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R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脑胶质母细胞瘤和单发转移瘤的价值

    作者:王敏红;冯湛

    目的 探讨MR纹理分析鉴别脑胶质母细胞瘤和单发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35例、脑单发转移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平扫及增强检查,包括T1 FLAIR、T2WI、T2 FLAIR、DWI及增强T1WI.采用MaZda软件于DWI及增强T1WI序列大层面上手动勾画肿瘤ROI,提取病变的纹理特征.结果 脑胶质母细胞瘤和单发转移瘤的直方图纹理参数中增强T1WI的偏度,灰度共生矩阵参数中增强T1WI自相关、均值,DWI自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于这些纹理参数构建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结论 纹理分析为鉴别脑胶质母细胞瘤和单发转移瘤,提供可靠、可以量化的客观依据.

  • T2WI直方图鉴别诊断脑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转移瘤的价值

    作者:张国琴;陈鑫;张思静;高翠华;阮秀杭;江新青;魏新华

    目的 探讨T2WI直方图鉴别诊断胶质母细胞瘤(GBM)与单发转移瘤瘤体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GBM和单发转移瘤患者103例,其中GBM组57例,单发转移瘤组4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检查(T1WI、T2WI、T2-FLAIR和增强后T1WI).采用Image J软件于肿瘤大层面手动勾画瘤体边界,计算直方图相关参数,包括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峰度值和偏度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GBM与脑单发转移瘤的直方图各参数,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GBM组的均数、标准差及中位数均高于单发转移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数、标准差及中位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2[95 %CI(0.681,0.862),P<0.001]、0.719[95%CI(0.616,0.822),P<0.001]和0.767[95%CI(0.674,0.860),P<0.001].以均数临界值为509.575,鉴别两种病变的敏感度为0.719,特异度为0.783;以标准差临界值为58.844,鉴别两种病变的敏感度为0.702,特异度为0.652;以中位数临界值为550.500,鉴别两种病变的敏感度为0.719,特异度为0.826.结论 肿瘤瘤体T2WI直方图均数、标准差和中位数均可用于GBM和脑单发转移瘤的鉴别,其中以均数的鉴别诊断效能佳.

  • 脑实质胶质母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碰撞瘤1例

    作者:罗乐凯;任翠萍;陈晨;张勇;程敬亮

    1 病例简介女,70岁.主诉:左侧头痛、眼痛伴恶心呕吐6d.CT检查示左枕部占位.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无手术、外伤史.体格检查: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肢体无瘫痪,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MRI表现见图1A~E.MRI诊断:左侧颞枕叶占位性病变,考虑胶质瘤.行左枕部占位切除术,术中见脑压较高,局部脑回增宽,脑沟变浅,切开宽大皮层,皮层下约0.5 cm即见瘤组织,呈灰黄色至黄褐色不一,血供丰富,质软韧不一,边界不清,无包膜,形态不规则,浸润性生长,大小约5 cm×7 cm×6 cm,伴囊性变,内容物为黄褐色液体,瘤周脑组织水肿明显,沿瘤周水肿脑组织分块全切瘤体,肿瘤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病理见图1F.免疫组织化学:GFAP(+),NeuN(-),Oligo-2(+),S-100(+),Syn(+),Vimentin(-),EMA(+),Ki-67(50%+).病理诊断:(枕叶)胶质母细胞瘤,合并室管膜瘤,WHO Ⅳ级.分子病理检测结果:未检测到MGMT基因甲基化;未检测到IDH1、IDH2基因突变;检测到TERT启动子突变,为C228T.

  • 增强T1WI直方图在胶质母细胞瘤和脑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胜;李玉林;黄送

    目的 胶质母细胞瘤和转移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两者的鉴别对于临床治疗决策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增强TIWI直方图在胶质母细胞瘤和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行术前MRI检查,并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68例.其中胶质母细胞瘤34例,脑转移瘤34例.术前行常规MRI扫描.采用Image J软件手动于增强T1WI的肿瘤大层面勾画实质强化部分,分别计算其相应的平均值、大值、小值、标准差、峰度值、偏度值.结果 脑单发转移瘤实质强化部分的峰度值(1.260±1.271)大于胶质母细胞瘤(0.071±0.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峰度值0.736为临界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92(95% CI:0.676~0.881),鉴别胶质母细胞瘤和单发转移瘤的敏感度为76.47%、特异度为88.24%、阳性预测值为80.65%、阴性预测值为78.38%.结论 肿瘤实质强化部分的增强T1WI直方图参数峰度值可用于鉴别胶质母细胞瘤和脑单发转移瘤,为鉴别这2种病变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 3.0 T 1H-MRS在脑内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及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国华;范海芸;宋修峰;冯磊;张通;王弘岩;徐志鹏;杨璇;姜海毅

    目的:探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脑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单发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活检病理证实的颅脑肿瘤患者37例,其中高级别星形细胞瘤(Ⅲ~Ⅳ级)17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5例,胶质母细胞瘤12例),脑单发转移瘤20例.37例行颅脑常规MRI检查及多体素1H-MRS分析,分析肿瘤实质强化区、强化边缘区、对侧相应正常区域脑组织的生化代谢物及其比值,并进行对照.结果:①脑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脑转移瘤1 H-MRS与对侧相应正常区域对比均表现为Cho峰升高,NAA、Cr峰下降.12例胶质母细胞瘤中,显示Lip峰者11例.20例脑转移瘤中,11例见Lac峰升高,9例Lip峰升高.②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实体区的Cho/NAA明显高于脑转移瘤(P<0.05);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的Cho/Cr、Cho/NAA明显高于脑转移瘤(P<0.05).结论:3.0 T 1H-MRS分析对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脑单发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一种非损伤性的鉴别手段;肿瘤瘤周水肿带的波谱更有利于胶质瘤与转移瘤的鉴别.

  • 胶质母细胞瘤RTK/PI3K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作者:訚亚涛;邱树卫;彭英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成人常见且恶性程度高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它弥漫地浸润性侵袭瘤周组织,而且对放化疗治疗不敏感,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热点,多项研究表明酪氨酸激酶受体(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 RTK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信号通路是参与GBM发生发展的核心途径之一。因此,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关于RTK/PI3K信号通路靶向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 HIF-1α、MGMT和CD133在人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邢鹏辉;吕中强;张学新;刘海英;佟静;刘英姿;张磊;袁江伟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法测定HIF-1α、MGMT、CD133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的表达,探讨三者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相关性。方法收集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胶质母细胞瘤(WHO Ⅳ级)33例,同期收集低级别胶质瘤25例(WHOⅠ~Ⅱ级)作为对照组,收集脑深部肿瘤皮层造瘘正常脑组织5例,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IF-1α、MGMT、CD133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低级别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应用RT-PCR法测定HIF-1α、MGMT、CD133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低级别胶质瘤中的mRNA的表达,统计软件选用SPSS 13.0,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统计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3例胶质母细胞瘤,其中HIF-1α阳性表达32例(96.7%), MGMT阳性表达23例(69.7%),CD133阳性表达33例(100%),均阳性表达23例(69.7%)。对照组25例低级别胶质瘤中HIF-1α阳性表达9例(36.0%),MGMT阳性表达8例(32.0%),CD133阳性表达8例(32.0%),均阳性表达4例(16.0%)。在正常脑组织中HIF-1α、MGMT、CD133均阴性表达。可见随肿瘤级别升高,HIF-1α、MGMT、CD133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法测定HIF-1α、MGMT、CD133在低级别胶质瘤及胶质母细胞瘤中mRNA的表达,其中HIF-1αmRNA 在低级别胶质瘤中相对定量0.23±0.05,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相对定量0.87±0.12;MGMT mRNA 在低级别胶质瘤中相对定量0.27±0.07,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相对定量0.67±0.09;CD133 mRNA在低级别胶质瘤中相对定量0.16±0.05,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相对定量0.57±0.08。相关性分析发现 HIF-1α与 MGMT 的 r=0.91、P<0.05,HIF-1α与CD133的r=0.85、P<0.05,MGMT与CD133的r=0.802、P<0.05,提示三者均存在正相关性。结论随肿瘤级别升高,HIF-1α、MGMT、CD133阳性表达率升高。三者的相关性研究提示HIF-1α与MGMT、HIF-1α与 CD133、MGMT 与 CD133均存在正相关性。提示在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复发、预后中三者存在协同作用,通过干预不同因子的表达,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

  • 脑胶质母细胞瘤MR增强形态与Toll样受体9表达水平的影像基因学研究

    作者:范亦龙;江涛;艾林;陈谦;陈绪珠

    目的 研究脑胶质母细胞瘤常规MRI表现与Toll样受体9(TLR9)表达水平间的关系.方法 对63例原发胶质母细胞瘤行术前常规MRI检查,测量肿瘤体积和水肿体积,计算水肿指数,根据病灶强化形态,将肿瘤分为2组:Ⅰ型(环形强化)和Ⅱ型(非环形强化).根据病理标本分析TLR9表达水平,比较高低表达组间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体积、水肿指数和强化类型间的区别.结果 Ⅰ型强化占胶质母细胞瘤的97.5% (39/40),该型肿瘤的TLR9高表达率为65.22% (15/23),与Ⅱ型强化肿瘤的TLR9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别.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强化形态是影响TLR9表达水平的独立影像学因素(OR=0.068,P=0.022).结论 胶质母细胞肿瘤的强化形态对TLR9表达水平影响较大.TLR9高表达的胶质母细胞瘤倾向于完整的环形强化.

  • 颅内胶质瘤的治疗策略及进展

    作者:蒋宇钢;刘博;周倩;彭雍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3.3%~58.6%,高级别胶质瘤主要是指间变星形细胞瘤、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胶质肉瘤以及胶质母细胞瘤[1]。高级别胶质瘤占颅内胶质瘤的一半以上,是人类颅内主要的恶性肿瘤,对高级胶质瘤由于其特殊的病理特点和生长方式,治疗效果一直不甚理想。早在一个世纪以前,人类就已经开始了治疗颅内恶性肿瘤的探索,1928年Dandy发现,即便是在进行了肿瘤病灶所在的大脑半球切除术后,患者依然死于对侧半球肿瘤复发。正因为单纯手术治疗的效果不理想,在此之后的近百年时间里,术后化疗与放疗相继被医学科学家提出并付诸临床实践,时至今日,“手术切除、术后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三部曲”早已成为目前神经外科医生的共识,尽管目前对于胶质瘤术后放化疗具体方案意见并不统一,且效果不尽如人意,但令人欣慰的是,围绕着胶质瘤治疗相关问题的探索与研究一直有所进展,近年来,各种新观点的不断涌现以及多项临床试验的积极成果为胶质瘤的治疗前景点亮了明灯。

  • 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豆豆;韩双印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常见的具侵袭性的脑部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手术、放疗和化疗取得了进步,GBM患者预后仍然较差,寻求特异性强、靶向性高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免疫治疗通过特异性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为 GBM 治疗开辟了新道路,其中以疫苗、抗体和细胞为基础的临床研究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免疫治疗有望突破传统治疗策略的藩篱,有效杀灭肿瘤细胞,赋予患者新的希望。本综述回顾了当前GBM的免疫治疗方法及相关研究。

  • 短程放疗同步和辅助替莫唑胺治疗老年人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建国;李玉;李玮;韩双印

    老年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采用替莫唑胺(TMZ)化疗、短程或低分割放疗、短程放疗同步和/或TMZ化疗,疗效较好,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患者可以耐受[1-2].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6例老年GBM化疗病例,探讨术后短程放疗同步和辅助TMZ化疗对老年GB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 胶质母细胞瘤灌注成像与异柠檬酸脱氢酶1突变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凯;陈胜利;胡涛;闫晓鹏;张轩;徐成;李晓平

    目的 探讨使用灌注成像来预测胶质母细胞瘤的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野生型IDH1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IDH1w组)和30例突变型IDH1胶质母细胞瘤患者(IDH1m组)的病例资料.使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数据测量肿瘤的Ktrans、Ve值,使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SC-MRI)数据测量肿瘤的rCBF、rCBV值.采用t检验比较IDH1w组和IDH1m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Ktrans、Ve、rCBV、rCBF值肿瘤分级的差异,各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ROC曲线分析获得Ktrans、Ve、rCBV、rCBF值,鉴别IDH1w和IDH1m胶质母细胞瘤的佳阈值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IDH1w组患者的Ktrans、Ve、rCBF、rCBV值显著高于IDH1m患者(IDH1w组:0.161±0.183,0.613±0.271,2.658±1.364,2.431±1.252;IDH1m组:0.035±0.040,0.125±0.070,1.572±0.412,1.386±0.565),IDH1w组与IDH1m组之间Ktrans、Ve、rCBF、rCBV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线下面积(AUC值)Ktrans、Ve、rCBF、rCBV值分别为0.850、0.873、0.739、0.7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个参数的结合增加了诊断性能(AUC=0.915).IDH1w组患者的Ktrans、Ve、rCBF、rCBV值明显高于IDH1m组(P<0.05).结论 来源于胶质母细胞瘤灌注成像的Ktrans、Ve、rCBF、rCBV值计算结果对于预测IDH1突变状态是有用的,该方法不仅对于脑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型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在胶质母细胞瘤分型的术前无创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借鉴意义.

  • 术中磁共振成像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胶质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防晔;陈晓雷;赛晓勇;张家墅;胡深;李晋江;郑刚;张挺;李晔

    目的 评价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胶质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7月,76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接受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引导下肿瘤切除术.其中男性43例,女性33例;年龄14~79岁,平均49岁.分别于首次和末次iMRI扫描时计算胶质母细胞瘤全切除率和切除程度,采用x2检验比较全切除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首次iMRI扫描时,术者对24例肿瘤切除程度判断不准确,误判率31.6%.iMRI使得本组胶质母细胞瘤的全切除率从52.6%提高至78.9%(x2=11.692,P=0.001),20例(26.3%)肿瘤全切除得益于iMRI扫描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28例首次iMRI扫描后继续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中,肿瘤平均切除程度由81.5%提高到98.1%.所有患者的平均切除程度从92.3%提高到98.4%.术后3个月随访时,3例(3.9%)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较术前加重.术后随访时间3.0 ~45.0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24个月累积生存率为19.7%.60例肿瘤全切除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2个月(95% CI:10.1 ~ 13.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6个月(95%CI:13.7 ~ 18.3个月);16例未全切除(次全、部分切除)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个月(95% CI:7.9~10.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2个月(95%CI:9.7 ~14.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进展生存时间:x2=4.756,P=0.029;总生存时间:x2=7.885,P=0.005).结论 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能够在提高胶质母细胞瘤切除程度的同时,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 荧光素钠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洪健;陈步东;姚鑫;杨玉山

    目的 探讨应用荧光素钠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手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82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荧光素钠组42例,常规手术组40例.荧光素钠组患者应用荧光显微镜在荧光素钠标记下引导切除肿瘤,术中留取不同程度荧光染色组织送病理检查;常规手术组则在普通显微镜下切除病变,两组患者术后48 h行头部MRI增强扫描检查确定肿瘤切除程度.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荧光素钠组共留取不同程度荧光染色组织标本135份,其中强荧光染色组织标本42份,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均证实为肿瘤组织,灵敏度为100%,弱荧光染色组织标本45份,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肿瘤组织37份,灵敏度为82.3%,无荧光染色组织标本48份,术后病理证实为肿瘤组织8份,特异度为83.3%.荧光素钠组镜下全切除率为85.7%(36/42),高于常规手术组的62.5%(25/40)(χ2=5.795,P=0.016).两组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荧光素钠组复发6例(14.3%,6/42),其中死亡1例,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82.2±15.2)分;常规手术组复发12例(33.3%,12/36),其中死亡2例,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76.9±20.3)分;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P=0.047).结论 术中荧光素钠染色判断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应用安全简便,有助于提高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

  • 长生存期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分子表达分析

    作者:王翔;刘艳辉;谢飞;游潮;毛庆

    目的 探讨长期生存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肿瘤分子表达特征.方法 选取2007年6月至2009年4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术后至少存活3年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15例纳入本研究,将同期手术且生存期低于1年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年龄、肿瘤大小及部位、手术切除程度、术后辅助治疗等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对肿瘤标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肿瘤抑制基因P53、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因子(PTEN)、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异柠檬酸盐脱氢酶1(IDH1)和神经纤维瘤蛋白(NF-1)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通过DNA直接测序法对IDH1和P53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对两组间有差异的因素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 15例长期生存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为3~6年,中位生存期为3.5年.其胶质瘤确诊时的平均年龄为45.6岁,肿瘤均未累及脑深部结构,13例患者手术全切除,14例患者使用了替莫唑胺化疗.筛选分子阳性发生率依次为PTEN(13/15)、IDH1(13/15)、IDH1突变(12/15)、P53(8/15)、P53突变(7/15)、EGFR(6/15)、MGMT(4/15)和NF-1(3/1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年龄≤50岁(OR=0.262,95% CI:0.102 ~0.672)、手术全切除(OR=0.372,95% CI:0.149~ 0.931)、术后替莫唑胺化疗(OR=0.131,95% CI:0.044~0.390)、肿瘤表达PTEN(OR=0.201,95% CI:0.074~0.549)与IDH1(OR=0.151,95% CI:0.050~0.454)及IDH1突变(OR=0.276,95% CI:0.108 ~0.709)是有利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因素.结论 长期生存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特点和分子表达特征,更多相关研究的开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判断胶质瘤患者的预后.

  • 基于基因数据库及平台分析SERPINA3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石磊;胡广原;韩娜;郭秋云;杨丽;张小茜;张孟贤

    目的 研究SERPINA3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检索Oncomine数据库中不同胶质母细胞瘤队列SERPINA3的表达情况,结合R2数据库分析SERPINA3的表达与胶质母细胞瘤生存状况的关系.设计并合成靶向SERPINA3的小干扰RNA,转染U87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U87细胞中SERPINA3的表达;通过CCK-8增殖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SERPINA3基因表达下调对U87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Oncomine数据库中符合筛选条件的4项研究中胶质母细胞瘤SERPINA3相比正常脑组织呈高表达,R2数据库检索发现胶质母细胞瘤SERPINA3高表达队列生存明显劣于低表达队列.U87细胞转染小干扰RNA可成功抑制SERPINA3的表达,且其增殖和体外侵袭能力显著下降.结论 SERPINA3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水平增高且与预后不良有关.抑制SERPINA3的表达可降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可能成为新的分子治疗靶点.

  • 神经胶质母细胞瘤转化医学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作者:于顺江

    恶性胶质瘤(MG)是颅内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其中,多形胶质母细胞瘤(GBM)恶性程度高,局部侵润性强,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术后复发率高,患者中位生存期(MST)不足1年.近年来,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生物学、尤其在肿瘤发生和细胞信号传导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 EGFR过表达和EGFR基因扩增与胶质母细胞瘤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丁粉干;张新华;官兵;王中秋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表达和EGFR基因扩增对胶质母细胞瘤(GBM)预后的影响.方法:以相对危险比(RH)为效应统计量,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有关EGFR过表达和EGFR扩增与GBM预后的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纳入的12篇文献.研究EGFR过表达的文献7篇,累计病例626例,阳性率为52.9%;研究EGFR扩增的6篇,累计病例433例,阳性率为33.5%.EGFR过表达与GBM预后关系的合并相对危险比(RH)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6和0.73~1.53;EGFR扩增与GBM预后关系的合并RH及95%C1分别为1.11和0.81~1.53.结论:EGFR过表达和EGFR扩增可能均与GBM预后无关.

  • 三种颅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值比较及其与Ki-67阳性率的相关性

    作者:杨毅;师勇;冯娇

    目的 探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胶质母细胞瘤(GBM)和炎性脱髓鞘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测中的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值(rADC值)比较及其与Ki-67阳性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颅内PCNSL、GBM和炎性脱髓鞘患者,按照病理学确诊结果分为颅内PCNSL组(40例)、GBM组(39例)及炎性脱髓鞘组(8例).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分别对各组患者的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值(rADC)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患者的Ki-67表达,探讨rADC值及其与Ki-67在各组间相关性.结果 颅内PCNSL组患者的rADC值(0.68±0.11)×10s m2/s均低于GBM组患者的(0.77±0.05)×105m2/s及炎性脱髓鞘组患者的(0.84±0.06)×10-5m2/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颅内PCNSL组、GBM组和炎性脱髓鞘组患者的Ki-67阳性率分别为90.0%、57.5%和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发现,各组患者的rADC值与Ki-67阳性率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P CNSL组=-0.618,rGBM组=-0.624和r炎性脱髓鞘组=_0.653.结论 采用DWI进行颅内PCNSL、GBM和炎性脱髓鞘的诊断具有鉴别价值,rADC值与Ki-67阳性率呈负相关,为病情恶化程度的判断提供了无创性量化指标.

  • PDGFRα在成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海鹏;蔡洪庆;程志坚;张钰;郝佳洁;赵兵;王明荣;万经海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在成人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中的表达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10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78例成人GBM患者,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278例患者瘤脑组织及10例非瘤脑组织中PDGFRα表达情况,10例非瘤脑组织为切除深部胶质瘤而造瘘获得的表浅正常组织,并对PDGFRα阳性表达与GBM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PDGFRα在10例非瘤脑组织中均未见明显阳性信号,而在278例GBM标本中41例为强阳性,阳性率为14.7%,主要定位在细胞浆和细胞膜.PDGFRα表达与p53表达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GFRα表达与性别、年龄、卡氏生活治疗评分(KPS)、病理类型、治疗方式及IDH1状态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KPS、术后治疗方式及PDGFRα阳性表达是GBM的独立预后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PDGFRα在成人GBM患者中存在异常表达,可作为GBM分子分型、辅助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646 条记录 3/33 页 « 12345678...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