部位不同病变组间进行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起搏参数中,输出脉宽均为0.4ms.两组间电极阻抗和P波/R波振幅均无明显差异(P>0.05),右室心尖部起搏阈电压、阈电流亦无显著差异(P>0.05),而右心耳起搏阈电压、阈电流有显著差异(P<0.05).房室传导阻滞组的右心耳起搏阈值要显著大于窦房结病变组.结论房室传导阻滞比窦房结病变更易涉及右心耳,造成起搏阈值的升高,而对于右室心尖部则无区别.解剖学位置,以及原发病因的不同可能与之有关.

91 条记录 5/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